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暂停舞台不落幕 八团联手寻找舞台新星 侧记「2020舞台剧潜力新星甄选会」
为疫情而暂停演出的各剧团,在剧场歇止的此刻,仍未停下推动舞台未来的脚步,由全民大剧团团长谢念祖发起,联合天作之合剧场、台南人剧团、果陀剧场,及故事工厂、杨景翔演剧团、绿光剧团、疯戏乐工作室等七团队共同办理了前所未有的「2020舞台剧潜力新星甄选会」,并在国家两厅院的协力下,让这些潜藏的表演人才登上国家戏剧院舞台一展才艺,为剧场增添生力军。
为疫情而暂停演出的各剧团,在剧场歇止的此刻,仍未停下推动舞台未来的脚步,由全民大剧团团长谢念祖发起,联合天作之合剧场、台南人剧团、果陀剧场,及故事工厂、杨景翔演剧团、绿光剧团、疯戏乐工作室等七团队共同办理了前所未有的「2020舞台剧潜力新星甄选会」,并在国家两厅院的协力下,让这些潜藏的表演人才登上国家戏剧院舞台一展才艺,为剧场增添生力军。
「一人乐团」是日京江羽人在二○一七年建立的表演系统,他自剖无法与人共做音乐,可能与成长环境及具独立做数位音乐的能力有关。他说,现在想的是「如果一个人被放逐到荒岛,会想听什么歌伴余生。」于是创立了「荒岛唱片行」,大量采样拼贴、活化旧作,「创作不该被深奥化,做音乐就像做菜,有时做给自己,有时为别人而做。」日京江羽人如是说。
「办桌」曾是许多人难忘的童年回忆,在没有什么机会吃好料的年代,婚丧喜庆、庙会活动的办桌宴席,是大人小孩最期盼的打牙祭时机,但时至今日,生活型态改变,办桌也渐渐式微,那些记忆中的好味道,那些浓浓的人情味,那些总铺师用心现煮、费心调理的佳肴,要如何让新世代品味知悉?且让国宝级的总铺师阿灿师林明灿与《十二碗菜歌》导演樊宗锜,分享他们的办桌故事
翻转经典《西游记》的《西哈游记魔二代再起》,加入了不少令人料想不到的奇思妙想,譬如只会打怪的孙悟空居然被女孩告白,师徒四人回到天庭后变身弹唱高手等等,奇妙的剧情在导演达康.come二人组的处理下,观众将看到的是一出很ㄎㄧㄤ的音乐喜剧,「绝对给大家奇幻拼贴又新鲜的世界观。」而哈林也强调,透过剧中神一代与魔二代的交手铺陈,最后要讲的,就是两代之间的和解。
配合2018年台中世界花卉博览会的揭幕,去年于十月下旬演出的《花 young 65三次方》,特别找来六十五位来自台中市各区的六十五岁以上长者表演六十五分钟。精心策划的四段节目,透过公开征选与三个月的训练排演,展演出老人家自信、自觉、自由三大精神,不管是走秀、唱跳、与年轻人共舞,《花 young》像极了一段奇幻旅程,让老人家体认到「表演艺术」并非遥不可及、敢于思考「下个人生阶段还可以实现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饰演一个女人,陈丽卿。」当金钟主持人澎恰恰在跃演剧团音乐剧《丽晶卡拉OK的最后一夜》排练场说出这句话时,我以为我听错了。怎么可能!澎恰恰在综艺节目《连环泡》梳阿婆头演「阿澎嫂」、穿花围裙演「焦妻」、在《铁狮玉玲珑》戴各式各样假发演「珠宝姐姐」,不但扮相别具特色,而且广受观众欢迎,令人难忘。 当我正在纳闷,想要细问时,坐在旁边的金钟编剧詹杰冷不防丢出一句话:「丽晶卡拉OK倒了。」我是不是又听错了?怎么可能!为了写《丽晶卡拉OK的最后一夜》剧本,詹杰去年才亲访座落在基隆文化中心对面的丽晶卡拉OK店老板娘陈丽卿,怎么才没几个月,店就倒了?难怪他要被陈丽卿Q:「剧名有『最后一夜』,你是不是在诅咒我?」詹杰苦笑之余,只能力邀她明年一月三日到华山乌梅剧院看首演。 届时,丽卿看丽卿~有意思!
