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朱陸豪

相關文章 17 篇
  • 朱陸豪
    藝號人物 People 京劇、劇場、影視演員

    朱陸豪 每一變/遍,致演員,給自己

    從在娘胎起,朱陸豪就與舞台結下不解之緣。有點年紀的觀眾,想到他就想到京劇舞台上的「美猴王」,中壯年觀眾提起他,或許總是想到他在《京戲啟示錄》裡演的戲班班主,更年輕的觀眾,看的或許就是他在電影、電視劇裡的演出一變再變的是不同的表演舞台,不變的是「演員」這個身分,朱陸豪的變,是人生際遇與每個當下思索和決定的交織。美猴王的七十二變之後,他將演出《七十三變》,這一變,朱陸豪將變成什麼?

    文字|吳岳霖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陸光國劇《君臣鑑》

    連續四年奪得國軍文藝金像獎第一名的陸光國劇隊,今年續向「五連霸」挑戰,推出新戲《君臣鑑》,由武生朱陸豪改唱老生,扮李世民,並由飾演魏徵的老生唱將唐文華與他同台競藝,値得期待。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期 / 1994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國光劇團創團首演

    甫於今年七月一日成立的國立國光劇團,在各界的關心與矚目之下,即將於十月推出設團後首度對外公演。 國光劇團係承接三軍劇團的精英團員重新出發,藉由傳統戲曲爲基礎,運用現代劇場觀念,結合時代脈動,希冀開創京劇新生命。劇團經過三個月的密集訓練及嚴謹規劃之下,即將推出《陸文龍》與《龍鳳閣》二劇,做爲創團首演。《陸文龍》係傳統戲曲經典之作,曾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國軍文藝金像奬,此番重新演出,劇本由王安祈重新改編,前陸文龍由朱陸豪飾演,高蕙蘭則飾演後陸文龍,唐文華飾演王佐。《龍鳳閣》由劉海苑、李光玉、王勝全、陳漢文等擔綱演出,並邀請客席團員陳元正、謝景莘共襄盛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 《白蛇傳》
    即將上場

    國光劇團春季公演

    國光劇團千禧年開春後第一次公演,推出三檔戲──《鎖陽姻緣》、《水滸英義》、《白蛇傳》,在傳統老戲的基礎上,重新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造型、緊湊的劇情及多變的舞台佈景。並動員了國光生旦淨丑所有行當演員。 十四日首先登場的《鎖陽姻緣》原是《三請樊梨花》的故事,以大唐薛仁貴征西,困於鎖陽關爲背景,看大男人主義的薛丁山如何在太座樊梨花的「調敎」下改頭換面的逗趣諷刺喜劇,由李光玉、汪勝光主演。此戲還運用了南方京劇擅長的技巧效果,如舞龍、鐵板、飛缽、移山倒海等鬥法特技。 十五日的《水滸英義》原故事是《大名府》,由國光大將朱陸豪、唐文華、馬寶山擔綱主演。國光也特爲去年底甫加入國光團隊的國內第一靑衣魏海敏量身定作《白蛇傳》這齣梅派大戲,而七年不曾演過《白蛇傳》的魏海敏,也爲此戲專赴大陸向杜近芳及梅派大師梅葆玖請益。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88期 / 2000年04月號
  • 朱陸豪與母親、姐姐的合照(左一爲朱媽媽)。
    特別企畫 Feature

    朱陸豪.傅五妹

    內湖的早晨,在空氣淸新的中庭花園裡與朱陸豪和朱媽媽閒聊著,徐徐微風拂面。這裡也是朱陸豪忙裡偷閒時會陪著母親來散散步、活動活動筋骨的地方。朱媽媽很久沒有唱戲了,維持適量的健身運動卻是不可或缺的。也爲了這個緣故,朱陸豪一家人即將離開這個宜人的居家環境,搬去附近的新家。「在這裡住得高,得坐電梯,搬到新家那裡,媽媽就天天有樓梯可以爬了。」 翻出原本已經裝箱的母子合照,朱媽媽想起了朱陸豪小時候的「家」:在戲院後台用白布隔出來的一方棲身之地。一家人跟著朱媽媽的歌仔戲班南北奔波,生活的空間和時間都少有餘裕,卻也造就了朱陸豪童年的戲曲環境啓蒙。此外,朱陸豪體內流著的伶人血緣,還可以上溯到朱媽媽英年早逝的父親,是當年以演出台語京戲聞名的「宜人京班」台柱,文武不擋。「我媽說我是外公投胎的唷!」朱陸豪得意地笑了。 (本刊編輯 安原良)

