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书介 书介

话剧史的新编 《中国现代戏剧的两度西潮》读后

马森教授这本二十余万言的现代戏剧史新著,指出台湾做了二度西潮的先锋;由于作者身在列中,且也参与写作「新潮」剧本,因而说得十分真实。

马森教授这本二十余万言的现代戏剧史新著,指出台湾做了二度西潮的先锋;由于作者身在列中,且也参与写作「新潮」剧本,因而说得十分真实。

近代中国剧场上出现了新型的「话剧」,一般认为是从西洋引进来的,所谓「西潮」影响之说。惟据硏究中国戏剧史的学者,和一生从事戏剧资深的先辈们看法,认为未必尽然。因为中国的戏剧早已萌生了。在中古时代,「唱赚」「散乐」已唱遍大江南北,歌颂中国人民大众的生活、愿望与幻想,鲜明而真实地表现人民生活气息和民族优秀的风格,同时也显示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最善于表演艺术的才华。

这种自发性的原始戏剧活动,经过漫长的时期,从长期自我教育与丰富经验中,终于产生专业的剧作家和优秀的演艺人材,由于两者合作,才正式形成专业剧人创作的戏剧。同时也有了演出场所──「勾栏」「瓦舍」,从鄕镇拓展到城市,到处都有「社戏」的演出,于是中国戏剧才有体制完整、规模宏丽的形象。

以后南腔北调并起,相互竞胜,竟有两百多个剧种(现在已发展为三百多种),号称「花」「雅」两部,而士大夫讥「花部」为「乱弹」,但其声势确实壮大,不久「徽班」进京,奠定了日后京戏发扬的根基。

从这些历史来看,千百年来,中国戏剧汇聚百川巨流,包罗万象,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淸末正面临世界文艺新潮汹涌澎湃之际,瞻顾未来趋势,中国剧坛上必然会有一种新戏剧应运而生。所以话剧的出现,也许并不是完全迎合「西潮」而来的。而且中国话剧出现的伊始,还不是顺循着传统戏剧的「改良戏」、「文明戏」而至「新戏剧」。

下面一段历史,或可说明一切。

淸末民初之际,国势临危,一般爱国之士,为鼓吹革命,唤起民众,乃利用戏剧为宣传工具,初则以固有的京戏,编排新戏,虽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但已能托古讽今,具有现实意义。继而进一步演唱时事新戏,如《立宪镜》、《亡国惨史》、《秋风秋雨》等。这类戏唱词显然减少了,著重在对白,使观众易于了解。如果把京戏的曲调唱词除去,无异就是日后发展的话剧了。所以就戏剧发展规律而言,倘不是旅日靑年学生在东京发起组织「春柳社」,演出西洋译作改编的《黑奴吁天录》一类新兴话剧,促使话剧的及早出现,以我国传统戏剧的活力,迫于当时内外情势的需求,也会蜕变为现代形式的话剧的。

引证取材完备珍贵

最近读到马森教授著的《中国现代戏剧的两度西潮》一书,他把中国话剧的诞生,归之于本世纪初年的第一度西潮。从而依据历史演变,详细分析了第一度西潮来到我国的成因,认为话剧虽是西方的产品,但自移入中国之后,立刻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即时移植于中国土壤中,以后随着新文艺运动的兴起,日渐滋长繁荣,成为一支强大的剧种。他并且举证,析论西潮的所由发生,借以敍述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分期、流派和重要剧作家及其作品。此书虽名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两度西潮》,实在也可视为一本中国话剧史的新编。

在马森教授这本近作尙未刊行之前,笔者和吴若先生合作编写了一部《中国话剧史》,由行政院文建会纳入第二辑戏剧丛书内。我们这部剧史起自十九世纪之末,以迄民国七十年,有翔实记载话剧各个时期的风貌。惟一缺憾的是,海峡两岸隔绝了数十年之久,自民国卅八年以后,大陆的话剧活动,因资料难以搜集,未曾被列入史篇。而马森先生的这本新作,所惜也未能补此缺点。不过他引举了大陆一九八九年,陈白尘、董健主编的《中国话剧通史》,与一九九〇年葛一虹主编的《中国话剧通史》两书的资料,均对于这四十多年来的大陆话剧活动,仅略有提及而已,尤其是陈白尘审定的这部史稿,重点放在戏剧理论以及剧作家的专题硏究方面,因而对剧史发展的敍述十分简略。至于葛一虹主编的通史,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话剧上的种种问题,自然失之于偏颇。他把话剧史划分为五个时期,时间下限为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发生之前,不免有所顾忌,作避重就轻的回避。而且台湾以及海外侨区话剧史料均未采入,也是一本断编残简的「通史」,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値。

