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秀的新书为我们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因为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以人体的本身作为呈现的媒介,而这本书的重点即在于将所有的认知回归到人的「身」上,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这身体的原则。
出国之后我才有机会了解到文化的差异性,可是,对于自己生长地方的文化迷惑,却是在回国之后才产生的。不过,有很多现象,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训练,企图去分析与解读它们,对我来说是相当吃力的,尤其是碰到本身所粗学的表演艺术,经常会在观赏演出之余,怅惘良久无法释怀。直到读了陈玉秀的《雅乐舞的白话文》,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很明显的,我们是缺乏或失去了一个民族所据以安身立命的文化价値观,在经济与政治的影响之下,盲目的追求虚浮的外在形式而非内在的思想与知觉。
我们的文化价値观何在?
以舞蹈为例,本来东方人在其特定的思想观念之下,对于身体的安顿重心是向下朝著地面发展的,相反的,西方人则是向上凌空的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体认知,明显的反映著两种差异极大的文化内涵。当这两种文化面对彼此的时候,它们相互的影响,绝不应是反映在肢体动作的直接移植之上,而应是在思想价値的认同。也就是说,新的肢体语汇如果可以有效的融入,其意义应在于能够正确地表达某些特定的文化内涵,进而赋予作品时代意义。然而这种文化接枝的工作,基础必须建立在一个健康的主干之上,否则是决无可能产生优良的新品种的。而这个健康的主干,应该就是创作者对于自身文化及其传统的认知,从这些认知之中所建立的文化价値观,才是创作的生命力。
或许是时代的条件使然,环顾四周的艺术创作者,似乎多半都是基础完全建立在西洋文化上的,对于传统文化即便并非不关心,也是所知有限。这样的缺陷淸楚地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之中,使他们的作品无法放大到历史的舞台上来观照,只能局限在一定的时空条件里,最后消失于无形。对于曾经投注的心血与精力而言,不啻是一种可怕的浪费。
然而,这所谓的文化价値观,这远离外在形式的内在思想与知觉,又要从何入手来看呢?陈玉秀用她的《雅乐舞的白话文》为我们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这不是一本舞蹈工作者才能看的书,这是一本表演艺术工作人员(包括文字工作者)、甚至人人都应该看的书,因为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以人体的本身作为呈现的媒介,而这本书的重点即在于将所有的认知回归到人的「身」上,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这身体的原则。「到底,艺术的形式是会僵化的,而思想的脉络则可能徘徊在历史的时空中流通、蜕变,使艺术跳出形式的窠臼,获得再生。」(注1)
思维特质产生身体文化
《雅乐舞的白话文》蕴含了陈玉秀二十多年的学习、思考、以及身体力行的过程,透过对雅乐舞(注2)的溯源工作,让我们有机会去继承老祖宗的身体文化。身体文化,「也就是人类决定如何安顿身体这个基本物质形式的一种取舍方式,是一个包括政治、道德、思想、美学、艺术、风俗等人文背景所延伸的身体艺术」(注3)。雅乐舞的身体文化曾经远渡山海,影响到邻邦的韩国与日本。然而,当这两个国家仍然深深地珍惜著雅乐舞的文化资产时,雅乐舞在它萌芽的国家却早已凋零,因为它的原创精神在中国已经变质。
我认为,这种质变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生活态度的改变,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改变,这些改变,连带的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特质,进而产生了不同的身体文化。特别是这一世纪以来,受到强势的政治及经济影响,中国在文化接枝的工作上出现了盲目的病态,在精英份子蓄意全盘西化的企图之下,中国人的身体也开始不加思索地去接受一些与其自然构造相悖的动作,并且也企图用这些动作去表达一些与其民族生活内涵无法重叠的感情,令人深以为憾。因为这种勉强的结果就是不自然,会使人的身心都失去平衡,而任何失去平衡与内在观照的身体是很难感动人的,这样的身体所创作出的「艺术」也就难逃矫情与虚饰,怎能不令人遗憾呢?
一切动作以「中心轴」为依归
陈玉秀在其作品之中透过中国古籍的纪录所提出来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价値观就是「和」,我们的老祖宗认为「和」,也就是身心平衡的状态,是万物生长的根本。人要设法维持这「和」的状态,才能使人体的基本质素「气」,也就是能量,流畅自如。这样的内在知觉,需要不断的自觉、自知、自省与自我调适,可是,它也并非纯思考性的,是要透过身体的动能去实践个人本质与天、地、人共生共存的道理。是以,陈玉秀认为雅乐舞之意义,即在于提供了一个可以体悟的内在身体知觉。这内在「知觉」在生理上是虚的,在心理上是实的,陈玉秀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叫「中心轴」。中心轴,即是身体的「和」之所在,一切动作以中心轴为依归,即可以用最小的力量(最凝聚的力量),做出最自然的动作,使身体进入沉著而放松的状态,与自然万物合为一体。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心轴」是一种技术性的引导点,使人由此进入「和」的身心知觉。这种程序化的自我安顿方式,显然地在老祖宗的设计之下,存在于雅乐舞的身体风格之中。是以,透过对雅乐舞的探索,以及身心的直接体悟,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该努力去找回自己与民族的身体「中心轴」,从而建立起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文化价値观,不必再徘徊于缺乏自尊与自信的西化渴望之中。
这本书有一个缺点即是作者自己所预言的,用文字表达身体的困境,尤其是因为必须大量引用古籍,虽然有白话文的注释,在观念的传达上仍有其难以跨越的障碍,更何况本书又强调了身体实践的直接体悟。所以,如果同时可以配合发行录影带,或者会更好?
注1:陈玉秀,《雅乐舞的白话文》,万卷楼,1994年10月初版,页32。
注2:「雅乐」(gagaku),在日文中可以单只不含舞蹈的音乐演出,也可以包含舞蹈部分「舞乐」(bugaku)的演出。
注3:同注1,页23。
文字|童乃嘉 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系亚洲戏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