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菲
-
即將上場
關渡藝術節: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展演
千禧歲末,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師生將以舞作展現對新世紀的祝福與期待,以「2000歲末展演」為題,共推出古名伸的《聲聲慢》、孔和平的《白夜男子》、張曉雄的《狂想曲》、羅曼菲的《巡》、以及香港演藝學院芭蕾負責人Graeme Collin所編創的現代芭蕾Flame等作品。
-
台前幕後
肢體寫下的閱讀筆記
小說充滿視覺意象的想像世界,一再引發編舞家以肢體敘述與文本對話。「不完整的寓言」亦將與古今文學作品,進行一場遊走在語言、影像、文字與肢體之間的辯證。
-
研習營
一場在地的國際學習盛宴
今年暑假,台灣舞蹈界將有一場新的交流盛事,為期三週的「台灣國際舞蹈營」將在國立藝術學院舉行。除了當代專題、資格證書鑑定、類型舞蹈、經典/創作研習等課程,還包含工作坊、座談會及對外演出等部分,此次研習營預計將可招收約一百五十位全期學員。
-
舞蹈
許年輕編舞者一個未來
卓庭竹與布拉瑞揚兩位雲門力捧、具潛力的編舞者,以十年不到的編舞齡能有此作已屬不易。期待新一代的編舞者能熬得住並且持續創作,多思考、多歷練,成爲台灣編舞界的生力軍。
-
台前幕後
揮灑編舞創意的舞台
「雲門舞集2」的藝術總監羅曼菲表示,舞團方向以創作爲重心,目的在鼓勵年輕人發揮潛力,爲台灣的舞蹈創作注入新血。舞團願意免費提供舞者、道具、場地,給年輕編舞者一個無憂的創作環境。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暖身」中的羅曼菲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藝術家的典型
李昻.康寧於一九八三年應林懷民之邀來台,停留台灣的十四年期間,爲台灣編作二十七支舞碼,敎育無數學子。今年八月,他病逝於荷蘭。但這位一直活在狂飆的六〇年代的藝術家,他深厚的文化涵養、專業的舞蹈智識,爲台灣舞蹈界所注入的新鮮活力,將永難抹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由内到外,全方位的簡約風格
在這個和山野、白雲、藍天巧妙連結的私密空間裡,密閉的玻璃牆爲羅曼菲阻絕了所有的噪音,讓她能夠心無旁鶩的構思創造內容,也讓所有紛雜的心緒沉澱下來,進入最深層的自我。
-
舞蹈
羅曼菲的騷動
《騷動的靈魂》呈現出的精緻性特質,可證明藝術家們同步成長是重要的,缺一環則很難成爲一件好作品。
-
即將上場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第十二屆畢業展「獨一舞二」
八十三學年度恢復獨立招生的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終於在今年產生了首批的應屆畢業生,並將推出五年來的成果─「獨一舞二」第十二屆畢業展演。全體畢業班同學將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整個製作,包括舞蹈創作、技巧呈現、舞台幕後工作和行政作業。此次製作邀請舞蹈家羅曼菲擔任藝術總監,燈光設計則由陳雨農、廖崇榮擔任,服裝設計也是劇場設計系的蔡虹吟、陳宜蒨等同學擔任,她們也將是劇場設計系的首屆畢業生。這是首次舞蹈系與劇場設計系共同合作的演出。
-
回想與回響 Echo
肢體表現與時間敍述
《蝕》與《白》觸到了舞蹈這門藝術的定位問題。這問題看來是舞蹈課的基本通識,但就像哲學對自己基本命題的解析般,其實複雜得很。
-
舞蹈
繁簡相呈
從實驗劇場走上國家劇院,從熱鬧的歌舞劇跳到純肢體的舞蹈小品,唯一不變的是這群資深劇場工作者對跨界實驗的自我挑戰。《白》與《蝕》皆將重點歸還舞蹈。《蝕》雖爲《白》的兩倍長,但後者卻獲得不少佳評。
-
焦點
越跳越美麗 台北越界新製作「蝕」
繼去年與黎海寧合作《天國出走》之後,台北越界舞團有了「新」的編舞家,林懷民「胡裡胡塗地」答應要爲他們編舞,這群雲門「老舞者」倒是跳得很開心。
-
舞蹈
一場更癲狂的「失樂園」
嚴格說來,《天國出走》其實是台北越界舞團一九九四年創團首演《失樂園》的放大版、癲狂版,舞者用賁張的肢體去詮釋對混亂年代的熱情與狂想。
-
焦點
羅大佑要「出走」?