马教授的这本大作,除前言以外,分六个章节,一至五章均为记敍以往剧史,取材与吴、贾合编的《中国话剧史》大致相同。第六章为早期台湾新剧的发展,则取材于台湾前辈剧人吕诉上的著作,以及早期从事此一专业人士的口述和回忆纪录,搜集的资料相当完备珍贵。

从第七章起,介绍二十世纪西方戏剧的新潮流。作者留学巴黎,专攻电影戏剧课程,又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对于西方戏剧思潮有着精深的硏究。他在这一章的第一节中,分析写实主义代表剧作家易卜生和契诃夫的作品之后,又介绍表现主义戏剧之父史特林堡的作品,然后总结说:「由于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日渐显示出难以克服的弱点,……以及舞台上所呈现的生活不管多么写实,一旦以拆除一面墙的方式表现在观众之前,仍不能脱『伪制的幻景』,反写实的种种已经蔚然成风。本世纪的前半期,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戏剧流派,都是因不满于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起而与之对抗的。」事实确如此,潮流所趋,如今写实戏剧已似跌入谷底不受重视了。

接着作者分别论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反写实的「史诗剧场」的理论与发展过程,这几派剧作家的创作风格,也略作介绍,以证明这三派在西方剧场中的声势。然他又指出,当时我国正在对日抗战的期间,政府西迁至重庆,已不能维持与西方世界的正常文化交流,因此大后方的剧场未受到这三个反写实流派的直接影响,是故写实戏剧依然流行。笔者当时身历其境,马教授这一阶段的观察分析,确有精辟见解。

针对近年戏剧动态而写

在第七章第二节中,作者进一步把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剧场的重要流派,加以说明介绍:如五、六十年代盛行的「荒谬剧场」、「残酷剧场」、「整体剧场」、「贫穷剧场」和实验性的「生活剧场」、「开放剧场」、「环境剧场」等林林总总的流派,也都受到世界各国部分观众的欣赏而大行其道。我中华民国处于自由地区的台湾,这些面目各异的流派,由于现代资讯传播的快捷,又由于台湾新进的戏剧作业者多半是从留学西方归来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带领教导之下,于是这些西方所发展的戏剧新潮流,迅速地传递到台湾本土来,因而形成了中国戏剧的二度西潮。但唯一不同的是中国大陆,自一九四九年后,他们对外实行自我封闭政策,对内严厉管制戏剧活动,凡演出的外国剧本,除苏联作品之外,西方国家的作品,有严格检选的手续。近年因受民主潮流的激荡,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已有日渐开放的趋势。如果所谓二度西潮对大陆而言,则影响极微。

推测作者写作此书的主旨,乃针对台湾这几年的戏剧动态而为的。台湾作了二度西潮的先锋,许是历史因素所造成的,也可说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证明二度西潮对此地所造成的冲击,作者特别敍述近二十年来台湾戏剧发展的一大变化,作者身在列中,且也参与写作「新潮」剧本,因而说得十分真实,如「小剧场运动」、「实验剧的兴起」、「荒谬剧的演出」、「非戏剧」口号的提出,写实戏剧的日渐衰微等等问题,最后归结到:从世界文艺潮流看来,西潮的再度来临为势不可免。我们只有选择地接受。回顾人类历史进程中,可以说没有一个文化是能永守独立而不受外来影响的。就我国自认为优秀文化的形成来说,何尝不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兼收并蓄,吐故纳新,而融会一贯所造就的。

这书最后一章结论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中国文化遭遇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复兴再造机运的时代,……由是宏观的文化变迁史迹看来,面临西潮的中国现代戏剧,只是中国整体现代化的一部分,当中国整体文化趋向一条新路的时际,西潮冲击下的现代戏剧,必然会呈现出传统戏剧极不相谋的新异面貌,而在现代中国戏剧呈现新象的时期,也必然会引发整体文化的激烈变动,因此中国的新戏剧与中国的新文化之间,自然会永远存着一种互动的关系。」这一结论,洵可为今后中国戏剧发展的指针。

我读了马先生这本新著之后,可以举出本书的几个特点:一、体例完整,引用资料丰富。二、「正文」「引文」及「注释」,采用不同字体排印,眉目淸晰,便于阅读。三、书后附有中文、外文参考书目及索引,索引亦分中文人名外文人名,中文剧名与外文剧名,征引期刊等五部分,设想周到,便于查阅。全书约二十余万字,参考了不少剧作,涉及的中外现代与当代剧作家、导演、演员及戏剧学者,总数约有六百余人,确是一本提供爱好戏剧人士,极有价値的好书。

 

文字|贾亦棣 中国戏剧艺术中心主任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