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晓玮其实不算是「新秀」了。这位十七岁即赢得台北市交协奏曲大赛、并曾五度蝉联台湾区音乐比赛冠军的沙场老将,人称「大卓」(网路上还有个自己的网站叫「大卓的窝」)。目前担任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手,最近刚入选两厅院的乐坛新秀,大卓并进一步地谈到未来的计划……
「乐坛新秀」系列-卓晓玮
8月2 6日
国家演奏厅
「你能够继承我的衣钵了!」(You can step my career!)低音提琴大师盖瑞.卡尔(Gary Carl)的一句话,改变了一位习琴女孩的音乐生涯。卓晓玮,目前在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担任低音大提琴手。年轻开朗的她除了在乐团拉琴外,年初还与友人成立「台北爱乐低音提琴四重奏」,让低音提琴这项以往停留在人们印象中只是伴奏地位的乐器,发出令人惊喜的独唱。
在交响乐团中,低音提琴通常被放在乐团后方,负责弹奏稳定的数字低音,扮演陪榇的角色,因此,相较于其他乐器,便很容易为人忽视。卓晓玮从国立艺术学院毕业以前,低音提琴对她而言,与一般人的印象并无明显差异,「反正就是进乐团拉琴」,似乎就是演奏这项乐器唯一的职责,更谈不上什么热情和企图。但是,「一直到现场听见盖瑞.卡尔拉琴」,卓晓玮形容从那一刻才真正领略低音提琴原来竟有如此丰沛的生命力,直指灵魂最深处的感动。
第一次「震撼教育」
一九九三年盖瑞.卡尔第一次来台演出时,的确带给台湾音乐界一次印象深刻的「震撼教育」,因为在他灵活的琴弓底下所演奏出来的乐音,如诗如歌,当时让许多音乐家不得不重新思考传统音乐教育和演奏方式给演奏者带来的桎梏。当时也同样受到「震撼」的卓晓玮幸运地能在大师班里上台演奏,并接受盖瑞.卡尔指导。第二天基础训练课程结束后,盖瑞.卡尔叫住她,并且鼓励她继续发掘在低音提琴演奏上的雄厚潜能。大师的一席话,使她对低音提琴的想法自此完全改观。
有机会接受盖瑞.卡尔指导后,自我要求甚高的卓晓玮自觉所学不足,不久后她又几次前往加拿大参加大师主持的音乐营继续学习。她认为,自己改变最大的是弓法的转变,因为持弓方式的不同,低音提琴的弓法大致上可分为「法国弓」和「德国弓」两种,传统的法国弓拉奏时速度快,弓与弦的接触面大,听起来松香味浓厚,声音相对也较为混浊,学生时期的卓晓玮就是以这种方式拉琴。德国弓则强调弓与弦接触点的灵活、弹性,跳音非常清楚,因此,拿弓的右手必须非常放松,如此拉奏出来的声音不大却可以传递很远;德国弓法同时也非常重视歌唱性,演奏者就好比一位歌者一般,而盖瑞.卡尔就是使用德国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奏方式带给卓晓玮相当大的冲击,而过去她在演奏上的问题和瓶颈却也都在盖瑞.卡尔的教学里得到解答。于是,在一番挣扎后,卓晓玮还是向德国弓靠拢,果然找到最合适的演奏方法。
人生有梦最美
盖瑞.卡尔琴音里独特的歌唱性给了卓晓玮深远的影响,她逐渐明白,低音提琴不只是乐团里的低音乐器,更希望将它发扬为独奏乐器,因此,她特别喜爱低音提琴较有挥洒空间的现代曲目,利用低音提琴制造特殊音响,让人开始注意这个乐器的多样面貌。除此之外,卓晓玮更欣赏改编自他种乐器曲目而来的作品,一方面低音提琴的曲目本就不多,借此可以拓展曲目,而另一方面,便是能极尽所能发挥乐器的各种音色。在她八月二十六日于演奏厅的独奏会中,乐迷便能听到改编自舒曼、理察.史特劳斯和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相较于演唱,拉弦乐器的表现或许别具一番风味。
人不轻狂枉少年,有梦才最美。年轻的卓晓玮也有许多人生的梦想,她想走入校园,进入社区推广低音大提琴、想扭转低音提琴在一般人脑海中的印象、想抛开一切烦忧出国进修……,而她与同好组成的「台北爱乐低音提琴四重奏」可以说是跨出梦想实现的第一步,从走出音乐厅演奏四重奏的经验中,她更肯定低音提琴能带给听众和自己高度的乐趣,自由自在享受著音乐带来的体验。
特约采访|陈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