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戲劇總團《鯤鯓平卷》 穿越古今聚焦本土 戲說百年信仰傳奇
將於九月下旬推出的明華園戲劇總團新作《鯤鯓平卷》,由編導陳勝國採集南鯤鯓地方傳說,有如卷軸般穿越古今兩百年,連環鋪陳故事,結合明華園擅長的神仙戲和台灣鄉土歷史,重現外台戲班常演的《囝仔公鬥五府千歲》。這回明華園精銳盡出,除了鐵三角孫翠鳳、陳勝在與鄭雅升,團長陳勝福苦心栽培的青年軍也擔當重任,陳昭婷、陳子豪、李郁真皆上台展現功力。
將於九月下旬推出的明華園戲劇總團新作《鯤鯓平卷》,由編導陳勝國採集南鯤鯓地方傳說,有如卷軸般穿越古今兩百年,連環鋪陳故事,結合明華園擅長的神仙戲和台灣鄉土歷史,重現外台戲班常演的《囝仔公鬥五府千歲》。這回明華園精銳盡出,除了鐵三角孫翠鳳、陳勝在與鄭雅升,團長陳勝福苦心栽培的青年軍也擔當重任,陳昭婷、陳子豪、李郁真皆上台展現功力。
「這是明華園的傳承元年!」作為明華園九十周年大戲的《大河彈劍》,雖脫胎自一九九三年首演作品《李靖斬龍》,也是主演孫翠鳳演前受傷、奮力上場的傷痛之作;但編劇陳勝國五度易稿、為演員量身設戲,讓孫翠鳳交棒徒弟李郁真,擔綱主演,其他名角甘為綠葉,展現陳勝福接任團長後對「傳承」的企圖與實踐。
明華園這次在TIFA搬演的《龍抬頭》,改寫自十二年前的《王子復仇記》,不同於原版著重宮鬥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呈現人性的自私險惡,編導陳勝國這次的改寫加重「復仇」面向、探討愛恨怨仇。《龍抬頭》由當家小生孫翠鳳、小旦鄭雅升與丑角陳勝在主演,三人皆有不少內心戲的詮釋。
為歡慶成立九週年,國光劇團這個月特地選了結合歡樂、喜慶與熱鬧的武打場面的《大溪皇莊》來慶生。 故事內容倒是簡單:溪皇莊的一群壞人抓來一個好人關在溪皇莊裡,而一群好人計畫假扮成一個戲班子,混進溪皇莊中演出,再伺機救出好人。因為人物眾多熱鬧,排場大,因而取名《大溪皇莊》。 假扮成戲班子的有十名美女,各自亮相,一路趕至溪皇莊的路上,是本戲的一個重要段子〈十美跑車〉。而戲班子到了溪皇莊,演出的戲中戲成了本齣戲的壓軸,這〈戲中串戲〉,以往都是隨意發揮,不過這回十美用了各種地方戲曲,如京戲、崑曲、歌仔戲、黃梅調等來唱梁祝大匯演,最壓軸部分,則由國光的當家旦角魏海敏自由發揮。國光的一窩旦角全出,各顯神通,全力演出〈十美跑車〉與〈戲中串戲〉,武打場面熱鬧非凡精采可期。 川劇改豫劇,演《大劈棺》新版故事 豫劇皇后王海玲新作《田姐與莊周》 國光豫劇隊的年度大戲《田姐與莊周》,是由大陸知名劇作家徐棻女士與其高徒胡成德共同創作的劇本。仍由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豫劇皇后王海玲擔綱,並邀得國光劇團京劇老生唐文華跨界演出。 《田姐與莊周》的故事改編自傳統劇碼《大劈棺》,敘述莊周的妻子田氏愛上了風流倜儻、貌似潘安的楚王孫;莊周察覺到田姐有貳心,決定裝死試妻,具有法術的莊周得到精靈們的協助,試探田姐心意,並幻化為楚王孫模樣勾引田姐,又以腦疾復發需以人腦醫治給田姐出難題,誘使田姐決心劈棺取莊周腦袋。 莊周試妻的結果,他決定成全田姐與楚王孫的愛情,給了休書讓田姐恢復自由身,但田姐卻羞愧地無地自容,決定尋短。 王海玲飾演田姐,唐文華則將扮演莊周。這是國光豫劇隊繼二○○○年推出由川劇改編的《中國公主杜蘭朵》後,第二次採用川劇改編劇本,川劇改編豫劇在音樂方面有一級作曲家耿玉卿把關,同時也依劇情需要,保留川劇表演中具有特色的「變臉」與「噴火」等精采演出。 端午節,誰能不看《白蛇傳》? 明華園戶外演出,孫翠鳳妖嬌演白蛇<
明華園編導陳勝國寫完「八仙系列」,重返人間,他給自己的功課是,要將人性複雜的各種面向,赤裸裸呈現在舞台上,於是誕生了新作《么嘍正傳》。《么嘍正傳》敘述一群雖出身低微但重情重義的山寨嘍囉與官方糾葛的世代恩怨,由當家小生孫翠鳳、小旦鄭雅升、丑角陳勝在與第三代青年演員陳昭婷主演,四人分飾八角。
明華園睽違四年的經典「八仙系列」,繼長達六小時的《何仙姑》之後,將推出新作《曹國舅》,為「八仙傳奇」系列劃下句點。本劇仍由明華園三大台柱孫翠鳳、陳勝在與鄭雅升演出,劇情錯綜複雜,主旨正是在勸人為善,強調「福雖未到,禍已遠離」。
馬政府國策顧問出爐 知名藝文人士入列 總統馬英九於一月十三日正式核聘新任總統府無給職資政包括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等十三人,無給職國策顧問則有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孫翠鳳等五十八人,聘任期自今年元月起至十二月卅一日止,為期一年。無給職國策顧問共五十八人,藝文界人士包括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台柱孫翠鳳、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畫家李錫奇、畫家廖德政、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行政總監許博允、真五洲掌中劇團團長黃俊雄、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榮譽理事長申學庸。
