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当传统戏曲走入现代剧场

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的结合,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因此,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领域的工作者,相互认知与学习就更形重要;了解现代剧场才能运用现代剧场、认知传统戏曲才能为传统戏曲「服务」。

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的结合,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因此,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领域的工作者,相互认知与学习就更形重要;了解现代剧场才能运用现代剧场、认知传统戏曲才能为传统戏曲「服务」。

最近我很荣幸应邀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所举办的「歌仔戏编剧导演硏习班」以「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为题,用三个周末下午,讲授十个半钟头的课。这些年来,类似的硏讨,我参与过很多次,我所得到的相同经验是:经过一次的硏讨,我就会督促自己对「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结合」的问题作一番新的省思,也对过去的各式各样种种的实践、呈现,作一些回顾性的审视。

事实上,传统戏曲的范围非常广,在这里我只想就目前我们经常演出的剧种:昆剧、京剧、歌仔戏、客家戏、豫剧……作一槪括性的讨论。近些年来,这些戏剧都有过与现代剧场结合的经验,也都用过各种方式、手段、风格去作些所谓「传承、创新、发展、改革、突破、诠释」等等的尝试。其中历经传统剧场观念的执拗、戏剧表演程式的制约、创作方法的偏颇、执行工作程序与旧有习惯的纠葛,以及观赏习惯的调适等诸多复杂与矛盾。我不讳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处在一个摸索、实验、探讨的阶段,还没有作出极其完整成熟的新作品。当然中间也出现过一些曾被大家肯定、喜爱,受到好评夸赞的演出;但这种传统与现代碰撞,偶然磨擦出的火花,就专业剧场的水准和一个社会艺术文化发展的期待来说,总觉得与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下面我想站在剧场设计的角度作些思考:

传统与现代需整体结合

一、传统戏曲的改革、创新与现代剧场结合,是一件大「工程」,而且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任何只从枝节或某一点的著眼、切入,都不容易得到整体的结果。同时它也是一项劳力密集、智力密集、需要长时间投入的工作。通过演出把经验积累起来,反复的验证才能成立。它要一点一滴的汇聚,才能形成一种新的方法、一套新的体系,也才能跟现代剧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套能兼顾全面新的方法体系,而只是在舞台上加一点乾冰,放一些烟雾,或耍弄一下「五彩灯光」,立几片布景,这种改革是浮薄的,是凌杂的,其结合现代剧场的作用并没深入。

二、剧场是一个「场所」,它容纳表演和观众,而它的发展与演变,也就建立在表演者与观赏者之间的关系上。换句话说剧场艺术的发展,一出戏剧的演出效果,一直是受著「怎么演?」、「怎么看?」,「演与看」之间关系的影响。传统戏曲的演出,无论是在勾栏、瓦舍、戏棚、茶园,还是宫廷戏楼,或是戏园子、「大舞台」,观赏者与演出者两者之间基本上距离是很近的,它是一种极具亲密性的沟通。这种亲密感是传统戏曲的特色,也是它戏剧张力之所系;可是今天我们进入到很大的镜框式舞台,其空间造型尺度上,往往与这种感觉需求不太相符,表演在一个大的舞台空间里进行,演出退缩在舞台镜框背后,与观赏者的距离拉得很大,演出会因而失去力度,如果再加上舞台空间处理的不够简净,演员就会被环境干扰,或淹没掉。因而在处理舞台空间时,首先就要注意到这项限制因素,找出方法来弥补、突破。

三、传统戏曲表演的唱、念、做、打,是相当具特色的剧场程式,而且意理深厚。它们的空间作用有其灵活性、流畅性,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越。一段唱词、一句念白、一些做功、一通武打,都可以是环境的描绘、情景的摹拟、气氛的营造。我想新编戏曲演出,如何使这些优越性溶入于现代技术剧场,编剧、导演、演员、设计、舞台技术都该精心处理掌握。虚实尺度的揑拿、表演语汇的运用,与空间造景的吻合、场次转移的顺当,甚至于风格的形成,很多都可依赖唱、念、做、打去创造、去提高。

四、一桌二椅(或是多到三桌六椅)我除了承认是先辈们在古早时期,应付当时简陋表演环境而作的权宜之计外,当它经过长期流传沿袭,加工提炼而形成一套舞台空间环境的表达程式,我也极其敬佩这些智慧机巧的手法。也许它的形式在今天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而且在程式效能的沟通能力上也渐形式微,但传统戏曲的剧场设计仍然可以借重这项智慧,加以延伸,处理舞台空间造景时可以作为构思的核心、基点,可以说「从一桌二椅出发!」,换句话说,是抓住这种精神,要使舞台造景简洁化,使空间能够烘托表演,构成氛围而不形成干扰。至于其他「切末」道具的运用,同理要掌握它们的特性,或加工、或美化、或夸张、或拼贴,主要的是使其与表演结合在一起。

