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華
-
說戲
意識形態的京劇改編
國光劇團今(2025)年3月「春分」4場傳統京劇,好幾齣都曾遭遇意識形態強迫改編的命運,《鎖麟囊》、《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與《奇雙會》都有自己的「故事」。 《鎖麟囊》演富家千金出嫁時春秋亭避雨,見另一乘花轎殘破,心中不忍,將鎖麟囊贈予哭泣的貧窮新娘。劇情溫馨感人,唱腔風靡大眾,誰知1950年代竟遭禁演!為什麼呢?罪名很多,不只是善有善報封建迷信,更嚴重的指控是:階級本該對立鬥爭,此劇竟然貧富和融,向地主報恩,分明反動思想,怎能再登舞台? 程硯秋心急如焚,這是他最受歡迎最賣錢的戲,不演損失可大了。一身傲骨的程硯秋只好改編,保留春秋亭精采唱腔,窮新娘接受餽贈,卻掏出所有珠寶,只留空囊!只收紅包不收鈔票的概念,今天看來十分可笑,但我不敢想當時的程硯秋有多委屈。更屈辱的是,「空囊新版」演出數場,結果仍是禁演,直到程去世都未能翻身。而這只演幾場的空囊版竟還留下完整錄音,被配成錄像,永久流傳!(註1) 「改革開放」後,《鎖麟囊》重登舞台,愈唱愈紅,至今益盛,當然演的都是原版,空囊版銷聲匿跡,而《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卻不同,目前兩岸演的都是意識形態改編版。 京劇劇情源自晚明短篇小說,篇名就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書生莫稽凍餓昏倒,金玉奴好心相救,金父將女兒許配,父女沿街乞討送莫稽進京趕考。沒想到莫稽一高中就長了官威,嫌棄乞丐父女低賤,赴任途中竟將金玉奴推入江心。到任後長官欲將女兒許配,莫稽歡喜入洞房,不料新娘竟是金玉奴。原來金玉奴落水未死,蒙大官搭救,收為義女。如果小說寫到洞房棒打結束,讀者一定大快人心,但結局竟是二人和好,重入洞房,據此編成的京劇也是如此,棒打痛斥之後又結婚姻。我小時候看台灣的京劇團也都是團圓,直到1959年,荀慧生才改結局為不團圓,法辦莫稽。 古代女性忍氣吞聲,南戲《張協狀元》的貧女(對,她就叫貧女),救了張協,張協得中狀元後拔劍殺妻,而最後,貧女還是再度嫁給張協,永嘉崑新版還由參透世態人情的老人說出:「我有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再嫁給他。」(註2)古代女性的無奈有其時代背景,一旦演成傳統,若要翻改需要勇氣。荀慧生為何有此大動作?原來是當時服膺「戲曲改革」國家政策的「揭發封建醜陋」,理直氣壯
-
說戲
戲曲共生在台灣
共生,是當前台灣戲曲劇壇的趨勢。 我說的共生,並不是傳統戲曲各劇種在現代社會同舟一命,而是藝術表現的交互融通。無論編劇、導演、設計群,甚至唱腔,都打破劇種界限,「原汁原味」已不再是唯一藝術準則。 即以今年臺灣戲曲藝術節為例,《相看儼然》在前世今生的劇情設計下,歌仔戲與音樂劇相融於一台,《青姬》的崑曲、京劇、歌仔戲,各自體現不同性格身分處境,無需標舉實驗,也不必強調跨界,混血共生已是常態。11年前戴君芳執導《亂紅》(2012),劇評還鄭重解析為何明代侯方域唱崑曲、清代侯方域唱歌仔,而今面對《青姬》的3種腔調,觀眾只欣然讚嘆「毫無違和」。 近年多部大型展演以及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多元共生幾乎成為常態。各劇種共冶一爐,是為了劇情需要,或者說,是在製作之初已有的共識。 這不是突發現象,回顧歷史,創作人才早已相互流通,本文僅就我最熟悉的部分,說明京劇在其中不容忽略的位置。 眾所周知,多位歌仔戲導演原為京劇演員,演而優則導,跨越劇種之際,從小學習已內化為骨血的京劇身段、走位調度、鑼鼓程式、武打招數,自然被運用於歌仔戲,甚至也將部分京劇劇目移植為歌仔戲。很早就投入歌仔戲的名導劉光桐、林春發、閻循瑋,分別畢業於小陸光京劇與復興劇校,蘭陽戲劇團的蔣建元導演原習豫劇,後曾向朱陸豪、王冠強請益京劇。兩岸知名的李小平導演,原為小陸光京劇武淨,在國光劇團執導十餘部新戲,獲得國家文藝獎,而他的學習經歷還包括師從王小棣、李國修,因此遊走京崑、現代劇場、歌仔戲、音樂劇,無不優游自在。著名京劇武生朱陸豪與小生名家曹復永,也曾受邀擔任歌仔戲導演,創出重要作品。與客家劇團長期合作迭創佳績的導演彭俊綱,原為京劇武淨,更是國光導演。國光崑曲名家温宇航,應一心戲劇團之邀,指導孫家二姊妹身段並設計表演已有十餘年,還曾擔任客家戲導演。 「導演」原本就不限於單一劇種,但從小受京劇四功五法嚴謹訓練,執導其他劇種,尤其是包容力強的歌仔戲時,京劇表演體系必然是豐厚充沛的資料庫。 教育體系內,不能不提趙振華。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聘請這位京劇名武生擔任歌仔戲專業技術教師超過20年,原本觀眾疑惑何以跨劇種教學,但後來證明影響更深遠。最鮮明的例子是李家德,原本是歌仔戲科學生,趙振華老師不僅以嚴謹京劇武功練其筋骨,
