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自中产阶级家庭中每年产生相当数量的音乐儿童投入音乐的领域,另方面这个社会根本没有音乐的市场,其结果,大部分学音乐的孩子们学成后回国,靠在家教音乐为生。然后造就更多的没有事业前途的音乐儿童。这样的社会,埋没了很多音乐的天才。
在台湾,以钢琴与小提琴为主的音乐教育是非常独特的现象。不但过去的中国没有,在西方社会中也很少见。
台湾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把子女的教育视为至高无上的任务。其中才艺能力的发掘是父母责任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家里负担得起,一定为子女买钢琴、上音乐班。 只要有一线希望,甚至愿意支付高昻的钟点费,请音乐教师补习。一旦有教师称赞其才能,家长必倾一切所有栽培子女,送到国外去求学。自此观点,台湾的社会,可以说是乐风旺盛的社会。
然而整体说来,台湾民众对于西乐仍然是陌生的。音乐会的听众相当有限,民众对西乐欣赏的能力很低,对西乐的常识所知甚少。不但对西乐是如此,即使国乐,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从社会的需求面来看,台湾实在谈不上乐风。只要有电视机, 大部分的民众就可满意的过活,自这个观点看,台湾是庸俗的,是没有接受过乐教的社会。
这两个现象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自中产阶级家庭中每年产生相当数量的音乐儿童投入音乐的领域,学习音乐的演唱,另方面这个社会根本没有音乐的市场,可以使这些音乐儿童在成长而接受完满的教育之后,靠音乐的演、唱为生,甚至为音乐大众所激赏而功成名就。其结果,大部分学音乐的孩子们学成后回国,靠在家教音乐为生。然后造就更多的没有事业前途的音乐儿童。这样的社会,埋没了很多音乐的天才。凡是在音乐上扬名立万的,必然是在外国社会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长此下去,实在不是办法。
这样的现象,未来的发展为何呢?乐观的观察者会说,长期的发展,会不断的增加爱乐的人口,改变社会的体质,逐渐接近欧洲的水准。照理说,这种推断是正确的。既然社会上有那么多受过高深教育的音乐家,又有逐渐增加的音乐的学生,这似乎是唯一的发展途径。可是悲观的观察者认为,这样发展的趋势,在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之后,由于找不到职业的音乐家过多,可能出现反转的现象。也就是社会大众开始对学习音乐感到恐惧,使学习音乐的儿童出现负成长。
要使未来的发展持续的保持正面的成长,政府必须帮些忙才成。也就是要鼓舞社会民众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把音乐引到生活里去。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会以听音乐会优先于看电视,社会上必然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音乐家,或业余的演唱者,那么,音乐的市场就达到理想的境地了!
我感觉到目前的音乐教育正步上最黑暗的阶段。太多的拥有国外硕士与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在国外没有各种奖励的音乐家回国来,不知道怎么找到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在这个时候,政府应该支持一些乐团的成立,使这些音乐家以各种方式贡献出才能,像欧洲一样,把音乐普及,虽然这些音乐是外来的,应该也可以达到古圣先贤乐教的理想,提高国民生活品质。
文字|汉宝德 国立台南艺术学院筹备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