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兩廳院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升級表演藝術圖書館 為民眾與兩廳院「搭橋」
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於一九九三年成立,典藏包括兩廳院主辦節目海報、節目單、錄影帶、數位光碟、每日演出錄影音等,累積館藏至今十九萬件。廿多年來,歷經幾經調整,圖書館一直是被討論的焦點。二○一八年起,從內部提議轉型,圖書館將重新思考館藏策略及空間運用規劃,並於今年啟動圖書館升級專案。 在兩廳院「藝術共融」的脈絡下,該如何打造一個屬於大家的圖書館?藝術總監劉怡汝決定搭起橋梁,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因任何預先設下的規範而被屏障。她堅信:「如果兩廳院只服務文化菁英,那就希望台灣兩千三百萬人透過兩廳院,都成為文化菁英。」
-
焦點專題 Focus
疫情肆虐下 一探劇場未來
肺炎疫情襲來,以現場性為本質的表演藝術更是重災區,現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建議停辦「百人以上室內活動」,更多演出面臨停演抉擇。作為台灣表演藝術界重要場館的國家兩廳院,一舉一動都是其他單位的參考指標,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除了透過疫情期間特別方案,以配套措施讓表演藝術圈獲得喘息、以協力方式讓團隊延續創作活動外,她也覺得這次疫情正是表演藝術界自我體檢的機會,可同時思考未來劇場的欣賞模式與可能性。
-
專題
能為音樂家說話的 就是「好琴」
樂器是音樂家藉以表達想法的重要「武器」,對一位鋼琴家來說,他如何選一台與自己的音樂合拍、能讓自己的演奏加分的鋼琴,可說是至為重要。在八月份為兩廳院之友舉辦的解說式音樂會「音樂廳傳奇:名琴.選位.大解密」中,特地邀來鋼琴家盧易之擔任講者,搬出兩廳院的三台常被鋼琴名家選用的平台鋼琴,分析選琴的重點,更透過多段樂曲、不同鋼琴的彈奏,讓參與者理解其中差異,更進一步掌握對樂器的了解,帶來知性與感性結合的美感經驗。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回探自身啟動連結 建立亞洲社群平台
作為引進國際藝術新潮流與打造台灣為亞洲創意樞紐的重要場館國家兩廳院,面對歐美國家夥伴對「亞洲」觀點與創意的探尋,開展了「Asia connection計畫」,期待成就一個亞洲夥伴可以共享網絡與資源的平台。今年首辦「Asia connection論壇」與東亞劇場拼圖展演,論壇中邀請了來自日本、韓國、柬埔寨的藝術機構策展人及臺北藝術節策展人分享對「亞洲連結」的經驗與看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拓展平權理念 共享共融體驗
共融,到底是什麼?或者,該做什麼?文化部與國家兩廳院於七月十一日共同主辦「國家兩廳院藝術共融工作坊」,正可觀察到文化平權的理念運行,並在過去經驗到當下體驗間找到劇場藝術指向未來的更多可能,再回頭去追問「共融」的理念與實踐。
-
兩廳院故事交易所
那些年,我在兩廳院的點點滴滴
隨手數數,出入兩廳院幾乎不是十幾年,就是廿幾年,那些坐在紅椅子上、黑盒子裡的時光,他們或哭或笑、或震懾或觸動,看到超逸於現實人生的林林總總,看到世界的多元繽紛,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一次,獨一無二,專屬於自己的魔幻時刻
-
兩廳院故事交易所
這個位置,就是我的藝術王座!
