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
戲劇 七名劇作家 九則生活片段
徐堰鈴《約會》 拼接城市女同志的愛情
台灣劇場編導演全才徐堰鈴,延續以往的關注主題,帶來新作《約會》,集結十七位演員,七名劇作家,以九則生活片段,拼接起現代城市女同志的愛情樣貌,熟成一串甜美的有機片段。一改前齣作品《三姊妹》的寓言體意識流,徐堰鈴這回寫實得很。
-
戲劇新訊 辯證愛情,魏瑛娟、王嘉明各自表述
莎妹劇團《當我們巡迴去討論愛情》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將要全台灣走透透,帶著《當我們巡迴去討論愛情》的兩個小品,要與台東劇團等在地團隊,以愛情為主題進行創作交流。 魏瑛娟《文藝愛情戲練習》首演於一九九五年,是當年小劇場膾炙人口的經典。在宛若早期文藝電影中的場景復古的路燈、遍地秋楓落葉中,二男二女演繹四個片段:一位女子追求男同性戀者的挫敗、兩個女同性戀者的相悅、一對異性情侶的交錯、兩位男同性戀者的交歡;懷舊台語歌曲,瓊瑤電影中純情男女的擬態,時而以誇張的對嘴、滑稽的舞蹈動作演出閩南語劇中男女因金錢無法結合的悲慘情節,傳達愛情裡流動的權力關係、情慾鬥爭和理想幻象的虛無。 王嘉明《請聽我說》則從日常口語中取材,並轉化為充滿節奏,或詩意或辯證的韻文口白,而在看似真理般戀人絮語的背後,卻充滿對愛情的嘲諷、以及營造出因錯置而突梯的語言喜感,構成一齣「肥皂反肥皂」劇。此次巡演,請來前夾子電動大樂隊主唱應蔚民擔任現場琴師,佐以復古懷舊配樂,讓戲充滿諧謔嘲諷,既親切又疏離的劇場魅力。(廖俊逞)
-
戲劇 非關契訶夫 攸關女同志
徐堰鈴的《三姊妹》 鬍子小姐來挑釁
台灣劇場界實力派演員徐堰鈴跨行當導演,繼二○○四年顛覆《梁祝》故事中扮裝意象的處女作《踏青去》後,新作《三姊妹》再度挪借《白蛇傳》的三角戀,講述一對女同志戀人之間出現第三者後,三「姊妹」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糾葛。
-
戲劇 南美魔幻寫實巨著 搬上荒山劇場
《百年孤寂》台灣版 重現馬康多城的起與落
《百年孤寂》有著馬奎斯經雕細琢的動人文字魅力,讀了第一頁,便讓人欲罷不能;Baboo以寺山修司電影《田園死神》的超現實意象,加上安哲羅普洛斯電影中長鏡頭的悠悠凝視,作為這次在台北藝術大學荒山劇場演出的基調,將馬奎斯書中預言家的角色,換成台灣說書人的角色,將拉丁美洲的生活經驗,和台灣的本土經驗加以連結。
-
藝術節 新銳創作者的NEVERLAND
皇冠藝術節 拒絕長大的創作者嗆聲
「Kidult」這個由Kid+Adult混種而來的新興詞彙,所代表的長不大,或拒絕長大的成人心態,正好也可說明小劇場創作者,堅持以純真眼光看世界的角度。皇冠藝術節今年便以「Kidult」為訴求,邀請四組新銳創作人馬,分別以音樂、戲劇、舞蹈、偶戲等不同藝術形式,呈現生猛犀利的小劇場創造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只是七年級!
