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極受青睞的「柏林國家芭蕾舞團」。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這一夜,我們一起看表演!

一票看到底的首屆柏林「歌劇與戲劇長夜」

四月二十五日第一屆柏林「歌劇與戲劇長夜」,柏林多所大型主流劇院皆門戶大開,讓觀眾一票看到底,演出內容包羅萬象,囊括了歌劇、戲劇、舞蹈、音樂、偶戲、歌舞劇、展覽、裝置等,號稱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表演藝術之夜,當晚統計有超過二萬民眾擁入五十一個大、小劇場。

文字|俞秀青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賭場之外 穿梭城市邊緣的藝術活力

2009澳門藝穗節

前陣子在台灣沸沸湯湯的搏弈條款尚未定案,如果有人提起去澳門看表演?!大家肯定一頭霧水。是的,其實澳門不只有賭場,不只有威尼斯酒店和太陽馬戲團的Zaia,不只世界遺產歷史城區,還有藝穗節。澳門藝穗節從前澳門市政廳(現為澳門民政總署,澳門於一九九九年回歸中國)主辦首屆「澳門藝穗1999」開始,已有十年歷史,與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並列為澳門三大藝術節慶之一。

文字|林乃文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演出卡爾.奧福經典

林美虹《布蘭詩歌》 現代與中世紀共通的迷亂人生

描述中世紀人心慾望的清唱劇經典《布蘭詩歌》,在現代舞蹈劇場的演繹下會展現怎樣的新風貌?旅德編舞家暨導演林美虹,以現代場景進行顛覆,卻從中描繪古今互通的人性愛慾糾葛,令人耳目一新。本刊德國特派員俞秀青與三月份觀賞了這個新製作,特以本文介紹,並專訪林美虹一談其編導理念。

文字|俞秀青、Barbara Aumüller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莎夏.瓦茲 再度以肢體與建築對話

《新博物館對話09》 舞動博物館的歷史

在二戰中受創嚴重的柏林重要文化地標博物館島,從一九九○年起展開為期十五年的修復計畫,其中的「新博物館」在今年三月終於重新開幕,該館邀來柏林知名的編舞家莎夏.瓦茲,為這個歷史性的建築激發新想法,用不同美學、角度來發揮這個空間。於是瓦茲編作了《新博物館對話09》一舞,集結七十位舞者、音樂家、歌者,帶著一千名觀眾遊走博物館空間,藉舞蹈肢體尋索博物館的歷史。

文字|俞秀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他們仨!今年繚繞德國的樂音

韓德爾、海頓、孟德爾頌 週年紀念音樂節熱鬧滾滾

今年適逢古典音樂三位重量級作曲家的重要紀念週年韓德爾逝世二百五十週年、海頓逝世二百週年與孟德爾頌的二百週年冥誕。紀念週年往往是節目策展人最好著力發揮的主題,不但可以在這個機會裡盡現作曲家的豐富面貌,也是音樂會行銷的利器;在音樂資產豐富的德國,即有三個音樂節分別聚焦以上三位音樂家,擺出不同凡響的音樂饗宴。

文字|邱映潔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政府補助恐怕縮水,藝文機構剉著等

企業補助意願降低,英鎊貶值影響國外節目購買

全球金融風暴波及,英國藝文市場不僅票房慘澹,更深的隱憂是政府開出的藝文補助支票可能大為縮水。英國各大藝文機構都開始皮皮挫,因為政府的補助縮減,將連帶影響到企業贊助及個人捐款的意願降低,節目品質下降。而英鎊慘跌,已經影響到劇院引進歐美節目的意願,最近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就宣布取消今年舊金山芭蕾舞團的演出。

文字|劉郁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相遇在維雷特公園」 展現邊緣文化力量

位在巴黎東北郊的維雷特公園是個大型開放空間,園區提供多個大小不同的展演場地。處於城郊的地緣關係,使其文化功能性著重在青年都會文化。為期十二天的「相遇在維雷特公園」系列活動,包括戲劇、舞蹈、嘻哈、Rap、歌曲以及混合以上所有表演形式的演出,標榜都會文化性格,關懷社會次文化;加上克里奧爾工廠(Kreyol Factory)的大型文件展覽,呈現廣布於加勒比海和印度洋的克里奧爾文化,充分顯示維雷特位在城市邊緣,對抗中心主流文化的特性。