接手原文化部办理的「演艺团队分级奖助计划」,国艺会除了从去年起先展开专案评鉴,再邀请专家学者探讨补助机制,历经一年研拟,将原「演艺团队分级奖助计划」修订为「演艺团队年度奖助专案办法」,新办法打破「分级」概念,免除团队受级别限制、框住对营运的想像,也设计了六种计划类型,提供团队更多的选择。作为中介组织,国艺会自许是一个服务平台,抱持同理心,站在团队立场,为其解决可能遭遇的问题。
从五岁开始上台,迄今已在歌仔戏表演上耕耘了一甲子,「永远的娘子」许秀年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年获得传艺金曲奖戏曲类特别奖也绝对实至名归。六十年的表演岁月,许秀年总是兢兢业业,持续精进,不畏接受挑战;现在思考的是如何将一身功力传给下一代。但看似顺遂的表演生涯,没说的是没有童年的过往与扛起戏团招牌的压力,还有各样的身体病痛,即使如此,她也从不诉苦,「可能是受妈妈身教影响,她不诉苦,我也不诉苦。」
从剧情来看,《绣襦梦》完全颠覆传统本子大团圆的结局;表演形式上,除了昆曲,还加入日本舞踊、三味线演奏、传统讲唱艺术长呗及现代偶戏;世界首演场地在日本横滨能乐堂,剧场结构为「桥挂」衔接主舞台,与现代剧场镜框式舞台不同,禁设布景机关,不能使用字幕辅助观众了解剧情。面对这样一出不同语言、文化、艺术形式的实验新编昆剧,温宇航表示,「我是以慎重、胆大、心细三种态度做这出戏。」
歌仔戏虽是台湾本土剧种,但却多演绎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故事,这次由明华园戏剧总团推出的新作《侠猫》,则是改编自作家施达乐的台客武侠小说《小猫》,演绎抗日义士林少猫的故事。编导黄致凯将现代剧与传统戏曲歌仔戏巧妙搭配,在多元跨界下,《侠猫》蜕变成一出有浓浓歌仔戏元素的台语音乐剧,在丰富的感官、精神体验中,强化了观众对台湾土地、人物的认同与印象。
今年十月宣告正式开幕的台湾戏曲中心,除了让台北市北区新增一个重要场馆,更令人瞩目的是它将如何为传统表演艺术打造未来?除以连串活动敦亲睦邻、打响知名度外,也推出了「创意竞演」节目征集、「承功新秀舞台」等企画,为戏曲下一代的创意与人才搭建舞台,并将制作与台湾传统戏曲有关的历史剧,建构台湾传统戏曲史传承并启后,台湾戏曲中心的未来令人期待。
以「人才培育」为核心任务之一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以下称北艺中心)于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举办「剧场管理未来式III与青年艺术家携手同行Walking with Young Talents」论坛。邀请英国、法国、荷兰及新加坡等场馆专家学者,分享青年艺术家培育计划与实践方案,其次由台湾十二名青年艺术家提出对于培力计划的需求与期待,再以「2017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开闭幕式为例,解析青年艺术世代如何翻转创意,创造国际赛事好评。 论坛由北艺中心总监王孟超担任引言人,他表示有幸在台湾剧场起步阶段,能与白先勇老师、林怀民老师合作,现在他亦很荣幸,有机会帮助青年艺术家。然而与青年艺术家互动过程中,他发现一般场馆多被动等待艺术家来租借场地使用,少数大型场馆自制节目或自国外购买节目演出,并未对台湾青年艺术家产生实质助益。因此他认为,「如何有效地帮助青年艺术家,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展现艺术创作能量,是一件很重要、值得关注的事情。」 此次邀请来台参与论坛的贵宾有英国沙德勒之井剧院推广教育主任Joce Giles、法国国家舞蹈中心秘书长Christophe Susset、荷兰DAS编舞课程艺术总监Jeroen Fabius及新加坡42新剧中心创办人伦尚人、中心经理马燕玲。王孟超期望,「透过了解他们的制度,借镜他们的经验,帮助台湾青年艺术家。」 以下为四国专家学者于论坛演讲重点。
