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伍采克

相關文章 14 篇
  • 納許與多明尼克.梅西合作的雙人舞《清晨詩篇》。
    焦點專題 Focus

    藝術跨界不斷 探索人性永恆

    身世與藝術經歷的與眾不同,讓編舞家喬瑟夫.納許的舞作展現出獨到的風景。在法國七○年代「新舞蹈運動」的觀念風潮下,學習默劇肢體的納許踏入舞蹈領域,帶入文學思維,多元背景的舞者有意識的身體,讓內在動機與外在肢體取得一致,讓其舞作更達哲學層次。他的許多作品巡演週期長達十年以上,究其原因,除了日常性的肢體特色及肢體劇場的文本敘述外,內容不追隨流行,持續探討人性永恆主題的堅持,亦展現了真正藝術家的胸襟。

    文字|謝東寧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 《伍采克》一景。
    焦點專題 Focus 獨家越洋專訪

    喬瑟夫.納許 創作之謎 永遠當下

    學習歷史出身的喬瑟夫‧納許,或許是最能將文字看得透徹、並將文學改編地深刻入骨的編舞家了。從曾來台演出的《夜無眠》、《歲月的玩笑》等作中,幾乎可見他在冰冷深海底打撈受苦的靈魂的姿態,用突梯荒謬的黑色幽默,呈現生命的傷害、苦難、蒼涼,他曾說:「人生就是悲慘的和比較不悲慘的組合,我期望觀眾透過我的作品,看到人生本色。」 相隔近十年,喬瑟夫.納許帶著德國劇作家畢希納的《伍采克》再度來台,維持他一貫的憂鬱氣息,為《伍采克》下了一個副標「暈眩的粗胚」,具體而微地為觀者建構了一個「迂迴無常、失衡的世界」。因為生命從未完成,世界晃動無常,創作永遠藏有未曾揭露的謎底,使他願意用一個又一個作品為生命所困的人們找出口。本刊特別越洋專訪喬瑟夫.納許,深入了解他幽微、細密且複雜的思維。即便暈眩,依然向前。

    文字|周伶芝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 歌劇《伍采克》以無調性音樂表現劇中市井小民的悲哀與苦難。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畢希納兩百歲冥誕 劇場延續革命烽火

    今年適逢德國文學家畢希納兩百周年冥誕,強調階級平等與革命意識的他,比馬克思《資本論》更早提出政治革命理念;他的劇本殘編《沃伊采克》廣為世人所知,除了貝爾格的歌劇,更有許多現代劇場詮釋製作。為替畢希納慶生,除柏林的邦立歌劇院推出歌劇《伍采克》,還有「丹欽格五十號」藝術中心也推出小劇場製作《畢希納的沃伊采克或者:為何他媽的他要殺了瑪麗?》,革命思索,劇場延燒。

    文字|陳思宏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歐洲人文筆記

    布許納,你滿意嗎?

    馬丁.庫賽的《伍采克》版本是在一垃圾場展開,整個舞台化成一片塑膠垃圾場,頗有世紀末預言的味道。但這不讓人驚奇,他肯定不是第一個有這個構想的導演,但能讓垃圾場和《伍采克》戲劇精神結合在一起,靠的是他嫻熟的舞台佈局技巧,演員稱職的演出,而庫賽成功了。

    文字|陳玉慧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堪稱歐陸當代劇場潮流的領導要角。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具份量的國際級導演

    歐陸劇場巨星來台──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

    歐斯特麥耶對文辭與人物的批判性解讀,保證了一個超乎一般觀眾可以想像的舞台世界。但他和演員念茲在茲的,並不是如何顛覆劇本,而是如何能更真實、更合理地,表現人物的內在狀態。恐怖的是,他的手法沒有底線。

    文字|鴻鴻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彼得.布魯克的《唐喬望尼》從細節出發,開發人物彼此間親密的關係互動。圖為該劇DVD封面。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獄或天堂? 全看你怎麼玩!

    面對限制重重的歌劇,導演可說是又愛又恨,歌手演員不好用,還要跟指揮「左右共治」,在此中如何揮灑創意,就看導演的想像與功力。不過,樂於接受挑戰的當代導演不少,更有各種奇妙策略執導出精采製作,無論是去蕪存菁的簡化、或是走表現主義的誇張,也都能在歌劇濃烈元素的基礎上,得到發揮的空間。

    文字|鴻鴻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 伍采克橫躺在椅子圍起的柵欄之間,好似動物般受人侮弄。
    新藝見/新銳藝評

    真實比美更重要

    叫筆者最不能接受的,要算是終場的處理。導演自始就運用音樂搭配肢體/舞蹈,為每個場景定調;投影、光影與歌隊的使用,使得寫實與表現手法互為加分。此時瑪麗已死,只見伍采克加入群舞,舞曲喧囂,完全掩蓋謀殺之後的錯綜、驚嚇、斷裂、茫然等深刻歷程。也許是為求調性統一,終場群舞場面雖美,卻滿溢到歌舞劇的質感,殊是可惜。

    文字|杜秀娟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來自巴西的古朋舞團將在美國的「雅各枕舞蹈節」演出。圖為該團演出劇照。
    國際藝訊GLOBAL STAGE

