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一个剧场设计者的体认与省思

剧场艺术是在不断的演变之中成长,所以不时需要更多的智慧投入,从事创作,面对挑战,呈现、消失、追求再一个新的生命。剧场设计者永远要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永续的学习,不断辛勤工作,不然很容易就会遭到淘汰。我想任何一个认真严肃从事设计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与体认。

剧场艺术是在不断的演变之中成长,所以不时需要更多的智慧投入,从事创作,面对挑战,呈现、消失、追求再一个新的生命。剧场设计者永远要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永续的学习,不断辛勤工作,不然很容易就会遭到淘汰。我想任何一个认真严肃从事设计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与体认。

非常荣幸获「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颁给我第三届「国家文艺奖(戏剧类)」。能得到这项意外的肯定,觉得高兴,也有一些不敢当。实在说,表演艺术界有贡献的、有成就的、该获奖的朋友还多得很,应该不会是我才对,我仅仅是一个作设计的而已;不过由于这个奖的获得,倒也引起一个自我省思的机会。回头想一想,自己这几十年来,在剧场里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究竟为表演艺术又做了些什么?我对剧场设计的认知是什么?我的剧场设计理念又是什么?现在已经跨入一个新的世纪,对未来剧场设计的看法又是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忽然在心里浮现,缠扰不休,总想理出一点头绪,寻出一个脉络,用来对应对我的获奖。

剧场特质:「唯一的机遇」

一般来说,设计工作是分析,是去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组织起来,使它系统化,以专业知识与技巧,通过理性与想像的思维找出答案,使其成为一项创造性的表现,构成一件作品,服务于一个特殊的目的。就剧场设计来说,它是去创造一个表演的动作环境。这个环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生理的,一是心理的,也可以说一是外在的,一是内在的。更进一步说,它是文本的视觉化,以想像力使其延伸展现,诠释意念,辅助表演,增加表演的张力。通过演出呈现,与观众沟通,与观众共同创造和分享一段前所未有的生活经验。

这就如美国著名舞台设计家爱德门.琼斯Ed-mond Jones所说的:

一出戏,就是一个机遇(Occasion),剧场设计者是一个「机遇艺术家(An Artist Of Occasions)」。每一个演出,都是一个机遇,都有它的性格、品质、气氛。设计家的职责就是用他最大的功力,去强化这特殊的性格、品质、以及气氛。他要创造一种张力,当幕升、灯亮,以这种张力使演出能够跨过舞台前缘,涌向观众。(注1)

我想这种「唯一的机遇」或可说「唯一的机缘」,就是剧场艺术的特质:它是「朝生暮死」的,而又要「日新又新」。这使得剧场艺术变得非常地脆弱、无常。它是一个过程,是即刻发生即刻消失的东西。它的创作、演出过程,著实使人兴奋著迷,但是灯灭了,幕落了,人散了,戏演完了,也会使创作者感到无限落寞。

剧场艺术是在不断的演变之中成长,所以不时需要更多的智慧投入,从事创作,面对挑战,呈现、消失、追求再一个新的生命。剧场设计者永远要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永续地学习,不断辛勤工作,不然很容易就会遭到淘汰。我想任何一个认真严肃从事设计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与体认。

剧场设计是一项专业,它是要通过学校教育作专业学习,但它更是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它不能完全依赖书本及课堂宣讲,更重要是在实际剧场里学习,换句话说,剧场实务加上学术修养,两者兼备才是较完整的设计者的条件。剧场表达的范围非常之广,运用的媒介种类繁多,感觉上它是无所不包,因而我常说除了学校、剧场之外,更要向社会、文化、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学习。一个不重视人文社会发展的设计者,是很难与社会的脉动、当代思潮与审美观念相交会,也难能跟随时代脚步一起向前。

进一步看剧场设计者,他简直是要「全能」才行,绘画、绘图、雕刻、光、摄影、建筑、室内、服装、电脑……无所不用,无所不涉猎,事实他又并非专属于哪一项,更不是哪一门的专家,但他要知道这些,运用这些作为素材或作为手段,那也就是为什么剧场设计的硏习范畴,是多方面的,要不停地学习,增加广泛的见识,熟练多样技巧,才能适应剧场设计这项专业要求。

东西方互向的艺术潮流

由于领悟的不同,不同的设计者,会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在我看当今世界的剧场美学潮流是东方走向西方,西方走向东方。我们的现代剧场,无论是在技术剧场上,或是整体表现风格上,正在大量移植西方剧场的一些东西进来:剧场形式、编导技巧、表演方法、技术执行、工具设备等在在都有;可是在移植的过程之中,由于认知程度、传达方式、文化差异与剧场环境等等限制,难免造成粗糙简化和一些一知半解的搬弄,因而不少时期,有剧场艺术的生态失调,出现「东西对抗、新旧冲突」的现象。当然这些现象,经过时日沉淀,想来逐渐会度过一个「共存」阶段,慢慢走出「和谐共生」的可能。

做为一个本土剧场设计者,我努力追求的是东西剧场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相容。让现代之中有古典精神,古典的具有现代感,进而让古典真切地古典,让现代诚意地现代。思想与技术并重,艺术与科学并存。

