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娜.鮑許
-
特別企畫 Feature
碧娜,持續起舞中……
碧娜.鮑許的舞作如同她的人令人念念不忘,雖然碧娜不在了,但她的舞團仍不會讓台灣觀眾失望,將在三月份前來踐履碧娜與台灣之約,帶著碧娜生前敲定的舞碼《水》,呈現巴西式的熱情歡愉。繼任碧娜擔任烏帕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的多彌尼克.梅希與人羅伯特.史登,這次也都將隨團來台,這兩位碧娜生前的工作夥伴,也是讓碧娜的動人舞作能繼續舞動的主要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第一個跳進烏帕塔舞團的台灣舞者
余采芩 藉《春之祭》紅衣狂舞 淬煉出自己的靈魂
在還沒去德國前,余采芩在網路上看到碧娜早期作品《春之祭》中的經典舞段紅衣女子激烈的七分鐘獨舞,看完這段強烈懾人的獨舞,余采芩半晌說不出話,腦中浮現的,是自己跳這支舞的景象。「說不上來,當時我感覺到一種很強烈的connection(聯結)存在我跟那個角色之間」當時她並不知道,有一天自己會以這個角色、這支舞,跟著烏帕塔跳遍世界各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森巴節奏與亞馬遜雨林的熱帶風情
《水》 歡沁流動的生命之舞
鮑許向來愛在舞作裡玩水。這齣以「水」為名的作品並不是水用得最多的一支。除了影像中播放的大瀑布、亞馬遜河、海浪及巴西原住民小孩在河裡玩水的景象,舞台現場用到水的機會有限。但據藝術總監之一的羅伯特.史登所補充,鮑許或許當時是因水的流暢特質或水的生命力等方向而命名的,所以用的是葡萄牙文的「水」字gua。
-
特別企畫 Feature
碧娜,一直都在
碧娜.鮑許去世近兩年了,德國導演文.溫德斯以一部紀錄片《碧娜》向這位老友致敬,二月中在柏林影展首映。以3D鏡頭呈現的影像,優美地呈現了碧娜的舞作,訪談了與碧娜合作過的舞者,讓碧娜的舞者在烏帕塔處處翩然起舞碧娜身影不在,但她一直都在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水》
每隔幾年就能在台灣看到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演出,對我而言,已變成一種不可錯過的約會──那像是我和偶像碧娜.鮑許及舞團舞者之間不必約定、卻必然履行的約會──尤其在碧娜已遠行的此刻,這個約會更顯重要。 碧 娜.鮑許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她總能將歡樂與悲傷、簡單與深邃不著痕跡的融合為一,讓觀眾不由自主地跌入她精心鋪陳的情境,專注品味其中的變化和趣 味,而被那些細微處具現的巧思所吸引,又好奇「她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才能創造出如此精采的作品」,但最終你只能「歎服」。 異質文化的交融再現,一直是她的舞團和舞作重要的特質。這次將看到碧娜為巴西創作的《水》,這個被西方媒體稱為「明亮、性感、令人愉悅」的舞作。透過碧娜之眼去看巴西,也是透過舞作追憶這位無可取代的舞蹈家,讓這次的約會有了更深的意義。
-
藝@電影
台北電影節 看見森巴舞外的巴西
台北電影節邁入第十二屆,今年的主題國家是巴西,為巴西二○一四世界盃足球賽和二○一六奧運提前熱身,透過影像讓我們進一步認識除了森巴舞之外的巴西;台北電影節的另一個特色是青年導演,不同於金馬影展的大師選粹,這裡引介的是年輕導演的發跡電影。
-
藝視窗 News
烏帕塔舞蹈劇場選出新藝術總監,碧娜.鮑許老夥伴出線
【台灣】 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作曲家 賴孫德芳辭世 作曲家,也是空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賴名湯遺孀賴孫德芳女士,於11月1日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探親期間,於睡夢中安詳辭世,享壽九十。 賴孫德芳女士主修合唱指揮及作曲,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女性作曲家。曾任教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培育第一代音樂家。後隨夫婿赴倫敦擔任武官,於三一書院研習作曲。由於體認拓展外交事務的重要性,她辭去教職,以深厚外文造詣協助賴將軍。期間更創作了《鋼鐵軍─陸軍進行曲》、《藍天─空軍進行曲》、《海上─海軍進行曲》、《國光》、《勝利路》、《春風吹遍世界上》等進行曲,這些樂曲在三軍各部隊鼓舞全國軍民,功勞非凡。一九五○年美軍更曾為了喜愛她的作品而贈送三艘驅逐艦送給台灣海軍,由她親自接收。一九六九年美國空軍樂隊也以她的作品錄音,以《環球進行曲》出版發行。 賴孫德芳不僅是「國防部示範樂隊」成立的推手,更在她的提議下,改為徵召義務役士兵。除了軍歌之外,她的聲樂曲繽紛流暢、充滿本土民情,器樂曲巧思無限,有若印象樂派畫筆,甚為動人。(李秋玫) 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任黃維明 接任北市交團長 應台北市文化局之邀,東吳大學音樂系系主任黃維明將出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12月起正式上任。1960年出生的黃維明為小提琴家,畢業於光仁小學及中學音樂班,後赴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進修小提琴演奏,並畢業於辛辛那提大學音樂研究所。先後待過維也納藝術家室內樂團,並任美國哥倫布交響樂團協理首席及首席等,活躍於歐美古典樂壇達16年。1989年返台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前身聯合管絃樂團首席,之後到學校任教。黃維明擁有豐富的演奏資歷,同時致力於音樂教育,在國策顧問許博允力薦下,受台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延攬,決定委以重責大任。(廖俊逞)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簽約動工 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設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他們撒手,誰能繼續舞動?
