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土方巽

相關文章 15 篇
  • 德布西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的讀書術

    藝術家如何讀書?讀什麼書?這些書帶給他們創作上什麼啟發?編輯室精選7組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一窺他們的書單如何作為一盞盞路燈,點亮其創作與生命旅途。

    文字|李秋玫、張慧慧、吳岳霖
    第347期 / 2022年07月號
  • 徐家輝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新加坡跨域藝術家

    徐家輝 科技搭橋 讓靈魂跳舞

    旅居柏林的跨域藝術家徐家輝,曾經是乒乓球選手,後來夢想成為肢體劇場演員,但後來卻透過數位科技,踏上表演藝術的舞台。他的創作皆透過漫長的田野調查,進入亞洲當代舞蹈的現場,企圖跨地域、跨文化地描繪出當代舞蹈「當下」的輪廓。即將來台演出的《極黑之暗》,是他召喚已逝日本舞踏大師土方巽的靈魂「共創」之作,徐家輝認為,當代舞蹈面向傳統,不該懷舊,而是如何跟這些身體的「鬼魂」一起,走到更遠的地方。

    文字|張慧慧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劇場是「瘋狂」唯一合法的場所

    無論是西方希臘悲劇的源流,或者東方「瘋狂」表演的系譜,舞台上存在著這麼多的「瘋狂」。也許,唯有「瘋狂」才是戲劇的本質吧,因為劇場是「瘋狂」唯一合法的場所。現實世界不斷排除「瘋狂」,要求人必須是他自己。而劇場是人可以不是他自己,以他者的聲音說話,以他者的姿態行動唯一合法的「特權場域」。

    文字|林于竝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暗黑」背後的無限美麗 舞踏,是如何踏上舞台的?

    從一九八六年白虎社來台演出舞踏,造成台灣觀眾的視覺震撼起,這種標舉「暗黑」美學的舞蹈形式,一直讓人覺得神秘難解。全身塗白的扭曲身體,猙獰痛苦的面部表情,其實不是舞踏唯一的面貌;已經成為世界性表演形式的舞踏,到底是源於何種創作思維?又有那些有趣的發展?趁著「山海塾」訪台之際,熟悉日本現代劇場與舞蹈的戲劇研究者林于立立,引領你走進更深刻的舞踏世界!

    文字|林于竝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舞踏表演家秦Kanoko
    舞蹈新訊

    《瞬間之王》展現秦kanoko的舞踏魅力

    秦Kanoko本名為武藤利香,生於日本北海道最北端的利尻島,一九八八年加入以北海道小樽市為活動據點的舞踏團體「古舞族阿爾泰」,師承舞踏表演者栗太郎,是日本舞踏大師土方巽的第三代弟子。秦Kanoko獨立演出後,認識從事社會運動劇場的男友櫻井大造,近年來,幾乎是日本、台灣、菲律賓三地長期移動,與勞工、視障團體合作,為「純日本」的舞踏文化發展異地再生色彩。 長期在台灣耕耘的秦kanoko,今年在台正式成立「黃蝶南天舞踏團」,創團作《瞬間之王》,創作動機源於過去對於飢饉的記憶。舞踏表演者靜止不動的身體,是由昆蟲急速飛行的軌跡形成的。就像是一隻可以看到食物逐漸腐敗速度的眼睛一般,一個可以為了一瞬間而忍耐幾百年的身體,對於舞踏表演者而言是必要的條件。秦kanoko嘗試著為那些尚未被社會規範所制約,不被體制所回收的身體與肢體,在現今生活中加以定位。(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敕史川原三郎的《電光石火》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東京噪音下的新舞蹈 解讀影像世代的身體風格與城市意義

    舞踏的身體性以「消去法」為原則,不斷地消去身體以外的表現要素以尋求根源性的身體意涵。而新一代創作者卻擁抱了噪音的暈眩。如果說,東京是難以咀嚼的暈眩,那麼,日本新一代的舞台則反映出在這暈眩之下危機的身體。

    文字|林于竝、Ravi Deepres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輯(一)

    我舞故我在 一切從七○年代開始

    七○年代,恰恰是一個世界已脫離了有一套規律運作的叛逆時代。第一次看到林懷民的《風景》,記憶中他不甚跳躍的身體,是完全與我們那時既有的舞蹈或現代舞的概念不同,一看便有現代主義的感覺,像讀一首戒嚴時常拿來發散過度正常情緒的現代詩。在《寒食》中,披在林懷民背後那一疋長長的白布,至今想來有如陷阱,因為強調乾淨而撣除了覆蓋在上面的千年風塵。我們的現代舞從這一疋白布開始,上面沒有任何書寫話語的印漬,沒有一粒灰塵,我們站在這塊白布上面開始揮毫自己的身體語言。

    文字|王墨林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舞踏」算不算現代舞?

