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曲目极为特殊的法国史特拉斯堡打击乐团;图为他们示范演奏法国独特的打击乐派──法国军鼓乐。(刘振祥 摄)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我看一九九三台北国际打击乐节

透过国际打击乐好手的相互竞技交流,打击乐丰富的多样性及艺术性得以呈现,对于国人观念的提升、技艺的精进、国内作曲家乐作的发扬,均具有积极意义。

透过国际打击乐好手的相互竞技交流,打击乐丰富的多样性及艺术性得以呈现,对于国人观念的提升、技艺的精进、国内作曲家乐作的发扬,均具有积极意义。

一九九三台北国际打击乐节,自五月二十五日到三十日,共有六场各国打击乐的演出及一场全日的讨论会。其总参与听众,超过一万人次。讨论会不算,人数最少的德国团演出,也有一千两百多人。首场朱宗庆及末场日本团的演出,听众更接近九成。在国内各项音乐表演场次过份频繁,而爱乐人口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如此密集场次的打击乐演出,主办单位原来并不十分乐观,然而演出时却吸引了如此多的听众,足见主办单位长年培植打击乐爱乐人口的努力,已见成效。

本次六国打击乐团,名为观摩演出,实际上是暗中较劲,面对各国好手,没有一队敢掉以轻心。首场朱宗庆打击乐团,节目安排方面煞费苦心,所选曲目都曾在国内外一再演出,极获佳评的国人作品。唯一的一首日本人作品,也安排首席打击乐手──刚从国立艺术学院毕业的吴珮菁小姐,及三位主力团员:林炳兴、陈永生及何鸿琪担纲演出。一曲演毕,果然艺惊四座,女将不让须眉,获得满堂喝彩。压轴大曲,演出国际知名作曲家潘皇龙教授作品《缘.角色.万花筒》,由朱宗庆老师亲自指挥,其间并邀请各国好手一同上台演奏,引发全场听众拍手喝应,使音乐会气氛达到顶点,会场如要沸腾,也为整个国际打击乐节打响了第一炮。

德国三人打击乐团的节目极为精致,乐曲乐章都相当短小。精确的打点,多样性的乐曲:〈东方三重奏〉、〈山水〉、〈五种观点〉、〈非洲声音〉、〈木头声音〉……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知名的金属键盘乐器、陶鼓、木箱等等,在音色的表现上使人大开眼界。马水龙教授为声乐、长笛及击乐的作品〈我是……〉,在国内经常演出,是极出色的作品,在刘塞云教授及刘慧谨老师的共同演出下,也极为精彩,深获听众的喜爱及回响。安可小品,以「拍手、顿足、搥胸……」接成一连串的惊喜,博得大家会心的微笑:原来打击乐也可以如此简单,那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法国史特拉斯堡打击乐团曲目极为严谨,是所有团中唯一不演奏讨好听众通俗曲目的团体,一般听众感觉也许有些沉闷。然法国团的表演技术及乐曲多样性也极为特殊,类似电子音乐合成器的Echantillonneur及法国团的专利乐器Sixen(特殊金属片排列的乐器),也都使演出的乐曲更具特色。最后一首乐曲克塞纳奇斯的《波雷雅得》第四乐章〈皮革〉安可时曾演奏第二乐章〈金属〉,在打击乐曲目当中,已是国际经常演出的经典之作,由他们演奏,效果更是不凡。温隆信的首演作品《我们的声音》,创作手法炉火纯靑,在表现现代音乐的功力上,极为难得。我想也是他牺牲事业、教职所换取来的无上艺术成就,令人钦佩。

瑞典克罗玛塔打击乐团是我个人最喜爱团体,乐曲的份量,曲目的个性安排,都恰到好处。塔克密兹的〈雨林〉在音乐及音色的构思上引人入胜,以直接及隐喩的方式表现雨和水的声音,很有哲学意味。凯吉的《构造III》五年前朱宗庆打击乐团曾经演出过,也是打击乐曲目中的经典之作,尤其乐曲快结束时的号角声,更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最后一曲尚德史卓的〈鼓〉,震撼疯狂的音响及节奏,深深打动我心,久久不能平息。洪千惠的首演作品〈五个马林巴琴的故事〉,表现力、音乐性及结构俱佳,已是坊间公认。

美国密西根大学打击乐团,除了陈玫琪的首演作品《凡音流瞬》之外,有点像该团教师兼教练迈可.优导的个人作品发表会。两排人、两排鼓、一条钢管,竟能奏出极富创意的作品《来自某个角落的思绪》;简单的木器、竹器、铁器、拍掌等,也能演出相当讨好的《四个乐章》,也能感受到新大陆没有欧洲及亚洲传统包袱及天真的一面,而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之一。

随著呼喝声,到处都能感受到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乐曲,日本冈田知之打击乐团,为一九九三台北国际打击乐节演出最后一场,日本特殊的东方文化在此显露出他特殊的一面。一位打鼓者,有点像敍述,有点像回忆,也有点像战神,在特殊的灯光下,鼓点敍述著他的故事,带出他的武士,各人带著乐器,台上台下,台前台后,进出穿梭演奏著,进入高潮,再回归平静,台上只剩下先前那位打鼓者(上半场第三首乐曲〈兴〉)。一位拿著两片木片的打击手,从头出来就跪在舞台的正中央,好像一位受处罚的学生(刚刚演奏错误,现在罚跪),忍受著所有演奏者的嘲笑,更有一位演奏者上前百般戏弄,一直到罚跪者击出他全曲唯一的一击,也是全曲的最后的一个声音,也击出了日本「浮世绘」的幽默(下半场第二首〈𠱞子〉)……。

六天的打击乐音乐节,受益最大的,应是国内打击乐的工作者、教师及学生,透过国际一流打击乐团的交流,认识打击乐的艺术性及多样性。其次是作曲界,除了作品跃上国际舞台,更重要的是受到各国人士的肯定。而各国乐团(德国除外)更从头到尾,全程参与,对大会硏讨、交流、观摩的各项活动,更给予极高评价,一致认为是一个极成功的国际打击乐交流活动。大会的成功,也给赔钱(三百万)主办的朱宗庆老师、他的打击乐手们以及幕后默默挥汗的工作人员带来无比的兴奋与鼓励,并誓言办好一九九六第二届台北国际打击乐节。

 

文字|钱南章 国立艺术学院副教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