舞蹈大師碧娜.鮑許與模斯.康寧漢接連辭世,也引發現代舞大師作品與舞團的存續問題討論。鑑於葛蘭姆舞團之前長達十年的舞作版權爭議,高齡九十的康寧漢早在生前就做好了安排,為舞團與舞作安排好了未來。但驟然辭世的鮑許,雖然舞團未來三年演出計畫已定,但其舞作的特殊性,使其重演的可能性更顯困難。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作品像烈火,人,卻像春風
碧娜的舞作迸發巨大的情感、激情、爆發力,重覆性動作加深情感的強烈感受,澎湃不已。碧娜其人,卻是一派悠閒,樸素,優雅,害羞,頭總是微低著,身形從不是挺直的,向前走時,會稍微慢一步。二○○零零六年二月,我去德國的烏帕塔,看到劇場後非常驚訝,那是個不大的古老劇場,外觀樸實。她在那裡安安靜靜的,卻總能做出石破天驚之作。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因為碧娜.鮑許……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關於紀念
《PAR表演藝術》雜誌自創刊至今滿二百期了,對於一個雜誌社來說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刊,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上個月三十日雜誌剛印好的時候,我們接到了惡耗,舞蹈大師碧娜.鮑許(Pina Bausch)走了,也因為如此,讓這個二百期的紀念,蒙上了另一層不同的意義,也多了無限地懷念與感傷。 碧娜.鮑許的大名第一次出現在本刊,是在創刊未滿週年的一九九三年九月號《表演藝術雜誌》的【環球舞台】單元,當時報導了這位德國編舞大師與她的烏帕塔舞團在巴黎的二月與六月的三檔演出,那年也正是烏帕塔舞團成立的二十周年。「她逮住你、她搗碎你、她向你挑釁、她激怒你、她使你著迷、她使你信服、她使你感動」該文的作者簡拙一開始就引述Grard Violette形容碧娜的這段話。是的,她的舞蹈就是這麼的有爆發力、這麼地令人震撼與著迷,無論是在十五年前,或是現在都一樣。雖然當時一般觀眾對她的認識不多,但其實她的舞與舞蹈劇場的編舞概念,早就深深地影響著台灣的舞蹈界甚至是劇場。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那篇文末,作者大聲呼籲:「台灣應力邀這位將舞蹈、戲劇和歌劇結合得天衣無縫的現代舞巨擘,率領她的舞團來表演(香港於同年的五月已邀到她的舞團演出),好讓國內的廣大觀眾也能在寶島分享到這種畢生難得幾回有的、美妙無比的觀舞經驗。」最後,值得欣慰的是,碧娜.鮑許終於在一九九七第一次來台,帶來了舞作《康乃馨》,第二次來台則是十年之後的二○○七年,帶來的舞作是《熱情馬祖卡》。在這十年之間她的舞團還有來過一次,很可惜她無法親自前來,那是在二○○一年,上演的舞碼是《交際場》。也正因為如此,本刊與讀者才有機會親炙這位影響當代甚鉅的編舞大師的點滴與其舞作的奧義。 看著案頭敝刊兩年前出版的《碧娜.鮑許為世界起舞》的書封,她靦腆的微笑依舊,「看街上的行人,總比看一場舞蹈還重要」「我在乎的是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這兩句自我學生時代就咀嚼至今的箴言依舊,但本來期待她的三度訪台,這個願望已經成為「千金難買、永不可得的禮物」。其實在她前年第二次來台時,兩廳院曾力邀她三度訪台,並希望她將台北列為「城市系列」創作舞碼之一,令人惋惜的是,上帝畢竟沒有留給碧娜太多考慮的時間。雖然她創作直到她的最後一刻。 我想,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她舞動,直到最後一刻
六月三十日,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的死訊震撼了全世界的藝術家與表演藝術愛好者。七月八日,鮑許的喪禮於烏帕塔舉行,只有她的家人、好友,以及一起工作的舞者們參加,低調溫暖。舞團已經發出聲明,沒有碧娜,舞團的世界巡演、烏帕塔的舞季,都將依照計畫進行。九月十日,烏帕塔的歌劇院的幕將會如期升起,《穆勒咖啡館》與《春之祭》將開啟「烏帕塔舞蹈劇場」的新舞季。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煙友
