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布西(房瑞儀 繪)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的讀書術

藝術家的讀書術

藝術家如何讀書?讀什麼書?這些書帶給他們創作上什麼啟發?編輯室精選7組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一窺他們的書單如何作為一盞盞路燈,點亮其創作與生命旅途。

藝術家如何讀書?讀什麼書?這些書帶給他們創作上什麼啟發?編輯室精選7組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一窺他們的書單如何作為一盞盞路燈,點亮其創作與生命旅途。

德布西

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國作曲家,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由於他對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及爵士樂的相當感興趣,因此創造出獨具一格的和聲。

BOOK LIST

波特萊爾《惡之華》、《巴黎的憂鬱》

生於19世紀前期的法國詩人波特萊爾,被稱為是象徵主義詩歌的先驅、現代派的奠基者。他在1860年代就跟多位當代的音樂家有所往來,例如曾經將作品《巴黎的憂鬱》中〈神杖〉一詩獻給李斯特,而李斯特也將其研究著作《波希來亞人和匈牙利境內的他們的音樂》 回贈波特萊爾。

以《波特萊爾的五首詩》譜曲時,德布西正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音樂語彙。作曲家一生當中創作了80餘首的法文藝術歌曲,歌詞大多採用象徵派詩人的作品。受象徵主義的影響,他的音樂發展出獨特的風格,從作品的旋律和聲表現,可以看出他對於文字的高度品味與敏銳度。《波特萊爾的五首詩》所使用的的5首詩,選自詩人的經典作品《惡之華》及《巴黎的憂鬱》,曲名依序為:〈陽台〉、〈向晚的和諧〉、〈噴泉〉、〈凝思〉、〈相戀者之死〉,其中有對昔日愛情的緬懷、有借周遭景物反應敘事者的心境,有黑夜的悲歎,也有愛侶在情慾高漲後如死亡的睡眠狀態等。一如象徵派詩作般著重聽覺、嗅覺、視覺等各種感官的體會,德布西在此,也以音樂回應了對閱讀文字所產生的共感覺。(李秋玫)

土方巽

土方巽(1928-1986),與大野一雄同為日本舞踏創始者,長於二戰後東北秋田,將被現代城市視而不見的死亡、畸形的身體召喚上舞台,對身體、身分認同、文化主體性有強烈自省精神。

BOOK LIST

尚.惹內《竊賊日記》、《繁花聖母》;三島由紀夫《禁色》;亞陶《劇場及其複象》

土方巽是法國異色小說家惹內的狂粉,甚至曾改名為「土方惹內」(Hijikata Genet)。土方巽是在戰後混亂的東京,跟一票藝文圈好友如三島由紀夫、澁澤龍彥、瀧口修造等人,熱切閱讀、交流法國的各種前衛思潮與文學,認識了惹內與亞陶等激進、反叛的靈魂。他的首部作品《禁色》(1959)改編自三島由紀夫的同名著作,該作依據惹內的真實故事寫成,內容涉及暴力、死亡、同性戀等主題,《禁色》同時也被視為舞踏的濫觴。

土方巽以同志、反叛、反資本的姿態來面對戰後的日本,這是舞踏形成的原動力——為了找到表現自己意志的身體語彙。除了惹內,亞陶《劇場及其複象》日譯本在1965年出版,也啟發並一定程度對他造成影響。英國學者史蒂芬.巴柏(Stephen Barber)言明「亞陶作品的日文翻譯一上市,土方巽就立即懇切研讀他的著作」,受到「殘酷劇場」的啟發,體現在他重塑身體前,必先將身體歸零。(註6)或許可以說,土方巽是從荒蕪的日本東北,與時代衝撞的思潮中,養成他充滿不安的危險身體。(張慧慧)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