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导演关锦鹏也在《中国旅程九七》当中推出节目。(香港进念二十面体 提供)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中国旅程/台湾反思

去香港看看

我曾以为台湾有比香港更强大的前进动力,现在不难发现台湾有另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往后拉。不是我们的政府如此,而是我们允许我们的政府如此。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放弃了选择。

我曾以为台湾有比香港更强大的前进动力,现在不难发现台湾有另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往后拉。不是我们的政府如此,而是我们允许我们的政府如此。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放弃了选择。

一九九六年底,导演杨德昌受邀制作一出舞台剧,于一九九七年元旦在香港的「中国旅程97」中演出。这次活动由「进念二十面体」主办,邀请了两岸三地戏剧、美术的工作者及艺评学者。美术方面以装置艺术展为主。在戏剧演出上,两岸三地的六位导演都以一桌二椅为基础、二位演员为限、创作三十分钟以内的戏剧作品。我因为担任杨导戏里的演员,而参与了这次的活动。

处处都是舞台

第一次听到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至今已有十年,八〇年代中期,初次听到「进念」,台北的剧场盛行著一股大潮流。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等人的剧场观念被引进、讨论,顚覆旧有剧场表达形式,也就在那个时期。

这些剧团的演出,不强调舞台上的剧情故事,也不需要演员从硏读剧本对白去剖析人物,更不再要求演员用他们的情绪去诠释一个令人感动的角色,在他们的观念下,演员和观众是由剧场基本元素造成的,站在台上的就是演员,不管它有没有台词或动作,坐在台下的就是观众,不管他在看什么。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做演员,每个人都可以是观众。舞台也必然超越了以往的剧场空间,形成一个处处都可以是舞台,处处都可以是剧场的概念。

在那股潮流下,台北曾经出现过不少标榜「前卫」的剧团,只是不幸地,它们沦为「小众」、「另类」、「赔钱」、「没人看」、「看不懂」……标签下的牺牲者,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成为最不起眼、最不需要重视的一群,原本希望能透过剧场传达的一切,显然也跟著失效了。

剧场可以不自外于社会

与其说是因为坚持和毅力,不如说是因为方法和智慧,「进念」成功地避开了小众、另类的印象。除了剧场里或各地的公演之外,团员们深入各个层面,参与大学校务、参选议员、帮助无住屋民众谋福利、从事环保工作、写作出版……。

至今他们已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执政者也和他们面对面,参考他们对社会改革或靑少年心理的看法。如果说公演活动是这个团体众多事务之一,应该说这个团体一直在做各种不同形式的「表演呈现」。

他们溶入了民众切身的生活,在不同的领域传达著他们的思想、搬演著他们的戏──「处处都是舞台」。

假如只有演出或游行,没有寻找方法深入大众生活中,只把现有街道当成舞台,不把社会每个层面当成舞台,那么永远只有观望的路人才是观众,广大民众做不了观众。

在「中国旅程97」静态和动态的作品呈现和交流座谈之外,令人感到获益良多的,是在私下形成的聚会。

活动期间认识了几位香港的朋友,不知不觉聊起一个商品、一句流行话、一部电影、一个地方特色、一个有趣的现象,乃至于个人的工作经验、思考方式,或是都市规画、法令条文。关怀畅谈的交心过程,给人不少比较和反省的机会,也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甚至是重重的当头棒喝。

国民平均所得高,不等于生活富裕

台湾人喜欢以「国民平均所得」来做为生活品质和富裕程度的指标。而公共安全品质、交通的效率、空气汚染防治作业、社会福利措施、人民公德心、消费者的合理保障、犯罪破案率、执法的公平程度、残障者无障碍空间的比例……都是检视生活品质的指标,也是国际化都市评断人民是否富裕的参考,为什么我们只会听到「国民平均所得」多高或「外汇存底」多高?

不知道这是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呢?还是执政者刻意导引人们忽略其它的指标?是不是只要人民满足于自己口袋的钞票,少管一些社会政策,就有人可以高枕无忧地继续坐享其利?这样下去台湾不只是「笑贫不笑娼」,更是一个「只笑贫,其它都不笑」的地方。

给你投票权,不等于让你自由选择

在香港,从事大众传播媒体的人,和从政、从商的人是分开的,大众传播媒体有一种超然的监督功能,他们不需要买政治人物的帐,也不需要向大财阀低头,他们只需要对广大的民众负责。

在台湾,从政、从商、或握有媒体的人,是同一批人,上下交相贼的结果,媒体为政治服务,政治不受媒体监督。这是为什么在解严后媒体开放,每个从政者都想握有自己的媒体,握有替自己说话的机会,媒体始终不是扮演大众监督的角色,而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工具。

如果民众知道的事情是很片面的,又怎么能有足够的资讯去做分析和判断呢?当我们拿著选票自以为在做选择时,在我们选择的对象之外,应该还有许多优秀的对象,只是没有媒体愿意吿诉我们。

我们还要「放弃选择」吗?

「去香港看看」曾经出现在杨德昌电影《麻将》的主题曲中,意思是取台语「去雄干跨唛」的谐音。而我用这句话做为文章的标题,是对「香港能,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个宣传口号的怀疑,仔细去看就不难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能。如果只去shopping一下,或是上上餐馆酒店,看看夜景,就觉得大家差不多,这样以管窥天的方式未免太一厢情愿了。

我曾以为台湾有比香港更强大的前进动力,现在不难发现台湾有另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往后拉。不是我们的政府如此,而是我们允许我们的政府如此。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放弃了选择。我相信从香港出发的「中国旅程」会继续延续,甚至期待它成为「世界旅程」。

 

文字|陈以文  舞台、剧电影演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