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人间当有四月天

以《人间四月天》的收视热潮,来讨论公视的存在价値,就像以收视率不佳的冷门节目来评估公视的绩效一样不客观。事实上,公视可以是大众的、更应是小众的,各类节目都有其需求,各种收视人口都应被关照;只是,在目前台湾媒体十足商业化之下,公视的任务和责任更在于照顾弱势和小众。

以《人间四月天》的收视热潮,来讨论公视的存在价値,就像以收视率不佳的冷门节目来评估公视的绩效一样不客观。事实上,公视可以是大众的、更应是小众的,各类节目都有其需求,各种收视人口都应被关照;只是,在目前台湾媒体十足商业化之下,公视的任务和责任更在于照顾弱势和小众。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徐志摩,竟然在110岁之际,在跨海的台湾,找到了一群知音,这一大群廿一世纪、生活节奏快速、恋爱像刷牙般容易、以网路做为沟通工具的年轻人,居然可以安下心、定下性来看「男女主角深情对看三十秒一语不发」的电视剧;如果徐志摩还在世,只怕也不会相信。

引起轰动始料未及

公视当初购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时,并没想到会引起年轻人如此狂热的讨论和喜爱,只是以戏论戏,认为这部作品既符合公视文学剧场的属性、品质和卡司俱佳,公视能购买首播权也算是给观众二〇〇〇年的开年大礼,未料一九二〇年代的徐志摩爱情,在二〇〇〇年的现在一样获得共鸣,每位观众都可以在剧中人当中找到和自己契合的爱情观,也因为如此,徐志摩和三个女主角之间的如诗如歌般的精采对白,才被网友们传颂一时。

《人间四月天》并不是公视第一部电视剧,在此之前的《盐田儿女》、《春花望露》、《曾经》等,都获好评,也有若干奖项的肯定;但是,引发网友们如此热烈讨论、舆论界专题做不完、剧中对白成为民众平日谈论重点的,《人间四月天》是第一部。

应不应作戏,一直有争议

而事实上,公共电视应不应该投资制作戏剧节目? 一直有争议。台外如此,台内也一样没有共识。

最主要的争执点在于:公视的资源有限,戏剧的投资又特别高,两相比较之下,持反对意见人士的看法是「戏反正各台都作,不差公视一家,应拿有限资源去作商业台不会作的其他节目」。持正面意见的人士则认为,公视才起步,吸引观众是很重要的,而戏是最容易留住观众视线的表现形式;何况,虽然各台都作戏,但好戏还是少见,以公视制作节目的精致要求和慢工细活的品味,可以为戏剧的制作树下标竿,公视为什么不能作戏?

自公视开播以来,这样的争论没有停过,没有共识下,公视的戏剧政策就一直且战且走,也没说不能做,也没说一定要做。有钱时、反对者不注意时,偷渡个几档;没钱了,戏就成了众矢之的,都说是戏拍多了所以没钱了,牵拖了其他的节目也开不了,虽然开播不到两年,但因戏而起的讨论(或说是争执),郤始终莫衷一是、没有结论。

公视的戏剧一向有口皆碑

《人间四月天》当初投案到公视时,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后来算是运气不错,还能反败为胜,争取到公视首播。

其实,公视以往在戏剧的表现成绩,算是相当不错的。开播至今才推出几档自制的连续剧,但档档都叫好叫座,观众在网路上一再要求重播,各种奖项也少不了公视的戏剧;单元剧亦然,许多年轻的影像工作者,将最有创意、最有想法的戏,都留到公视来拍,他们也许也在商业台作戏,但心理可分得淸楚:哪儿是赚钱的,哪儿是拍理想的。

这次引起轰动的《人间四月天》即是一例。

这部由徐立功制作、王蕙玲编剧、丁亚民导演的徐志摩爱情故事,在卡司和剧本大纲开出来之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戏非公视不可」。理由很简单,在商业台不是鄕土就是金庸之际,这种文学味儿浓、让人细嚼慢咽、耐住性子陪戏中人又哭又笑的戏,恐怕是只有非商业考量的公共电视,能「就品质论品质」的评估要不要买这档戏。

编导卡司佳所以获共鸣

徐立功原是中影的总经理,任内对国片的推广不遗余力,对新导演和新生代演员的提拔更是有目共睹,李安就是在徐立功的慧眼下成为国际大导。以他这样的识人之明,《人间四月天》已有一半的机会拍得好;王蕙玲的本子功夫也是一级棒,当年「京城四少」的生动活泼,叫好叫座,捧红了张晨光和方芳,也同时获得了金钟奖的肯定;而丁亚民的编剧功力在电影《小毕的故事》、《最想念的季节》、《冬冬的假期》、《桂花巷》,以及电视剧《京华烟云》、《守著阳光守著你》、《蓝与黑》等都得到业界和观众的支持;而他的导演实力,也在以下的作品展现出来,如:《像我们这样一个家》、《台北爱情故事》等。加上黄磊的徐志摩、刘若英的张幼仪、周迅的林徽英、伊能静的陆小曼、郞雄的梁启超,整体看起来是够强的了。

