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今年十至十二月的「海阔天空实验剧展」结束后,「海阔天空」一词将正式走入历史,明年起两厅院将会对此实验性的剧(舞)展有一番变革,除了换个新名字外,也将采取「主题性」剧(舞)展的规画、邀请资深编导参与等等可能的新做法。
海阔天空实验剧展──「小剧场的新世纪」
10月5〜7、10〜14日
临界点剧象录《特洛伊的谬思》
10月19〜21、24〜28日
戏盒剧团《异境末日──寻找自我的28种方法》
11月16〜18、21〜25日
俳游场剧团《云淡风轻》
11月30日、12月1〜5日
台北故事工场《黄色小船》
国内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海阔天空实验剧展」,今年堂堂迈入第十三个年头,有临界点剧象录、戏盒剧团、俳游场、故事工场等四个团体入选,呈现四出文本性强却风格迥异的小剧场演出。其中,在十月即将登场的两档新戏,临界点剧象录的《特洛伊的谬思》和戏盒剧团的《异境末日──寻找自我的28种方法》,皆是改编自著名的文学创作,如何「实验」名家大作,値得一探究竟。
多媒体打造神话古城
在世界戏剧史中,希腊悲剧一向被视为最重要的剧本起源与戏剧结构的圭臬。西元前四一五年,剧作家尤里皮底斯为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写下著名的希腊悲剧《特洛伊的女人》,剧情主要描述特洛伊城被攻陷后,幸存的特洛伊女人接二连三的受难遭遇。时空进入二〇〇一年的台北,以「极前卫、风格化」著称的临界点剧象录剧团,则在实验剧展的开幕演出中,挑战这个两千年前的古老剧作。
夜晚的「临界点生活剧场」热闹滚滚,创作力一向旺盛的团员们,在三层楼的排练场各自为不同的戏忙著排练、装台。美术背景出身的编导曾启明,说来也算是创团元老之一,从大一就跟著田启元在师大话剧社排戏,来到临界点后,多半担任视觉美术的设计,也当了不少戏的演员,两年前才开始导戏。这次亲手改编《特洛伊的女人》成为现代版的《特洛伊的谬思》,将以「多媒体剧场」的形式,以影片及幻灯片的影像,交织出现在仿希腊剧场形式的舞台上,演员时而吟唱、时而舞蹈,以强调肢体和声音的协调性,以及具有韵律感的表演形式,共同营造古特洛伊废墟的视觉氛围,将生活于现代台北的观众,带入一个遥远国度的神话时空中。
曾启明一直对「人」这个主题充满了兴趣,他在去年放风艺术节就发表了改编自莎翁悲剧《马克白》的《3M迷镜》,对马克白与夫人两人之间的「高张力」关系,做了一场顚覆性的实验与质疑。在《特洛伊的女人》故事中被攻城俘虏的特洛伊女人们,经历悲惨的遭遇,仍须面对眼前的生活,渺小的个人,在无情的命运考验之下如何自处?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辩、面对人性黑喑面的挣扎、探索生命的价値等问题的讨论,蕴藏在丰富的文本之中,引发曾启明导戏的动机。
仿古是为了顚覆
为了更能体会剧中的情境,除了延伸阅读之外,曾启明更在八月间亲赴土耳其,一睹古老的特洛伊城。眼见雅典娜神庙历经十代、层层相叠的修缮痕迹,所有特洛伊过去的爱恨情仇,仿佛在此停止时间的流动,凝成一片令人无限凭吊的历史缩影。面对美丽的天空及大自然的力量,曾启明在视觉上也将利用风、火、土、水等自然元素的画面,来呈现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对峙。
当然最値得一提的是,所有剧中的特洛伊女人,在本剧中都将由男性来扮演,由于性别的倒置,排戏过程中演员所要捕捉的情感,已经跨越性别,而必须往人性内在的共同情感深掘。曾启明期望站在「全人性」的制高点,去探索这个古老的悲剧,才能延伸连结出现代人的情感认同。毕竟,希腊的时空背景已远,仿古的目的是为了顚覆,寻获人性最终的真实。
对村上春树的告白
同样面对改编自己心仪的名著,戏盒剧团的导演杜思慧则是欲迎还拒、心绪纠缠了好一阵子。话说一九九六年冬天,只身于异鄕纽约念书的她,一口气读完村上春树厚厚一本的《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就被其中简单却深具暗示性的人物关系、以及深邃丰富的视觉意象所吸引,心里直觉地浮上一个念头:「有一天,一定要改编这本书成为剧场演出。」
