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唐文華

相關文章 26 篇
  • 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與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首度跨界合作演出。

    唐美雲歌仔戲團《冥遊記─帝王之宴》 一窺一代女皇不為人知的一面

    繼2021年《光華之君》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與最佳團體演出獎等多項大獎,國家兩廳院再度主辦邀請唐美雲歌仔戲團製作全新大戲《冥遊記─帝王之宴》,名角齊聚一堂,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跨界挑戰演出歌仔戲,更有「永遠的娘子」許秀年、「人間國寶」小咪華麗現身,黃金陣容聯手,率領中生代優秀演員李文勳、林芳儀、曾玫萍、杜健瑋等,共同打造創團25周年精采獻禮。

    文字|張震洲
    2022/04/20
  • 唐美雲歌仔戲團《冥遊記—帝王之宴》劇照
    戲曲

    唐美雲「反串」 扮武則天入冥界赴家宴

    作為唐美雲歌仔戲團(以下簡稱唐團)25周年大戲的《冥遊記帝王之宴》,除劇團黃金三角「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永遠的娘子」許秀年與「人間國寶」小咪,以及劇團積極培育的中生代演員林芳儀、李文勳、曾玫萍、杜健瑋等,更特邀被譽為「台灣鬚生第一人」的唐文華跨界演出歌仔戲,以唐太宗的身分,與唐美雲飾演的武則天,於冥界一會,虛構出這場陽世未能講明的家國對話與家族聚餐。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4
  • 孫尚香出現在本劇中,但並不是直接用科技呈現其戰鬥力,而是用京劇「打出手」完成電玩華麗的超現實場景。

    國光劇團《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新秀集體亮相京劇武功之美

    國光劇團自2020年籌備至今的新編京劇《武動三國─她的凝視》,終將於本週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3天3場,引領觀眾以不同視角回望熟知的英雄世界。

    文字|張震洲
    2022/01/20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陸光國劇《君臣鑑》

    連續四年奪得國軍文藝金像獎第一名的陸光國劇隊,今年續向「五連霸」挑戰,推出新戲《君臣鑑》,由武生朱陸豪改唱老生,扮李世民,並由飾演魏徵的老生唱將唐文華與他同台競藝,値得期待。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期 / 1994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國光劇團創團首演

    甫於今年七月一日成立的國立國光劇團,在各界的關心與矚目之下,即將於十月推出設團後首度對外公演。 國光劇團係承接三軍劇團的精英團員重新出發,藉由傳統戲曲爲基礎,運用現代劇場觀念,結合時代脈動,希冀開創京劇新生命。劇團經過三個月的密集訓練及嚴謹規劃之下,即將推出《陸文龍》與《龍鳳閣》二劇,做爲創團首演。《陸文龍》係傳統戲曲經典之作,曾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國軍文藝金像奬,此番重新演出,劇本由王安祈重新改編,前陸文龍由朱陸豪飾演,高蕙蘭則飾演後陸文龍,唐文華飾演王佐。《龍鳳閣》由劉海苑、李光玉、王勝全、陳漢文等擔綱演出,並邀請客席團員陳元正、謝景莘共襄盛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 《關公在劇場》透過說書人視角,穿插代表關老爺一生興衰至成神的重要片段,將「劇場如何演關公的過程和心理」呈現出來。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關公在劇場》 戲中有祭祭中有戲

    國光劇團的實驗京劇《關公在劇場》,由藝術總監王安祈操刀編劇,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導演,當家老生唐文華飾演關公,從小追隨「活關公」李桐春的王冠強,則擔任戲曲主排。這次,國光把關公請進劇場,不只搬演經典關公戲碼,而是「戲中有祭,祭中有戲」的儀式劇。

    文字|李玉玲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 《白蛇傳》
    即將上場

    國光劇團春季公演

    國光劇團千禧年開春後第一次公演,推出三檔戲──《鎖陽姻緣》、《水滸英義》、《白蛇傳》,在傳統老戲的基礎上,重新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造型、緊湊的劇情及多變的舞台佈景。並動員了國光生旦淨丑所有行當演員。 十四日首先登場的《鎖陽姻緣》原是《三請樊梨花》的故事,以大唐薛仁貴征西,困於鎖陽關爲背景,看大男人主義的薛丁山如何在太座樊梨花的「調敎」下改頭換面的逗趣諷刺喜劇,由李光玉、汪勝光主演。此戲還運用了南方京劇擅長的技巧效果,如舞龍、鐵板、飛缽、移山倒海等鬥法特技。 十五日的《水滸英義》原故事是《大名府》,由國光大將朱陸豪、唐文華、馬寶山擔綱主演。國光也特爲去年底甫加入國光團隊的國內第一靑衣魏海敏量身定作《白蛇傳》這齣梅派大戲,而七年不曾演過《白蛇傳》的魏海敏,也爲此戲專赴大陸向杜近芳及梅派大師梅葆玖請益。