    古朋舞團Grupo Corpo 演出Nazareth

    TIME 6.23~27 PLCE Ted Shawn Theatre @Jacobs Pillow http://www.grupocorpo.com.br http://jacobspillow.org 古朋舞團Grupo Corpo 演出Nazareth 「雅各枕舞蹈節」(Jacobs Pillow)是美國舞蹈的伯樂,也是所有大團的發跡之地,幾乎當紅的舞蹈團體都是在「雅各枕舞蹈節」被發掘的,現任的藝術總監為依然在紐約炙手可熱的鬼才編舞家馬克‧模里斯(Mark Morris)。 今年,來自巴西的古朋舞團,將在此演出一九九三Nazareth。這支作品是古朋舞團的轉捩點,在追求流行與堅守古典間,Nazareth將芭蕾帶入原始的巴西舞蹈,兼具緩和與狂野強烈對比的作品,將古朋帶進了國際市場。國內的麗音影視最近也發行了片古朋舞團的DVD,沒法出國看,也可以看看DVD。不過古朋舞團的下一站令人期待,將在七月九、十日在黎巴嫩太陽城跳同樣的舞碼,在古老充滿廢墟的城市Nazareth,也將形成強烈的對比。 TIME 7.28~8.1 PLACE Ted Shawn Theatre @Jacobs Pillow http://rikssteatern.se/asp/indexframe.asp 巴舒化舞蹈團Batsheva Dance Company演出Minus16 和古朋舞團同樣受到「雅各枕舞蹈節」邀請演出的以色列巴舒化舞蹈團,也是近來在國際間頗受注目的以色列舞團,以節奏緊湊且動作爆發力強大而聞名,兩年前曾來台演出。在國際首屈一指的巨星編舞家哈德‧納哈林(Ohad Naharin)帶領下這次將演出Minus16。 TIME 7.8~11 PLACE亞為儂舊皇宮 Cour dHonneur du Palais des Papes www.festival-avignon.com 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在亞為儂演出《伍采克

    文字|田國平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 畢希納
    特別企畫 Feature

    畢希納 最會提問的藝術家

    畢希納只活了廿四歲,生前藉藉無名,卻在十九世紀末突然聲名大噪,成為最常被國際搬演的德語劇作家。而他,事實上只留下寥寥幾部殘缺凌亂的作品,卻儼然現代文學的啟蒙大師。他的劇作僅僅四部,題材筆法迥異,卻打破古典格律,透過場景零碎卻充滿張力的連結,表達生存的多面性,極富現代感。

    文字|鴻鴻、廖俊逞
    第183期 / 2008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知平台

    這群流傳千古的精神病患們!

    崑劇《琵琶記.吃糠》裡的蔡婆,她的多疑可能來自極度的貧窮,但也可以詮釋為被迫害妄想症;不停洗手的馬克白夫人,她雖然是莎翁筆下的戲劇人物,卻比真實世界中任何一位強迫症病患更為著名;歌劇《伍采克》裡的醫生總夢想著自己的研究能名垂不朽,他的追求終究是一種狂躁偏執行為;而《蟠桃會》的孫行者興高采烈地模仿八仙的姿態,靈感很有可能來自於現實世界中的杜雷氏症病人。

    文字|蔡振家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 彼得.布魯克《希茲威班西死了—國家滅亡了》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九:2008值得期待的舞蹈戲劇演出

    時代雖瘋狂,好戲依然連台

    明年有超重量級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的作品首度訪台,還有瑪麗.書娜、瑪姬.瑪漢等人作品來舞動春天,加上麻辣的劇場語言聖手紀蔚然首度下海寫京劇、台灣戲劇史經典《閹雞》登上國家戲劇院面對二○○八,時代動盪依然瘋狂,但好戲依然可以期待。

    文字|鴻鴻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 《風中的新娘》的DVD封面。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以愛情征服藝術的繆思女神

    《風中的新娘》,展現百年前一個女子多彩豐富的愛情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作曲家馬勒的妻子阿爾瑪,是如何「橫跨」音樂、建築、繪畫與文學。

    文字|田國平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四度空間劇團演出《伍采克》

    四度空間劇團繼《甜蜜咖啡屋》之後將再度推出《伍采克》。 《伍采克》是德國作家畢希納(Georg Buchner)在十九世紀初的名作。故事是根據當時一樁引人爭議的社會事件改編而成,主角伍采克因爲妻子瑪莉發生外遇,又受到當時社會環境不合理的剝削,他在飽受折磨而瀕臨崩潰之後,選擇以殺害瑪莉然後自裁的方式結束一切。 此次四度空間劇團推出的《伍采克》是該劇首次以非歌劇的形式在台演出,由團長高永宇執導,他將試圖從《伍采克》一劇中探索人的存在價値。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 第一幕第四景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假如歌劇是戲劇」 簡介《伍采克》及薛候的舞台藝術

    歌劇不是戲劇。可是隨著歐陸「導演劇場」的風行,觀衆對歌劇「導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繼上期〈莎士比亞在歐陸〉中介紹法國導演薛候及其所導的《哈姆雷特》之後,楊莉莉再度深入分析薛候執導的歌劇作品,證明歌劇可以是、也應該是音樂及戲劇的完美結合,而非指揮與導演的權力之爭。

    文字|楊莉莉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很難,但我不是一個人

    吳思瑋與一切都有可能的「聲舞團」現地製作
  • 戲劇(曲)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 時空英雄結伴前行、豪傑聚首芝山論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 香港

    「演戲家族」串連過往原創音樂劇歌曲推出慶祝30歲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