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出身的余金文,善于运用新科技的特质,肢体不但展现了爆发力、弹性和延展度,还凸显出他在情绪张力及融合不同文化肢体方面的努力。
余金文舞蹈团「交接状态」
8月3、4日
国立艺术学院舞蹈厅
对于一个编舞家而言,创作不断地有进展相当重要,观众不想看一成不变的作品和舞台效果,这一点余金文做到了。和五年前返台发表会相较,他的编舞手法精进不少,而且善于运用新科技的特质。舞者出身的他,在肢体展现部分也没有让欣赏者失望,除了爆发力、弹性和延展度之外,还可以看到他在情绪张力及融合不同文化肢体方面的努力。
现实虚幻交相游移
舞展以「交接状态」为主题,无非是编舞者透露出想在各种文化之间、舞蹈与舞台科技之间,创造不同介面交接现象或状态的讯息,第一支舞蹈《水的系列》最能呼应此次舞展主题「交接状态」。这支近三十分钟的独舞分成〈春〉、〈夏〉、〈秋〉、〈冬〉和〈生命〉五个段落,余金文试图描绘出四季转变和生命不息的景象。看起来老掉牙的题材,在舞台装置和电脑影像处理下,舞蹈显得不一样,就连舞者扮演的角色也不仅是舞者,借助电脑科技之力,舞者的肢体动作、舞台空间运用经由感应器转换为程式,因而改变了音乐和声效,然后搭配灯光设计,舞台上就展现出一幕幕各类元素交接后再融合的画面。
观众一进剧场,可以看见右前舞台设置了一个方形透明鱼缸,缸里有几条鱼,左后舞台装置著一个大银幕,透过影像及电脑设计,大银幕的景象和缸内的景致形成对照,仿佛实物和放大镜之间的关系。观众看到独舞者穿梭在鱼缸、大银幕和舞台平面间,时而从大银幕反映出小鱼缸内产生的各种面貌,其中还包括舞者足部动作的一景;时而扩及自然界里的水中景象。在舞者进出影像、鱼缸与舞台现场的同时,也让观众的思考交相游移于现实和虚幻中。
东西文化界面融合
当观众认为小鱼缸是大银幕的缩影时,余金文在舞台上借由各种肢体语汇的呈现和空间安排,试图穿针引线似地掌控观者的目光,就在欣赏者坠入虚幻时,他的独舞适时提醒观众返回舞台现实,这不是一幕幕舞蹈电影,而是一支以影像和电脑科技为舞台媒介的舞蹈作品,整个舞台视觉并没有偏离肢体本质,反而让人觉得流畅。
《爱之诗》是另一支结合影像的舞蹈,余金文由日本诗集得到灵感编作了这支独舞。大银幕上有关情爱的诗句尝试将观众引入一段记忆里,结尾加上点戏剧性的效果,凸显了舞蹈情境里的意涵。除了情境之外,身体语汇是编舞者努力想要表达的部分,在弹性和爆发力等技巧展现之余,许多用身体在舞台上「书写」的写意手法,刻意与布景上的「诗意」形成对衬,银幕上的西方文字搭配舞台上的东方身体及文字流动概念,也符合「交接状态」融合东西文化介面的主题。
趣味结合舞蹈语汇
《镜照》这支首演舞作,仍延续余金文意象形式的舞台表现风格。透过灯光设计在舞台上构筑一个镜面和反射出的光影,两位女舞者在台上玩起情境,观众看到的肢体动作大部分是简易的生活语汇,编舞者借由双人舞表征外在与内心、一体两面等概念。在身体运用方面,余金文虽然有意展现他从颈椎到足踝等各部位关节律动的开发成果,但部分舞段的肢体语汇过度简陋,反而让人觉得乏味。
《双重调调》算是舞展中较逗趣的作品,这支双人舞不仅运用马戏团表演的概念,也融合了各类型童年游戏的趣味和动作特质,编舞者安排了许多对衬、对比、平衡的动作,在每一段舞句里流露出童趣。尽管舞蹈形式轻松逗趣,对舞者腰部的旋转、腿部向外翻转和身体柔软度的要求,却一点也不能马虎。不过,两位女舞者在部分舞段中跳起来让观众看得有些吃力。
整合呈现文化肢体律动
「交接状态」以舞作《过客》结尾,不管在舞意或舞台视觉上,编舞者都为主题画下一个完整的句点。以舞蹈结构而言,这支作品应该属于三人舞,然而编舞者却刻意营造独舞的舞台局面,在每一次独舞轮番上台的刹那,观众可以见到舞者肢体「交接」的面貌。舞者的肢体动作多样化,有从太极「气」韵概念发展出来的语汇,也有的像是经过电脑程式推算出来的人体极限,舞台动感十足,热闹的气氛把演出带向高潮。余金文在两位女舞者间穿梭舞动,如同舞展主题,在舞蹈尾声对于不同文化肢体律动观有整合性的呈现。
虽然余金文在编舞手法和肢体表现有进展,但就舞蹈是由众多元素所构成的艺术来看,舞展还可以更好。整体而言,舞者在整个舞展中的表现穏定度欠佳。舞者是编舞家理念和思想传达的重要媒介,舞者的表现甚至直接影响舞作留给观众的印象,除了余金文诠释自编作品维持一定的特质和水准外,女舞者在某些舞段的表现稍嫌不足。此外,服装也是这次舞展让人觉得惋惜之处,从色彩到造型,观众感受不到西方艺术发展现貌的任何一点讯息。
文字|王凌莉 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