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有多种舞蹈风格(上),〈火河〉巧妙地融合现代舞与中国舞。(右下红衣舞者)(林铄齐 摄 杨舞林 合成)
舞蹈 评论/舞蹈

珠缀镶嵌的苏菲亚

评台北芭蕾舞团《苏菲亚的异想世界》

不同的动作舞句、舞蹈美学,在《苏》中交错进行、随意转换。

《苏》的编排形式、情节架构以及对

芭蕾内涵的诉求等整体表现,已具一定水准。

略为可惜的是,没能给观众更多的想像延伸空间,

不同的动作舞句、舞蹈美学,在《苏》中交错进行、随意转换。

《苏》的编排形式、情节架构以及对

芭蕾内涵的诉求等整体表现,已具一定水准。

略为可惜的是,没能给观众更多的想像延伸空间,

台北芭蕾舞团《苏菲亚的异想世界》

2001年10月30日

台北市社教馆

一八七七年《天鹅湖》首演时,由于当时的编舞家雷新吉(Julius Reisingre )与女舞者卡帕可娃(Panline Karpkova )未能充分掌握柴科夫斯基这个结合浪漫曲、咏叹调的舞剧音乐特质,导致观众对该舞剧的演出反应平淡;直到一八九五年,古典芭蕾之父裴帝巴(Marius Petipa)与芭蕾诗人依凡诺夫(Lev Ivanov )重新编排此剧,将扣人心弦的交响化音乐与舞剧人物个性特质重新掌握发挥,使得新版的《天鹅湖》获得空前好评。自此之后,天鹅的舞姿身影萦绕于爱舞者的脑海中。台北芭蕾舞团的《苏菲亚的异想世界》便是以这美丽的天鹅意象与爱丽丝梦境幻象为题材发展而成的新舞剧。

多样融合,异于传统舞剧的完整风格

《苏菲亚的异想世界》融合多种不同的动作特质、舞蹈语汇和风格,建构了〈天鹅湖场景〉、〈初恋情怀〉、异想世界的〈风之路〉、〈水世界〉、〈火河〉,以及〈我们的苏菲亚〉六大段舞蹈。舞蹈使用了多种动作语汇:有著重脚步变化、充满活力热情的踢跶舞与爵士舞,以及穿梭于舞剧中的直排滑轮;有具象的日常生活动作和富含戏剧性的哑剧动作,表现出苏菲亚与路人、流浪汉的关系;有以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形式营造出抽象情境的异想世界。这些不同的动作舞句、舞蹈美学,在舞作中交错进行、随意转换。

或许是因为吴素芬、谭惠贞、周怡等三位编舞者与剧作家阎鸿亚原本即有各自的创作专长与风格,使得《苏》不再具有舞剧的统一风范与动作风格的完整性,然而整出舞剧的发展构思仍旧依循古典芭蕾美学观点,融合了俄派戏剧性舞蹈与法国典雅细腻的动作风格。《苏》并以现代化的剧场手法处理该剧的故事情节:抽象式的天幕布置及灯光变化(是剧中场景、时空转换的指标所在),配合服装、道具营造出苏菲亚的梦想与幻境意象。音乐在此次演出中虽然成功扮演陪衬烘托舞段氛围的功能,但是过于平缓轻柔的旋律,不仅减弱舞剧应有的叙事与感动成分,在情节发展上,亦无法充分铺陈出精简凝聚的张力。

元素的相加不等于艺术表现

从此次延聘戏剧、文学作家阎鸿亚担任编剧、导演,以及安排被舞团视为秘密武器、培训一年的「小小舞者」和「修身舞苑」的中年学舞者上台演出,不难察觉台北芭蕾舞团实践推广芭蕾艺术教育的理想与试图拓展观众层面的双重目的。艺术总监吴素芬处理这批非专业舞者,不论在动作设计或角色安排,均合情合理,恰如其分。至于她自己所饰演的天鹅角色纵使戏分不多,但却是全剧的精神象征,引领著不同年龄层的苏菲亚穿梭进出不同的时空世界。

新生代编舞者谭惠贞所编排的〈火河〉是整出舞作表现最有力的部分。谭惠贞巧妙地融合现代舞与中国舞蹈的自由形式与动作语汇,却又保有芭蕾的开、绷、直的基本美学特征。舞者们的表现四平八稳,王泽馨、陈永佳所展现的成熟度与洪嘉铃的亮丽表现,皆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虽然舞剧所需的故事架构、肢体动作语汇、服装、灯光和相关的剧场元素,《苏》无一或缺,但元素相加的结果不一定能与艺术表现成正比,端赖整体运作是否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编剧阎鸿亚在节目单上表示,在舞剧创作艺术上,若要勉强去模拟落实情节,往往捉襟见肘、魅力尽失,因此第一次真正接触舞剧创作的他,似乎也因而醒悟该如何更进一步编、导舞剧。事实上,舞剧有特定的规范存在,就算国际知名大导演张艺谋所编导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不完全被两岸舞评者所认同(注)。《苏》的编排形式、情节架构以及对芭蕾内涵的诉求等整体表现,已具一定水准。略为可惜的是,没能给观众更多的想像延伸空间,这方面似乎还需要进一步修正整合。就像一八九五年《天鹅湖》所获得的肯定与璀璨成绩一般,期待苏菲亚的身影如同不朽的天鹅湖深植于爱舞者的内心深处。

注:

参见《表演艺术》杂志第105期,欧建平〈养出一只天鹅来〉、吴素芬〈西方芭蕾转化后的思考〉。

 

文字|张永煜 美国德州Christian大学舞蹈艺术硕士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