「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是明華園最辛苦的地方」,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在團辦公室外的空中花園這麼說,她的大女兒陳昭婷一臉靦腆地陪在旁邊,偶爾和她,在初秋陽光灑落的午後,談學戲甘苦,兩人雲淡風清地彷彿在說另一個人的故事。 陳昭婷加入團裡三年,孫翠鳳是她的師父,這次《何仙姑》公演,她倆首次演對手戲,演的竟是一對情侶。學舞出身的陳昭婷,也為她倆的愛情戲編舞。正式演出時舞台上兩人的關係是師徒、是母子、是戀人、是舞者與編舞家,私下兩人的互動更是朋友,彼此角色之微妙真是把明華園工作即生活的境界提到最高層次。 《何仙姑》戲裡陳勝國摘取佛教思想裡,觀世音變化萬千,法相亦男亦女的觀念,讓主演何仙姑的孫翠鳳一趕七,從老演到少,男到女,加上這對母女現實生活中的關係,知內情者看來會更覺微妙。 陳昭婷不像大家在報章看到的名人之後,可以因為父親陳勝福是團長、母親孫翠鳳是當家小生而擁有特別待遇。我們採訪之前,她正在整理團員要用的衣服,趕在訪問前做好頭髮,訪問後,她又和同事扛起沉重衣箱往外搬。難怪孫翠鳳嘴裡酸她學得不夠快,卻下了佩服女兒毅力的結論。 冷眼旁觀的我們,其實更佩服這個家庭。傳說每年只有除夕和初一休息,其他時間都忙著工作,換做一般的家庭,這樣忙碌的父母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孫翠鳳說,明華園家族的孩子,父母都會帶在身邊,長大之後都不會去跑夜店,不會染上抽煙、吸毒的壞習慣。而且孩子們看到其他家庭享受休假、生活的型態,反而覺得不習慣。 聽到這些,我一度以自己裝乖巧的強項質疑,「那些不是表象的乖嗎?」直到趁孫翠鳳先離開,單獨和陳昭婷聊天,她二十出頭便在思考自己表演的瓶頸,也已經在籌畫未來老公能支持她、協助她傳承家業。才發現,孫翠鳳傳承給她的不只是戲劇程式的技藝,更早從她幼時、便將一套珍貴的價值體系深植入心中。
《鴨》劇明顯地以愛情為主軸,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主導了《鴨》劇劇情發展,英雄豪情、壯士悲歌反而被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如此一來,《鴨》劇不但偏離史料、篡改歷史,更且是扭曲歷史,自創史觀,將草莽英雄傳演繹成愛情倫理悲劇了。
如果你以為《海神家族》這本小說如此動人,那麼在劇場裡,陳玉慧也會「利用」歌仔戲表演、而讓觀眾情緒被渲染得「血肉模糊」,那可是嚴重的「誤讀」。她問:「私底下,生活裡,妳真的覺得台灣人話很多嗎?」陳玉慧對照自身生活經驗,「台灣人的話,不多,所以,這齣戲絕對不會是話劇。」從語言反差的角度切入創作立場,陳玉慧想要用西方歌劇的結構,來呈現這齣充滿歌仔戲曲調的表演。
從行當分明、程式清晰的歌仔戲舞台,走進必須放下身段、呈現真實的現代劇場,來自明華園的當紅小生孫翠鳳與她的女兒陳昭婷,如何在陳玉慧的手中,轉換性別與年齡,扮演一對不倫的叔嫂戀人?丟卻了傳統戲曲身段的「保護色」,孫翠鳳融合自己排演電視、電影的經驗來創作舞台角色,而陳昭婷則誠實地將自己的內在,全然攤在導演觀眾的面前。
為了試探膠著的肢體移動,導演想玩個關於「火」的練習。火在燒,是燒了痛著?心頭灼燒似焦?還是像火那樣,硬是吞噬了眼前周遭? 明華園的演員突然沿著石壁流動的山澗,走動、變形;隨著「水」,變換速度與節奏,變化表象的模擬。導演說,動作要從內在衝動而出;不要習慣、不要身段,這個衝動,是情感。
去年省敎育廳撥千萬邀明華園與台灣省交樂團合作一齣嶄新歌仔戲,幾經考量,明華園放棄了這史無前例的天價,自行製作,延聘大陸編曲家山風渡海跨刀譜曲,中廣國樂團演奏。
明華園要能夠荷擔更大的藝術期許,就必須將社會性、功能性、野台形式的演出,與藝術性、現代劇場形式的演出作一更明顯的「經營型」區隔,用更開闊的態度結合諸方力量來做藝術性的演出。
去年十月從法國歸來的明華園,今年又發表了進攻國際舞台(奧地利、美、日)以及深入本土社區(學校、鄕下、甚至客家村、眷村等等)的計畫。這個邁入第六十六年的歌仔戲團是怎樣經營得如此有聲有色呢?團長陳勝福在此透露些訣竅。
《逐鹿天下》雖然也「以實作虛」,但其中對劉項事迹的剪裁點染和性情的刻畫誇張,出人意表的程度,眞是曠古所未有。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