羅大佑要到國家劇院演出「歌、舞、劇」?是那位八〇年代棄醫從歌,選擇以一襲全黑的造型,演唱批判社會歌曲的搖滾歌手?演出中他會跳舞嗎?又會以什麼造型出現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星夢飛舞──羅曼菲
小時候在羅東時,由於同一村的女孩都去附近陳玉菁老師的舞蹈社學舞,於是媽媽也很自然地把我送去。 記憶裡,舞蹈敎室就在老師家,一個地上鋪有甘蔗板,牆上裝有扶把的空間。上課前,老師都會給我們喝牛奶,據說對身體的柔軟度有益。而上課時,老師的母親也會在旁擔任「助敎」,扶正學生們的姿勢。學習氣氛非常溫馨,所以,雖然當時不想成爲舞蹈家,也在舞蹈社學到小學畢業。 學舞的經驗中,最有趣的莫過於參加民族舞蹈比賽或康樂隊的演出。由於經常需坐車到台北等地表演,而且都會在外地過夜,於是老師就會帶我們順便到兒童樂園遊玩,所以火車離開台北時,就是我最傷心的時刻。 其實小時候學舞完全是一種「好玩」與「虛榮」的心理。早早就開始穿硬鞋,去上舞蹈課時還故意用網狀的帶子單獨拎著它,深怕別人看不見;媽媽也是心存女兒以後可以開舞蹈社授課,自己便在一旁擔任「助敎」的夢想。童年的記憶,就是在這位曾是舞蹈前輩李淑芬的弟子,後來又到韓國留學的陳老師家,跳著西班牙舞、孔雀舞、芭蕾、民族舞的日子裡度過。 (本刊編輯 林亞婷/採訪整理)
-
舞蹈
自信、成熟與穩健 「台北越界舞團」觀後感
欣賞「台北越界」四位資深舞者的舞蹈,已不再是要評斷他們舞的好不好,對我,他們是二十年經驗與感覺的呈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穿什麼?有關係! 舞蹈服裝秀座談會
《表演藝術》雜誌特別與光環舞集合作,以劉紹爐的舞作〈移植〉做爲「實驗」,邀請三位不同背景之新一代舞台服裝設計者──在香港從事美術、攝影工作的葉錦添,在美國硏習戲劇與時裝的馬靜怡,和從國內服裝設計科系畢業後獻身表演藝術界的蔡毓芬,共同爲同一支舞作設計,並且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秀,會後並有座談會,從編舞者、舞者、設計者等多重角度來探討服裝在表演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
-
台前幕後
當戲越入人生,心該如何安放? 寫在「台北越界」舞團登台前
去年成立的「台北越界」舞團,繼推出備受矚目的《失樂園》之後,今年又再度以一場「黎海寧、羅曼菲與林克華的作品」與觀衆在植物園荷花池畔相見。
-
台前幕後
表演界看「表演視界」
羅曼菲 台北越界舞團創始團員,出現在劉振祥的作品 我覺得這次的攝影展很豐富,參展的人多,風格也都不同但和國外類似的展覽相比,則感覺這些作品在動作的掌握方面較弱。即使像劉振祥有能力做到的人,這次也沒有呈現這方面的作品。大概是他故意選些他目前在實驗、較與衆不同的作品吧! 而陳輝龍和潘小俠,他們這次的作品個人風格很強,但同時也塑造了所拍攝的藝術團體之風貌。例如陳輝龍對太古踏/當代傳奇以及潘小俠對優劇場的精確掌握,都是基於他們對該團的深入了解;即使沒看過該團演出的人,看了照片也能感受到該團的特色。 其他像小鄧(鄧玉麟)及謝安這次展出的作品,可能限於主題的緣故,呈現出來的並非他們最好的;例如小鄧拍人物最棒,但這次他都沒展出他拍舞者的劇照 總之,整體來看作品都不錯。很高興有那麼多人在從事這一行。 林秀偉 太古踏舞團藝術總監,出現在陳輝龍展出的作品 表演藝術攝影者是群一直沒有被肯定的人,所以對他們,我個人很欽佩,因爲自己從事表演藝術的創作,所以能夠理解他們如何在經費等問題的壓迫下,盡力尋找出自己藝術風格的苦心。在他們寂寞了這麼久之後,這次攝影展的推出意義非常重大。 這次展出的作品,雖感覺有些太穩定、失去了動力感、想像力和個人風格不夠,其中許多只能以宣傳照的型式呈現,但是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國內的文化環境還沒成熟,給攝影者發表的機會不夠。希望這群攝影者在地位及經濟上能得到多點輔助。 林麗珍 舞作《醮》透過游輝弘的鏡頭展出 這次的攝影展透過不同風格的攝影師表現了台灣舞蹈界不同的風貌。我們可以從中發掘、反省整個表演藝術的歷程與脈絡。其中,許斌拍的人物有多層次的感受力;而游輝弘則展現其對劇場畫面瞬間的掌握,傳達了人與空間的關係;潘小俠表現了台灣的本土文化,具有草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