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拉.贝尔金是韦纳的第一代学生,也是音乐节中教授韦纳音乐教学法的主角。(台加表演艺术工作坊 提供)
台北 艺术节/台北

乐音播种,民谣扎根

加台夏季音乐节

「台湾的音乐教育正因为过于注重西化,民族音乐往往备受冷落,少数长期为民族音乐努力的作曲家如郭芝苑、萧泰然等人,则面临即将凋零的可能,所以在策划音乐节时便将民谣再创作列为重点课程。……学生们除了接受西方作曲理论之余,也许已经到了该重新为音乐定位,找寻生存空间的时候了。」潘世姬说。

「台湾的音乐教育正因为过于注重西化,民族音乐往往备受冷落,少数长期为民族音乐努力的作曲家如郭芝苑、萧泰然等人,则面临即将凋零的可能,所以在策划音乐节时便将民谣再创作列为重点课程。……学生们除了接受西方作曲理论之余,也许已经到了该重新为音乐定位,找寻生存空间的时候了。」潘世姬说。

「加台夏季音乐节」演出活动一览

活动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八月二十三日

国家音乐厅演奏厅

音乐营成果发表会「室内乐之夜」

八月二十四日

国家音乐厅演奏厅

韦纳传艺班学员成果发表会

八月二十六日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听

多媒体《玛格丽特的故事》

八月二十七日

国家音乐厅

音乐节教授联合音乐会

 

提起加拿大,多数人的印象可能是雄伟的落矶山脉以及片片枫红,但是,在壮丽的观光资源之下,这个新移民国家正因为种族融合,发展出相当丰富的多元文化色彩。近年来随著台湾和加拿大交流日益频繁,双方在音乐方面互动的趋势也颇値得注意。由国内音乐家成立的「台加表演艺术工作坊」今年八月首度引进加国的音乐文化,将在风光明媚的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举办「加台夏季音乐节」,借由经验传承为教育工作扎根。

西方古典音乐自西欧发源,历经一次次革命,并跟随移民的脚步,辗转到达新开发的殖民地,遍及亚洲、南北美洲、澳洲等地,音乐的形式因为各地环境不同,发展特色也就互异。而北美洲的新音乐发展,美国方面相对于加拿大较为人所熟悉,尤其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许多欧陆的杰出音乐家纷纷移往美国,造就了美国音乐界在世界舞台上极佳的能见度。然而,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加拿大丰富的天然资源以及洁净的环境却继之而起,吸引世界各地的新移民投奔她广大的国土。此外,如果仔细推敲两次移民潮的差别,将发现早期的移民多半是受到迫害,抑或贫穷的帮佣、淘金客,但是晚近在加拿大掀起的新兴移民潮,则大都是富裕的家庭及各领域优秀人士,当然,欧洲许多杰出音乐家也在这波移民之列。正因为这些独特的条件,加拿大已经成为北美洲继美国之后兴起的耀眼新秀。

再现韦纳的音乐教学法

见识到加拿大多彩的文化魅力,任职于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潘世姬等人今年第一次正式且有规模地引进包括该国大提琴家克拉拉.贝尔金(Klara Belkin)、俄国裔小提琴家Olga  Kotova、华裔作曲家Hope Lee等九位多样背景的音乐家,打算给国内广大的音乐学子及乐迷一个充实的夏天。「加台夏季音乐节」为了有别于一般音乐营,而祭出「室内乐指导」、「民谣再创作作曲营」及「跨领域多媒体创作曁硏习营」三项招牌;其中最为人瞩目的就是由匈牙利裔、七十一岁高龄的贝尔金传授韦纳教学法,让即将失传的音乐教学系统在台湾重现。

潘世姬指出,她注意到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演奏家背后都源自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院,最奇怪的是居然都出自同一位老师──李奥.韦纳(Leo Weiner)门下,这才发现这位终其一生致力于教学工作,甚至从来没有离开过国土,几乎快被埋没在历史荒湮中的教育名家(编按)。在李奥.韦纳严格的教导下,曾出现诸如指挥家奥曼第(Eugene Ormandy)、萧提爵士(Sir George Solti)、莱纳(Fritz Reiner)和大提琴家史塔克(Janos Starker)、小提琴家莫利尼(Erica Morini)、钢琴家费雪(Annie Fischer)等高徒。或许因为韦纳的学生个个声名如日中天,世人反而比较少将焦点放在韦纳身上,但他却是与巴尔托克、高大宜同样都是二十世纪音乐教育巨擘。事实上,同为音乐教育领航者的三个人各有所长,韦纳认为室内乐演奏注重音乐的律动和协调的特性,才能表现乐曲精华,而且任何演奏者如果能接受他的训练,克服音乐中最细微的变化,绝对会成为顶尖的音乐家。在韦纳长达四十多年的教学时光里,他只专注并且严格地传授室内乐课程,而贝尔金正是少数几位仍活跃于世界舞台的韦纳第一代传人。潘世姬说,韦纳的门生虽然不少,但绝大多数已经凋零,这次邀请贝尔金来台除了见证韦纳严谨的教学法之外,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传承,使整个教学体系得以在台湾延续下来。

为民谣创作找寻出路

除了传承韦纳的教学法之外,音乐节另一个重心是「民谣再创作作曲营」,这个课程将借由分析世界各地优秀作曲家的作品,引领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素材,进而从事跨文化创作。回首整个二十世纪的西方古典音乐,可以发现它始终摆荡在民族和现代两种风格的极端之间,从二十世纪初斯特拉温斯基到巴尔托克,民族音乐俨然成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全球各地几乎都已经开展出属于本土风情的音乐,却也终究摆脱不掉在十二音列桎梏中挣扎的命运。然而实际上,这种交战的情形也曾在台湾发生过,早期有民族音乐学者史惟亮、许常惠等辈致力于田野调查和民谣采集,后来由西方学成返国的作曲家渐多,国内竟转而无不将艰涩的现代作曲理论奉为圭臬,从此民谣再创作已不曾是主流文化的关注对象了。因此,潘世姬语重心长地表示,台湾的音乐教育正因为过于注重西化,民族音乐往往备受冷落,少数长期为民族音乐努力的作曲家如郭芝苑、萧泰然等人,则面临即将凋零的可能,所以在策划音乐节时便将民谣再创作列为重点课程。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激流,学生们除了接受西方作曲理论之余,也许已经到了该重新为音乐定位,找寻生存空间的时候了。

「加台夏季音乐节」反映加拿大多元融合的风情,不仅带来多样的音乐文化,也呈现加国在多媒体艺术方面努力的成果。此次加拿大作曲家David Eagle带来一个多媒体电脑控制器aXiO,将结合音乐、舞蹈和视觉三重元素,由近年尝试跨界成功的舞蹈家罗曼菲编舞,改编诗人杨牧的作品《玛格丽特的故事》。首度在台湾露脸的aXiO则能运用现场收音,把节奏、音色、音高等解析后,转换成不同的视觉形象,进而让音乐呈现出具空间、色彩和疏密度等各种不同的视觉变化。「加台夏季音乐节」虽然是第一次在国内举办,但是众人如同「播种」般的使命感,已经获得文建会、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和侨界的支持,音乐节除涵盖夏令营、大师班、研习营、多媒体创作、音乐会外,还提供爱乐者艺术鉴赏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期盼提供年轻习乐者更宽广的挥洒空间。

编按:

请参见本刊第一〇二期,〈现代音乐教育的巨擘──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李奥.韦纳〉,王立德,p.85。

 

特约采访|陈音如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