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店主吴中炜的理念,使得「甜蜜蜜」成为一个改变消费从属关系的开放空间。(庄子豪 摄)
戏剧 演出评论/戏剧/小剧场甜蜜蜜

甜入心底,滋味黏蜜? 关于「甜蜜蜜」的角色扮演与媒体之间的一些问号

对于到过「甜蜜蜜」的人们来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总是店主吴中炜迷离、模糊又多变的身份。我们都知道他是老板;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当你来到这里,他时而加入你与友人闲情谈话的行列;时而与你激荡任何不拘形式的创作想法;时而提供场地让人表演乱现;甚至偶也参与你发表作品中的发展或演出。这样一个多重角色的扮演与经营理念,不仅改变了一般同类店家、顾客、老板之间消费的从属关系,更使得这个封闭的室内突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开放场地(空间),可供任何人任意进出、走动、践踏或完成一件什么(剧场、装置、录像、地下乐团等的呈现与发表)。

依循如此不确定、不固定,可以任意变换的自由法则,和一九九三年十月一出在此地发表的《隆鼻失败的丫丫作品1号》(魏瑛娟编导)散发迷人气味的独角演出概念,由经常来此的一些友人与吴中炜夫妇于是发展出一个名为《壹月,小剧场在甜蜜蜜》(此为吴中炜定名,新闻资料则定名为《物以类聚》,实则没有确定的总名)的展演活动,把五花八门的各类演出来一次大锅炒,使得向来已常为媒体追踪报导的「甜蜜蜜」顿时又成为新闻宠儿,除了十六出、二十五场(原本排定,后因各自不同的考虑,部分节目取消或加演)的浩大排场引人侧目,演出宣传单上标示的「看戏注意事项」也具噱头,诸如「表演前后或表演中,请大声喧哗,欢迎上前献花、献吻、献唱、献身」等条文,皆显示「甜蜜蜜」无限宽广包容的性格,以及能够教媒体关注且具话题性的异常气质。所以,「甜蜜蜜」能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著活动的展开、进行,吴中炜从活动的主办,又跳换成媒体的受访者在媒体上发言,渐进地开始持续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策划的人,有的同时身兼创作者与观众,立刻也成为媒体的受访对象发表声明。众多参与创作的人(包括后来退出活动的创作者)、以剧场观察论述者出现的,当然也依此途径不断扮演各种角色(作者/观众/观察论述者→媒体受访对象),甚至在作品衍生而出的暴力事件中,观众成为事件引发者,再成为媒体的受访者。于是,所有的角色扮演皆朝向媒体的运作关系中发展。

那么,媒体对于「甜蜜蜜」此次活动的介入是否具有某种强烈的主导性?繁复的角色扮演是否终究得以受访者的姿态被媒体操控?参与者是否自觉到能与媒体建立何种关系,并立足于媒体上发言?

然而在大大小小的相关报导篇幅与后续的讨论中,媒体却也只呈现浅显而吸引观众有卖点的文字,或整个综合的现象谈,作品本身所能反应的各种面向都淹没在这些荒芜的声浪中,难道这又再度印证了「甜蜜蜜」一直以来所特有的乖张诡辩的属性?如此,要在媒体上发表此篇文字,如果只是用来表露笔者在角色扮演上所能多扮演的另一个角色,或吐露笔者与媒体建立的某种关系的话,倒宁可谈谈「甜蜜蜜」这次活动中一些精彩无比的作品。

 

文字|吴俊辉 河左岸剧团团员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