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燎原之势烧过大陆及美国音乐界的中文歌剧《原野》,在台湾上演后,出乎意料地并没有听到一面倒的安可声。是台湾观众的胃口被外国月亮惯坏?是作曲家金湘被盲目吹捧?还是中文歌剧太坎坷难行?也许《原野》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下一代的中文歌剧作曲家更向上一步的踏脚石。
《原野》
台湾省立交响乐团
3月12〜15日
国家戏剧院
看完听完《原野》之后,有不少人因为该剧的音乐风格明显的混杂不一,剧情进展步调缓慢、缺乏变化,故事主题不明确等因素,而将此剧打入「难听」、「不知写什么东西」之列。但是这种表面印象是否真确?是否是因为每个人心目中对「歌剧」的内容与语法期待不一,以致于人人皆有话说?况且假如该剧真的有那么多瑕疵的话,为何此剧在大陆及美国演出后普受各方佳评,不少的作曲家也都对此剧给予正面肯定的评价?这些专家们对该剧评价如果与此地许多人的评价相左,是国情使然?还是客气礼貌所致?
风格庞杂的音乐拼盘
《原野》的音乐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风格庞杂,它们大致可归为三类:一是源自地方戏曲及民歌的音乐(如白儍子唱念的「儍子看了流口水」),一是中共式的国民乐派音乐(如第一幕接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另一则是现代音乐语汇(如序幕中长持续音效果,管弦乐滑音……等),这三种语汇在歌剧的不同场景中交替出现。正是由于这三种风格差距如此巨大,而且未被作曲者溶为一炉,以致于像一首「拼盘曲」般百味杂陈,而引起众人交相指责。然而据笔者个人所见,这实在是不得已也。您能想像用现代西乐风格来写作一出中国鄕土三〇年代的歌剧吗?能用中共式的音乐写阴森仇杀的故事吗?能用中国民歌写缠绵绯恻的爱情音乐吗?由于各种特定语汇所能表达的感情范围皆有其限制,所以作曲者只好依场景需要选用不同风格的语汇,称职的以音乐支撑戏剧。而作曲者的确也为各场景各段唱词选择了正确的音乐,充分显示出作曲者的艺术辨知力及敏感度。但是,这番说法虽能促使我们了解该剧音乐语汇庞杂的原因,但却无法替此一现象正名,使人们在聆赏之际忘却风格杂陈所引发的疑惑与不快。但若能暂且先忘却不快,我们将能欣赏到作曲者的一些特质。例如,作曲者往往用简单的音乐贴切地支撑场景而不流于以音乐淹没戏剧,而且作曲者所写的中共式音乐也比大多中共作曲家来得更有格调,温柔豪放兼倶,质的高人一等也令人欣赏。
音乐该像飞起来的鸟
就音乐与戏剧相配合的方面来看,除了上述因风格差异所造成的效果割裂之外,本剧最大的短处在于:许多地方就歌剧的原理来谈,音乐应该支配戏剧,以便刻划出剧情的转折点,塑造出戏剧的步调与轮廓起伏。但是作曲者却未展开音乐,让音乐飞翔,带领听者进入剧情,体会该角色的心情或该场景的情态。例如第一幕第三景金子的独唱的最后几句词──「我金子总有变成飞鸟的一天」,之后紧接著虎子与金子重逢的戏。照理来说在这长段独唱与重逢场景之间,音乐可顺著「飞鸟」之情大加发展,将这解放自由之情用音乐表露出来,让我们进入金子的内心,与她一同欣喜、一同渴望,然后再由虎子入场,突然的打断她的思潮,惊喜万分之下将全幕戏推向兴奋的结尾。然而作曲家在此却做了相反的事,他让金子的唱词直接接入虎子的入场,没给听众进入角色内心的机会,也无法令人感知虎子「突然」闯入,破坏了戏应有的起伏转折,缺乏因音乐与戏剧相烘托相呼应时所产生的戏剧畅快感,徒然让人觉得错愕。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剧本有拖泥带水之嫌,另一方面却也指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作曲者有能力结合视觉印象与音乐,但缺乏写作歌剧必要的音乐戏剧能力,无法以音乐配合或支配戏剧,这也正是观者易觉得此剧散乱的缘故。这类的小差错在本剧中不止一处,例如焦母在发现大星尸体后又欲哭无泪的唱著一大段词,可能是为了写实之故,但却是冗场,不乾不脆,幕该落却迟迟不落,一场扣人心弦的高潮戏变成令人不耐的反高潮……
剧情与音乐配合的难题
此外在剧本方面,剧里使用的语言也并不令人觉得非得要以多种唱法处理;有些词不太能唱却要高歌而非半念半唱或者朗诵。词与音乐的配合始终是当代中文歌剧的一大核心难题。什么样的白话语言才能入乐?什么样的场景才需高歌?端赖剧作者的文字功力以及与作曲者的密切配合,而此剧中却有各行其道的迹象。在戏剧的大脉络方面,则令人分不淸这是出以冤冤相报为经,以金子为纬的复仇剧,还是以金子与虎子为经、以冤冤相报为纬、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戏。因为二者都著墨过多,以致於戏剧主脉络模糊,既不能令人做宿命超脱之慨叹,也无法为狐狸精女主角靑梅竹马的苦命恋情泪流满面,落得大家只是看看戏,图个热闹而已。
不中听的话虽说了一堆,但笔者仍十分肯定《原野》的价値,金湘是位才情兼俱的作曲家,本剧不是他无病呻吟的应酬之作,《原野》也是我见过的最具程度的中文歌剧之一,颇値得一听。此剧的一些短处,许多都源于当代中文歌剧一些无法克服的美学及技术难题,非仅作曲者之过。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石,让下一代作曲者可以依此向前更进一步,而省交陈团长推动中文歌剧的做法更値得赞扬,且让我们共同注视新中文歌剧的成长,期待更多的佳作,更多的人才投入此一新领域之中。
文字|陈树熙 联管助理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