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创作者在私下构筑的梦想,最后都得在剧场中亲自面对观众现实的反应。然而,若无法直接让观众喜悦、愤怒、哭泣、欢笑,是不是只有接受被遗忘的命运?
牛古演剧团《电话》
9月22〜28日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直接面对观众的反应
剧场大概是所有艺术中,最直接与观众喜怒哀乐接触的一种形式,艺术家(编剧、导演、演员……)在私下构筑的梦想,最后都得在剧场中亲自面对观众现实的反应。然而,若无法直接让观众喜悦、愤怒、哭泣、欢笑,是不是只有接受被遗忘的命运?
在观看「牛古演剧团」的《电话》过程中,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观众一走进实验剧场,便看到舞台上方悬挂著黑色纱网,及停止不动的老时钟,舞台中央两块隐约分置的平台上,以一张桌子如桥般搭在两块平台间,桌上摆著一具电话。整个空间显得略带灰暗、真实时间也难以得知,而整出戏就在这基调中开始、持续,与结束。
一女一男的演员,在似分未分的平台上,等待著电话响起,等著电话里的人来把他(她)接走。从头到尾,除了灯光转换外,舞台并没有任何变化,两人不停的说话,一人拉扯出关系的暧昧与隐晦,另一人则将它否定,充满回忆的不确定与事件的虚构,零碎地泄漏出无限可能的缝隙。
导演让这一切付由两位业余演员(他们的正职都是国小老师)的口中说出,说出的话语重叠著,仿佛在一个奇怪的时空里,不是真实的世界,有许多意象是一再出现的:婚礼、性、死亡、肉体、哭泣,当然还有时间。很淸楚可以知道导演欲经营出一种「失去时间的等待」的感觉。
但观众是否真能感同身受呢?
薄弱的剧场效果
在观戏的感受中,觉得导演似乎遗忘了,剧场不仅是流畅的语言,还须有好的演技、好的剧场设计、好的音效灯光服装……整体搭配起来,才能构成一出精采的戏剧。剧本塑造角色,「跃然纸上」十分重要,但到了剧场里,「活灵活现」更是引人入胜的关键。可惜我们并未看到以言语真正转变情境的功力,也未见到其他剧场设计,为剧情增色的效用,只见演员的表演原地打转而不自知,简洁的舞台变化,也随之单调贫乏,使观众疲累不已。
凡要引人入胜,宜层次多,相接处又加以变化,我想本剧编导也非常明了这个技巧,可惜在《电话》里,层层相同,一望即知,不必苦心深思即知剧情之妙,既然心目了然,对于演员口中重复的话语,又无法感同身受,实让人难以耐心足观。
无法意会神驰
我相信,进入剧场的观众,都可以感受到「牛古演剧团」工作人员的努力及诚意,但是为什么诚心诚意的努力,却无法获得观众的肯定,是値得我们所有人注意的。况且这是通过实验剧展征选的作品,照理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水准的制作,每一出剧作,都代表了剧作家对人生独特的观望角度,为什么剧场工作者的创造,难以给我们任何心灵上的撼动,甚至微微的意会神驰?换言之,连愤怒都激不起,而这样一出坚持自己梦想与理想的戏,从此将在现实中被遗忘。
什么是需要坚持?什么又是需要随时而变?这一直是艺术家的两难。我想,工作者得认淸自己做戏的目的,保持不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才能不停的再出发,再实验,再创新,然后再期待自己的表演艺术在剧场中呈现,进一步激起观众之中的涟漪,与观众做到真正的沟通。
文字|秦嘉嫄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