大陆演员的特色是口白特好,黄磊的徐志摩造型佳、演技更是精采,一百场戏中看他主演九十五场,场场动人,不论是口白的功夫、还是那一双痴情迷人的大眼睛、或是那一眨眼,就让观众泪水决堤的深情,都是留住观众的最佳利器;周迅的如泣如诉、温柔婉约,用眼睛演戏的本事也是一绝;刘若英一开始的「用力过头」,到中段的拿揑得宜、挥洒自如,也让她的影迷十分倾倒;唯一较受争议的角色是陆小曼,这个角色本来就不易讨好,又让演戏经验不算太丰富的伊能静担纲,未播出前就已备受讨论,但导演和编剧倒是十分支持伊能静的表现,认为她在这部戏当中已是脱胎换骨,十足诠释小曼对爱情和梦想的追寻。

公视存在价値不只在收视率

这样一部戏,引发的效应是持续的。就收视率的收获而言,已突破公视开播以来的最高点,而且带动周边的节目也顺势上涨;在话题的营造和媒体的造势上更是成功,几乎是零预算的宣传可以达到数百万元的广吿效果;在公视知名度的提升和被接受度上,更是和一九九九年年底的「迎千禧全球连线」两大活动连成一线,一气呵成,持续的曝光和造势,是自公视转播九八年市长选举辩论、九九年马友友音乐会之后的另一高潮,以一句通俗且商业的话来说,就是「花钱总算花在刀口上」。

其实,公视人经常很郁卒,老觉得努力并未被看到。一方面是频道实在太多,另一方面是公视的节目既不辛辣也不养眼,都是靑菜萝卜健康食品,人们也许知道应该吃,但是还是选择巧克力和麻辣锅。这是人性,各国皆然,也只有在中华民国台湾的国会,才会以收视率的高低来评估公视的存在价値,而这个公视的「衣食父母」(国会是决定公视预算的单位)的好恶,必然掌握了公视的生机、也影响了公视的政策,政策虽然并未言明收视率是唯一的指标,但管理部门讲明这是「重要的指标」,也以此目标要求各部门,因此,当好节目不寂寞、有人讨论和受欢迎并引起话题时,公视人自然开心不已!

儿童节目已是国内领导品牌

公视的重点节目以儿童、银发、弱势为主,儿童部分在努力经营了一年半之后,已有十分亮眼的成绩。国内外奖项不断,目前已是国内的领导品牌。

目前公视的儿童节目以《水果冰淇淋》领军、《天线宝宝》、《珂拉传奇》、《画画一〇一》等,都是叫好且叫座的节目,各种奖项总不忘这些节目。尤其是以水果奶奶为主角人物的《水果冰淇淋》,最受观众和小朋友的喜爱,不仅一举得了亚洲电视奖的最佳儿童节目奖,也在今年的新闻局最佳儿童节目评审中得到最优奖,这些荣誉都是公视长期耕耘儿童市场的结果。

在好看节目的背后,其实是许多的硏究和严谨的前置作业,从不断的测试和尝试错误中,得到最佳的节目品质保证和最受欢迎的效果。这一套的作业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节目。

比如:公视的音乐转播节目、外片的艺术节目、各式节目的导览等,都是用同样的模式制作出来的。公视的音乐转播是常态的节目,因此在导播的训练、成音的养成、工作人员看总谱的能力等,都是平日逐步培训的。以目前的训练为例,每周三制作部门邀请音乐家前来授课,就各类实例进行了解,这样的培训,自然有助于工作人员在进行转播时的表现,而这样的节目品质就是公视收视最佳的保证。

在收视要求和照顾小众之间取得平衡

以《人间四月天》的收视热潮,来讨论公视的存在价値,就像以收视率不佳的冷门节目来评估公视的绩效一样不客观。事实上,公视可以是大众的、更应是小众的,各类节目都有其需求,各种收视人口都应被关照;只是,在目前台湾媒体十足商业化之下,公视的任务和责任更在于照顾弱势和小众,公视人如何在现实的收视率要求,以及关心小众的前提下,取得平衡点,是考验也是功课。以眼前公视摸索了一年多的经验法则和各式硏究看来,这样的要求已愈来愈接近可能了,也许,成熟的、属于台湾环境的公共电视文化,可以很快的产生。

 

文字|侯惠芳  公共电视台公共服务部经理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