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大学建立台中的文化地标。(林静芸 摄影)
台湾行脚 系列专题/台湾行脚/台中

台湾演艺「中」心

对于台中,我们有几分熟悉;自强号列车小姐穿梭于各车厢,兜售烙有红色印记的太阳饼。对于台中,我们有几分陌生;望著艳阳高照著一幢幢耸立的新式高楼,才惊觉手中那一个小小太阳饼的滋味,似乎也有了些微的不同。

对于台中,我们有几分熟悉;自强号列车小姐穿梭于各车厢,兜售烙有红色印记的太阳饼。对于台中,我们有几分陌生;望著艳阳高照著一幢幢耸立的新式高楼,才惊觉手中那一个小小太阳饼的滋味,似乎也有了些微的不同。

台中早期为平埔族与泰雅族所盘踞,随著荷兰人的入侵与郑成功克复台湾,涌入大批闽、粤移民来此开发。今日,台中是台湾省府所在地,科博馆成功地塑建台中的科技新貌,另有省立美术馆,以及未来计划兴建的省立音乐厅、中部体育园区和现代文学馆。台中还囊括了数个台湾第一:全省家庭收入第一、自用轿车每人拥有率最高、市地重划最多、建设公司数目冠军。而这些「丰功伟业」到底塑造了台中今日何种文化风貌?

文化中心、文化重心?

台中官方的文化机构──县、市立文化中心,皆经营超过十载岁月了,中山堂、中兴堂和县立文化中心演艺厅,不论是场地规模或设备,仍是大台中地区主要的演艺场地。近两年来文建会推动全国文艺季活动,在地方掀起文化热潮,「社区文化」、「文化溯源」、「艺术下鄕」等新名词渐为大家所熟悉。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今年推出「文化协会的年代」,县立文化中心企划「泰雅文化祭」,在三、四月间都敲锣打鼓热闹上场了。然而在这两个月以外的「淡季」,文化中心除了提供国内外团体巡演台湾的「中」点站,又如何扮演「文化重心」的角色呢?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成立迄今十一年了,除了常态性展览、演讲以及图书服务,动态的表演活动多在中山堂举行。据统计,八十三年度就有一百余场节目在这上演,中山堂使用之频繁可见一斑。艺术馆郑淑瑶组长表示,台中为中台湾的艺文活动大本营,腹地范围涵盖了邻近的彰化、南投等地区,所以国内、外大型表演团体做全省巡演时,都会挑选台中中山堂或附属于市图的中兴堂为中点站。

依照场地的结构看来,中山堂的舞台宽且深,适合做舞蹈、戏剧演出;中兴堂规模略小,音响效果佳,适合音乐性演出。但是根据统计,这两个场地皆以音乐性节目最多,戏剧次之,舞蹈最少。至于票房情况,外来团体所订的票价比台北场次低,通常知名度不高的团体票房皆不理想,所以中心自制节目或企业赞助节目多以「免费」来吸引观众。

其实市立文化中心对剧场开发极早,民国七十九年成立中心附属儿童剧团,每年由教育厅补助训练经费,开放给一般社靑参与。经营至今,由于师资缺乏,课程安排不易,虽然文化中心免费提供训练课程,固定成员仍占少数,学员随著每次演出而流失,成效也大打折扣。

对于台中市民而言,文化中心提供丰富的艺文活动讯息,而中心所举办的动、静态活动,每个月也吸引了二十万民众前来。但是如何在资讯转运功能之外,凝聚市民共同的情感,从民初文化协会年代的文风荟萃,沈淀出「文化城」现今与未来的文化风貌,将是文化中心一个重要的课题。

台中县因为幅员广阔,各地文化发展并不均衡,例如山线丰原地区为艺文重镇,前辈作曲家吕泉生等人皆孕育于此;海线淸水及大屯区发展则较慢,但新生代艺文作家辈出;另外神冈、后里、大甲、梧栖等地区民风淳朴,传统技艺南北管、锣鼓阵、织艺等较能保存。

台中县立文化中心座落于县治所在地丰原市,七十二年开始启用,表演活动多在该中心的演艺厅和户外广场举行。演艺厅的活动以低票价吸引群众,希望能区别广场的免费活动,慢慢建立鄕民对表演艺术的重视。由于台中县有二十一个鄕镇分散各地,若要结合各鄕镇民众到县立文化中心参与活动,实在是困难重重。于是中心在五年前策办「艺术归鄕」系列活动,邀请外来团体下鄕演出。陆续举办过明华园歌仔戏、朱宗庆打击乐、兰阳舞蹈团的演出,今年则以聚点新剧团的民间剧和首督芭蕾舞团的户外演出为两大主题,巡回十二个鄕镇表演。艺术组组长廖月霞表示,通俗性的题材和知名团体较能引起共鸣,而且利用他们熟悉的广场做为演出舞台,容易吸引民众扶老携幼前来参与。中心的年度预算在县长的支持下虽较他县略高,但平均下来,「艺术归鄕」一年的活动经费,每个鄕镇至多能巡演一场。人力不足也是一大原因,目前中心已筹组义工群,协助一般性业务进行。

