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利維耶.畢輕鬆穿著休閒服出席,態度親和。(林韶安 攝)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藝術家 相信觀眾

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談劇場經營

趁著去年底來台演出《小刀小姐深情酒館》,身兼多重身分的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也應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之邀,舉辦「法國製造──場館經營及創作人才培育經驗分享」座談會,與台灣劇場人分享他的劇場經營經驗與想法。

歐利維耶.畢表示身為藝術節與劇院總監,他堅持「愛藝術家、相信觀眾」,與觀眾建立關係永遠是必須思考的問題;他提出「相信觀眾」的論點,強調要以信仰宗教的態度相信觀眾,以觀眾為羅盤,因為「觀眾是聰明的」。

趁著去年底來台演出《小刀小姐深情酒館》,身兼多重身分的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也應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之邀,舉辦「法國製造──場館經營及創作人才培育經驗分享」座談會,與台灣劇場人分享他的劇場經營經驗與想法。

歐利維耶.畢表示身為藝術節與劇院總監,他堅持「愛藝術家、相信觀眾」,與觀眾建立關係永遠是必須思考的問題;他提出「相信觀眾」的論點,強調要以信仰宗教的態度相信觀眾,以觀眾為羅盤,因為「觀眾是聰明的」。

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Olivier Py)同時具演員、導演、藝術總監多重身分,二○一四年十二月首度來台演出《小刀小姐深情酒館》Miss Knife,國家兩廳院藉他難得來訪的機會,安排與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一同出席「法國製造──場館經營及創作人才培育經驗分享」座談會,進行對談。沒想到在網站上公布的一則簡短訊息,吸引來的聽眾竟坐滿劇院的大廳。

須不斷提問與觀眾的關係

身材清瘦的歐利維耶.畢輕鬆穿著休閒服出席,態度親和。他首先就個人又創作、又帶領劇院團隊的多重角色身分進行說明。他認為,歷史上一直就是由藝術家創立劇院和藝術節,所以他的雙重身分理所當然,但反倒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藝術家與當代社會的連結在那裡?就務實面,歐利維耶.畢說:「我認為這幾個身分彼此間無法分離,對我來說,訂票價、演出時間,以及表演廳多大、可容多少人,都是藝術性問題,都須不斷提問與觀眾的關係。」藝術創作容許大膽想像、突破既有框架;而劇院總監應顧及現實行政體制,大致循常規辦事,不同角色是否在思維上不免有衝突,總監身分仍必須把自己拉回理性面。歐利維耶.畢毫不遲疑地說:「不同身分之間沒有衝突,可說只是行動的方向不一樣。」和藝術家相較,總監是從另一個方向投入工作,但兩者各自投入和觀眾建立關係的目標,則是一致。

事實上,在亞維儂藝術節總監之前,歐利維耶.畢曾出掌國立奧德翁劇院( l '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藝術總監(2007-2012)。雖然台灣觀眾們對此職位感到好奇,但他早已全心全意浸入亞維儂藝術節。歐利維耶.畢可說是繼藝術節創辦人維拉(Jean Vilar)之後,第二個以藝術家身分出掌亞維儂藝術節(其他總監都是行政人員出身)的總監。當他開口提同樣是演員兼戲劇導演的維拉時,一時間令人感覺他是維拉直接傳人。

「維拉說他在亞維儂藝術節最漂亮的成績單便是觀眾。」歐利維耶.畢不論談到那個題目,都很自然轉回「觀眾」一詞。從他口中說出來的觀眾有時是抽象整體概念,有時是具體個體。他說,不論是一棟劇院、或藝術節等組織機構,要在這些地方產出作品,得先凝聚一群藝術家,形成一個社群,進而建立觀眾群,「把藝術家找來劇院,接著有觀眾,然後讓他們相互形成忠誠度。」

相信「觀眾是聰明的」

台灣成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接管龐大的劇院機構之際,「先有場館再填充內容的經營」模式不時受到質疑和辯論。對此,歐利維耶.畢表示,法國也經歷過同樣情況,中央政府推行提高地方自主政策時,各地紛紛冒出劇院。他口氣平和地說,不難看到劇院蓋得太大,成為一種病態,「搞個兩千個座位,最後像龐大的鐵達尼號被遺忘。而我們有時發現,在這龐然大物旁邊,一個小車庫劇院還經營得更有活力。」

在台灣,另一個趨勢就是蓋多功能中心,彷彿這麼一來就可以不必急著事前評估經營特色和定位。但如何讓藝術創作和觀眾產生連結,以及尋求市場定位?歐利維耶.畢表示:觀眾不會自己過來!「要去找觀眾,這需要大量工作,投入大量時間——而且不會馬上見效。」他指出,劇院如何找來觀眾並沒有「魔術偏方」,肯定要從會員制、宣傳、票價訂定等多管齊下。

