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場館經營

相關文章 14 篇
  • 繼承父親彼得.布魯克導演衣缽的伊莉娜.布魯克也決定在任期屆滿兩年之前,離開國立尼斯劇院。
    巴黎

    政治角力無所不在 表演藝術界掀起茶壺風暴

    法國近兩個月掀起「黃背心運動」,突顯了法國政府長久以來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在位者只重視數字與成效,愈來愈輕視公共服務。而這樣的現象也反映在法國的場館經營與文化政策上。近期表演藝術界的紛擾頻傳,除了多位文化機構的藝術總監請辭,還有場館內的勞資爭議,重要劇場資料庫網站因預算縮減可能被迫停擺等等,政治角力、資源分配種種問題,也無法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

    文字|王世偉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
    特別企畫 Feature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 這個國家級場館,是「你」的!

    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召集人暨準藝術總監」三年,終於迎來開幕的這一刻,問簡文彬自己有什麼期待,他竟說:「希望衛武營是『隱形的』!」雖然是國家級場館,但他更期待衛武營是在地的、大家的,是「一個大家很自然地說『走吧!』就直接前往的地方。」

    文字|黎家齊、李秋玫、李育瑄、李佳曄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北京保利劇院,劇院、酒店、劇院管理公司三位一體的建築。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現代劇院蜂擁而起 蓬勃亂局中愈趨專業

    中國目前有大小新舊不一的近兩千兩百個劇場撐起整個演藝市場,這些專業劇場絕大部分屬於政府所有,也視劇場為公共文化設施,但遊戲規則不一樣。因二○一一年至一五年的「十二五」中定文化大發展為主調,推波助瀾,各地政府為求政績,大劇院的興建只能用爭先恐後來形容。中國劇場業態的特質是大、亂、變化快、進步快,這幾年隨著現代大型劇院的陸續建成使用及與國際接觸愈來愈密切,劇場管理走向專業化是可預期的。

    文字|徐昭宇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立委「由市府推薦五分之一專業藝文人士擔任評議委員」、「保留檔期扶植在地表演團隊」可能干涉了歌劇院專業經營,令文化界憂心。圖為歌劇院演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豈止是權益之爭? 關於台中國家歌劇院爭議

    三月十六日三位台中立委與文化部、台中國家歌劇院營運小組與台中市政府協調回饋地方方案的內容,引發不少爭議,更激起許多文化界的討論。著眼點從票價優惠誰買單到表演藝術營運專業的不保,讓多位文化界領袖級人物也跳出來表達意見,這次的爭議,突顯台灣社會,尤其是不少地方政府,針對文化力培植、藝術推廣、場館經營等,概念上仍處草莽階段,距成熟之路還有一段距離。

    文字|林采韻、黎家齊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新開幕的雲門劇場,雖然地處淡水相較偏遠,但在林懷民、雲門舞集和全新劇場的號召下,在此地的演出票房不俗。
    特別企畫 Feature

    場地短缺雪上加霜 正應推動「滅蚊」長期計畫  現象1:場館工期延宕,「大爆發」前如何思考未來

    今年台灣的大型場館荒分外嚴重,除了因國家音樂廳整修、新舞臺熄燈造成原本就缺乏表演場地的台北團隊頻頻叫苦,加上全台多個大型場館的工期延宕,原本預期的「藝文場館大爆發」活生生要等到二○一七年才會發生,這時候或是機會轉換思考,從長計議,整體推動人才培育、製作轉型、觀眾拓展等,以期在場館真正開門時,不但「滅蚊」大業可成,更可能改變人民的藝文生活。

    文字|林采韻、溫明書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李惠美與克里斯汀.赫佐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讓藝術萌芽 與觀眾對話 李惠美與克里斯汀.赫佐 兩位台法場館藝術總監的對談

    六月中旬正是台新藝術獎最後的決選時刻,曾數次訪台演出的法國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應邀以法國蒙彼里耶國家舞蹈劇場總監的身分,來台擔任台新藝術獎的決選評審。趁此機會,本刊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邀請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與赫佐對談,分享場館經營、培育藝術家的經驗與想法,並對當前編舞家的創作提出觀察與建言。

    文字|安可、許斌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 英國蓋茨黑德音樂中心總監安東尼.薩金特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設定核心目標 早早暖身才能啟動「藝」能 英國蓋茨黑德音樂中心總監安東尼.薩金特經營經驗分享