《e.Play.XD》展現新世代的劇場創意
《e‧Play‧XD》的創作團隊主要由五個七年級台大戲劇系學生組成,除了以世代區隔作為策展概念,討論主題與風格都開放,但必須遵循幾項基本的遊戲規則:一須採用自創音樂,二須採用多媒體,三打破制式導演、演員、技術、製作的分工,釋放創意的無限可能。
-
戲劇
異境中缺席的小丑與詩
如果,我們不把《異境詩篇》看作是一齣嚴肅僵硬的戲,如果,我們可以開懷地欣賞年輕演員們充滿自信與「熱愛表演」的真情流露,那麼我們將看到一種在台灣尚屬新形式的表演藝術,在現代劇場的舞台上開始發芽。
-
戲劇
眼睛被寵壞的痛苦
這個演出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家庭深層鑽探」,而是告訴我們:劇場應該是一個可以看,也可以聽的地方,偏廢一方,都將是一種災難。
-
戲劇 都是竊聽惹的禍
一齣沒有演員的戲
《家庭深層鑽探手冊》再次挑戰觀眾的觀戲慣性和期待,將要創下台灣劇場史上破天荒,第一齣無人演出、光靠聽覺想像的劇場作品。
-
嚐鮮
搞怪導演又出招,讓你來「聽」戲
王嘉明說,這次來看戲的觀眾可能看不到什麼畫面。原因是,他希望觀眾用聽廣播的方式來「聽」這齣戲。
-
戲劇
認真打造屬於誠品的劇場
二○○二年的「只有兩個人」延續過去「地下開放」的模式,採用開放空間、統一主題的形式,由邀演團隊自行處理演出的一切事宜。但由於誠品並未介入太多策展的力量,創作焦點分散、宣傳不足,因此觀眾的反應顯得有些薄弱。誠品企畫宣傳李玉華認為,「是該跳下來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決定今年使出全力,不止是把空間開放出來,更要扛起製作和監督的責任,提供製作費、動員誠品所有的資源與通路,並嚴格控管作品水準,才能成功確立B2藝文空間的劇場體質。
-
戲劇
莎士比亞不是Shakespeare
「莎士比亞在台北」的五個作品主要以詮釋個別劇作為主,而這些演繹經典的創作者,又似以「語言」為其重點。無論是玩弄油腔滑調的文藝語調、抑或生吞活剝乾澀的譯語、還是走火入魔地拆解語音、乃至拋棄語言和大師來個雞同鴨講,對這些集合台北的創作者而言,「莎士比亞」幾乎等同於語言,一種高不可攀又難以馴服的語言。
-
劇場思考
期待大氣魄的未來
這幾年來,除卻觀眾,台灣評論界持續地針對此一活動的戲劇與舞蹈撰寫評論,充滿「舉輕若重」的期待與善意,主辦單位是否真切感受到這些目光與重視?目前看來,整個活動尚稱小眾之事,但主辦單位若不以大氣魄來經營規劃,或許會漸漸銷聲匿跡。
-
藝術節
第八屆皇冠藝術節
今年皇冠藝術節囊括五齣作品: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推出《當我們討論愛情》,由魏瑛娟、王嘉明、戴君芳分別執導〈文愛情戲練習〉、〈請聽我說〉以及〈火星五宮人〉三齣以「愛情」爲主題的作品; 《舞在一瞬間》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舞蹈之旅,由世界著名的「荷西.李蒙現代舞團」中首位華人舞者林向秀編導,台北電影節「最佳新導演」陳芯宜、著名音樂家林慧玲共同策劃製作; 《兩根辮子一對鬍子〉是舞蹈空間舞團的創作集錦,有詹曜君的〈霧信〉、黃蘭惠的〈獨白〉、孫梲泰的〈情愛復興〉;《床上的愛麗思》,是全方位創作的鴻鴻,在導演過多部電影和舞蹈之後,重回劇場的最新力作;《閣樓》則是世紀當代舞蹈團,透過編舞家姚淑芬與三位男性表演者,以男性扮裝、性別互換的表演形式,一窺男性沙文主義下女人的身體與身分認同議題的作品。
-
戲劇
別著一朵紅花的卡爾維諾
魏瑛娟過去縱然標舉自己的美學品味與姿態,仍能表達出她對人物、社會的觀感與情感,作品中的冷靜反省與抒情關懷讓人難忘。但是時至今日,在劇場中要表達的東西還不成系統、動作與構圖陷入重複的模式,徒然留下姿態與眼神,顯得有些荒涼。
-
台北
凝望.純粹
五個演員身穿彩色薄紗長裙,帶著紅鼻子的淺淺笑意,深思地看著觀衆甚至更遠的遠方,有小丑的戲謔,有對自身命運的接納,也有一抹嚴肅和哀愁,彷彿帕洛瑪先生憑海遠眺的眼光。
-
戲劇
媒體.劇場:「再現」的思辯與迷戀
Zodiac旺盛的實驗企圖,尤其明顯地表現在它對劇場與媒體再現功能的辯證上:它既深刻地思考又熱切地迷戀兩種媒介的再現企圖,它既可以讓劇場與媒體互相辯證又可以讓它們狼狽為奸。
-
柏林
藝術交流新模式
審視「香港在柏林」文化節的成果,真正突顯香港文化風貌的,是電視、電影與靜態展覽。在表演藝術上,香港的地方代表性卻顯得十分不足。若問,到底香港現代表演藝術創作走到了哪裡?經歷過這次文化節洗禮的人,並無法得到任何的認知。
-
戲劇
超文本表演,誇語言書寫
《蒙馬特遺書──女朋友作品二號》不多加任何台詞情節,但卻是以重組敘事結構的方式,和原著以及它的讀者對話。這樣「忠於」原著的劇場呈現,也許有人以為未能超越原著小說文本的成就,但實在又比時下文學市場機制對原著的習慣閱讀,更高明且内斂。
-
回想與回響 Echo
注射一劑幸福的病毒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在去年底推出的新作《伊波拉》,是一齣用思維構成的戲,其中結合了劇本創作者的辯證、燈光和聲音的區隔與重組、導演的幸福觀,以及演員停駐與變動的肢體語言和情境即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