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女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靠經典多近? 離傳統多遠?
從《慾望城國》伊始,吳興國開始了他打破京劇疆域、跨文化美學探索的「當代傳奇」。從莎劇、希臘悲劇到當代荒謬劇,吳興國的探索之路有著多重轉折:從忠於原著、挪移時空,到解構經典重新拼貼,他找到了跨文化戲劇的密碼自由。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喜劇,藝術的烏托邦
在里昂,這座位於法國中部,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城市,有兩個常態性的大型藝術展演活動交替上演,分別是「當代藝術雙年展」(Biennales d'art contemporain)以及「舞蹈雙年展」(Biennale de la danse)。今年夏天登場的「里昂舞蹈節」,創始人暨藝術總監基.達梅說,他有個全新的嘗試,企圖讓舞蹈成為城市和街道陳設之一,希望大家透過舞蹈的熱情地來歡度這個節慶,交換肢體擺動的經驗。於是,想像一下,在舞蹈節展開的一個月期間,你只要步出家門,出外走走曬曬太陽,便可以和舞蹈不期而遇。這樣一種對舞蹈烏托邦式的想像,彷彿就在向我們宣告,舞蹈只是一種身體的經驗交流,每一個人不管高矮胖瘦,都該擁有跳舞的自由與權力;而藝術也不僅只存在殿堂,而是發生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屬於全民共享的嘉年華。 若說藝術的本質是嘉年華,那最能呼應這個說法的,莫過於「喜劇」的形式了吧!我們愛看喜劇,因為它使我們暫時擺脫現實的不痛快,透過笑聲盡情釋放身體裡的烏煙瘴氣;我們愛看喜劇,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壓力安全閥,讓我們嘻鬧嘲諷、胡搞瞎弄、百無禁忌而不受批判。莎士比亞,這位最懂觀眾心理學的劇作家,不僅四大悲劇古今不朽,寫起喜劇來更是一把罩。這個月,由英國知名莎劇導演迪克蘭.唐納倫帶著俄國劇團,上演全男班的莎氏招牌喜劇《第十二夜》,本刊特別企畫「莎翁喜劇學堂」,帶讀者登門入室,一窺莎士比亞如何透過性別、愛情、扮演,構築一場喜劇的嘉年華。 也算是和莎士比亞交情匪淺的當代傳奇劇場,這回不碰莎劇,而是將重新搬演十四年前,以戲曲形式顛覆改造希臘悲劇《米蒂亞》的《樓蘭女》。向來在美感洋溢的氣氛中揭露命運之恐怖的希臘悲劇,在京劇名角魏海敏以傳統戲曲做工為底蘊,展現動靜皆美的韻律節奏中,會呈現出什麼樣的新的戲劇語言和面貌?戲劇學者李立亨認為,原創或改編/經典或創新,是台灣「M型劇場」創作型態兩端;從《樓蘭女》這個經典作品的跨文化改編中,是否提醒了我們什麼值得注意的趨勢? 兩廳院旗鑑計畫《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即將於本月底在國家戲劇院隆重上演,為見證這個重量級製作的誕生,本刊延續上期的特別企畫,帶讀者搶先直擊排練現場,一窺製作台前幕後。此外,更延伸本劇的宗教意識,從近年相關題材的製作中,思索宗教意義與人類生命議題。
-
焦點專題 Focus 從主題詮釋到形式實踐上的顛覆
當代傳奇《樓蘭女》 希臘悲劇的京戲變裝
從《米蒂亞》到《樓蘭女》,驚世駭俗的題材在今日看來聳動不再,超越時代背景的人性刻劃,倒是放諸四海皆準;從戲曲表演體系出發,卻拋下了京劇的鑼鼓和聲腔,擺脫了程式化的唱唸做打,二十一世紀的《米蒂亞》顛覆性格仍在,只是從「主題」的詮釋轉換到了「形式」的實踐上。
-
焦點專題 Focus
從「M型劇場」看《樓蘭女》
若說,原創或改編/經典或創新,是台灣「M型劇場」趨勢兩端, 那麼,國內媒體或觀眾,似乎都會給予原創作品較多的關注。 反觀世界劇場潮流,經典改編卻一直都是世界舞台的主流。 重新搬演的《樓蘭女》,提醒我們去發現「經典改編」的魅力所在!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端莊青衣到壞女人
百變旦角─魏海敏
從野心貪婪的馬克白夫人,恨夫殺子的樓蘭女,陰騺倨傲的王熙鳳,到個性扭曲的曹七巧,魏海敏用高難度的角色,一次次試煉自己,成就精采。
-
舞台之外
輕鬆一點!堅持一點!