他們心底的她 林懷民和她總在後台門口的吸菸區不期而遇。「我們天天見面三、四次,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煙霧瀰漫。」他們抽著菸,有時說話,有時沈默,任煙中的思緒隨意迷茫。「已經抽一包了,我不能再抽了!」碧娜用著詢問的眼神看他。林懷民說:「我還要再抽一根。」碧娜馬上開心地笑了:「那我也再來一根!」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我的Pina
九七年的香港藝術節是一大盛事,台灣表演藝術的同好大批地組隊赴港「朝盛」。我和碧娜前一年已經約好相見,到了香港之後等我們有機會獨自相處時,她立刻搜索皮包從裡面拿出一個用餐巾紙包著的小包裹遞給我,裡面是一對再平凡不過的象牙色塑膠製內鑲一點金屬的扁平燭台。她說這陣子太忙了沒空給我準備禮物,但一直想要帶點東西給我,於是在出門前順手把家裡的燭台用桌上的餐巾紙包起來帶給我,雖然它很普通,希望我不要介意。接過那對不起眼的燭台,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春之祭》與她的靦腆笑容
碧娜除了對工作上有相當的要求與潔癖之外,平常也很關心每一位舞者。記得我們在柏林演出時,剛好碰到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在電話那頭得知家裡平安無事後,放心許多。她後來知道台灣天災的消息,親自過來關心,問我家裡一切都好?當下感動地差點掉下眼淚。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碧娜,妳的名字是舞蹈
她改變了現代劇場的創作方向,舞蹈不一定是舞蹈,戲劇也不一定非是戲劇不可,一切都可以入舞,一切都是舞。反之亦然。這是革命性的信念,而正因這信念改寫了現代劇場的發展,這是劇烈性的革命,而且這場革命仍然在悄悄地進行之中,在她死後仍不會停歇。 碧娜曾說,因為悲傷,所以她才跳舞。此刻,我也很想為她跳隻舞,想說:碧娜,妳的名字叫舞蹈。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用藝術綺思舞動人生
所謂「無三不成禮」,就在碧娜.鮑許舞作三度來台演出時,留下了如今看來千金難買、永不可得的禮物,那是我真誠邀請她親筆寫下的簽名陶盤。此時此刻想起這件往事,雖然不勝唏噓,卻也讓人深刻感受什麼是「剎那即永恒」,每次走到兩廳院文化藝廊看到這個陶盤,想起碧娜.鮑許和兩廳院、和台灣的緣分和際遇,內心總有許多感動與懷念。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那煙舞中的身影
碧娜.鮑許曾隨烏帕塔舞蹈劇場於一九九七年與二○○七年兩度來台,於國家戲劇院演出《康乃馨》與《熱情馬祖卡》。對於曾經接待過她的兩廳院工作人員而言,碧娜所劃下的短促人生休止符,不但是個驚嘆號,也是一串串綿長回憶的開始。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鏡頭下的Pina
碧娜.鮑許 舞者在舞台上奔跑、尖叫,吶喊、深入挖掘內心、嘲諷命運。恐懼、迷離、驚慌 、猶豫、徬徨、歇斯底里、悲哀、痛楚、殘忍、悚慄、暴力、忌妒、苦澀、掙扎、挫敗、是希望與救贖。 舞台上的女性、美麗、性感、解放、溫柔、幽默、悲傷、妖魅、殘酷、辛辣、渴望、盼望、抽煙、賣弄風情、盡是美麗又寂寞的故事。 悄悄告訴你 悄悄告訴你, 不須悲傷, 一切皆是因緣。 舞台人生, 人生舞台, 瀟灑起舞, 真誠走過, 不須遺憾 悄悄告訴你, 不須惋惜, 珍惜所有。 男與女、 愛和溫柔 「愛與慾」 讓男與女不斷的追逐著 時而甜蜜 時而歇斯底里 再親密的纏綿 也可能匆匆結束 再冷漠的體溫 也可能瞬間激情如火焰 尋找「愛和溫柔」 是個永無止盡的循環 就像在《交際場》裡 男與女都在此交換了身體與靈魂 一次又一次 一次又一次 一次 . .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留住大師「筆跡」 回想藝術精彩
大師簽名陶盤 留駐鶯歌陶瓷博物館
由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發想,讓曾到訪兩廳院的藝術大師簽名留跡的陶盤,將在六月底的「Salute!向大師致敬-藝術大師簽名陶盤展」結束後,贈予委由鶯歌陶瓷博物館接手保管、典藏,未來將不定期在兩廳院和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