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被大量泥土淹沒的《地下室》,宛如沙特《無路可出》的地獄。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比利時偷窺者舞團 為舞蹈劇場開新路

巴黎城市劇院演出三部曲 火紅地位直追碧娜.鮑許

創立於一九九九年的比利時「偷窺者舞團」,十年來產量雖然不多(只創作了三支舞作),但卻是支支品質保證。今年巴黎城市劇院一口氣為他們推出連演兩週的回顧展「偷窺者三部曲」,雖然是舊舞重演,但還是造成演出熱潮,一票難求。

文字|謝東寧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特拉法加廣場上的基柱 也是你的舞台

藝術家葛姆雷發起 讓人展演一小時

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是個軍事象徵意義濃厚的空間,廣場四周基柱上的雕像不是國王就是將軍,唯有第四個基柱是開放給當代藝術展示的場所。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提出了One Other計畫,讓一般人可以擁有一小時在這個基柱上展現自我的時間,這就像是個舞台,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表演的媒介,成為一個象徵。

文字|劉郁青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幸運修剪者」匯演 展現極短篇創意

由紐約舞者兼編舞家克林特.路特思發起的「幸運修剪者」匯演,迄今已辦到第五屆。這個讓創作者展現短篇表演創意的平台,遊戲規則很簡單,只要準備十分鐘的表演DVD,內容形式不拘,上網填表格並寄上DVD就可以參加評選。從第一年的三十位申請者激增至一百七十五位,但僅遴選八個作品參與這屆演出。參演作品的創意迸發,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文字|俞秀青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路易威登香港展覽,遭抗議官商勾結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特展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多位歐洲、美國及中國極具名氣的藝術家,與路易威登合作的大型畫作、攝影及錄像裝置,包括美國著名建築大師Frank Gehry為路易威登設計的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美術館模型都陳列其中。但因策展決策與經費使用的不透明,也引發了「官商勾結」的抗議之聲。

文字|潘詩韻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史林根希夫勁爆開演 十齣德語劇剽悍競藝

記柏林2009「戲劇盛會」

今年的德語戲劇盛事「戲劇盛會」於五月一日至十八日在柏林舉行,十齣從去年幾百部製作中脫穎而出的精華作品,在此展現並競爭最高榮耀。演出由素有德國藝術界「壞男孩」之稱的史林根希夫劇作《恐懼教堂對抗內在異己》開場,史林根希夫將自己抗癌的歷程融入劇作,但演出形式依然勁爆!另有《點歌時間》、《審判》、《強盜》、《海鷗》等名家劇作的新詮版本,展現導演巧思。

文字|俞秀青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大人偶粉絲追星記

在法國南特看豪華皇家劇團《巨大的鐵達尼號與潛水伕》

豪華皇家劇團是法國知名的老牌街頭劇團,他們的特色是手工製作的許多怪異機械裝置、特效機器,並結合街景環境作演出。最出名的是他們的大人偶系列,巨大人偶隨著劇情在整個城市遊走演出,整個城市的人都隨著入戲。這回串連南特與聖納澤爾兩城演出的《巨大的鐵達尼號與潛水伕》,讓觀眾緊緊跟了三天,主角小女孩與叔叔潛水伕的相遇與別離,竟也催人淚下。

文字|謝東寧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兩個舞台 讓年輕人上陣飆藝

破繭.青年劇展vs.聖丹尼國際舞蹈節

法國劇院節目的時令,跟著學校行事曆走,每年從九月的開學,一直到隔年的六月底,完成一整個年季的演出。時序入夏的巴黎,各大劇院的節目,經過整個年度,輪番上陣的各流派名劇大導「講堂」搬演之後,放暑假前的五月檔期,留給講台下努力學習的學生上陣;我們可以在「破繭.青年劇展」與「聖丹尼國際舞蹈節」中,看年輕藝術家們,如何在這場期末考中,為我們展現劇場的未來面貌。

