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術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機器人の戲 反思人類社會
由日本青年團導演平田織佐與機器人學者石黑浩合作的「機器人戲劇」計畫,已陸續推出了多齣作品,臺北藝術節將演出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正是其中之一。透過擬真機器人與真人演員同台,平田對當前的人類處境、社會問題提出質疑與反思,讓觀眾能夠藉此進一步思索「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安靜戲劇中的機器人救贖
主張將戲劇語言回歸到日本現實性上的平田織佐,讓人想起作品特色一樣以平淡真實反映當代生活本質的俄國劇作家契訶夫。這次改編自契訶夫劇作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將場景移到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地方城市,時間則改為距今不久後的「近未來」,三姊妹之一的「分身」即是人形機器人。
-
企畫特輯 Special 跟隨作曲家的反骨顛覆
《華格納大爆炸》 搬演創作的「宇宙緣起」
一向「不按牌理出牌」的廣藝愛樂,碰上華格納兩百周年誕辰,也選擇異於其他團隊的慶生方式,徹底跟隨華格納的革命精神進行顛覆。這次便與臺北藝術節委創的《華格納大爆炸》合作,隨同陳玉慧、安娜.蒂斯摩與莫里茲.嘉格恩三位藝術家,從「宇宙緣起」探索到「創作緣起」,最後則將以華格納歌劇發展的電音派對,為這另類的慶生畫下句點。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遺忘,比死亡可怕?
故事原型來自法國哲學家安德魯.高茲為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所寫的《最後一封情書》,西班牙庫倫卡劇團的《安德魯與多莉妮》以面具與身體姿態演出,不用台詞地,娓娓道出丈夫站在即將失去妻子的邊緣,重新發現他的妻子的歷程。
-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劇場導演
王翀 從鏡像中解構到互動
作品《中央公園西路》甫在五月來台,接著《雷雨2.0》又將在八月初「降臨」,中國新世代劇場導演王翀帶來的是中國劇場的新思考。他發起了「新浪潮戲劇」,對劇場的現實主義與整體國情的粉飾太平,提出質疑。他一方面在舞台上,一面演出一面拍攝一面投影,質疑劇場的虛擬與真實;一方面透過網路「2.0」的概念,對經典文本重新詮釋,甚至解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魁北克瘋馬戲 QUEBEC FEDEC CIRCUS
因為舉世聞名的太陽劇團,加拿大的魁北克,儼然已經成為「新馬戲」的代名詞。 魁北克的馬戲傳統發跡於街頭。約莫在七○年代,街頭四處可見雜耍、噴火、踩高蹺的賣藝場景。 一九八○年代,蒙特婁國立馬戲學校成立,培養出無數馬戲人才;更由於太陽馬戲團的成立,企業化跨國經營成為全球文創產業的典範,新馬戲開始成為魁北克表演藝術發展的主流。 魁北克的馬戲特色在於,它結合兩種文化元素,一方面帶有法國新馬戲的浪漫詩意,一方面又吸收鄰居美國流行文化,兩相結合下,創造出專屬的混合味道。 即將在臺北藝術節上演的阿爾馮斯馬戲團,即是魁北克新馬戲的代表團隊之一。趁此機會,我們將深入魁北克,造訪馬戲學校與知名馬戲團,探討新馬戲如何運用於現代劇場,剖析魁北克何以成為世界的新馬戲之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懷舊時光裡的歡樂溯源
哥哥、爸爸、妹妹、同學、朋友大家一起來組馬戲團吧!這就是來自加拿大的阿爾馮斯馬戲團,成軍於二○○六年,迄今的兩齣製作都以自己的家鄉加拿大北方小鎮的生活為主題,發展出懷舊又趣味的表演風格。即將帶來台北的《伐木樂園》,融合魁北克的民俗音樂和民間林業的生動元素,既調皮又抒情地呈現出身分認同的溯源之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阿爾馮斯馬戲團團長
雷賓:我們想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屬於自己的馬戲
導演制的總體劇場形式,是表演藝術的當代浪潮,總體劇場追尋不但是形式上的跨界融合,內容更是回歸討論真實生活的樣貌。來自太陽劇團的家鄉加拿大魁北克的阿爾馮斯馬戲團,便是一個從父親的傳統馬戲班,傳到受正歸馬戲學校教育的兒子後,轉變為當代新馬戲的一個年輕表演團體。 但說其年輕也不公平,因為其團員大都是長期合作的老伙伴,所以除了擁有傳統馬戲技藝之外,最難得的是,他們以作品反映自己居住的家鄉,和諧的文化和自然環境特色,譬如這次應臺北藝術節之邀,來台演出的《伐木樂園》,便是以嶄新的新馬戲的形式,講述家鄉世代相傳的伐木傳奇生活。在即將演出之前,我們越洋訪問團長安東.卡哈賓尼耶.雷賓(Antoine Carabinier Lepine),讓讀者對這個演出,有更一步的認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2
孫尚綺 凝聚歐陸舞壇目光 建構舞蹈演出新「視」界
台灣製造、歐陸茁壯,青年編舞家孫尚綺以《早餐時刻》為台灣舞蹈影像劇場植入全新品種。這位敢冒險、敢實驗的編舞家,值得五顆星期待!