    文字|本刊編輯部、國光劇團
    第88期 / 2000年04月號
  • 魏海敏(前)演出美麗女尼,劇中與飾演弟子溫宇航(後)對藝術價值有相信的追求與認同。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八羅漢圖》 以畫抒情藉畫探情 國光劇團廿周年製作 「文創」「老少配」也入戲

    《十八羅漢圖》延續國光劇團一貫的文學京劇風格,以「時空跳接」的手法,帶領觀眾進入以畫為「武器」的復仇故事。由風格新穎的新生代編劇劉建幗與藝術總監王安祈一同操刀,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胡恩威擔綱舞台設計,魏海敏、唐文華、溫宇航等國光資深演員演出,連「姊弟戀」、「老少配」、「文創」等主題都入戲。

    文字|李玉玲、國光劇團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 《牡丹亭》的〈幽媾〉邀請台灣崑曲巾生楊汗如(右)和陳美蘭(左)再度攜手。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不扮鬼作瘋,你哪知京劇的厲害?!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鬼.瘋」系列精選數齣「鬼戲」與「瘋戲」的代表性劇目,不論是「疑心生暗鬼」或「真實」的人鬼交流,不管是「真瘋」或「裝瘋」,一方面強調劇情與演員內在真實情感的出發,一方面更藉由劇中角色在「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下,演員如何以唱念做打對應詮釋,來突顯京劇的表演藝術之美。

    文字|廖俊逞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天下第一家》中,乾隆(中,唐文華飾)與紀曉嵐、劉羅鍋一路相伴江南遊,對話詼諧。
    即將上場 Preview

    重現軍中競賽戲 《天下第一家》 笑談乾隆軼聞趣事

    國光劇團即將演出的《天下第一家》,即是二十年前軍中劇團「競賽戲」時期,劇作家貢敏為「海光國劇隊」所寫,藉乾隆的軼聞趣事,倡導族群融合。藝術總監王安祈強調,別以為軍中競賽戲就很樣板,貢敏的本子重人性,「因為是積善之家才有資格被封天下第一家」,是「政治上的領導對文化最真誠的禮敬」。

    文字|廖俊逞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音樂上能見出新意的是在紫禁城三希堂的一幕,演乾隆皇帝的男中音巫白玉璽與演張容的老生唐文華的「對手戲」。
    戲曲

    為傳統京劇增添現代和本土色彩

    音樂上能見出新意的是在紫禁城三希堂的一幕,演乾隆皇帝的男中音巫白玉璽與演張容的老生唐文華的「對手戲」,前者渾厚而帶有鮮明美聲歌劇唱腔的歌聲,與後者沉厚蒼勁的老生腔韻,相互輝映,而無絲毫齟齬。

    文字|周凡夫、林韶安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 一家三口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從京劇到R&B 藝術三口之家 王復蓉×陶大偉×陶喆

    要不是為了睽違舞台十幾年的王復蓉重登京劇舞台,要把王復蓉、陶大偉、陶喆,這平常分居上海、台灣和美國的一家三口湊在一起,可不容易。 王復蓉和陶大偉,一個是紅透半邊天京劇名角,一個是縱橫影視才華洋溢的喜劇泰斗;前者深受戲曲忠孝節義的傳統思想影響,後者則是西方個人主義的信仰者,當年兩個人的結合不但不被看好,還鬧上社會版,轟動一時。 但命運就是那麼奇妙,三十多年後,他們的兒子,從小聽貓王和京劇混血長大的陶喆,居然也走上演藝這條路,還是當今流行樂壇最火紅的RB天王,走出父母親的名人光環,青出於藍。 他們仨對談,就像三個愛鬥嘴的大小頑童,對於老婆復出唱戲,陶大偉笑說:「我對她的嗓子完全不擔心,她也沒什麼好緊張的,因為平常罵人時就很有力。」陶喆補上一句:「有次聽她唱戲唱到破音,我和老爸都當是音響出問題。」王復蓉則笑著反擊:「我這次唱戲,千萬要安排他們往後面坐,要不然我在台上賣力唱,陶大偉卻在台下打呼,陶喆則滿臉嚴肅,拼命挑我的毛病。」 一家三口都是藝術家,對彼此表達關心的方式也異於一般人,表面上互相輕鬆吐嘈爆料,但親匿的家人情感和默契,卻早已在言談間表露無遺。