文字|謝東寧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老舊廢墟 「藝」興生發

藝文團體讓老酒窖、廢隧道重生

歷史悠久的倫敦,長期以來累積了不少的廢墟空間,往往成為新銳藝術家揮灑創意的所在。像倫敦橋下的表演空間Shunt Lounge,就是融合戲劇、舞蹈與視覺藝術的表演空間,也是年輕藝術家的舞台;另如The Old Vic劇院與新銳表演團體Punchdrunk五月時也利用滑鐵盧火車站後面廢棄的塗鴉空間進行創作計畫Tunnel 228。

文字|劉郁青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這一夜,我們一起看表演!

一票看到底的首屆柏林「歌劇與戲劇長夜」

四月二十五日第一屆柏林「歌劇與戲劇長夜」,柏林多所大型主流劇院皆門戶大開,讓觀眾一票看到底,演出內容包羅萬象,囊括了歌劇、戲劇、舞蹈、音樂、偶戲、歌舞劇、展覽、裝置等,號稱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表演藝術之夜,當晚統計有超過二萬民眾擁入五十一個大、小劇場。

文字|俞秀青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賭場之外 穿梭城市邊緣的藝術活力

2009澳門藝穗節

前陣子在台灣沸沸湯湯的搏弈條款尚未定案,如果有人提起去澳門看表演?!大家肯定一頭霧水。是的,其實澳門不只有賭場,不只有威尼斯酒店和太陽馬戲團的Zaia,不只世界遺產歷史城區,還有藝穗節。澳門藝穗節從前澳門市政廳(現為澳門民政總署,澳門於一九九九年回歸中國)主辦首屆「澳門藝穗1999」開始,已有十年歷史,與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並列為澳門三大藝術節慶之一。

文字|林乃文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演出卡爾.奧福經典

林美虹《布蘭詩歌》 現代與中世紀共通的迷亂人生

描述中世紀人心慾望的清唱劇經典《布蘭詩歌》,在現代舞蹈劇場的演繹下會展現怎樣的新風貌?旅德編舞家暨導演林美虹,以現代場景進行顛覆,卻從中描繪古今互通的人性愛慾糾葛,令人耳目一新。本刊德國特派員俞秀青與三月份觀賞了這個新製作,特以本文介紹,並專訪林美虹一談其編導理念。

文字|俞秀青、Barbara Aumüller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莎夏.瓦茲 再度以肢體與建築對話

《新博物館對話09》 舞動博物館的歷史

在二戰中受創嚴重的柏林重要文化地標博物館島,從一九九○年起展開為期十五年的修復計畫,其中的「新博物館」在今年三月終於重新開幕,該館邀來柏林知名的編舞家莎夏.瓦茲,為這個歷史性的建築激發新想法,用不同美學、角度來發揮這個空間。於是瓦茲編作了《新博物館對話09》一舞,集結七十位舞者、音樂家、歌者,帶著一千名觀眾遊走博物館空間,藉舞蹈肢體尋索博物館的歷史。

文字|俞秀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他們仨!今年繚繞德國的樂音

韓德爾、海頓、孟德爾頌 週年紀念音樂節熱鬧滾滾

今年適逢古典音樂三位重量級作曲家的重要紀念週年韓德爾逝世二百五十週年、海頓逝世二百週年與孟德爾頌的二百週年冥誕。紀念週年往往是節目策展人最好著力發揮的主題,不但可以在這個機會裡盡現作曲家的豐富面貌,也是音樂會行銷的利器;在音樂資產豐富的德國,即有三個音樂節分別聚焦以上三位音樂家,擺出不同凡響的音樂饗宴。

文字|邱映潔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政府補助恐怕縮水,藝文機構剉著等

企業補助意願降低,英鎊貶值影響國外節目購買

全球金融風暴波及,英國藝文市場不僅票房慘澹,更深的隱憂是政府開出的藝文補助支票可能大為縮水。英國各大藝文機構都開始皮皮挫,因為政府的補助縮減,將連帶影響到企業贊助及個人捐款的意願降低,節目品質下降。而英鎊慘跌,已經影響到劇院引進歐美節目的意願,最近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就宣布取消今年舊金山芭蕾舞團的演出。

