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称「京戏」,必带京味,尽管可以穿挿民歌小调,若未臻浑然天成融合的境界,听来不免感到突兀。
国光剧团《秀色江山》
86年10月31日〜11月2日
国家戏剧院
多种音乐风格
一物必有一物的特色,京剧音乐之所以叫京剧音乐,必有它的习惯旋律和配器方式,离了这个原则,就会叫人感到突兀。《秀色江山》是满人的故事,当中如果揷一两段满人曲调,自是无伤大雅,但如果把主旋律打散了,掺进了西式咏叹手法,就会使人感觉不伦不类。
比如三拍子的圆舞曲形式,演员以蓬恰恰的节奏,翩然起舞,和中国的唱、念、做、打,似乎拉开了距离,因为中国的旋律中,很少见到三拍子的形式。它可以用慢板、快板、小快板、顶板等形式,但那三拍子的「块」状感觉,究竟不出现在中国旋律的节奏中,以致于一听便觉得「洋」味甚重!
中国乐队的交响问题
其次是中国乐队的交响问题,中国音乐有齐奏、轮奏等等,但很少用合奏。尤其西方和声式的合奏,在中国器乐曲系统中,至今仍被讨论,中国有交响式的音乐吗?把一些有主旋律的乐句,加上简单式的和声,虽然丰富了乐汇,加厚了和声,扩张了表现力,但是,那有中国味吗?就好像把暹逻米,蒸得半熟,拌上作料和白醋,那叫中国「饭」吗?
当然,表达的方式本来可多种多样,但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必定有它的习性,中国有民谣式的主旋律的歌唱,但很少看到和声式和弦音乐,有人曾问笔者,交响式的大合奏,中国早就有了吗?如果用「歌剧」的方式来处理音乐,那应属歌剧范畴,就好像交响化的改良京戏,我们叫它样板式的改良京戏,但不会称它为「新」京剧。
「穿揷」与「主角」的分别
既叫京戏,必带京味!可以穿挿民歌小调,但那毕竟祇是「穿挿」,不能融为一体。一般说来,南北曲中,本来就可穿挿小曲,但多在剧情松弛,增加趣味而设,至于像《秀》剧那样,加入民乐,强调地方区域色彩,究竟给人感觉不调和、不能融入,必得使人听来,浑然天成,这才是京戏应有的音乐表现──它的信号让你一听,便知道是京戏。
至于重唱、叠唱的处理,也该仔细考虑,因为中国戏剧是在唱故事,唱情节,必要唱得让人听懂它在唱什么,如果不同词句的叠唱,干扰了听众的耳朶,不知何取何舍,或主体何在?则又失去了唱腔吸引人的所在。我们是听和声美,抑是听演唱者的腔调呢?我想,这些组合新歌剧,突破旧传统的手法上,是该考虑的!
文字|李殿魁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