    文字|廖俊逞、鄭尹真、劉昌漢、許培鴻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以「男性棋局對奕,女子在後方高處玉手調箏」的構圖來形容李世民、魏徵與長孫皇后的關係。右起魏海敏、唐文華、吳興國
    戲曲

    古代呆伯特智慧1─如何不得罪老闆又要說真話 《李世民與魏徵》寫君臣間的愛恨糾纏

    有沒有搞錯?怎麼會有人用「戀人」來形容唐太宗和魏徵?不是應該用「千里馬與伯樂」來形容嗎?他們倆又不是同志!不過,在王牌編劇陳亞先的眼裡,他們的君臣關係恰如男女談情,一個欲迎還拒,一個欲去還留,相互愛慕欣賞。於是他把這番男人之間的糾纏加以描寫,並在治國宏願中摻入深層隱私,成為新編京劇《李世民與魏徵》最引人入勝之處。

    文字|盧家珍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古意

    巧描君臣間的「戀人」情致 國光劇團演出陳亞先劇作《李世民與魏徵》

    《唐》劇是一部從「小」處著眼的抒情小品,氛圍淡雅而空靈,唐太宗和魏徵的心靈深處,一個是欲迎還拒、欲拒還迎,一個是欲去還留、欲留還去,君臣兩人對彼此的欣賞愛慕「竟如此相似於男女戀愛相交」。

    文字|施如芳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古意

    老戲新編,為女人重新定調 王海玲、唐文華演出豫劇《田姐與莊周》

    徐棻的《田》劇有原故事的完整情節,但重新結構,並插入了神來之伏筆,讓莊周之妻田姐真的遇見有血有肉的楚王孫,並發乎自然天性地,心動了。

    文字|施如芳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雪弟恨》
    戲曲

    新舊並進,永保津津有味

    國光的歲末公演,從舞台、表演程式、文武場等都儘可能保留傳統,而在敘事節奏上加以緊湊化,這是對京劇藝術嚴謹的堅持,值得肯定。

    文字|邱婷、林鑠齊
    第134期 / 2004年02月號
  • 李寶春(左)和魏海敏首次同台演出的《蘆花河》
    戲曲

    排戲目提兵調將,眾演員博命上場 談國光劇團與台北新劇團合作的歲暮公演

    國光以往經常支援台北新劇團演出,但都是邊配武行,綠葉的層次。今番出動主將,短兵相見,讓魏海敏與李寶春演「對兒戲」,讓唐文華和李寶春在同一齣戲中先後飾同一角色,這卻是破天荒創舉。加上另幾齣自擔綱、卻明顯有較勁意味的大戲,對觀眾來說,都有極大的欣賞誘因。看來兩位舵手的精心「提調」,已為這次「既競爭又合作」的「分進合擊」,奠下可樂觀的基礎。

    文字|貢敏
    第132期 / 2003年12月號
  • 曾永義強調,這齣戲幾乎「每場皆有歌舞場面。」
    焦點

    愉快人間.快意桃源 訪曾永義談國光新編大戲《牛郎織女天狼星》

    放下繁瑣的理論研究,拾起劇作之筆,曾永義藉愛情之口,長嘆理想難行,抒發胸中鬱懷;最終,依然試圖在混濁天地間,尋得一個既可容納生死愛情、也能寄託人間理想的「桃花源」。

    文字|汪詩佩、劉振祥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硏究傳統戲劇多年,《鄭》劇卻是曾永義第一次的編劇嘗試。
    焦點

    探史取經、構人織緯 國光劇團台灣三部曲之二《鄭成功與台灣》

    《鄭成功與台灣》是國光劇團「台灣三部曲」計畫中的第二部,也是三位主題人物中最有政治歷史意義的一部,由從事戲曲硏究與敎學工作近三十年、卻從未編過任何一部京劇劇本的台大敎授曾永義執筆,織構一代英雄宏偉卻短暫的生命情態。

    文字|劉秀庭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 《大》劇由國光劇團的「金三角」:唐文華(左一)、朱陸豪(右二)、魏海敏(右一)共同擔綱。
    台前幕後

    老戲新詮的英雄悲歌 國光劇團《大將春秋》

    國光劇團將在五月份推出的新戲《大將春秋》,劇中敍述韓信對於功名的過度執迷,以及強烈的英雄本位主義,導致最後的悲劇結局。在傳統老戲中曾處理過很多韓信和蕭何的題材,而這次的新編劇本《大將春秋》則提供另一個視角,讓觀衆體會英雄人物的心理狀態。

    文字|黃麗如、白水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