奥斯卡金像獎的光芒,把《臥虎藏龍》中的葉錦添鍍造地更加璀璨輝煌。有人說葉錦添是「大師」,所以無法置評,也有同行說,葉錦添的美學她沒有研究,很難說出個門道;最經典的說法是:「葉錦添的設計並置了古典與前衛,他所突顯的精準與美感,恐怕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
台前幕後
在舞與劇的轉彎處
「劇場不是遊戲,而是我的信仰。」──亞伯特.卡繆 一個念頭,可以讓生命全走了樣,不論男人或女人都要聆聽米蒂亞心底眞正的呼喊。
-
戲劇
本文的背叛與忠實的詮釋 兼談三個希臘作品的演出
受到當代「反敍事」劇場風潮的影響,劇本地位一落千丈,從前被視爲「經典」的作品亦難逃詮釋者「強橫蹂躪」的噩運。可是,當代導演叛離本文和形式上的重塑新義,是否足夠彌補他所背叛和捨棄的?如其不然,背叛和捨棄又是爲什麼呢?
-
戲劇
「演」出戲劇史 從北京京劇團到當代傳奇
由流派藝術的高度發展,到劇場形式與敍事手法的革新,傳統戲曲跨出了艱難的一大步。我們從北京京劇團、中國京劇院與湖北漢劇團的演出,瀏覽了京劇由傳統到現代化的三個階段。而《樓蘭女》的搬演,在探索未來戲劇的可能性上,是否預示了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的逆境?
-
戲劇
樓蘭女何去何從?
《樓蘭女》改編希臘悲劇《米蒂亞》,不僅止於運用不同型態的劇場媒介,更進一步企圖呈現本質迥異的戲劇型態。然而,原劇對白的大量刪減,歌舞隊角色的混淆不淸,結局以地遁取代騎龍的象徵,在在削減了《米蒂亞》的多面與深沈。
-
焦點
從傳統到傳奇 談「當代傳奇」劇場的京劇革新之路
民國七十五年,「當代傳奇」劇場的一齣《慾望城國》,以傳統戲曲唱唸做打詮釋莎士比亞,不論是傳統或現代戲劇界均甚矚目。「當代傳奇」掙脫傳統的包袱,開闢京劇的一個新空間,證明了汲取傳統寶藏的可能性。究竟,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交融之路,「當代傳奇」是如何一步步走來?如何定位?又將往何處去?鍾明德和林秀偉的對談,是一次理論和藝術的堅實碰撞。
-
即將上場 Preview
改韻易調生淸揚 綜觀七月表演藝術活動
儘管炎炎盛夏正好休養生息,仍有蓮荷朶朶綻放一片寧靜中。「優」劇場與「九歌」兒童劇團以精選作品呈現五年創作歷程。「當代傳奇」的年度大戲《樓蘭女》,結合京劇、舞蹈、現代劇場工作者,推出台灣版的《米蒂亞》。型態多樣的「中國廣播藝術說唱團」也將來台演出中國人的幽默。
-
專欄 Columns
別忘了觀衆是誰!
劇本爲何而存在呢?除了觀衆之外,似乎沒有其他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