魏海敏
-
台前幕後
老戲新詮的英雄悲歌
國光劇團將在五月份推出的新戲《大將春秋》,劇中敍述韓信對於功名的過度執迷,以及強烈的英雄本位主義,導致最後的悲劇結局。在傳統老戲中曾處理過很多韓信和蕭何的題材,而這次的新編劇本《大將春秋》則提供另一個視角,讓觀衆體會英雄人物的心理狀態。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際文學與宗敎會議 由輔仁大學外國語文學院主辦的「國際文學與宗敎會議:劇場中之殉難女性」將於十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中國時報大樓舉行爲期三天的硏討會,邀請國內外戲劇與宗敎學者、表演藝術工作者以多媒體方式發表論文、作品或演出。 第一天的硏討會主題爲「女性覺醒」、「女性、宗敎與舞蹈」及「舞蹈──導演──設計者的對話」,周慧玲、劉紀蕙、姚海星等各學者將發表論文,當天晚上優劇場也將演出《笑殘菊》。 第二天硏討會則以「女性受難之精神層面」、「性別、政治與宗敎意義」及「女性特質的中西觀點」爲主題,下午則有一場「二十一世紀導演與亞洲劇場」座談會,與會人士包括鍾明德、林懷民、太田省吾、楊世彭及賴聲川等;晚上則有「女性單人表演類型」,陶馥蘭將演出《心之節奏》。 最後一天的硏討會內容爲「舞蹈變形」、「歐洲歌劇中宗敎、性別及舞台處理」、「東西歌劇詮釋」等;中午將舉辦舞蹈硏習營,晚上則由輔大音樂系管弦樂團演奏,爲整個硏討會作結尾。硏討會詳情請洽(02)9031111-2524。 (編輯室) 京劇硏究會熱烈募集中 再度榮任「中華民國國劇協會」理事長的魏海敏,爲了開創國劇新生機,上任後首先著手進行的,便是號召全國戲迷加入中華民國國劇協會,組織「京劇硏究會」,目前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全國戲迷人口的普査工作。國劇協會已發出三千五百多份的問卷調査表給全國各地的國劇社團及熱愛京劇人士,回收狀況十分良好,截至今日爲止,已有三百多人入會,全國各地的票社反應也十分熱烈。魏海敏希望藉由會員招募的方式,有效整合各界力量,讓所有熱愛戲曲的朋友結合起來,使國劇的推廣工作事半功倍。 (編輯室) 亦姬舞蹈團赴日參賽 日本一九九七年第四屆北九州及亞洲舞蹈比賽自八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舉行四天,共邀請日本、韓國、大陸及台灣等國,共五百零八個隊伍參加比賽。而受邀參加的台灣隊伍亦姬舞蹈團的作品《鐵漢》及《採茶》分別榮獲全亞洲第二名及第五名。 成立
-
即將上場
秋高戲爽──一九九七年秋季公演
每年固定秋季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公演的國光劇團,今年以「秋高戲爽」爲主題安排了四天戲,有全本劇也有折子戲;有經典戲也有創編劇,新舊戲迷全照顧到了。 由王安祈編作的《通濟橋》有別於過往的大陸劇本,以緊湊的劇情鋪排、鮮明的人物刻劃獨樹一幟;被翻成多國語言的《趙氏孤兒》,過去在台灣較少搬演,此次將演出整本大戲;「戲曲精華之夜」則安排《詩文會》、《七雄聚義》及《河東獅吼》等折子戲;在耳熟能詳的《玉堂春》中,蘇三則將由魏海敏、劉海苑、李光玉及王耀星分別唱出梅、張、荀、程四流派聲腔。
-
戲曲
繁華落盡之後 觀賞《龍女牧羊》
「未成曲調先有情」是對演出意義的肯定,而曲終人散後,要問的是它體現了幾分梅派的本質?在「繁華落盡」之後,這齣戲剰下的是什麼?是眞淳、還是簡單?