作為經驗豐富的表演藝術觀眾,他們總是會細心考慮、精挑細選,選擇一個最合自己需要,也最適合觀賞的座位,讓自己如王者般享受一段美好的藝術旅程!且讓他們現身說法,他們如何挑、怎麼選,為什麼兩廳院的這個位子,是他們的心頭好?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備好沃土、搭起橋梁 讓藝術大爆發
國家兩廳院對於創作者來說,不只是個演出場地、專責節目策劃,更要搭起橋梁,與國外場館、藝文機構合作,共築交流平台,二○一八年兩廳院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開啟了「開動計畫」,結盟共製作品包括今年台灣國際藝術節備受好評的《宅想新世界》、新點子實驗場的《微塵共感》及蘇文琪《氣候計畫》。 今年,兩廳院又往前進一步,與法國五個國家劇院之一的巴黎夏佑劇院、南歐首屈一指的舞蹈之家巴塞隆納花市劇院締結夥伴關係,明年雲門2《十三聲》將前往巴黎,而花市劇院和兩廳院藝術家的交換駐館計畫,也將在未來啟動。本刊特別邀請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與鳳凰劇院藝術總監杜勒葉,進行一次雙總監的「焦點對談」,同時也專訪花式劇院總監瑪嘉莉、夏佑劇院總監德尚,介紹他們在人才、場館、培育、合作上的理念與目標。 同時,兩廳院也要成為藝術家的家、藝文工作者的搖籃,陪伴孵育大家的夢想。今年的兩廳院藝術基地,不僅有長期駐館藝術家吳明倫、周東彥、樊宗錡,短期駐館藝術家王安琪、紀柏豪等五位,更包括了五位Gap Year兩廳院壯遊的創作者,七位藝術行政計畫實習生;也特別邀請林強擔任導師,給予藝術家們人脈資源的引薦和尋找資金的方法。林強也在本次的訪談中化身「心靈導師」,暢談自己在藝術與生活之間、音樂創作和儒道經典之間的種種領會。 最後兩廳院也希望能持續保有一種「叛逆」基因,讓場館成為藝術家的「新點子實驗場」,讓團隊們可以純粹創作,不用擔憂外在環境、票房好壞,發展實驗想做的事,拉長時間、做好準備,並且能鼓起勇氣,冒險邁進。 本期,我們也將揭密兩廳院售票系統的藝文票券銷售資料,看看自二○一三到二○一八年的各項票券數據,在國立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的分析之中,透露了哪些售票趨勢變化與購票者消費樣貌,也期望這些資料能夠適當輔助相關場館及藝文團隊,作為開發潛在觀眾與行銷溝通的參考。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發現世界的同時,也讓國際看見台灣
在相同理念下合作 攜手探索時代議題
藝術家的才華,需要堅持與努力才能發光發熱,而有伯樂的提攜與支援,也才有可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成立迄今卅二年的國家兩廳院,近期扮演起橋梁搭建的角色,以更有系統、更長期的方式做藝術家們的後盾,自二○一八年起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的「開動計畫」結盟,今年更與法國巴黎國立夏佑劇院與西班牙巴塞隆納花市劇院締結夥伴關係,將透過藝術家交換駐村、合作共製、節目交換邀演等方式,搭起橋梁,讓藝術家登上更大的舞台,在看見他人的同時,也讓國際看見台灣。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伯樂遇見伯樂 跨國開動藝術陪伴之路
劉怡汝 ╳ 杜勒葉
二○一七年,兩廳院以「陪伴並支持年輕藝術家發展其最具開創性的藝術計畫」為理念,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Le phnixsc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簽訂長達四年的「開動計畫」(Kaidong Project),從二○一八年開始實施至二○二二年。位於法國北部近比利時的鳳凰劇院,屬法國國立劇院Scne nationale網絡,同時也是法國文化部四個「歐洲創作基地」(Ple Europen de Cration)之一,與里昂舞蹈之家、亞眠文化中心及雷恩布列塔尼國立劇院並列,所主辦之節目強調當代創作,為歐洲極其活躍的國立劇院。兩個場館進行的節目交換、共同製作以及駐館藝術家的駐村創作、發表、交流,可說是近年來台灣國際連結的一大創舉。 在藝術家們透過交流平台之際,兩位總監亦藉著訪談暢談理念。年輕的鳳凰劇院總監杜勒葉(Romaric Daurier)經營鳳凰劇院已有十年,而兩廳院總監劉怡汝亦擁有豐富的藝術家育成經驗。在肩負起總監要職之時,他們侃侃而談;在互訪閒談時,他們相互討教。「雖然這麼說有點微妙」,但劉總監所形容的「亦師亦友」,正是為場館與藝術家們共同激盪的無限可能性,下了最佳的註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周東彥 探索彼此的相遇和關係
創作很跨界的周東彥,這回在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期間,將延伸發展自己在紀錄片《你找什麼?》的探尋,與澳洲阿得雷德ActNow劇場藝術總監之一的愛德溫.坎普.阿垂爾斯,合作關於虛擬社交與人際間情感互動的創作。對時常與各國不同創作者共事的周東彥來說,每一次合作關係也好似展開一段感情關係,在短期間相互理解、工作然後分開,直到有緣再聚也隱隱和此次的創作主題遙相呼應。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吳明倫 深入黑暗走向希望