    對台灣的表演空間而言,未來幾年將是「收成年」!隨著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臺北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等場館陸續完工開幕,人們期許能發揮漩渦效應,帶動台灣的藝文能量,但這些場地同時也面對節目、市場、行銷、人力等問題。值此關鍵時刻,臺北市文化局特邀英國蓋茨黑德音樂中心(Sage Gateshead)總監安東尼.薩金特(Anthony Sargent),借鏡他十五年來成功將一個默默無名的工業城鎮,轉型為藝文之都的經驗,從前期籌備到正式營運,檢視新場館如何串聯天時地利順暢上軌,漂亮起幕登場。

    文字|盧家珍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歐利維耶.畢輕鬆穿著休閒服出席,態度親和。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藝術家 相信觀眾 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談劇場經營

    趁著去年底來台演出《小刀小姐深情酒館》,身兼多重身分的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也應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之邀,舉辦「法國製造──場館經營及創作人才培育經驗分享」座談會,與台灣劇場人分享他的劇場經營經驗與想法。 歐利維耶.畢表示身為藝術節與劇院總監,他堅持「愛藝術家、相信觀眾」,與觀眾建立關係永遠是必須思考的問題;他提出「相信觀眾」的論點,強調要以信仰宗教的態度相信觀眾,以觀眾為羅盤,因為「觀眾是聰明的」。

    文字|羅苑韶、林韶安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 臺南文化中心籌備及首任主任 陳永源
    企畫特輯 Special

    人的一生當中 只要好好地開一朵花

    文字|陳永源、佟孟真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前蘭陵劇坊編導兼行政總監、南台灣表演藝術協會首任理事長卓明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文化中心歷程,我看到台南表演藝術生態

    文字|卓明、吳思鋒、許斌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臺南文化中心經營30年所積累出與地方的情感,正可以是再轉型、再前進的基礎。圖為臺南文化中心29周年館慶。
    企畫特輯 Special

    關鍵三十 邁向藝術而立新紀元 臺南文化中心的未來展望

    面對南部諸多新場館即將落成,卅歲的臺南文化中心如何在未來找出超越過往規格、展現更多藝術能量的一條路?這個時候,之前資源與政策的盤點、與環境和觀眾的關係的重新思索,都是尋找新定位的基底工作。而面對未來,轉型策展製作、搭築合作平台,都是營造在地特色、開啟藝術動能的可能途徑。

    文字|吳思鋒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話題追蹤 Follow-ups

    Play Different! 朝24小時不打烊劇場邁進 專訪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王孟超

    甫於去年十月中宣布接任台北第二個國家級劇場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的資深舞台設計師王孟超,本著多年的劇場工作經驗,腦中已經畫出許多新劇院的未來藍圖,他期待臺北藝術中心要玩出不一樣的定位,從外型到內涵都很「潮」,打破「只在週末,只演午、晚場」的一般模式,在劇場提供不一樣的特色美食,要推出讓年輕人、貴婦,都「揪團」參與的演出。

    文字|朱安如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 平珩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再任藝術總監 開心「回鍋」兩廳院

    平珩 期待分享更多、開創更多

    再度回到兩廳院擔任總監一職,曾協助兩廳院轉型行政法人的平珩看到現在的改變組織更精簡,運作上軌道,她表示「這次回來心情還蠻開心。」而對於兩廳院的角色,她認為兩廳院應該是扮演國家的「表演藝術研發單位」角色,引進藝術價值高的演出為國人開拓視野,並可透過國際共製,讓國內創作走上世界舞台;而在國內新場館陸續完工的此時,更需要兩廳院將廿五年的營運經驗分享出來,協助國內演出環境迅速步上軌道。

    文字|鄒欣寧、施舜馨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朱宗慶表示,重新回到兩廳院,意味著一份責任,更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和緣分在其中。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擔任董事長 再度為兩廳院掌舵

    朱宗慶:「全民共享」是不變的願景

    國家兩廳院新任董事會於三月八日正式完成交接,新任董事長朱宗慶之前曾擔任轉型前的兩廳院主任與轉型後的藝術總監,也是兩廳院法人化的重要推手,十二年前他提出的兩廳院願景:「世界一流的劇場、全民共享的文化園區」至今仍然適用。雖然遭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通過與否的關鍵階段,本屆董事會可能只運作於這個過渡時期,但朱宗慶也坦然表示:「無論未來的組織構成將會如何改變,兩廳院的運作都不能夠因為這個變化而停擺!」

    文字|李秋玫、許斌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