-
藝術家請回答
唐文華 把每一次上台 都當作是人生的最後一次
甫獲第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的唐文華,是國光劇團首席文武老生,胡少安先生嫡傳弟子,擁有高亢圓潤的嗓音和細膩有緻的做表,曾被中研院院士王德威先生譽為「台灣鬚生第一人」。而他近年最被戲迷津津樂道的,是與唐美雲歌仔戲團的合作,演出《冥遊記帝王之宴》裡的李世民、《臥龍:永遠的彼日》中的劉備,跨越京劇與歌仔戲間的疆界,未見任何扞格。於是,大家都好奇這段跨界經驗,以及他在日常裡更多未曾曝光的趣味小事,在這次的回答裡一次滿足!
-
新銳藝評 Review
一部眾志成就的磅礡英雄史詩
以三國故事為題在傳統戲曲中多有搬演。2022年,國光劇團《武動三國她的凝視》,以女性視角看待三國的陽剛男子,運用電玩、漫畫等元素結合京劇。唐美雲歌仔戲團則是繼2012年《燕歌行》後,再次挑戰三國題材,《臥龍,永遠的彼日》則以「政二代」視角,關注諸葛亮父子兩代親情矛盾,交涉幾千年前的彼日與現代疫情生活的現實。 「政二代」視角再造英雄,人性思維演繹「斬馬謖」 身處後疫情時代的我們,世事無常緣滅,使人有更深層的向內追求。亦如蜀國的百姓,呼喊著「諸葛亮」,渴望「英雄再現」結束一切困境。但這英雄符號,在諸葛瞻心目中,卻是「缺席的父親」、「背負在身上的標籤」,顛覆「英雄」概念,突顯「缺陷」,打破英雄既定印象,形成「悖論」。 同樣身為「政二代」的劉禪,一句「老爸是英雄,兒子注定是草包」的戲謔,翻轉「龍生龍子,虎生豹兒」思維。而上半場結束在阻止姜維北伐,成功地將劉禪從扶不起的阿斗搖身一變成堅守蜀漢41年的一國之君。反觀諸葛瞻,雖難擺脫父親枷鎖,但最終仍繼承父志,戰死沙場。透過對照,以不同視角定義「英雄」。 本戲今昔穿插,藉由每位角色轉移敘事視角,使各個角色大放異彩。尤其「殺馬謖」一折,《失空斬》在戲曲舞台上已有一套程式語言,但此段則以當代人性思維重新演繹。編劇運用君臣之義,體現諸葛亮「北伐」的心境,編織馬謖罪名。畫面之初,讓觀眾誤以為大牢人影是馬謖,實則劉備,借劉備之口,將出征失敗罪名歸咎於諸葛亮;又以「殺劉封」之事,使其前後為難,必須下達「殺」令。此一新解,「揮淚」斬馬謖,補足內心糾結及角色動機,更讓妻子黃月英說出「變了!」一語,使「高風亮節」、「全為理想」的樣貌,提出人性自私的實相。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唐美雲X唐文華
創新跨界裡的傳統堅持,讓一加一大於二
唐美雲歌仔戲團年度新作《臥龍:永遠的彼日》(後簡稱《臥龍》),以新編劇本、新審美觀詮釋歌仔戲中極少搬演的「三國戲」;同時,繼去年《冥遊記帝王之宴》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跨界合作,飾演唐太宗李世民,引起熱烈回響後,今年再度力邀唐文華飾演劉備,與唐美雲所飾演的諸葛亮共同譜寫一段超越君臣關係的知己情。演出前夕,本刊特別訪問兩位名角,談談延續去年經驗而來的創作脈絡與過程。
-
戲曲 精煉劇本,借古喻今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
中央研究院唯一「戲曲院士」曾永義於去(2022)年10月仙逝,其於疫情間完成的遺作《虎符風雲》終於在今年2月正式演出。可惜的是,國光劇團本期望曾院士能親眼見到此作問世,卻只能在無法圓滿的遺憾中,讓這場演出成為思念與紀念。 《虎符風雲》搬演戰國時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卻秦救趙」的故事,主要根據《史記.信陵君列傳》,並且參考〈平原君虞卿列傳〉、〈范睢蔡澤列傳〉、和《戰國策》〈趙策〉、〈齊策〉的相關文獻,述說信陵君養士三千的知遇之情、與兄長魏王的兄弟之情等,並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既連結也擴大為對於國家的忠義、面對家國的無我,提煉歷史劇於現代上演的無價意義。
