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強調今年的藝術節將是一場「人文冒險」。(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 攝 Featival d’Avignon 提供)
亞維儂

今年夏天的亞維儂 一場兼容並蓄的奧德賽旅程

亞維儂藝術節將於七月初登場,今年主題是「奧德賽」,藉希臘英雄與異族文化相遇、重新思索自身價值的經歷為喻,透過各地創作讓觀眾聽見流亡者及異議者的聲音。此次節目分為三個方向:洞鑒古今的省思、藝術和政治的衝突、人類對生態的影響。而今年台灣團隊參與外亞維儂藝術節的節目融合了南管、京劇、原住民舞蹈、當代編舞等,將帶給觀眾一場貫穿古今的「台灣奧德賽」。

亞維儂藝術節將於七月初登場,今年主題是「奧德賽」,藉希臘英雄與異族文化相遇、重新思索自身價值的經歷為喻,透過各地創作讓觀眾聽見流亡者及異議者的聲音。此次節目分為三個方向:洞鑒古今的省思、藝術和政治的衝突、人類對生態的影響。而今年台灣團隊參與外亞維儂藝術節的節目融合了南管、京劇、原住民舞蹈、當代編舞等,將帶給觀眾一場貫穿古今的「台灣奧德賽」。

今年的亞維儂官方藝術節以「奧德賽」(Odyssées)為主題,透過荷馬史詩探索紛亂的國際局勢。總監歐利維耶.畢(Olivier Py)強調今年的藝術節將是一場「人文冒險」:「在這個被科技與商品盤據的當代,藝術節能讓群眾體會在一起的樂趣,共同思考眼前的恐懼,期待古老神話的人文精神再度嶄露光芒。」

《奧德賽》不僅是史詩般的冒險,也是重拾自我認同的一場旅程。在征戰過後,希臘英雄被海神懲罰漂泊於蠻荒之地,與不同的異族文化相遇,重新思索自身的價值。以此為題,亞維儂藝術節企圖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讓觀眾聽見流亡者及異議者的聲音,進而探索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這次的節目主要分為三個方向:洞鑒古今的省思、藝術和政治的衝突、人類對生態的影響。

從家族洞悉歷史  東方的異議浪潮

三月才在台灣呈現《愛的落幕》的法國導演朗貝爾(Pascal Rambert)將率領十位知名演員挑戰教皇宮。他的新作《建築》Architecture藉由家族興衰重探兩次世界大戰的濫觴,顯露出國族主義造成的人性危機。《格拉瑪遠征―哈瓦那的長號》Granma. Trombones de La Havane中,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的主創者凱吉(Stefan Kaegi)也透過音樂人的世代對話回溯古巴歷史,探索近代革命思維的演進。《臨界點―塞納河畔》Points de non-retour-Quais de Seine中,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巴代阿(Alexandra Badea)則藉由紀錄片女導演的尋根之旅,回顧阿爾及利亞戰爭造成的社會矛盾。

今年亞維儂掀起一股東方浪潮。七十三年來,中國當代劇場首度入選官方藝術節。孟京輝運用解構手法,企圖突顯老舍《茶館》的批判性。編舞家文慧與捷克導演Jana Svobodová則透過《普通人》Obyčejní lidé,表達共黨專制下的人生百態。此外,四月初才獲准保釋出獄的俄國導演謝列布連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也將帶來以中國攝影師任航為題的《外頭》Outside。藝術節總監強調,這三部作品將藝術化為抵抗高壓政權的力量,充分顯現出創作者無畏無懼的勇氣。

亞維儂藝術節力圖用創作揭露當代環境的危機,無論其涉及政治時事或自然生態。《當代奧德賽第二部曲―浮濫的現實》Notre Odyssée II -Le Présent qui déborde中,巴西女導演賈塔伊(Christiane Jatahy)運用影像敘事和現場表演,帶領大家漫遊在慘遭濫伐的亞馬遜叢林,並揭露政府唯利是圖的開發手段。阿喀郎.汗(Akram Khan)則以舞者脆弱的身體比喻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在《與魔鬼對話》Outwitting The Devil中藉由儀式性舞蹈,喚起我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台灣奧德賽  融會多元文化與形式

「經典與現世的碰撞」、「不同文化的交流」、「多重形式的展現」不僅是官方藝術節挑選節目的原則,也是台灣在外亞維儂藝術節的演出特色。十二年來,台灣在亞維儂陸續推出多元化的表演,不僅培養了一群死忠的觀眾,也讓專業人士見識到島國藝術家源源不絕的創意。今年台灣推出的節目融合了南管、京劇、原住民舞蹈、當代編舞等形式,將帶給觀眾一場貫穿古今的「台灣奧德賽」。

江之翠劇場的《行過洛津》融合了傳統戲曲與實驗敘事,帶領大家穿梭時空,探索跨越性別與身分的曖昧分野。興傳奇青年劇場以生動活潑的表演,創作當代京劇《英雄武松》,充分顯現創辦人吳興國承先啟後的使命感。《038》則是阿美族編舞家莊國鑫回歸原鄉、追尋自我的真切之作,不僅突顯出台灣族群共生的特質,也表現出人文關懷思維。二○一六年以《浮花》驚豔亞維儂的蔡博丞今年則帶來具有社會性的《怒》,透過獨特的身體語彙,表現出混沌現世給人的複雜感受。

亞維儂在每年夏天不僅成為熱愛表演藝術的朝聖地,更是匯集多元文化的輻輳。透過藝術薰陶,它讓觀眾從混亂現實中暫時得到解脫,並透過重探經典尋找開創未來的方向。台灣創作者的參與不僅突顯藝術節的豐富性,更證明文化是不可忽視的外交軟實力。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