每每我们讨论艺术的时候常说:所有艺术都该有语言能力。理想一些,剧场设计当然也是艺术语言的一种。在剧场里,剧场设计者就像演员一样,只是他用其他不同的媒介表达而已。他用的是:色彩、线条、纹理、造型、光影……说出信息,表达态度,营造气氛,产生意义。为一出戏、一支舞,一首歌,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这个环境,还必要产生效能,能与表演融合在一起,一起呼吸,一起动作。正如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当代英国著名导演)所期望的:

今天剧场设计不是二度空间的绘画,也不是三度空间的雕刻,他思考的应该是四度空间,不是静止的舞台画面,而是流动的舞台时空。(注2)

因此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四度空间设计」,是戏剧动作,而不是单纯的舞台造景。只有朝著这样的方向去,剧场设计才有其存在的价値;如果只是在舞台上弄些漂亮的画面摆起来,那只算是装饰背景,是浅薄地对待这项艺术创作,对演出的意义没有多大。

认知到剧场设计的特质,追求突破创新就该是其中很大的关键,不然设计很难出众,同时也会因为陈腐呆滞而遭到淘汰。艺术创作总是要不断地实验,而创新的实验总又要含有几分「艺术的冒险」,要受实际剧场演出的考验才能成立。因此一些实验性的演出,应该给予鼓舞,而身为一个创作者也要有接受观赏者检验的勇气,能够有承受批评的容量。任何实验都不是一蹴即至的,经验是集积起来的,所谓「经典」之作,没有不是多少成功与失败的互动,多少褒贬与毁誉的交织与筛选,慢慢凝聚而成;不过另一方面,我也想说,创新实验的基本态度,一定要建立在真诚上,以艺术说谎,是极不妥当的事。在这样一个充满谎言的时代,以真诚的态度去从事创作是有必要的,也是可爱的。事实完全以诡辩是不足以掩饰创作的粗糙与浅薄,简单并不等于简陋,通俗不等于粗俗,空无的外在,要有丰厚的内涵,才能进入较高的境界。

驾驭技术的艺术

另外还有一个剧场设计上的话题也値得探讨:当今的剧场技术发展非常快速,无论设计、执行、管理,自八〇年代起,几乎都已经进入数位时代,很多事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于是科技与艺术结合,是剧场设计者不能不去面对的问题。就我个人的经验,由于电脑的辅助,在剧场技术层面产生了效率和精密,在艺术创作上,由于电脑人性化的增进,业已逐渐提供不少新的可能。剧场艺术「团队创作」的特质,电脑更提供了沟通上的方便。如像一个设计者与导演间的沟通,利用电脑作业就是个极好的渠道。再有,现今电脑网路的发达,使资讯的交换与取得,更为广泛与便捷。

当然一项使用工具的改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几年前,剧场界大家对电脑辅助设计,带有很强的排斥感,但今天却已经在逐步地接受它,认同当中。平心而论,我也深深欣赏过往人为操作、手工绘图的一些趣味,但面对日益庞杂的剧场技术需求,设计者往往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不得不著眼时代趋势。同时剧场技术执行的电脑化已是事实,设计者焉能不将电脑辅助设计列入思考因素。电脑只是工具,只是帮手,运用得法也许还会是个有力的推手,只要不在其中迷失就好。我们要努力使它更人性化,更贴切于我们的创作,才正是我们未来与电脑相处之道。

大致上而言,西方舞台设计是自二十世纪初就有很大变迁,随之到五〇年代起,就有了很具体新的倾向如:1.强调舞台与观众间距离的调整。2.重视立体造型,减少以绘画平片组合,用立体实面代替绘画平面。3.以隐喩或象征符号作为设计的基础,而不直接模拟自然景象。4.简化舞台,以形式、材料来反映并结合文本抽象的内涵。5.重视运用舞台灯光以及其他高科技。6.趋向多媒体表现,使舞台有多元焦点,观众可得到偶然性和积累性剧场经验。7.突破舞台镜框,增加表演区深度等等(注3)。二十一世纪剧场设计的未来,应该还是会朝著这些倾向往前走。我想剧场设计理念上的议题,将会是本土、国际、多元、新科技、新技术、环境的关怀以及人文精神的重建。

基于上述基本认知与理念,我于剧场工作、学习、生活了几十年。其间我曾设计过大大小小、各式各样近一百五十个演出。漫长的学习,持续的工作。一路走下来,其中有挫折、有沮丧、有欢乐、也有愉悦,谈不上成绩,只是我曾经伴随著台湾现代剧场度过艰辛发展的岁月。眼见台湾的剧场艺术逐渐成长,而且也稍具规模,诸多位艺术家已经有了相当成就,剧团多了起来,剧场专业教育也建立了完整体系,这倒是极其値得欣慰的事。当然剧场的发展是无限的,面向如此具有挑战性的未来,我想我会诚挚的继续在剧场中学习、创作、生活,随著大家去追求理想剧场的实现。

注:

1. Robert Edmond Jones, THE DRAMATIC, IMAGINA-TION PP.69-70, Theatre Art Book。

2. Peter Brook, THE EMPTY SPACE p.92, Avon Books

3. Darwin Reid Payne, DESIGN FOR THE STAGE PP.7-10, Southern l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文字|聂光炎  资深剧场设计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