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能创意地发挥传统剧场的表演程式,可以与现代观众达成事半功倍的沟通。(张铠乙 摄)
演出评论 Review 演出评论/戏剧

贺喜声中见隐忧

评春禾《欢喜鸳鸯楼》

许多创作者都希望从传统戏曲中撷取养分,用戏曲中的精髓滋养现代剧场的空洞贫乏。然而,炫惑於戏曲表面上的热闹,往往是改编的致命伤。意图跨界改编者,在图新鲜之余,实在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文素养与胆识。

许多创作者都希望从传统戏曲中撷取养分,用戏曲中的精髓滋养现代剧场的空洞贫乏。然而,炫惑於戏曲表面上的热闹,往往是改编的致命伤。意图跨界改编者,在图新鲜之余,实在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文素养与胆识。

春禾剧团《欢喜鸳鸯楼──Q版救风尘》

9月7〜9日

国家戏剧院

在香港的飮茶文化中,有一味特殊的飮料「鸳鸯」,是用咖啡加上奶茶混制而成,原本完全冲突的两种热飮,竟然可以奇妙地完全融合,咖啡的苦冽与红茶的乾涩,进入口中形成两种层次不同的口感,而浓郁的鲜奶,将两种质地在口中统一,成为受到市民阶层普遍欢迎的飮品。如果把鸳鸯视为两种元素和谐地相依相伴,不著痕迹地自由流动,在《欢喜鸳鸯楼》中,我们当然希望看见两种剧场风格能同时并现在一个舞台上,毕竟在标榜戏曲剧本与科班导演的号召下,这样的期待不该是奢求。

经典新编却见陈腐情节

然而,在《欢》剧中我们看到的是如香港贺岁电影般的大堆头,现代剧场与传统戏曲的拉扯角力,成为全剧最令人心惊的场面。原剧作家关汉卿向来以剧本中的女角描绘著称,他笔下的窦娥已然是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经典人物,原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更是活灵活现的喜剧角色,也是少见的喜旦而非女丑。赵盼儿之所以讨喜,是因为剧情中她以智取得到休书,一方面自己准备了聘礼,让周舍顺理成章地娶她;一方面赌咒发誓取信周舍,在取得休书后再以聘礼自备不能算数、以及风月场中人谁不天天赌誓为由,毁婚之余,也反手打了男性沙文主义一个耳光;凡此种种,都令人感到赵盼儿的精采可爱、聪明俐落。

可惜的是,在《欢》剧中,宋引章下嫁周舍是因为昏昧小心眼的忌妒,嫁过去之后还有一堆同为女性的姨太太帮著整她,整个赵盼儿救回宋引章的过程成了暴力抢亲,最后打不过还得靠老情人安秀才中状元的老套,才能以权势平息纷争。最后才子佳人的大团圆结局,几乎令人惊讶地发现,原来现代剧场也能做出最刻板陈腐、比传统戏曲还传统的戏。当然以原剧本和现代改编本相提并论并不具任何意义,只是其中値得玩味的是,关汉卿的剧作中人开当时的人物之先,赵盼儿的「行径」更是不同于在他之前的剧本中女性的典型,是一个进步与突破性的角色。在数百年后的《欢》剧却还是走回传统价値的老路上,再多追求不到幸福的哀怨忧叹,恐怕也很难在现代社会中引起回响。

剧本改编上的了无新意,严重地影响了所有场面的铺排与设计。导演李小平在绿光剧团时期曾经尝试将《秋胡戏妻》改编成《都是当兵惹的祸》,恣意将戏曲中生猛有力的章法大笔挥洒在现代剧场的舞台上,充满自信且自娱娱人,喜闹之余,几乎指引了一条台湾歌舞剧场的方向,尤其在舞蹈肢体与音乐场面的使用上,处处充满惊喜。然而到了更宽广的舞台上,当初的原创力道却不见了,仿佛急著用热闹的笑话取悦观众,语言不行就只好开打,所谓「龙套」的科班演员构成的武打场面,成为热场子用的「工具」(当然也是剧中最好看的段落),其他演员的比画比画,相形之下就像是花拳绣腿了。吊钢丝高来高去的赵盼儿,完成了一瞬间的惊喜,带来的却是看马戏团的快感,与剧场无关,因为这样的动作处理与戏的本身造成了断裂。而剧中剪贴式的结合,只能算是借用戏曲场面,功能性地放置在现代剧作中,完全忽略戏曲本身在形式与表演格式中的美感。其实传统戏曲中的「可用资源」绝对不只于此,深谙此道的李小平,或许是由于制作的场面过于庞大,让他无暇做更深入的运用,对于一个有能力担负大制作的剧团演出来说,实在是件憾事。

惑於戏曲热闹反成改编致命伤

整出戏的视觉元素也欠缺统合。舞台后方的大高台,造成笨重与陈滞的效果,几个流动的场面几乎都不需要运用到这么庞大的视觉印象,它始终存在的压迫,也让场面有挥洒不开的困窘。服装更是严重地干扰表演,尤其是在多个角色中跳跃的歌队,有几套衣服几乎让她们绑手绑脚地难以移动,而更多时候她们像是鬼影幢幢。此外,演员的音准不够,走音或失声的情况比比皆是;或是到了舞蹈场面又忘了走位错了步,让人不禁怀疑每次戏一演完就要上映的排练纪录片,是不是用来说明「我记不得,但是我很努力」的最好理由。剧场演出是残忍而现实的,观众要看见的是专业与艺术水平要求,而不是谁比较辛苦的努力大赛。

现代剧场中成功改编传统戏曲的戏码并不多,多年前兰陵的《荷珠新配》却是个好例子,这出戏也是当前现代剧场先声之一。许多创作者都希望从传统戏曲中撷取养分,用戏曲中的精髓滋养现代剧场的空洞贫乏。然而,炫惑於戏曲表面上的热闹,往往是改编的致命伤,虽然传统剧场曾经在文化历史上拥有更多的掌声,它所依赖的绝对不只是高人一等的肢体技巧或唱工,其中许多表演程式,其实就写在民族的血缘中,能够创意地发挥,可以与现代观众达成事半功倍的沟通。而戏曲流傅下来的剧本,其严谨的结构更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结果,意图跨界改编者,在图新鲜之余,实在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文素养与胆识。

 

文字|吴小分 剧场工作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