掌握传统特性 找出现代可能

五、进一步说到舞台造景,经过多年多次设计的经验吿知,掌握住传统戏曲的特性,找出现代剧场的可能,舞台造景在新编传统戏曲舞台上出现,是会增加其审美趣味,构成新的舞台风格。当然有的时候也要面对一些持传统戏曲是完全「写意」派或极端「守旧」论点的争议,其实只要能揑拿住宾主、虚实、藏露、疏密的分寸,认真于「生理空间」、「心理空间」两个层面与戏剧动作的关系,产生出的造景,将不是「写意」、「写实」可局限;是的,传统戏曲重「写意」的趣味,但这并不意味著完全排斥舞台上的造景,甚至于局部所谓「写实」有时也是可以容纳的,因为在根本上传统戏曲运用在舞台上的手法像所谓「近似生活」、「借形代物」、「以实生虚」都是以「实」为基本的。我想经过再接再厉实验演出,使造景更能丰富表现力之后,就会形成完整风格,现代舞台造景设计的意义就会深一层地显现出来。

六、现代剧场灯光的运用,多年来愈来愈熟悉、愈来愈有成效,这与剧场技术的发展进步有关,以往几乎是梦想的事,今天的灯光技术全能实现了。对传统戏曲来说,它是一项最容易融入的新技术,假如运用得当的话,它会为演出的表现帮助相当大。因为舞台灯光不仅仅是照明而已,它同时还能使造型突出、摹拟或暗示自然现象、营造气氛;它是色彩、形体、节奏、动作,它有形又无形的充塡在表演空间之中,与表演互动互融,形成光的绘画,牵动著演员的内在与外在。我想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是能随著这些进步,做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现代剧场灯光会在传统戏曲演出中,扮演更光耀的角色。

七、传统戏曲的服饰化妆(包括脸谱)基本上已有很完整一套程式。服饰并不是完全根据历史考据,而是一种典型的「戏服」。经过多年时光,积成一套经验法则,穿戴、扮相在一定范围里进行。所以有句俗话说:「宁可穿破不能穿错」,它是有规矩的;但这也不意味著它是牢不可破的,历史吿诉我们,一些有名的演员在服饰上、扮戏上都曾有所调整,建立独到的创新方式。特别一些新创作的戏,在这方面应该会有大幅空间,事实上已经有过不少演出,做出过很不错的成绩。而宁要完全延用传统「衣箱」与新舞台景观一起并存,它的难度就相对提高,统一性是値得细心关注的大问题。

建立传统戏曲导演制度

八、传统戏曲由「说戏」者演变成目前导演体系,是一项很大的进步。因为现代剧场需要导演,就像交响乐团排练、演奏时需要一位指挥家是一样的。导演是演出艺术风格的规画者,他执行排演,调度演出,他是剧作的诠释者,他是演出各个因素的组织者,同时他也是一位选择者、仲裁者,总括来说,是由他来领导完成一出戏的剧场二度创作。传统戏曲过往停留在「演员剧场」过久,使演出组织松散,工作方法保守,而且多有错误导向。一切以「主角」为重,有很多不宜的偏颇现象出现,极影响演出。今天在「整体剧场」的制度下,有导演的支配,会产生执行效率、工作纪律,更提高演出品质。传统戏曲导演制度的建立是一项进步,而相对的培养专业戏曲导演,提升其素质,也愈加重要和急切。

我们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新的结合,发展已有一段时间。早期有云门舞集的提倡,进而有雅音小集、当代传奇剧场创新演出。明华园歌仔戏的流行,杨丽花歌仔戏的轰动,民间南管、北管、各类精致歌仔戏、外台歌仔戏、客家戏的上演、兰阳歌仔戏的发展、三军剧队转型、国光剧团(京剧及豫剧)的创立、复兴剧团的再生,而现在更有传统艺术中心及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的设立,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显示出传统戏曲在台湾的传承、创新以及走向文化艺术多元的可能。在另外一方面,虽然剧种繁多,然而却有一个有共同的现象: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结合,是趋于一致的。

正因为如此,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各领域的工作者,相互认知与学习就更形重要。了解现代剧场才能运用现代剧场,认知传统戏曲才能为传统戏曲「服务」。而在创作演出方面,大可以一种「松绑」的态度,破除框架的约束,去作各种可能的实验。是的,传统戏曲有一些既定的程式,但程式不是束缚,我们要深思这些程式语言,掌握基本精髓,从而去追求各种可能。

就剧场设计来说,任何设计风格与方法都可一试。剧场艺术是活的艺术,她的生命力就来自她的演变,任何停滞都会导致僵化而走入末路,面对未来传统戏曲的发展,一定是要将它美好优越精华部分保留传承下去,而为适应当今观众的审美观以及文化环境变迁,在求新的路上付出更多心血,创作演出,演出创作,不断淘汰,不断吸收,才能探索到方向,走到璀璨的境地。

 

文字|聂光炎 剧场设计家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