    文字|安原良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 繪本作家幾米
    音樂

    簡文彬用音樂造訪《森林裡的秘密》

    NSO音樂總監簡文彬在幾米的作品中找到失落己久的赤子之心,他就和所有喜歡幾米的讀者一樣,深受幾米繪本感動,於是,有了「永遠的童話遇見幾米」音樂會。他邀來劇場導演黎煥雄,以及舞台設計王孟超、京劇演員朱陸豪等,合力將幾米的繪本世界化為指揮棒下的音符。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 大提琴家張正傑找來了戲曲界美猴王朱陸豪加入演出。
    親子新訊 朱陸豪、趙自強跨界助陣

    音樂頑童張正傑為「大提琴找新娘」

    自幼便活躍於音樂領域,國內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將為小朋友設計一場跨界音樂會,以生動活潑的故事來吸引親子參與,一改古典音樂會的嚴肅調性。這場名為「大提琴找新娘」的獨奏會,將透過大提琴著名的小品,不同樂器的身形、重量、相貌,帶動小朋友認識樂器的種類與屬性特色,為主角「大提琴」找到身心靈相屬的另一半,同時開啟一個輕鬆、直接、有趣的學習平台。 音樂會將以聖桑的《天鵝》、玻凱利尼的大提琴奏鳴曲、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G弦之歌》及德布西的大提琴奏鳴曲等名曲與趣味擬人化的主題故事作為結合。張正傑並找來了戲曲界美猴王朱陸豪、水果奶奶趙自強加入演出,精采跨界、逗趣機鋒的背後,聆賞大提琴小品的交會、經典的邂逅。(盧雅莉)

    文字|盧雅莉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 《五花洞  掃蕩群魔》將出現多個真假潘金蓮同台亂舞。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歡慶民國百年 京劇名角反串大動員

    為慶祝民國百年的生日,國光劇團特於歲尾年初,策劃了本次戲曲界聯演,除了劇碼熱鬧喜趣,並動員國光、台北新劇團、當代傳奇劇場與相聲瓦舍的多位演員共襄盛舉外,最令人矚目的是名角們的「反串」,如本行老生的唐文華這回將反串程派青衣、本行青衣的魏海敏反串丑婆等,料將讓觀眾笑到噴飯灑淚!!

    文字|廖俊逞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 傳統民間戲曲經常用詼諧的手法呈現小人物的生存無奈與生命窘境。圖為朱陸豪京劇團的《求你騙騙我》,朱陸豪(左)、朱勝麗分飾金秀才和金妻。
    劇場思考

    嘻笑之餘,體悟人世艱辛

    「不瞞觀衆、只瞞劇中人」式的懸疑本是傳統戲曲慣用的技法,而《求騙記》設計巧妙,關子扣子精彩絶倫,對人物心理、社會集體意識尤其有深刻描繪。更値得注意的是,構設出了「真誠/虛假」相互辯證的題材情節之後,編劇並沒有把全劇朝向「尖銳批判、刻薄嘲諷」的路子發展,反而只以「幽默」為基調,呈現世事洞明的人生觀照。

    文字|王安祈
    第118期 / 2002年10月號
  • 姚嘉文
    焦點專題 Focus

    沒有皇帝的歌仔戲舞台

    一九八七年,考試院長姚嘉文因「美麗島事件」身繫軍事監獄,在獄中完成以台灣歷史為主軸之大河小說《台灣七色記》,分別為《白版戶》(西元三八三年河洛人的故事)、《黑水溝》(西元一六八三年台灣天地會)、《洪豆劫》(西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事件)、《黃虎印》(西元一八九五年台灣民主國抗日)、《藍海夢》(西元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記)、《青山路》(西元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及《紫帽寺》(西元一九八四年泉州人的故事),這時間橫跨一千六百年的七部曲。其中以清帝國割台為背景,描寫一八九五年台灣民主國成立始末的《黃虎印》,是一部呈現台灣人對抗日本統治的歷史故事。 二十一年後,《黃虎印》由近年頗獲矚目的中生代戲曲編劇施如芳執筆改編,將長達七十萬字的原著搬上歌仔戲舞台,唐美雲、許秀年、朱陸豪等人攜手演出。去年才發表京劇《快雪時晴》,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問候友人的短箴,巧妙鋪陳出「他鄉為故鄉」的主題,呼應台灣當前的族群問題;此次再度碰觸台灣歷史、國族詮釋,她如何用戲曲古典的美感形式訴說台灣事?在意識形態與藝術創作間,她又如何拿捏? 透過姚嘉文與施如芳的對談,本刊帶讀者先賭《黃虎印》的創作與改編,也透過歷史、文學與舞台三者的相互演繹,探看在虛構與真實間,如何在「忠於史實」、「論出於史」的要求下,交織出歌仔戲演台灣事的新頁。