当场馆邀请青年艺术家一起前行,试图为他们搭桥铺路时,是否真的知道他们的需要?参与北艺中心「剧场管理未来式III与青年艺术家携手同行Walking with Young Talents」论坛的台湾年轻艺术工作者,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期待,例如提供驻村创作机会,提供排练与演出空间,提供与其他艺术家交流激荡的场域与机会,提供容许创作酝酿与失败的可能
听到了年轻艺术家的心声,要如何回应他们的需求?在「如何为青年艺术家打造培育计划」对谈会中,北艺中心总监王孟超、国艺会奖助组总监李文珊与远道来访的四国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机构的培力计划,王孟超并在对谈会尾声强调:「北艺中心帮青年艺术家在发展中成熟,是陪著他们走,不是带著他们走。」
由朱宗庆打击乐团2团团长何鸿棋创立的「极光打击乐团」,是全台湾第一个包容多种类身心障碍别的击乐团队,今年五月受邀在「台湾国际打击乐节」开幕音乐会上表演,精采的演出让在场的国际团队与乐迷惊艳又感动。何鸿棋不因团员是社会上的弱势者而降低要求训练标准,恩威并施地让团员学会看谱与打击技巧,何鸿棋说,「我本来是放牛班学生,因为打击乐改变一生,现在不但有机会发挥所学,又能让身心障小孩和父母勇敢走出来,这是我的福气。」
表演团队与引入演出的艺术经纪公司,可说是风灾停演的直接受灾户,除了当日票房收入付诸东流,之前筹备前置作业所花下去的人力、心血,也因此化为云烟。不可能为了闪避台风而不安排演出或活动档期,团队更期盼的是气象单位能提供更细致的预报资讯,而停演造成的损失,文化部能否提出补助方案,减轻团队压力?
柯主任最常挂在口上的是:「国光是大家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要有我在,你们不用担心。是演员,就专心精进艺术,演好戏,制作、舞美、行销,交流,会有技术、行政负责,不用烦恼。」因为分工清楚再加上团员同心合作,现在的国光剧团已是传统戏曲界的标竿。我敢说,即便是现今中国大陆知名剧团的编制规章,也绝对比不上国光完整。
传统戏曲界今年痛失多位大师,更让人感到后继者培植之迫切。包含京剧界的国光剧团、台北新剧团,歌仔戏界的明华园、唐美云歌仔戏团、春美歌仔戏、秀琴歌剧团等,纷纷推出新秀培植计划与剧码,让戏曲接班人能够透过舞台实战,精进技艺,也及早被观众看见
原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知名民族音乐学者吴荣顺,甫于十一月八日接任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一职,对于旗下三园三团一馆的营运大任,吴荣顺抱持「勿忘初衷」的态度,坚持传艺中心保存、推动传统戏曲及传统音乐的本质。为让戏曲中心朝向专业艺术剧场发展,他将导入艺术总监制,为剧场打造特色,并自许:让台湾戏曲中心成为海内外观众及游客,认识台湾传统艺术的第一个入口。
黄宇琳从顾正秋身上看到一位艺术家的宏观,除了看哪出戏好就特别去找那位名师学其真传外,「老师也看各家版本,从不说自己的版本比较好,只解释她的版本是如何堆叠角色供你参考。」这样的高度让黄宇琳对戏曲有更自由的想法,「传统不是不可破,只是不能直直戳破,要慢慢揉进而开展,需要时间经验累积再呈现。」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