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與魔咒》的舞台由卡斯納設計,充滿了童趣。(演出單位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即將上場 Preview

頑童驚夢 拉威爾歌劇《小孩與魔咒》

經歷兩年的籌劃,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將在四月初首演拉威爾的童話式歌舞劇《小孩與魔咒》,這場充滿想像力的演出,由樂團在台下樂池伴奏,音樂家於舞台上兩側演唱,舞台中心則由蘭陽舞蹈團的小朋友融合芭蕾與現代舞,舞出孩子的幻想世界。全劇長四十五分鐘,在四月這個屬於小朋友的月份,最適宜家長帶著小孩去欣賞。

經歷兩年的籌劃,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將在四月初首演拉威爾的童話式歌舞劇《小孩與魔咒》,這場充滿想像力的演出,由樂團在台下樂池伴奏,音樂家於舞台上兩側演唱,舞台中心則由蘭陽舞蹈團的小朋友融合芭蕾與現代舞,舞出孩子的幻想世界。全劇長四十五分鐘,在四月這個屬於小朋友的月份,最適宜家長帶著小孩去欣賞。

《小孩與魔咒》

4月1日〜2日 19:30

4月2日〜4日 14:30

台北國家劇院

拉威爾(M. Ravel)的音樂一向講究精準確實。俄國大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戲稱拉威爾是「瑞士鐘錶匠」──因爲他的音樂像是一座銜接無瑕、巧奪天工的計時器;他的學生,也是本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的佛漢威廉斯,稱他的音樂是「複而不雜」,在在都說明了這點特色。

拉威爾一生汲汲尋求能夠使其作曲風格更加活絡的創作泉源。縱觀其所有作品,他所嘗試的曲式範圍之廣,令人佩服不已。在他的樂曲中,包含了大胆創新的型式、色彩繽紛的和聲、精鍊流暢的旋律,以及自由奔放的節奏,曲風十足地現代化。在受到各地民族性的影響之下,其作品中不時出現強烈的地方色彩,例如:著名的〈波烈露舞曲〉、〈西班牙狂想曲〉、歌劇《西班牙時光》,均有濃厚的鄕土風味。此外,他也十分欣賞維也納的華爾滋音樂,在〈高貴而感傷的圓舞曲〉中,他以純熟的法國風韻,配上維也納的圓舞曲式,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法國式華爾滋旋律。尤其到了晚年,拉威爾在其音樂創作中,更融入了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他曾在致其弟艾杜瓦的一封信中提及:「我承認我喜歡爵士音樂,更有甚於歌劇。」早在一九二八年的美國之行以前,他的作品中已然出現極爲明顯的爵士樂風味,例如一九二七年所作的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即充滿了迷人的藍調色彩,甚至溯及到一九二四年在寫作歌劇《小孩與魔咒》(L'Enfant et les Sortilèges)的當時,拉威爾就曾刻意在劇中模擬出美國輕歌劇的風格,特別是在第一景中茶壺與茶杯的二重唱中,他還加入了美國當時所流行的狐步舞(Foxtrot),其中並且使用了東方的五聲音階。此舉在當時來說,的確是一次極爲大胆,而且是十分前衞的嘗試。諷刺的是,這首曲子在首演時被觀眾喝了倒采,因爲爵士樂在那時並不被人當作嚴肅的音樂作品,更遑論視爲正式的音樂來欣賞了。

拉威爾爲童話妝添幻想的音響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担任巴黎歌劇院音樂總監的胡榭(Jacques Rouché),委請著名女小說家戈蕾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 1873〜1954)以童話故事爲題材,爲新製作的芭蕾舞劇編寫劇本。戈蕾特以其自身從孩童時期到年長後担任歌舞團中滑稽舞者的經歷作爲藍本,並加入奇妙詭異的動物世界作爲故事架構。劇本在驚人的創作速度下完成了,却因拉威爾當時身在前線服役,無法聯絡,遲遲未開始配樂工作;直至一九二〇年戰事結束後,拉威爾才正式展開創作。由於拉威爾本人也是一位童心極重的創作者,在看過戈蕾特的劇本後,拉威爾腦中浮現了充滿童趣的幻想世界,爲配合精彩的故事情節,他安排了許多可愛逗趣的場景,儼然是一部法國式的「華德狄斯耐幻想曲」。拉威爾此般同樣的心態,也曾出現在一九〇八〜一〇年間,他爲友人哥杜伯斯基的小孩所寫作的〈鵝媽媽〉組曲中,小巧迷人的樂曲十分受到小聽眾的喜愛。話說回來,原本胡榭所構想的芭蕾舞劇,在拉威爾手中却成了歌劇型式,而戈蕾特本人則稱此劇是充滿抒情意味的幻想劇(lyrical fantasy)。

在拉威爾兩部歌劇作品裏,《小孩與魔咒》的曝光率始終比不上《西班牙時光》(L'Heure Espagnole),倒不是這部歌劇本身在品質上有所不盡完美之處,(比起拉氏其他一些作品,這部歌劇尙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是因爲劇中所需演唱角色眾多,再加上演出時爲配合場景變換的種種技術上複雜問題,若無長期規劃準備,實在難以將歌劇中的完整性呈現出來。也正因在實際演出時的諸多困難,拉威爾本人甚至還希望有那麼一天能將之製作拍攝成卡通影片(就像《白雪公主與七位小矮人》一樣),讓更多人能夠輕易欣賞到劇中精彩無比,高潮不斷的故事情境。

全劇歷時四年完成,於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在蒙地卡羅劇院首演,由沙巴塔(Vic-tor de Sabata)担任指揮,並由當時年方二十出頭,後來成爲本世紀舞蹈大師的喬治.巴蘭欽担任編舞工作。

故事大綱

《小孩與魔咒》故事發生在法國諾曼第一座鄕間小屋裏。某個令人感到慵懶的下午,一個六、七歲大的小孩獨自一人待在書房中,正爲他的家庭作業感到無聊、發愁!此時母親進來査看小孩是否已乖乖地寫好作業,不料他竟隻字未動,甚至還向媽媽吐舌頭頂撞!母親罰他待在房內禁閉思過,直到晚餐時間才可出來。待媽媽離去後,小孩再也按捺不住,他像是發了「狗來瘋」,撕壞了牆上的壁紙及故事書,摔壞了茶壺與茶杯,以及關著小松鼠的籠子,他甚至拔斷了時鐘的鐘擺,拉扯他那兩隻可憐貓兒的尾巴。就在他恣意肆虐、洋洋得意之際,忽然間房內的椅子居然動了起來,而且還會說話!之後並接二連三地出現許多怪事,以前曾被小孩虐待的物品(包括動物、植物,甚至於無生命的東西),現在都聯合了起來,展開一連串的報復行動,以回應小孩平日的不友善態度。最後在混亂之中,小孩良心發現,救了小松鼠一命,他的仁慈感動了所有動物,於是他們護送小孩回到媽媽身邊。

 

特約報導|邢瑋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