    日本舞蹈界有人認為,舞踏的身體訓練不可能像現代舞那樣將之體系化,反而更像古希臘人哲學思辨能力的訓練,倒是把現代舞在現代知性與理念中的價値限制住了。所以,他們也認為,舞踏被過度強調的結果,很可能抑止了現代舞所追求的「人的價値」。

    文字|王墨林
    第105期 / 2001年09月號
  • Kanoko很技巧地從日本古典文學中汲取了「狂氣」的文化,以及「反理性」、「反社會」的精神。
    回想與回響 Echo

    扒開一道裂縫,顯現「肉體」 《酷愛蟲的公主》觀後

    在這個作品當中,Kanoko要觀衆穿越社會、文化賦予在人的「身體」上的想像,將視線停留在「肉體」上面。Kanoko的舞台是以蟲子的眼光看出去的世界。

    文字|林于竝、白水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日本〕 日劇首次赴韓演出 在通過韓國政府敎育部諮詢機關、公演倫理委員會的審査後,日本大分市所屬的塚工兵劇團得以順利在漢城以日語演出。 首演作品《賣春搜査官》描述韓國人在日本所受的差別待遇及問題,劇團中的日本演員及韓國演員均以母語演出。大分市敎育委員會表示,當初原本擔心劇本會被更換,後來沒有發生,但是按照規定,劇本可以日語演出,只是未成年觀衆不能入場。儘管如此,這還是戰後以來,首次日語版戲劇得以進入韓國境內演出。 (襲加) 土方巽紀念公演《我的母親》 舞踏家大野一雄今年在橫濱區民中心演出《我的母親》(二月十七〜三月一日),這是繼去年所展開的「土方巽十三回忌紀念公演」系列作品之一。 擔任此回演出製作,也是大野之子的大野慶人表示,土方巽的舞踏表現方式雖與父親不同,但終究目的是一致的,趁著這次機會,再一次重新詮釋土方舞踏的根源與意境。而《我的母親》與《拉.阿爾呼吉那之頌》並列爲大野舞踏的代表作。《我的母親》是一九四九年,大野與土方相遇後共事的作品,源生自「胎內冥想」,一種對胎兒所產生的豐富幻像和變化。 公演時並將發行土方巽未曾發表的舞踏原稿及舞踏譜──土方巽全集。其中除以寫眞版收錄土方的手稿、繪畫、舞台裝置理論、日記等外,第一部分是已出版的《病態的舞姬》等舞踏作品。 在土方巽十三回忌公演中,除了重新再現土方舞踏,對於舞踏界所定位的「光的大野」及「闇的土方」的評價與論定,也藉此得以探看究竟。 (襲加) 〔台灣〕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二屆文藝獎收件 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簡稱文藝獎),將於即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受理申請與推薦。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獎勵類別爲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五類,各選拔一名,希望鼓勵具有累積性成就的傑出文藝工作者,得獎者可獲

    文字|本刊編輯部、襲加、文天元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 舞蹈對大野來說,是像嬰兒不需敎導就會吸奶一樣自然的動作。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踏的質變 從六〇到九〇年代

    在敗戰的瓦礫與殘垣中掙扎求生的日本,孕育出舞踏留給世人無限的探思空間,舞踏在土方巽死後十年的今天,又演變成了什麼樣的面目呢?

    文字|童乃嘉、許斌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 大野一雄
    舞踏特輯

    光明與闇暗間的色潤美學 我所知道的大野一雄

    事實上,對我而言,經由先夫土方巽而與大野一雄先生相知、熟識,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大野先生和先夫土方巽間有男人相對的狂狷之氣和狂放縱情的情誼,一直互相提攜,爲前衛藝術奉獻心力。

    文字|元藤燁子、黃琇瑜
    第21期 / 1994年07月號
  • 大野一雄
    特別企畫 Feature

    肉體的叛亂 舞踏家土方巽及其美學

    「舞踏」在日文中本意指舞蹈,但不同於傳統的「舞踊」,是日本的現代舞蹈,由於形式極爲獨特,引起許多熱烈的爭議。「白虎社」和「山海塾」將在三、四月來台演出,這兩個舞踏團體的掌舵人大須賀勇和天牛兒大都曾經是土方巽的門生,也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但仍延續著土方巽的表演美學及概念。

    文字|王墨林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 舞踏家高井富子(T. Takai)。
    特別企畫 Feature

    混沌之舞 恍惚之美

    和日本六〇年代小劇場運動同期的另一群表演藝術家,從日本舞踊和西洋舞之間開始,探索日本人的傳統身體美學,發展出「暗黑舞踏」;這種藝術形式和農耕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文字|辜振豐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 「我希望觀衆看完我的表演之後,會想到能活著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大野一雄
    特別企畫 Feature

    「花」與舞踏

    「花」(Hana)是能劇藝術的最高境界,日本表演理論家世阿彌元淸認爲當一個演員完全發揮出他的藝術時,「將有無盡的花朶盛開於觀衆眼前。」舞踏在發展之初雖有意避免日本傳統劇場的影響,卻仍保有許多日本劇場的精神,例如「花」這個概念。

    文字|李立亨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