-
戲曲
唐美雲「反串」 扮武則天入冥界赴家宴
作為唐美雲歌仔戲團(以下簡稱唐團)25周年大戲的《冥遊記帝王之宴》,除劇團黃金三角「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永遠的娘子」許秀年與「人間國寶」小咪,以及劇團積極培育的中生代演員林芳儀、李文勳、曾玫萍、杜健瑋等,更特邀被譽為「台灣鬚生第一人」的唐文華跨界演出歌仔戲,以唐太宗的身分,與唐美雲飾演的武則天,於冥界一會,虛構出這場陽世未能講明的家國對話與家族聚餐。
-
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歌仔戲新編三國浪漫史詩
唐美雲歌仔戲團開創新局,二度攜手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以歌仔戲重新詮釋「三國戲」。
-
唐美雲歌仔戲團《冥遊記─帝王之宴》 一窺一代女皇不為人知的一面
繼2021年《光華之君》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與最佳團體演出獎等多項大獎,國家兩廳院再度主辦邀請唐美雲歌仔戲團製作全新大戲《冥遊記─帝王之宴》,名角齊聚一堂,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跨界挑戰演出歌仔戲,更有「永遠的娘子」許秀年、「人間國寶」小咪華麗現身,黃金陣容聯手,率領中生代優秀演員李文勳、林芳儀、曾玫萍、杜健瑋等,共同打造創團25周年精采獻禮。
-
國光劇團《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新秀集體亮相京劇武功之美
國光劇團自2020年籌備至今的新編京劇《武動三國─她的凝視》,終將於本週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3天3場,引領觀眾以不同視角回望熟知的英雄世界。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關公在劇場》 戲中有祭祭中有戲
國光劇團的實驗京劇《關公在劇場》,由藝術總監王安祈操刀編劇,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導演,當家老生唐文華飾演關公,從小追隨「活關公」李桐春的王冠強,則擔任戲曲主排。這次,國光把關公請進劇場,不只搬演經典關公戲碼,而是「戲中有祭,祭中有戲」的儀式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八羅漢圖》 以畫抒情藉畫探情
《十八羅漢圖》延續國光劇團一貫的文學京劇風格,以「時空跳接」的手法,帶領觀眾進入以畫為「武器」的復仇故事。由風格新穎的新生代編劇劉建幗與藝術總監王安祈一同操刀,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胡恩威擔綱舞台設計,魏海敏、唐文華、溫宇航等國光資深演員演出,連「姊弟戀」、「老少配」、「文創」等主題都入戲。
-
藝號人物 People 國光劇團當家老生
唐文華 撐住一口氣 精演半生戲
作為台灣數一數二的京劇演員,老生唐文華師承台灣四大鬚生之首胡少安,天賦才華早現,年紀輕輕就是各大劇團爭聘的角兒。年滿五十歲的他,將再度演出壓箱戲《未央天》,演出主角忠僕馬義,得在台上表演肉身滾釘板,「必須閉住氣,頂住。」《未央天》他演了三次,每次間隔十年,幾乎就是他京戲生涯不同時間點的註解也就像是撐著這口氣,唐文華度過了京劇的美好年代,也來到京劇衰微的當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歡慶民國百年 京劇名角反串大動員
為慶祝民國百年的生日,國光劇團特於歲尾年初,策劃了本次戲曲界聯演,除了劇碼熱鬧喜趣,並動員國光、台北新劇團、當代傳奇劇場與相聲瓦舍的多位演員共襄盛舉外,最令人矚目的是名角們的「反串」,如本行老生的唐文華這回將反串程派青衣、本行青衣的魏海敏反串丑婆等,料將讓觀眾笑到噴飯灑淚!!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人生悲喜歡快,一切「戲」出巧合?!