    文字|廖俊逞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 《大》劇由國光劇團的「金三角」:唐文華(左一)、朱陸豪(右二)、魏海敏(右一)共同擔綱。
    台前幕後

    老戲新詮的英雄悲歌

    國光劇團將在五月份推出的新戲《大將春秋》,劇中敍述韓信對於功名的過度執迷,以及強烈的英雄本位主義,導致最後的悲劇結局。在傳統老戲中曾處理過很多韓信和蕭何的題材,而這次的新編劇本《大將春秋》則提供另一個視角,讓觀衆體會英雄人物的心理狀態。

    文字|黃麗如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曾永義強調,這齣戲幾乎「每場皆有歌舞場面。」
    焦點

    愉快人間.快意桃源

    放下繁瑣的理論研究,拾起劇作之筆,曾永義藉愛情之口,長嘆理想難行,抒發胸中鬱懷;最終,依然試圖在混濁天地間,尋得一個既可容納生死愛情、也能寄託人間理想的「桃花源」。

    文字|汪詩佩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汪其楣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悉心揣摩蔡瑞月的語氣,反覆推敲她的情緒,因此在讀劇時變得「很像她」,這就是為什麼後來演變她主演了阿月的原因之一
    幕後筆記BEHIND THE SCENE

    她舞、我憶,我們的戲

    演出當代人物,特別是還活著的人物,大凡敢嘗試的人不多。劇場導演汪其楣在長年研究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之後,決定書寫當代人物,這比憑空臆造、隨意發展要困難得多,為什麼要做這麼困難的「創作」?汪其楣說:「我們早該聆聽彼此的故事,在我們的舞台上重建親人與鄰人的相貌。」

    文字|汪其楣
    第143期 / 2004年11月號
  • 對想精進的演員來說,明白清楚的老師比名師有用踏實。圖為國光劇團「京劇武戲之美」特訓計畫的教席王金璐(右)指導演出《戰宛城》。
    現象視察

    精「藝」求「經」,更上層樓

    在傳統戲曲逐漸式微的今天,一身技藝的京劇演員如何根植專業,更上層樓呢?他們有的帶藝投師,精進流派專長;有的跨足崑曲,吸收藝術養分;也有的演而優則編導,力求轉型;更有企圖旺盛者,自立團體進行戲曲創新實驗。路,是人走出來的,京劇演員的努力,當是傳統戲曲生存下去的契機。

    文字|沈惠如
    第117期 / 2002年09月號
  • 朱陸豪《鍾馗》。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紅氍毹上的舊羽新知

    徐露:一對一的京劇敎學是非常精緻細膩的。 朱陸豪:唱對了,做對了,打,敎你記住;唱不對,做不對,打,你怎麼學不會。 柯基良:團員在吸收學習的課程中,在無壓力的狀態下,把心情調適過來。

    文字|胡惠禎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 《京劇啓示錄》將京劇、近現代史、屛風處境、「風屛劇團的戲中戲」融於一爐。
    戲劇

    《京劇啓示錄》啓示京劇錄

    京劇或其他形式傳統戲劇中的一段唱腔、一個身段,都可以成爲濃濃的鄕愁,在這歷史經驗與記憶中,往往還混雜了許多像是政治介入或戲劇庸俗化等的不堪。無論多麼不堪,如果我們無法面對,鄕愁只會成爲愚蠢的情緒,無法化成生命的智慧,李國修經過十載努力,終於在舞台上參悟了舞台與生活間詭譎的互動。

    文字|周慧玲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 李國修以《京劇啓示錄》作爲屛風十年的紀念大戲,劇中某些傷感的場景都使他流出眞實的淚。
    戲劇

    《京戲啓示錄》:屛風與過去的自我對話

    屛風表演班十週年大戲《京戲啓示錄》,以戲中戲的形式將劇團經營的點滴、中國近(當)代史、京戲的沒落波折呈現出來。《京》劇形式與內容的交錯,恰好呈現出屛風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文字|陳正熙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FOCASA馬戲藝術節 建立台灣全新品牌

  • 戲曲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

  • 澳門

    新興粉專「我不𠝹櫈」讓看戲觀眾大鳴大放

  • 香港

    「演戲家族」串連過往原創音樂劇歌曲推出慶祝30歲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