经过了多年酝酿,并在交大外文系的「剧场文学创造」课堂中与同学互动发展之后,这个改编原著为《异境末日》的演出计划,终于入选「海阔天空实验剧展」。兴奋之余,之后的文本改编工作却陷入停滞;起先杜思慧认为书中庞大的结构与复杂的细节,很难以有限的剧场条件与经费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沈淀思考,她才找到关键的问题所在,原来「我不只是想完成村上春树的小说,更想完成自己的想法。」
问题想通了,心中积蕴的思潮便滔滔涌现,杜思慧顺利地与编剧萧慧文共同发展出以《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为基调的剧本,借由三女二男、相互穿插在真实与虚拟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段关于他们的自我寻找旅程,从爱情、食物和事业中,寻找被遗忘的人性。完成后,杜思慧并为剧本下了一个副标题──「寻找自我的28种方法」,她说,其实村上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主角就是「我」,而那些众「我」们,不都好像在寻找些什么吗?于是,从对一本书的喜爱,杜思慧化为对村上小说中所有「我」的私密告白。
风格化的肢体,演绎两个世界
在真实世界的一对男女:女的在异鄕刚结束了与一位扮成圣母玛丽亚的小丑演员的恋情,在遗失他的小孩后,回到台北,与曾有一段恋情的男子重遇,两人开始互相寻找过去的记忆、遗失的小孩;在虚拟世界中的男女:女孩遗失了她的影子,男孩寻找埋藏心中深处的一把与自己影子连结的钥匙;另一个不说话的女孩,游走于真实与虚拟的两个世界,有时冷眼旁观,有时介入其中,虚、实两线故事也随之平行、交叉,终至重叠。在形式方面,受益于纽约念书时所受的一套肢体训练──「观点(view point)戏剧表演法」,杜思慧将延续一九九八年《一.二.三不曲》的风格,结合舞蹈、戏剧、肢体与舞台装置,在写实的情境之下,寻找适合戏剧表达的风格化肢体动作。
如释重负地完成文本,剩下来就是实际的排练。杜思慧这次找来了李明哲、谢琼煖、赵启宇、琦雅、刘毓真等艺术学院前后期出身的硬底子演员,开排前,杜思慧显得信心满满,她半开玩笑地说:「这么辛苦地做这档戏,也算是寻找自我的『第二十九种方法』。」
「海阔天空」即将走入历史
实验剧展始于民国七十七年,在民国八十五年时首度冠上「海阔天空实验剧(舞)展」的名称征选节目,于隔年推出至今。然而,随著今年十至十二月的「海阔天空实验剧展」结束后,「海阔天空」一词将正式走入历史。末代「海阔天空」实验剧展结束后,明年起两厅院将会对此实验性的剧(舞)展有一番变革,除了换个新名字外,也将采取「主题性」剧(舞)展的规画、邀请资深编导参与等等可能的新作法,并提供合理的制作经费。
然而,近年来实验剧展有个现象,就是主办单位两厅院提供基本的补助,演出的小剧场团体却还是必须仰赖票房收入,才有可能平衡制作费。此次入选的演出剧团资历都不算浅,不过,每个剧团在实验剧场演出七到十一场的规模,无论场次及观众人数,对小剧场来说仍算是「大型制作」;尤其是在不景气的年代中,如何与主办单位配合宣传造势,号召「旧雨」、开发「新知」,创造主办单位与剧团双赢的局面,不仅是这届末代「海阔天空」的重大课题,其成败也会影响到未来团体参加剧展甄选的意愿与演出品质。
因此,面临转型再造的实验剧展,令人期待之际,面对小剧场人士近来对于公家资源的极力争取,相关单位除了调整心态正视小剧场存在之必要、以及小剧场自身的独立性之外,必须配合文建会对小剧场的明确政策与各部门的横向整合,才能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对小剧场创作生态发挥加倍相乘的效能。
特约采访|谢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