文字|劉郁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相遇在維雷特公園」 展現邊緣文化力量

位在巴黎東北郊的維雷特公園是個大型開放空間,園區提供多個大小不同的展演場地。處於城郊的地緣關係,使其文化功能性著重在青年都會文化。為期十二天的「相遇在維雷特公園」系列活動,包括戲劇、舞蹈、嘻哈、Rap、歌曲以及混合以上所有表演形式的演出,標榜都會文化性格,關懷社會次文化;加上克里奧爾工廠(Kreyol Factory)的大型文件展覽,呈現廣布於加勒比海和印度洋的克里奧爾文化,充分顯示維雷特位在城市邊緣,對抗中心主流文化的特性。

文字|羅苑韶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美術館裡聽音樂 表演廳裡辦展覽

紐約藝文場所跨界辦活動

本來去美術館是看圖畫雕塑,上表演廳是聽音樂看表演,是再自然也不過。然而曾幾何時,這個界限愈來愈模糊。在紐約,博物館裡開音樂會,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現在表演廳也不甘示弱,開始利用有限的空間,做起展覽來;而美術館則更進一步,收藏起表演藝術的相關文獻,協助解決表演藝術工作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歷史記錄保存。

文字|謝朝宗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競藝平台 找到舞蹈的未來!

柏林國際奧林匹克舞蹈大賽暨舞蹈節Tanzolymp 2009

「國際舞蹈奧林匹克」由PraBes Time機構之總監Olesi Bessmertni於二○○四年首創,目的在於提倡舞蹈普及大眾、增進國際平台交流及學習欣賞不同種類的舞蹈藝術文化等。所以比賽的項目廣及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現代舞、傳統民族舞、流行舞(Pop)及爵士舞等六項,參賽者規定在八至二十一歲間。第六屆「國際舞蹈奧林匹克」於今年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舉行,約有六百多位舞者來柏林共襄盛舉。

文字|俞秀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市場逆境突圍 兩製作開賣就售罄

自去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的表演藝術節目票房大受影響,大部分演出的票房下跌百分之十至三十不等,部分更未及收支平衡,各個表演團體在今年籌備演出時都步步為營。不過,在逆市中,於二至三月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共有七十四場節目全院滿座,平均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四;更有團體突破困境,訂出高票價之餘,於票房開售當天門票便全部售罄。

文字|潘詩韻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馬勒交響樂入舞,紐麥爾活化芭蕾風景

市立劇院推迪馬西摩塔作品 , 總監劇碼引矚目

三月間,巴黎兩座指標性劇院分別有二個重要首演,一是巴黎歌劇院演出美國編舞家紐麥爾(John Neumeier)以馬勒《第三交響曲》全曲編作的芭蕾舞作《馬勒第三交響曲》Troisime Symphonie de Gustav Mahler,另一是市立劇院新任總監迪馬西摩塔(Emmanuel Demarcy-Mota)執導的霍法特(dn von Horvth)劇作《卡西米爾和卡洛琳》Casimir et Caroline,同時呈現巴黎承襲並固守傳統,以及新創作不斷衝撞尋找新觀眾,兩個截然不同的企圖。

文字|羅苑韶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英國人特親切》 引爆「種族歧視」爭議

英國國家劇院新作 諷刺挑戰移民議題

由重量級劇作家理查.賓編作、國家劇院總監尼可拉斯.希特納擔綱導演的《英國人特親切》一劇,上演以來爭議不斷。這齣挑戰英國社會不願談論的移民議題的諷刺劇,為了搞笑與誇張,以刻板印象呈現不同地方來的多種族群,惹惱了被「諷刺」到的各方人馬,甚至在該劇舞台上當場演出標語抗議劇碼。

文字|劉郁青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