不過,在戲劇界打滾卅年的歐利維耶.畢也直陳,很難事先斷定觀眾喜歡或不喜歡,「有時明明一齣冗長、艱澀、無聊的戲劇,卻十分成功。而看來很容易懂、親和力十足的戲劇卻不賣。」他提出「相信觀眾」的論點,強調要以信仰宗教的態度相信觀眾,以觀眾為羅盤,相信「觀眾是聰明的」。他表示,當總監心中老是想著要滿座時,觀眾只須跟隨自己的想望,「這點讓他們有時比總監聰明多了。」舉法國由國家補助的公立劇院為例,歐利維耶.畢認為劇院不應一心放在市場、只想獲利。在法國擔任劇院總監不受國家、或地方政府影響,節目安排全然自由,「這聽起來像是夢。」然而法國的特殊情況是,許多劇院有多達百分之五十國際性節目,餅做大了,可觸及的市場也較大。他指出,公立劇院總監雖在營運上有很大自由度,最好仍以提高全年度賣座為經營指標,交出受觀眾歡迎和支持的成績單,有助在爭取經費方面提高說服力。法國的國家補助也不是水龍頭自動供水,永遠要積極主動去爭取。

法國適逢國家財力不強的時代,藝術界對文化預算可能受影響忐忑不安。歐利維耶.畢解釋,法國的贊助制度很弱,目前僅歌劇界引進贊助制,其他如戲劇、舞蹈在這方面都很弱,主要問題仍在政策上還沒有贊助的觀念。

想方設法讓年輕人來看戲

談總監工作,歐利維耶.畢簡單指出兩個面向:愛藝術家、相信觀眾。他的職業法則是:個人興趣已不重要,而是要捍衛藝術家到底!

他觀察劇院觀眾結構,發現觀眾群裡灰頭髮、甚至白頭髮的人數愈來愈多。觀眾趨向年老,部分原因是因為年長人士經濟基礎較好。另外,他諮詢調查研究,結果確認年輕觀眾偏好看年輕藝術創作者的作品,讓他決心應挖掘青年創作者,並定為重要發展軸線,請專人到城市邊緣四處尋找探看青年藝術工作者作品。說到這裡,他再次強調,作為總監必須永保對藝術家的愛,他也承認「有時是很困難的。」還要維持對劇場工作的熱情,「儘管會面臨缺錢、沒有私人生活的情況。」對學神學、自稱虔誠天主教徒的他來說,歐利維耶.畢是以進入宗教的態度從事劇場工作。

他多方位思考如何吸引年輕觀眾進劇院,培養潛在及未來觀眾,在奧德翁劇院擔任總監時期,帶領劇院與中學和大學等學校合作,還設計推廣兒童戲劇節目,以正規節目經營兒童和青少年節目。他也在入主亞維儂藝術節第一年便增設兒童節目類別,「小孩會帶父母來看兒童節目。而這些家長以前並不會去看其他類別節目。」繼二○一四年排有三檔兒童節目後,今年繼續安排三檔。

歐利維耶.畢設定成功的亞維儂藝術節節目組合應有百分之卅是成就和地位已受肯定的藝術家作品、百分之卅發掘認識國際藝術家作品、加上百分之卅青年藝術家作品,強調亞維儂要成為新銳創作者的重要舞台。

除了開發新節目類型,歐利維耶.畢以電影票價為參考,爭取降低表演票價。他為奧德翁劇院力爭降低票價的策略,一開始並未受文化部和劇院財務部門主管支持。然而在他五年任內,降低票價政策使年輕觀眾群增加百分之卅到百分之四十。這個結果激勵他也在亞維儂藝術節推青年票價,鼓勵年輕人看戲。

亞維儂藝術節隨著歐利維耶.畢上任,也啟用了新的La FabricA----一座藝術節為了在亞維儂城市紮實生根,全年在市內活動,特別設立兼具排練場和藝術村功能的基地,每年到了藝術節期間,又能作為座談和演出場地。歐利維耶.畢驕傲地表示,La FabricA全年度安排活動,一年可與六千名年輕人互動。藝術節還與亞維儂一所中學簽署合作,校內有八成學生家長沒有固定工作,屬經濟弱勢。藝術節安排藝術家進學校演出,另邀學生參觀藝術節,並利用La FabricA的場地排練演戲,還協助學生自製網路電視報導和評論戲劇。歐利維耶.畢語帶理想性浪漫地說:「能讓處境邊緣的郊區年輕人認可一名詩人,可說是完成戲劇最高任務了。」重視培養觀眾,歐利維耶.畢所想的,已遠遠飛越劇院的高牆之外。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