國光劇團今年的封箱公演以「冒名.錯認」為題,排出《擋馬》、《花田錯》、《詩文會》、《荷珠配》、《一捧雪》與《鳳還巢》六齣劇碼。王安祈說,冒名有意、錯認無心,或許事出無奈或許靈機一動,可能悲劇收場也可能皆大歡喜,「機遇與巧合,總在命運的轉折處,其所造成的錯位,呼應的是現實中難以捉摸的人生樣貌。」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不扮鬼作瘋,你哪知京劇的厲害?!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鬼.瘋」系列精選數齣「鬼戲」與「瘋戲」的代表性劇目,不論是「疑心生暗鬼」或「真實」的人鬼交流,不管是「真瘋」或「裝瘋」,一方面強調劇情與演員內在真實情感的出發,一方面更藉由劇中角色在「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下,演員如何以唱念做打對應詮釋,來突顯京劇的表演藝術之美。
-
即將上場 Preview 重現軍中競賽戲
《天下第一家》 笑談乾隆軼聞趣事
國光劇團即將演出的《天下第一家》,即是二十年前軍中劇團「競賽戲」時期,劇作家貢敏為「海光國劇隊」所寫,藉乾隆的軼聞趣事,倡導族群融合。藝術總監王安祈強調,別以為軍中競賽戲就很樣板,貢敏的本子重人性,「因為是積善之家才有資格被封天下第一家」,是「政治上的領導對文化最真誠的禮敬」。
-
戲曲
為傳統京劇增添現代和本土色彩
音樂上能見出新意的是在紫禁城三希堂的一幕,演乾隆皇帝的男中音巫白玉璽與演張容的老生唐文華的「對手戲」,前者渾厚而帶有鮮明美聲歌劇唱腔的歌聲,與後者沉厚蒼勁的老生腔韻,相互輝映,而無絲毫齟齬。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讓小說意象留在小說裡
京劇《金鎖記》 虛實交織曹七巧的悲怨
京劇版《金鎖記》劇本修了五稿才拍板定案,「起初不死心,硬把文字意象一一轉換為曲文,導演讀初稿,卻皺著眉頭說『沒戲』,只得重新來過。」因此,王安祈和學生趙雪君決定拋開小說意象,「我們改採虛實交錯、時光疊映的敘事架構,讓蒙太奇手法回應原著的意識流。」
-
戲曲 古代呆伯特智慧1─如何不得罪老闆又要說真話
《李世民與魏徵》寫君臣間的愛恨糾纏
有沒有搞錯?怎麼會有人用「戀人」來形容唐太宗和魏徵?不是應該用「千里馬與伯樂」來形容嗎?他們倆又不是同志!不過,在王牌編劇陳亞先的眼裡,他們的君臣關係恰如男女談情,一個欲迎還拒,一個欲去還留,相互愛慕欣賞。於是他把這番男人之間的糾纏加以描寫,並在治國宏願中摻入深層隱私,成為新編京劇《李世民與魏徵》最引人入勝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