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澳学生在《ㄅㄆㄇABC》的演出中化「彼此」为无形。(左中舞蹈班 提供)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记一场发生在南台湾的中澳舞蹈交流

高雄市左营高中舞蹈实验班与澳洲昆士兰工技大学舞蹈系联合舞展

三年前,两校因参加在东京的舞蹈节而同台演出。如今,在南台湾小港新建的演艺厅,左中与昆大的年轻舞者再次透过中、美、澳、荷等编舞家作品的演出,达成更深入的舞蹈交流。

三年前,两校因参加在东京的舞蹈节而同台演出。如今,在南台湾小港新建的演艺厅,左中与昆大的年轻舞者再次透过中、美、澳、荷等编舞家作品的演出,达成更深入的舞蹈交流。

《中澳舞蹈联合舞展》

6月22日

高雄市靑少年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甘蔗园里的仲夏舞宴

如果说高雄市是文化沙漠,那小港就是沙漠最寂静的边陲:一个拥有国际机场、过港坠道、高速公路南端终点,通往恒春省道的交通要冲。但纵有繁忙的往来人潮,小港却不是个让人驻足的地方,只看得到几簇在甘蔗田里稀疏隆起的新厦。而小港新近完工的高雄市靑少年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演艺厅,更像是甘蔗田里长出来的「文化中心」,孤立而突兀。然而就在这样的地方,看到这场拥有九支舞码分别出自中、美、澳、荷各国编舞家之手的演出;一场十分具专业水准、进行国际交流的舞蹈演出(而且是「免票入场」),不禁让人发生时空错愕。

国际编舞家大汇串

演出是采两校舞码交叉进行。左中所展演的舞码为:《贝多芬六重奏》是王云幼依舞谱重建荷西.李蒙的作品、荷兰鹿特丹舞团的里昻.康宁五年前为左中芭蕾舞者莫慧萍所编作的《画像》、郭晓华的《舞花武旦》,和美国宾州巴克内尔(Bucknell)舞蹈学院舞蹈系主任戴那.范吉恩所编作的《各说各话》。而昆士兰大学所展演的舞码为:哈洛得.柯林斯编作的《陌生的旅客》、苏珊.史翠特所编作的《温柔的女人》。学生们除了各自跳各自学校的舞码之外,还跳了一支由里昻.康宁为两校学生编作的舞码《ㄅㄆㄇABC》。

从这么一大串编舞者名单的背后,可以想见有多少复杂的行政、经营理念运作,这对一个高中实验班来说,实难以想像。光是促成这次交流演出的起点,就要追溯到一九九三年两校参加在日本举行的舞蹈节同台演出。

交叠在舞者动、静之间的气质表现

台上的两校学生在年龄即有差距,再加上东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更使得两校舞者气质迳渭分明。

左中的学生仍属于发育中的靑少年,相对于昆士兰的大学生体型明显较瘦小;已成年的昆大学生在情绪的表达上则明显比左中的学生来得复杂而多面。但两校学生的舞蹈技巧同样具职业水准,并没有因年龄不同而出现落差。整体感觉上,左中的学生在舞台上给予观众安静、稳定而乾净的感受,像出自画里的人儿;昆大的学生则像正煮开的沸水,活泼、好动,找寻自己对舞作的诠释的动机强烈。

但两者如此不同的气质却在《ㄅㄆㄇABC》里达到很好的融合。舞者分别以中、英文数著一、二、三,打出飞天十三响;中英文交错的问候语,交叠在一来一往的动作交流中。借问一句「你是谁?」,可能是这一场演出特色的写照。黑白色系的紧身衣和中澳配对的双人舞,却又将「彼此」化为无形,使他们在台上成为「一群最具潜力的年轻舞者」。

这次的交流演出获益最大的可能是这群参加演出的学生。不但有一次相当专业的演出经验,看到面对舞蹈不同的态度,这对学生将来的选择和学习有很大的参考价値。这场演出,受限于经费无法到澳洲交流演出,少了一次将国内优秀舞蹈教育成果推广到国际的机会,是为憾事。

 

文字|陈品秀  舞蹈、剧场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