入選兩廳院為期兩年的駐館藝術家,身為阮劇團註團編劇的吳明倫,提出的創作計畫也將與阮劇團合作,從民間信仰取材編創奇幻的劇作《十殿》。故事以一棟因九二一震災而半廢棄許久的住商混合大樓為背景,描繪無法離開的住戶的故事,吳明倫說:「我想寫的,就是這些仍住在樓裡、平常不太往來但當外侮入侵,卻又團結抵禦的社區故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樊宗錡 讓一切從「不熟悉」開始
戲劇科班畢業、也以執導西方當代劇作出發的導演樊宗錡,因緣際會踏上另一種工作方向,在製作過程裡邊學、邊想,對手邊素材做出即時判斷和修正,「從一個不熟悉的主題開始」,一如前年巡演多地的《菲林的映画光年》。今年他的兩廳院駐館計畫也將以全新製作再次「出走」,暫定以《十二碗菜歌》為名,規劃在所選定的場地,舉辦一場結合料理、廚藝、故事、回憶的「辦桌」節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安琪 沒有什麼不可能
身為一位在舞台上出現頻率甚高的演員,王安琪過去幾年都在盡力當好「別人的演員」,但,只能這樣嗎?這回,她想試試當一次「自己的演員」,成為兩廳院首次以「場館/演員」模式合作的駐館藝術家,她計畫以表演交換為題邀影像與劇場工作者共同工作,以影像和劇場呈現同一文本,讓雙方編導演專業人士得以交流甚或讓舞者進場共創,找出劇場與鏡頭表演的轉換模式,進而發掘劇場演員得以和其他表演藝術領域從業者交換的、「演戲」之外的資源。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柏豪 聲音科技 帶來深層感知
創作涵蓋了流行音樂、影視配樂、電聲作品,展演場域不在音樂殿堂,卻選擇國內外的展覽、藝術節與研討會演出,紀柏豪多樣而豐富的聲音創作,讓他被《數位時代》雜誌評選為台灣「七個無法定義的跨領域藝術新星」之一。這次他將在駐館兩廳院期間嘗試多聲道創作,並結合手機進行互動,「創造更即時的、個人的、現場的互動與聆聽體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壯遊 邁出大步(一)
還看不到人,排練室走廊盡頭就已傳來Gap Year夥伴們笑鬧的聲音。還不到多久的時間,他們已經彼此熟識。這天約好拍照,一個一個站在棚燈下擺姿勢,面對眾人,看得出來害羞緊張。但是不管誰上場,其他人不是給建議、播音樂,就是與主角互動、說笑減輕負擔。人生有多少個歲月能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分享理想、分擔徬徨?即使從不同地方來,未來也將各奔東西,但是從學校脫離到社會這年的Gap,他們攜手一起跳過。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壯遊 邁出大步(二)
還看不到人,排練室走廊盡頭就已傳來Gap Year夥伴們笑鬧的聲音。還不到多久的時間,他們已經彼此熟識。這天約好拍照,一個一個站在棚燈下擺姿勢,面對眾人,看得出來害羞緊張。但是不管誰上場,其他人不是給建議、播音樂,就是與主角互動、說笑減輕負擔。人生有多少個歲月能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分享理想、分擔徬徨?即使從不同地方來,未來也將各奔東西,但是從學校脫離到社會這年Gap,他們攜手一起跳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日螺絲釘 未來生力軍(一)
學習,一定在課堂上?實習,就得等暑假嗎?這些既有印象與做法,如今全然有了新面貌。從今年開始,兩廳院開始實施「藝術行政實習計畫」,以較為長期且具深度的模式與校園接軌。依據學期制度與相關院校合作,每年有兩次申請機會。在節目企劃部、公共溝通部、顧客體驗部、演出技術部、業務發展等部門,已經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結合校園所學理論,親炙實務操作現場,誰知這些稚嫩的螺絲釘,未來不是劇場的生力軍?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日螺絲釘 未來生力軍(三)
學習,一定在課堂上?實習,就得等暑假嗎?這些既有印象與做法,如今全然有了新面貌。從今年開始,兩廳院開始實施「藝術行政實習計畫」,以較為長期且具深度的模式與校園接軌。依據學期制度與相關院校合作,每年有兩次申請機會。在節目企劃部、公共溝通部、顧客體驗部、演出技術部、業務發展等部門,已經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結合校園所學理論,親炙實務操作現場,誰知這些稚嫩的螺絲釘,未來不是劇場的生力軍?
-
專題
藝術基地,也是我的秘密基地!(一)
他們愛看演出,也是兩廳院的常客,對他們來說,演出前後,哪兒是他們最愛駐足的「秘密基地」?他們為什麼選擇了這個地點?背後又有哪些他們與兩廳院的故事?且聽聽他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