在台中县立文化中心长期存在著幅员过广、经费不足、人力有限问题的同时,许多鄕镇已各自开发社区文化资产,如淸水镇的文史工作室、大甲镇的传统技艺团体、龙井鄕的理想国社区等。而县立文化中心亦扶植有国乐团和二溪流域剧团,未来仍会朝向社区文化发展,计划辅导成立社区剧团、舞团和室内乐团。

唯有培育当地的艺文团体,结合鄕民共同参与,始能长期滋养这块土壤,落实真正的「艺术归鄕」,亦才能避免台中县鄕镇仅成为台北表演团体昙华一现的巡演站。

城鄕临界点──文化地标东海大学

除了官方文化单位的经营外,台中市目前共有十二所公私立大专院校,仅次于台北市。这十二所学校包含有三所综合性大学,四所医学专业学校,三所商专,再加上台中师院和台湾体专。然而设有表演艺术相关科系的,仅有东海大学的音乐系,以及台湾体专新成立的舞蹈科。其中东海大学流露浓厚的人文气息,而且地理位置特殊,以一道外墙划开县、市管辖区域,成为台中的文化地标。

东海大学座落于大度山上,校内共有四处室内表演场地──中正堂、铭贤堂文学院视厅教室实验剧场,和音乐系的音乐厅。中正堂是全校师生的集会场所,可容纳将近三千人,但是舞台设备不尽完善,曾被批评为「大而无当」;不过中正堂仍是东海最主要的表演场地,近年来活动频繁,国内表演团体几乎都在此演出过。铭贤堂为三百人的小型讲堂兼演艺厅,文学院的实验剧场和音乐系的音乐厅为小型场地,约容纳一百五十人,提供该系学生自行排演或与他系合办音乐会。

今年五月适逢东海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各项演艺活动达到高潮。引起各界注目的「第二届东海大学表演艺术月」,由学生会策划执行,邀集国内音乐、戏剧、南管戏曲、舞蹈等团体参与二十场的演出,是国内校园罕见的大规模表演艺术活动。在此同时,东海大学音乐系所亦展开十一场巡回公演,包含合唱、歌剧、舞剧和演奏会,向外推动丰富的音乐飨宴。

表演艺术只送不卖──三采与宝琨建设

台中企业与表演艺术产生交集是从最近三年才开始,可说尙处于盟芽时期,其互动的模式可分为两种:表演艺术与企业产品结合、企业赞助表演艺术活动。三采与宝琨同为建设公司,但以不同的经营理念各自开辟一片天空。他们经营的模式或许未臻至成熟,但在短短三年内蓬勃发展,相较于文化中心十载建设,可是一点也不逊色。

三采早期是以经营幼儿园推动儿童美育教学为主,民国八十七年成立三采建设公司,廖福泽董事长将其艺术理念与企业融合,推出一系列以艺术社区为号召的案子,三年前开始举办「三采艺术季」,邀请台中及全省知名表演团体参与,于中山堂、中兴堂、科博馆广场、大业公园(向政府认养的公园)演出。节目的策划安排全由三采建设一手包办,表演团体综含音乐、戏剧和舞蹈,每场都是人山人海的盛况。今年甚至主办「张正杰与卢杰利名琴」的演出,巡回全省十四场。

一个民间团体却可以每年盛大地举办多场艺术活动,主要原因是三采以经营事业的心来经营艺术季。他们邀请的团体大多已具知名度,加上「企业回馈、免费观赏」的吸引力,还有三采成功的宣传──印制精美海报、传单四处发送、出版刊物寄赠给每位客户、并且于每场演出做问卷追踪。因此三采俨然成了民间艺术经纪公司,甚至文化中心都还向他们探询表演团体的名单。

三采的另一项成就是「三采儿童剧团」。该团已成立四年余,是国内第一个针对学龄前幼儿身心发展与成长学习需要,而设计常态性课程的「非才艺表演团体」。剧团教师张黎明算是台中剧场首批披荆斩莿的先锋之一,早期的观点剧坊,现在的大度山剧场,都常听到「小风」(剧场朋友对他的暱称)。小风还与自闭症协会合作,以戏剧课程为自闭儿童做艺能统合治疗。

小风认为台中的剧场发展不易,大环境对戏剧的漠视造成人才不断地流失,所以他希望从儿童教育著手,从生活中启发他们的原创力,未来还计划以儿童广播剧的形态与社区结合。目前台中也有其他幼儿园从事戏剧教育,例如爱弥儿幼儿教育中心便拥有一座小型剧场,计划与台北纸风车儿童剧团合作儿童戏剧训练课程。在台中,成人剧团几度起落,儿童剧团却在企业的支持下,快速地蓬勃发展。