文字|羅苑韶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美術館裡聽音樂 表演廳裡辦展覽

紐約藝文場所跨界辦活動

本來去美術館是看圖畫雕塑,上表演廳是聽音樂看表演,是再自然也不過。然而曾幾何時,這個界限愈來愈模糊。在紐約,博物館裡開音樂會,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現在表演廳也不甘示弱,開始利用有限的空間,做起展覽來;而美術館則更進一步,收藏起表演藝術的相關文獻,協助解決表演藝術工作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歷史記錄保存。

文字|謝朝宗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競藝平台 找到舞蹈的未來!

柏林國際奧林匹克舞蹈大賽暨舞蹈節Tanzolymp 2009

「國際舞蹈奧林匹克」由PraBes Time機構之總監Olesi Bessmertni於二○○四年首創,目的在於提倡舞蹈普及大眾、增進國際平台交流及學習欣賞不同種類的舞蹈藝術文化等。所以比賽的項目廣及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現代舞、傳統民族舞、流行舞(Pop)及爵士舞等六項,參賽者規定在八至二十一歲間。第六屆「國際舞蹈奧林匹克」於今年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舉行,約有六百多位舞者來柏林共襄盛舉。

文字|俞秀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市場逆境突圍 兩製作開賣就售罄

自去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的表演藝術節目票房大受影響,大部分演出的票房下跌百分之十至三十不等,部分更未及收支平衡,各個表演團體在今年籌備演出時都步步為營。不過,在逆市中,於二至三月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共有七十四場節目全院滿座,平均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四;更有團體突破困境,訂出高票價之餘,於票房開售當天門票便全部售罄。

文字|潘詩韻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馬勒交響樂入舞,紐麥爾活化芭蕾風景

市立劇院推迪馬西摩塔作品 , 總監劇碼引矚目

三月間,巴黎兩座指標性劇院分別有二個重要首演,一是巴黎歌劇院演出美國編舞家紐麥爾(John Neumeier)以馬勒《第三交響曲》全曲編作的芭蕾舞作《馬勒第三交響曲》Troisime Symphonie de Gustav Mahler,另一是市立劇院新任總監迪馬西摩塔(Emmanuel Demarcy-Mota)執導的霍法特(dn von Horvth)劇作《卡西米爾和卡洛琳》Casimir et Caroline,同時呈現巴黎承襲並固守傳統,以及新創作不斷衝撞尋找新觀眾,兩個截然不同的企圖。

文字|羅苑韶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英國人特親切》 引爆「種族歧視」爭議

英國國家劇院新作 諷刺挑戰移民議題

由重量級劇作家理查.賓編作、國家劇院總監尼可拉斯.希特納擔綱導演的《英國人特親切》一劇,上演以來爭議不斷。這齣挑戰英國社會不願談論的移民議題的諷刺劇,為了搞笑與誇張,以刻板印象呈現不同地方來的多種族群,惹惱了被「諷刺」到的各方人馬,甚至在該劇舞台上當場演出標語抗議劇碼。

文字|劉郁青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樂季節目公佈 節目減縮但仍有好料

紐約愛樂迎新開出精采菜色 大都會四檔首演令人期待

開春以後,傳統上是美國表演藝術機構宣布新季節目的時候。這原本是最讓樂迷劇迷興奮的日子,滿心期待九月開始有什麼不可錯過的節目。然而自從去年年底以來,由東到西不斷傳出的大小團體破產、縮編、取消演出的消息,突然叫人警覺:別以為有表演可看是理所當然的。

文字|謝朝宗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歌劇出發 以舞蹈喧嘩

在柏林看威廉.佛塞作品《解作》

有「舞蹈國王」美譽的編舞大師威廉.佛塞,一月率自己的舞團在柏林演出他二○○三年的作品《解作》,此作靈感來自加拿大著名女詩人安娜.卡森的同名歌劇,但卻非照章搬演,佛塞解讀卡森的文本後用他的語言傳述給舞者,而舞者用身體來詮釋這些文字,再由觀眾以自身的經歷來感受作品。舞作以多語紛呈、聲音實驗來呈現,動作設計也一反佛塞之前的精準漂亮的編舞風格,轉往探索身體的可變性。

