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饰演一个女人,陈丽卿。」当金钟主持人澎恰恰在跃演剧团音乐剧《丽晶卡拉OK的最后一夜》排练场说出这句话时,我以为我听错了。怎么可能!澎恰恰在综艺节目《连环泡》梳阿婆头演「阿澎嫂」、穿花围裙演「焦妻」、在《铁狮玉玲珑》戴各式各样假发演「珠宝姐姐」,不但扮相别具特色,而且广受观众欢迎,令人难忘。
当我正在纳闷,想要细问时,坐在旁边的金钟编剧詹杰冷不防丢出一句话:「丽晶卡拉OK倒了。」我是不是又听错了?怎么可能!为了写《丽晶卡拉OK的最后一夜》剧本,詹杰去年才亲访座落在基隆文化中心对面的丽晶卡拉OK店老板娘陈丽卿,怎么才没几个月,店就倒了?难怪他要被陈丽卿Q:「剧名有『最后一夜』,你是不是在诅咒我?」詹杰苦笑之余,只能力邀她明年一月三日到华山乌梅剧院看首演。
届时,丽卿看丽卿~有意思!
澎恰恰×跃演原创音乐剧《丽晶卡拉OK的最后一夜》
2019/1/3~5 19:30 2019/1/6 14:30
2019/1/8~12 19:30 2019/1/13 14:30
2019/1/15~16 19:30
台北 华山1914文创园区东3馆乌梅剧院
Q:「阿澎嫂」「珠宝姐姐」是影视圈经典人物,为什么想反串《丽晶卡拉OK》女主角?并且认为这一次才算真正演「女人」?
澎恰恰(以下简称「澎」):我在影视圈卅几年,主持、唱歌、演戏、编剧、导演,几乎什么工作都做过,但其实我心中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把我多年来对台湾女性的观察,透过戏剧呈现。
台湾女人真的像「油麻菜籽」,随风落到哪里长到哪里。我常讲,如果一个女人嫁给修理摩托车的,为丈夫孩子,不到半年,一定学会修车;如果台风吹倒路树,压到小孩,妈妈一定立刻冲过去,抬起树,救小孩。等第二天台风过再请几个男人搬走树,未必抬得动。这就是女性的伟大,认命、坚强、充满韧性。我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我十一岁时,爸爸离家,留下她带四个孩子。她白天在中油煮饭,下班兼差帮捆工洗衣。在外人眼中,丈夫「抛妻弃子」很不堪,但她咬紧牙根过日,尤其严管小孩,对我特别不假辞色。
出道后,妈妈叮嘱我,「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生病了,要不然人家就不让你演了。」我觉得有道理,所以警惕自己不能在台上出现老态、病态、疲态,否则会被换掉。有时身体不舒服,还是忍著演完。我很想把这些女性特质演出来,跟曾慧诚导演说「来做一出女人的故事」,于是他找詹杰讨论,聊到《丽晶卡拉OK》。看了剧本,我吓一跳,以为是老编剧写的,没想到出自一个少年仔之手,竟然把四十年前卡拉OK生态,写的这么翔实深入,很难得。
以前反串女人,为了综艺效果演得很夸张。这次扮女人,我内外都得兼顾。外观上,戴假发很容易,也不用弄假胸,我必须克服的是眼妆,总共贴了四层双眼皮,还有贴鼻梁,左右脸皮往外拉,化了两个多小时才完妆。从服饰配件到动作语气、体态举止,我会演到让观众相信,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一个女人。对于女人的心理揣摩,我以妈妈为典范,她认命坚忍一辈子的性格,再加上我长期以来对女人特质的观察,我会像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在《窈窕淑男》Tootsie的女儿身表现,让人看不出破绽来。
Q:《丽晶卡拉OK》是一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詹杰(以下简称「詹」):这出戏讲的是一九八○年代基隆港边的一间卡拉OK,老板娘陈丽卿在最后一个营业日发生的许多事情。
刚刚澎哥说没想到我这么年轻,竟能写出卡拉OK小姐与码头工人的故事,是因为我成长于基隆,我妈妈一度与人合开卡拉OK。有一次我去店里吓一跳,看外面贴「黑美人大酒家」海报,走到里面只有三、四坪,几个小姐,而且阿姨们都五、六十岁了,穿著过时的超短迷你裙,跟七十几岁、头上没几根毛发的客人聊天。原来老一代卡拉OK的生态是这样。后来我才知道,阿姨们从年轻做到老,没结婚没小孩,没读什么书,看不懂歌词,都是跟著卡带学唱歌。她们有开店才有收入,没开店一定没收入,即便吃胃药肝药,还是得上班。日子不好过,每个人都有揪心的人生事。
像丽晶卡拉OK老板娘陈丽卿,有三个丈夫,一个死于肝病、一个被火烧死,她自嘲命很硬,还活著;又有大陆配偶,因丈夫赌博,借酒浇愁,可是酒量不好,爬楼梯撞到头,变植物人,送回大陆没多久就死了;也有阿姨交了很多男朋友,虽然渴望家庭小孩,可是未能如愿,现在五、六十岁了很寂寞,但时光已无法倒流。我妈妈也经过好多事,如澎哥所说的具有台湾女性坚韧个性。她是云林人,初来基隆时做新娘美甲,退流行后,到渔市洗鱼、卡拉OK煮饭,后来才与人合开店。很拚命地活下去,也累坏了身体,罹患乳癌、切除子宫、两个膝盖都换了人工关节,到现在还坚持工作,很不容易。
阿姨们虽然日子不好过,却习惯苦中作乐。有阿姨爱上有妇之夫,想不开,拿起店里水果刀自杀,大家吓一跳,「你现在是搬哪一出?水果刀是拿来切水果的,你拿那个自杀,大家怎么切水果?」也许这些话不好听,但她们过一天算一天,如果每天哭哭啼啼,日子过不下去。
我写这出戏有两个目的:一,阿姨们好多人生故事,可是没人知道,我想写出来。如剧中一段话:「若小姐不在了,店也不在了,这些故事没人讲,永远没人知道,没人记得他们了。」二,从卡拉OK小姐角度,回看基隆港荣替兴衰。基隆港四十年前是国际级货柜港。我妈妈当年到基隆,第一次看港口好热闹,几十艘货轮进进出出,一艘挨著一艘停,心想:「若在这里跳港自杀,死得掉吗?」当年码头工人仗著年轻体力好,可以连做几天几夜不休息,一个月赚十几万。
因应基隆港繁荣,四周商家林立,「铁路街」是知名红灯区,卡拉OK单纯多了,就是唱歌聊天交朋友,客源多为码头工人。直到一九九○年代后,基隆港运量衰退,工人散到各地打零工,连带冲击各行各业,包括卡拉OK,生意慢慢变差。几十年过去了,当工人们再回到以前出入的卡拉OK,感慨人是、物将非。自己老了,店里的小姐也老了;工人亲身经历了基隆港荣枯,而小姐参与了工人的生命史,他们相濡以沬聊著连家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澎:这的确是一出很特别的戏。卡拉OK是本土特殊文化,但这个行业快消失了,希望透过这出戏让大家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有这么多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