-
戲曲
希求梅韻的《龍女牧羊》
「抒情」功能原是古典戲曲的傳統特質,十分符合老戲迷與老票友的審美情趣。然而對於年輕的現代觀衆來說,總覺得在主題意識、敍事結構、情節安排、人物塑造、歌舞、意境的營塑上,都顯得相當薄弱平淡,似乎無法散發出「戲味」來,也難以引領觀衆沁入梅派的神韻中。
-
台前幕後
《慾望城國》十年
今年是當代傳奇劇場創團十周年。十年前「當代」第一齣作品,改編自莎士比亞《馬克白》的非傳統京劇《慾望城國》,將再度──第三十五場搬演。身兼導演、藝術總監及主演的吳興國回首這出發的第一步,「每一部分都是第一次」,也是回味無窮、永遠可資反芻的酵素。
-
焦點
梅派新戲《龍女牧羊》
《龍女牧羊》是梅蘭芳晚年留下的一齣未完成劇目,透過幾位曾經親炙梅藝的先生,透過再傳弟子魏海敏的領會實踐,希望能俱足表演一齣是梅派藝術的《龍女牧羊》。
-
即將上場
國光劇團京豔一夏
台北市戲劇季壓軸好戲,由國立國光劇團《京豔一夏》熱鬧登場。《京豔一夏》囊括多齣精彩大戲,包括《陶三春》、《瑜亮鬥智》、《旦角藝術大展》等三齣。今年六月國光劇團即將成團一年,此時推出《京豔一夏》公演,展現國光劇團一年來努力的成績。 《陶三春》一劇是大陸著名劇作家吳祖光之作,民國七十八年海光劇團首度搬演,造成轟動。 十六日的《旦角藝術大展》,國光劇團的精英旦角齊出,共推出〈癡夢〉、〈賣水〉、〈捨子〉、〈活捉〉、〈捧印〉五齣折子戲,依序由李光玉、朱勝麗、陳美蘭、吳海倫、魏海敏主演,除表現不同門派〈梅、尙、程、荀〉的旦角表演風韻及唱腔外,亦邀請了海內外五把名琴爲演出伴奏。其中沈揚爲江蘇省京劇院國家二級琴師,本次應大專院校國劇競賽邀請,來台示範;李超爲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琴師,以往常爲大陸名旦杜近芳伴奏。
-
劇場對談
舞步、身段與劉鳳學、魏海敏的對話
李約瑟認爲中國的官僚制度制約了中國科學的發展。我在從事藝術行政工作之後,才眞正感受到制度和觀念對學術和技術(含藝術領域)有多大的影響。劉鳳學(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 與美國導演謝喜納合作,令我深深感覺到,所謂吸收西方、吸收東方或吸收傳統,最重要的,是在於演員願不願意接受塑造,而不是拘泥於已成習慣的部分。魏海敏(資深京劇演員)
-
台前幕後
在舞與劇的轉彎處
「劇場不是遊戲,而是我的信仰。」──亞伯特.卡繆 一個念頭,可以讓生命全走了樣,不論男人或女人都要聆聽米蒂亞心底眞正的呼喊。
-
戲劇
本文的背叛與忠實的詮釋 兼談三個希臘作品的演出
受到當代「反敍事」劇場風潮的影響,劇本地位一落千丈,從前被視爲「經典」的作品亦難逃詮釋者「強橫蹂躪」的噩運。可是,當代導演叛離本文和形式上的重塑新義,是否足夠彌補他所背叛和捨棄的?如其不然,背叛和捨棄又是爲什麼呢?
-
戲劇
「演」出戲劇史 從北京京劇團到當代傳奇
由流派藝術的高度發展,到劇場形式與敍事手法的革新,傳統戲曲跨出了艱難的一大步。我們從北京京劇團、中國京劇院與湖北漢劇團的演出,瀏覽了京劇由傳統到現代化的三個階段。而《樓蘭女》的搬演,在探索未來戲劇的可能性上,是否預示了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的逆境?
-
戲劇
樓蘭女何去何從?
《樓蘭女》改編希臘悲劇《米蒂亞》,不僅止於運用不同型態的劇場媒介,更進一步企圖呈現本質迥異的戲劇型態。然而,原劇對白的大量刪減,歌舞隊角色的混淆不淸,結局以地遁取代騎龍的象徵,在在削減了《米蒂亞》的多面與深沈。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給台灣的公開信──《無限江山》的寓意
在這個時代,在台灣,爲什麼要演李後主? 南唐後主李煜,極富浪漫才情,一生又悲劇色彩濃重,既身陷大、小周后間的愛情糾葛,又兼歷一國君主到階下囚徒的激烈轉折,在政治上備受爭議、卻因文學才情而飽獲推崇,確是極具衝擊力的戲劇題材。但是,當代傳奇劇場此時此地推出李後主的故事,卻別有深意。 後主的詞章名句,一千多年來已深植人心,不讀詩詞的人也可能對取自他的詞章的「昨夜夢魂中」、「花月正春風」、「往事知多少」、「一江春水向東流」、「煙水寒」這些影視劇名耳熟能詳;中學生的新詩散文,也經常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翦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甚至「離恨恰似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新文藝翻版。當然李後主絕不僅是這類粗心大意的文藝腔的廉價供應者;王國維便對他推崇備至:「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爲士大夫之詞。」 李後主:台灣的寓言或預言? 當代傳奇劇場的著眼點,首先放在北宋/南唐對峙與今日政治局勢的比照上。南唐小而且美,民生富庶,爲維持偏安局面,便採低姿勢,經常向北宋進貢。但宋太祖兩詔後主北上,後主都辭而不往,宋於是遣大軍直取金陵,後主只能肉袒出降,遭軟禁宮中。太宗即位後,對他詞中表現的故國憂思不悅,竟在七夕後主生日的飲宴上,以毒酒賜死。 此次演出飾演李後主、並親任導演的吳興國,對這位「藝術君王」充滿同情又頗有批判之意。他認爲由於大環境與個人特質所限,後主雖想改革,但能量太低。他的悲劇,會不會是今日台灣的「寓言」甚至「預言」? 政治、人性、藝術、宗敎的戰場 《無限江山》從後主死亡的七夕歡宴開場,倒敍其登基以至城敗國破的悲運。整體架構在一九八七年即已成形,卻直待找到《李淸照》的作曲關雅濃,一人可以將作曲、編腔、寫譜獨力統合完成,才有了呈現的信心。編劇則找到《曹操與楊修》的作者陳亞先。饒富興味的是,面對這樣敵我分明的敏感政治題材,大陸劇作家投射的重點卻是後主一介文人在政局動盪中的無力感;知識分子一跟政治接觸,就變得卑微、盲目。文革到六四的創痛,在劇本中呼之欲出。 演出時大、小周后二合爲一,由魏海敏一人分飾,表現演員傳統的特色;李後主卻一分爲二,他的另一個自我隨時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