文字|俞秀青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賴聲川與香港話劇團的集體即興演出

《水中之書》 回歸「生活」演出「哲學」

曾與香港話劇團合作過《如夢之夢》、《暗戀桃花源》等戲的賴聲川,這次首度從零開始、用「集體即興創作」方法,與香港話劇團的演員發展出新作《水中之書》。延續賴聲川近年來創作中對佛教哲學的探討與關懷,《水中之書》讓演員以香港為背景、探討「快樂」這件事。他希望從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做出跟佛法有關的戲,因為佛法本來就是生活中的東西。

文字|潘詩韻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規模僅次於愛丁堡藝穗節

阿德雷得藝穗節 充滿邊緣生命力

號稱規模僅次於愛丁堡藝穗節的「阿德雷得藝穗節」(Adelaide Fringe),今年共有超過四九七七位表演者參與,在二百五十九個場地,演出五百一十七場表演。有別於主流表演藝術活動的阿德雷得藝穗節,號召另類、非主流、地下文化、獨立藝術的參與,因此他們的表演場地可能發生在公園、工廠、廣場、或是廢棄的場域,跳脫出別於菁英主義的劇場藝術,更宣示象徵自由開放的演出精神。

文字|江家華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馬戲學校畢業演出 技藝精湛趣味多樣

集合前國立歐迪翁劇院總監、導演兼燈光設計拉佛東和藝術指導杜瑞及編舞家卡洛塔,為法國香檳區「馬戲藝術高等學校」畢業生設計一場七十分鐘的馬戲舞蹈戲劇表演「第二十場首演」,在巴黎維特公園演出,混合馬戲、舞蹈、音樂、戲劇等表演元素,年輕男女表演者年紀自二十至二十七歲,在戲劇燈光場景氣氛下,展現令人屏息的技巧。

文字|羅苑韶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國際默劇節 沒有語言的神奇花園

倫敦的冬日凜冽且憂鬱,日照時間短少,但每年冬季舉辦的國際默劇節(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總能以獨特的戲劇形式和幽默感照亮寒冷的冬夜。長達半個月的二○○九倫敦國際默劇節甫落幕,包括舞蹈、偶戲、默劇、馬戲等多元的形式,在五個重要的展演場所演出,今年的表演團體來自英、美、法、德、俄、西班牙等國家,而默劇節已經舉辦了三十多個年頭,成為倫敦歷史最悠久的戲劇節之一。

文字|劉郁青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魯巴托舞團《三男奔跑》 舞出男人的喪父心情

今年一月「魯巴托舞團」在柏林由室內體育館所改建的「舞蹈表演廳」首演新作《三男奔跑》,此作由海爾編導,並由褒曼、瑞斯及威克特-蒙力那共同編舞、表演,結合影像與肢體,以男人失去父親的共同感受相互撫慰,作品透著淡淡的愁緒、感傷,但不沈重、濫情,是個極誠懇而簡單的舞作

文字|俞秀青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大都會歌劇院 開源節流渡經濟寒冬

經濟蕭條對表演藝術首當其衝的影響是捐款與贊助,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每年年度經費的主要來源由三十億美元銳減剩下三分之一,立即的應變措施是緊急開會要求員工減薪,由總經理開始,員工從上到下減少百分之十的薪資。面對明年度新製作計畫,董事會決定刪除四個比較昂貴的製作;同時,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壓力,取消調漲票券的提議,希望留住既有的觀眾之外更希望維持售票的收入。

文字|王如萍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Labapalooza偶戲實驗室派對 想像與熱情起舞

紐約聖安倉庫偶戲實驗室迷你偶戲節

紐約寒冷的天氣與慘澹的經濟並沒有阻擋觀眾駐足劇場的慾望,紐約的聖安倉庫在一月中發表了他們駐劇場偶戲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發表演出。演出場場爆滿,有許多跨領域的藝術家及多層次觀眾,包括定居紐約的偶戲工作者鄭淑芸,她特地為台灣的觀眾做了詳盡的偶戲節報導。

文字|鄭淑芸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