台中另一个建筑业赞助艺文的例子是宝琨建设。三年前,宝琨建设策办前苏联爱乐交响乐团在中山堂演出,并且做现场实况转播,在台中艺文界引起注目。尔后邀请云门舞集以野台方式演出《射日》,得到热烈回响。不同于三采建设的艺术与企业结合经营方式,宝琨董事长张恺纮强调「艺术归艺术,商业归商业」,他不利用这种艺术公益活动做任何产品宣传。只要走访宝琨建设一趟,就能了解张恺纮支持艺术活动的纯真动机了。

张恺纮本身热爱艺术,办公室内布置有朱铭雕刻、琉璃工房的佛尊、丁绍光画作等艺术精品;走廊则辟为文化艺廊,提供演出讯息给员工;电梯旁还制作节目说明海报,介绍办公室每天播放的古典名曲。

张恺纮对于推广艺术活动不仅是赞助演出,更是身体力行。他亲自买票送给员工和亲朋好友,早期甚至以「强迫」方式规定员工参加音乐会。他认为台中市是属于消费型都市,商家、餐厅林立,民众习惯于追求物质生活,对于人文精神则是陌生的。所以他主动影响周遭朋友,长期下来,竟也成了演艺资讯站了。

对于未来有何艺术推广计划?张恺纮表示筹办艺术季的大型演出需要一笔庞大经费,而且这是在经营兴趣,不是做生意,所以他并不预设何时举办。目前以赞助表演团体来台中演出,并协助艺术家进修为主。虽然举办艺文活动遭遇人力、经费的问题,张恺纮把艺文融入生活情趣中,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同事、朋友将继续成为他推广艺术活动的对象!

个性化的舞台──晶华书店与杉林屋

中淸路旁的重划区内,晶华书店的浓厚人文气息在四周新办公大楼中格外显眼。书店负责人黄智华放弃新闻局十来年的职位,偕妻共同来台中经营书店。创办晶华书店是基于个人兴趣,所以音乐、艺术、阅读是晶华书店的三大主题。至于当初选择台中开店是因为台中地理位置佳,离台北、高雄都不远,环境和气候舒适宜人,而且居住成本较低。但是晶华书店并不设在市中心,张智华分析台中市此类书籍的消费群不超过百分之三,所以他决定以邻近高速公路来吸引大台中都会区的消费群。

书店一楼为国内出版品;二楼为艺术类书籍、CD和咖啡厅,出版品以音乐类居多,舞蹈、戏剧较缺乏;三楼艺文馆为展览兼表演场地,并有钢琴和多媒体设备。晶华书店每一季都会策划系列展览、讲座、音乐会和小剧场的演出,呈现多面向的艺术空间。

尽管如此用心经营,书店开立一年半来仍呈亏损状态。不过黄智华并不灰心,他检讨过去经营的缺失,心中正在蕴酿下一步计划,希望能开辟外卖市场,出版书籍,以及开发人文工场精艺品。黄智华表示晶华书店是个人化的书店,他并不是以企业方式经营,而是当作一个梦想去实现,期待有更多的人支持这个理想,并且和晶华书店共同分享这个梦想。

和晶华书店一样以个人理想来经营艺术的,还有杉林屋音乐厅。

在工厂林立的潭子鄕,杉林屋音乐厅是属于私人的音乐聚会场所,由周顽臣的家族企业独力支撑。周家以经营电热元件的工厂起家,对于音乐的喜好则是渊源于周顽臣的母亲曾任教会司琴,于是子女受到影响,六年前成立了「杉林屋」音响事业。尔后在一次机缘中购得义大利手工钢琴法瑞利三〇八,(此琴一年全世界仅手工生产五部),基于让更多人也有机会聆赏名琴演奏,「杉林屋音乐厅」于是诞生,八十二年三月由陈毓襄揭开音乐会序幕。

音乐厅的所有联系工作皆由周家唯一的女儿周艾莉和其兄周伟硕负责。八十坪的音乐厅从刚开始向扶轮社借椅子,到现在布置了两百多把杉木座椅和整面杉木壁面,满室散发扑鼻天然香。二年来举办了二十余场音乐会,陈必先、吴季札、李坚等人都曾于此一展琴艺。音乐会的观众多是来自音乐界的朋友,以家庭音乐会的方式拉近观众与演奏者的距离。虽然形式自由,但可一点都不含糊;周艾莉每场演出皆精心制作节目单,繁琐的影印、装订、邮寄等工作几乎是动员了全家族。除了音乐知识的传达,杉林屋希望能带动观众对音乐会礼仪的注重,无形中达到音乐教育的功能。

「杉林屋音乐厅是属于我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法瑞利名琴则像是我们的家人。」周家用深厚的情感经营杉林屋音乐厅,坚持场地可外借但不外租,他们希望能保持音乐厅最好的品质。就像在维护音乐心灵中一处神圣的殿堂。

从正式表演场地到家庭工厂、书店、学校、广场、工地,台中的舞台充满著各种的可能性;十二所大专院校,濶及中部各县市的广大腹地,台中的观众资源充满著深厚潜力。如此一块丰饶的文化土壤需要的是在地人的深耕,台中──不该只屈就当个文化转运的中点站。

(本刊宣传企划 谢韵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