-
演出評論 Review
摩登歌仔戲 說出創意新蹊徑
在保有草根性的原初精神之下,這次演出可謂在現代劇場歌仔戲的一片精緻呼聲中另闢了蹊徑,找到另一條可行之路青春、草根、顛覆的活潑形象。真實的社會現象,可以留給參與故事其中的每一個人踹共,而歌仔戲的本位與程式,也不再定於一尊,因為誰都可以踹共!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催生創作 並打開世界之門
一個座位數八百席的劇院,如何成為年產廿多部新製作、並將之推上世界表演舞台的劇場製作動力中心?已經把《史迪夫特的事物》、《操偶師的故事》與《椅子》三齣製作帶來台灣的瑞士洛桑劇院製作人芭芭拉.蘇德霍夫,在這次參與臺北藝術節演出期間,接受本刊專訪,一談洛桑劇院如何讓一個製作從無到有、與藝術家如何合作、如何尋找共製夥伴、又如何將製作向世界推銷出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Laugh、Laugh、Laugh
喜劇 不只笑笑而已
喜劇,是用不正經的態度,面對不能碰觸的議題 喜劇,是穿透現實的手段,映照世界的荒謬怪誕 喜劇,讓人發笑,誰不愛笑? 然而,當喜劇不只是喜劇;笑,也不只是笑而已 在笑裡,我們不受理性約束,大膽解放與挑釁,百無禁忌 在笑裡,我們擁有犯規特權,瘋狂諧擬和嘲諷,顛覆日常 笑表示還清醒、臉皮還在;笑展現自我意志,堅定而強大 今年臺北藝術節以喜劇為題, 從義大利即興喜劇、日本傳統落語、美式脫口秀、台式廣播劇,到黑色幽默、荒謬劇, 展現出各地文化的不同喜劇型態 且讓我們一同探索笑的藝術,笑看人生百態,發現喜劇的力量
-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當紅劇作家
希梅芬尼 超寫實之筆 透析沉重現實
在當前德國劇壇上舉足輕重的羅蘭.希梅芬尼,除了以分量豐碩的精采劇作備受肯定外,近年更擔綱自己劇作的導演,舞台製作成績亦受矚目。這次將在臺北藝術節由台南人劇團演出的《金龍》(編按),就是他的近作之一,該劇在維也納城堡劇院製作由他自己擔任導演,亦獲邀參加柏林二○一○年的「戲劇盛會」。趁《金龍》將在台北現身之際,本刊特地訪問劇作家本人,一談他的的戲劇思考與《金龍》的創作想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耿一偉:透過喜劇,開發不同類型的觀眾
今年的臺北藝術節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新設的「藝術總監」一職由資深劇評人耿一偉擔任,任期三年,今年的節目就是他奔波全球、辛苦看戲後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以「喜劇」為主題,耿一偉打出「顛覆神聖、嬉笑台北城」的口號,他表示,希望讓大家看到喜劇的多元面向,也希望藉由喜劇的庶民特質,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開發更多不同類型的觀眾。
-
戲劇
在劇場,我們思辨
一個從MSN、電子郵件往返,一路延燒到劇場的辯論戰局,也即將燒到台北的舞台《樂觀主義精選集》是兩個作家親上火線的思辨劇場,包含了演講、蘇格拉底式的哲思對話,和觀眾的互動。這部作品探索了批判性樂觀的概念,也企圖揭示樂觀主義者在當下社會脈絡的角色。從二○○九年演出以來,劇場的演出融入了來自許多人士多元的辯論觀點,這回台北演出,當然也加入了本地觀眾的意見。
