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海敏(前)演出美麗女尼,劇中與飾演弟子溫宇航(後)對藝術價值有相信的追求與認同。(國光劇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曲編劇 後浪滔滔

《十八羅漢圖》 以畫抒情藉畫探情

國光劇團廿周年製作 「文創」「老少配」也入戲

《十八羅漢圖》延續國光劇團一貫的文學京劇風格,以「時空跳接」的手法,帶領觀眾進入以畫為「武器」的復仇故事。由風格新穎的新生代編劇劉建幗與藝術總監王安祈一同操刀,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胡恩威擔綱舞台設計,魏海敏、唐文華、溫宇航等國光資深演員演出,連「姊弟戀」、「老少配」、「文創」等主題都入戲。

《十八羅漢圖》延續國光劇團一貫的文學京劇風格,以「時空跳接」的手法,帶領觀眾進入以畫為「武器」的復仇故事。由風格新穎的新生代編劇劉建幗與藝術總監王安祈一同操刀,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胡恩威擔綱舞台設計,魏海敏、唐文華、溫宇航等國光資深演員演出,連「姊弟戀」、「老少配」、「文創」等主題都入戲。

國光劇團—新編京劇《十八羅漢圖》

10/910  1930

10/1011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29383567

「日落月升,彩霞相隔;你伴月色,我迎朝陽;平分陰陽,各據半邊;日以繼夜, 彩筆同心……」

天上,牛郎、織女七夕鵲橋一會;人間,紫靈巖女尼淨禾師父、翩翩少年宇青,深山同室作畫,隔著彩霞卻不相見。天上人間,「情」為何物?迎向廿周年團慶的國光劇團,以一幅斷裂殘破的古畫,發展出以畫抒情、藉畫探情的新編京劇《十八羅漢圖》。

《十八羅漢圖》  寓意國光劇團自我定位

國光動員老幹新枝一同描繪《十八羅漢圖》。編劇由藝術總監王安祈攜手劇場「新新人類」的新秀編導劉建幗;導演李小平是國光一手栽培出來的中生代創作人才,近年活躍於中國戲曲界;舞台設計則邀請擅長多媒體影像的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胡恩威,為國光廿周年大戲帶來全新的想像。

《十八羅漢圖》延續國光一貫的文學京劇風格,以「時空跳接」的手法,帶領觀眾進入以畫為「武器」的復仇故事。編劇王安祈透露,這齣戲的創作過程頗為曲折,她一直在想:什麼樣的主題才能代表國光廿年?熱鬧的武打戲?歷史傳奇的《七俠五義》?構想一個個被推翻,最後還是回歸國光文學性的戲劇風格,探索人性幽微而細膩的情感。

王安祈邀請青年戲曲編導劉建幗一同操刀編劇,跌破外界眼鏡。劉建幗的搖滾新戲曲《金蘭情x誰是老大》、《波麗士灰闌記》,和國光的風格大相逕庭,但王安祈看重的是:「年輕人沒包袱,會有更天馬行空的創意。」

王安祈拋出關鍵字:「古董書畫店」的《基督山恩仇記》,劉建幗發展出《十八羅漢圖》故事情節:紫靈巖女尼淨禾師父(魏海敏飾),在山中獨力扶養棄嬰宇青(溫宇航飾),山中無歲月,嬰孩長成翩翩少年,淨禾為了斷絕與日俱增的世俗情緣,令宇青下山,宇青則以修復《十八羅漢圖》為由,想出「師父單日、我雙日」輪流作畫修補古畫,拖延下山日程。

「你單我雙,太有fu了!」王安祈一聽故事大綱,馬上有了想像:「將單日雙日改為晝夜,一道彩霞相隔,給人多少旖旎情思,連燈光都有了。」王安祈表示,這齣戲雖以畫為載體,但談的是藝術創作的「修心修行」。淨禾、宇青即使晝夜相隔不相見,卻能從筆墨間感受到彼此的溫度,這樣的相知,也是十多年來她和魏海敏、李小平等國光資深團員,日積月累培養出心有靈犀的知己之情。

宇青下山後進入墨哲城古董書畫店「凝碧軒」工作,軒主(唐文華飾)忌其才情,誣陷入獄,在獄中展開作畫復仇的計畫,十五年後,淨禾下山,在品畫會中辨畫的真偽,熟真?熟假?「戲裡,是畫作真偽的辯證;回到現實,何嘗不是國光對於京劇正統的態度表述。」導演李小平指出,過去廿年,國光在「台灣經驗」裡漂泊、追尋,終於找到歷史的定位:體現傳統,走在當代,《十八羅漢圖》是自我的省思,文化脈絡的指涉。

筆墨化入深情  空間虛實並置

整齣戲以「讀信」貫穿,故事線以跳接及倒敘進行,舞台設計胡恩威從《富春山居圖》的天際線得到空間靈感,以旋轉舞台搭配多媒體影像,營造虛實並置的空間意象。淨禾女尼和宇青的山中歲月,是不染凡塵雜念的黑白水墨畫;墨哲城則是一幅幅青綠山水的世俗人間。服裝造型也捨棄傳統繁複的圖紋裝飾,以個性化的線條突顯人物性格。

王安祈笑說,《十八羅漢圖》雖是抒情的文學風,講的卻是姐弟戀(淨禾和宇青)、老少配(凝碧軒軒主與他的嫩妻)的故事。寫劇本時,松菸文創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王安祈不想注意也難,就這麼「文創」議題入了戲,成為風雅之士聚集的「墨哲城」,以寓言的形式反思當代台灣的文化現象。

李小平則強調,「老少配」是點綴戲劇趣味的設計,導演處理上不會刻意強調兩個角色的反差,而是透過嫩妻(青年旦角演員凌嘉臨飾)細微的小動作,表現年輕女性的嬌俏。淨禾女尼和宇青的「姐弟戀」,更是似有若無的幽微,有著霧裡看花的美,以魏海敏和溫宇航的火侯,詮釋起來會極其優雅。

「《十八羅漢圖》沒有十八羅漢,不是宗教劇,而是由一幅虛構的名畫,一筆一墨逐漸發酵出濃密的情感,當畫作完成,又是『清風明月常在我心』的清淨與了然。」王安祈說。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