-
藝號人物 People 縱橫藝術與流行的作曲大師
李泰祥 浪漫情痴的音樂靈魂
說起李泰祥,大家都會想到〈橄欖樹〉,一首超越世代的歌,一首傳唱不輟的經典。聽著李泰祥的歌,你很難說是流行、民謠或藝術歌曲,就是這麼獨特地自成韻味,傳述著他對生活片斷的浪漫感受。已經罹患帕金森氏症的他,雖為病痛所苦,但仍堅持創作、仍抱著好多舞台演出的夢想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劇場與舞蹈大師的夏日哲學趴
七月的台北熱力四射,而每年伴隨著熱浪來襲的,則是有臺北藝術節撼動人心的各式演出,讓人驚豔。今年臺北藝術節主打著「一起混.夜.電」的口號,自七月底到九月初,精心籌畫了七檔精采的節目與為期六週的展演活動,邀請觀眾在盛夏的夜裡,避開惱人的暑氣,與中外的表演藝術團隊親密開趴。讓台北人夜夜遇見蘇格拉底,輕鬆地來場心靈充電。所以在本月份編輯部也鎖定了今年台北藝術節七月廿八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同時開幕的兩大鉅作:《麗特、丹尼、佛斯》和「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搶先一步為讀者做最完整的介紹。 在二○○九年榮獲歐洲劇場大獎桂冠殊榮的克里斯提安.陸帕,無庸置疑地是廿世紀尚在人世最重要的波蘭劇場導演。與康托、葛羅托斯基齊名的他,首度將作品《麗特、丹尼、佛斯》帶來台灣,這齣以哲學家維根斯坦家庭關係為背景的創作,在陸帕所擅長的「舞台時間」的安排之下,相信將會帶給觀眾三個半小時難以喘息的戲劇震撼。<
-
焦點專題 Focus
傳統清音 踏出勾欄的美麗探險
南管音樂家王心心,雖然一身傳統氣息,但在創作的路途上,卻是開放不拘的。從與現代舞合作的《昭君出塞》、《琵琶行》,到近期將上演的兩檔演出:與歌劇導演漢柏斯合作的《羽》及與指揮家簡文彬、導演魏瑛娟合作的《時空情人音樂會》,跨界的實驗讓王心心一次次嘗試超乎以往的南管演出形式。而她最在意的,仍是在這些跨界的實驗中,找到讓鍾愛的南管音樂,與時代俱進的路途。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美女型男靠邊站,《醜男子》來了
身分多元的創作人鴻鴻,即使因拍電影負債,仍一頭栽進賠錢的出版與劇場領域,自創《衛生紙》詩刊和「黑眼睛跨劇團」。「黑眼睛跨劇團」的創團作將演出歐洲當紅劇作家馮.梅焰堡的《醜男子》,情節從一個醜男子在公司因相貌遭到排擠開始。男子整容後相貌俊俏,在職場和情場上無往不利,卻因而引起眾人起而效尤,紛紛整容變得跟他一模一樣。這樣的結果,讓他跌入更不堪的處境。全劇藉著峰迴路轉的劇情,一一刺穿了當前徒重皮相的價值觀。
-
焦點專題 Focus
這廂鐃鈸絲竹 那廂舞動酷炫
現代舞創作人很少聽國樂,甚至於從來沒有接觸,如果編舞者願意運用點戲曲或南管的素材,那也是極少數。十歲的雲門舞集2,八月要與三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一起在舞台上跳出一個新「Tone」當國樂演奏員躍出樂池上舞台,國樂遇上西方現代舞,一幕幕由視覺暫留串連而成的酷炫影像,將讓觀眾視覺《跳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