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会偶尔听见中央气象局预报说,来自大陆内地的「沙尘暴」,即将随著大陆冷高压南下而弥漫台湾上空,让我们连走在马路上呼吸都会开始担忧;埋首耕耘台湾各个表演艺术角落的在地工作者,不知道是如何看天吃饭、引水灌田?又如何在大环境的变动起伏中,栽培一代代接班的幼苗?究竟政府在文化艺术的培育规画上,有何具体的政策、建树与实际成效昵?
文建会培育创作人材
最高中央文化主管单位文建会,在主委陈郁秀于去年(2001 )年职满一周年的记者会上揭示六大政策以来,便以「培育创作人材」为其施政重点之一。首先是去年年底专款补助台湾表演艺术联盟主办「文建会──二〇〇一年发现台湾小剧场」的十四个团体联合演出,当时文建会提出将以该项展演的评选结果,纳入今年九月「福尔摩沙国际剧场艺术节」,借此培植新一代深具实验创新潜力的剧场创作人材。
而曾与陈郁秀共事三十年的师大音乐系教授林淑真,鉴于台湾音乐教育发展的歧态与需求,透过私人关系的管道,为台湾有志挑战国际音乐比赛的年轻新秀,引进参与义大利马诺保罗.摩洛波利奖国际钢琴大赛(Mauro Paolo Monopoli Prize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的正式管道。由于二〇〇一年一次实验性远征的成果卓著,让当地的欧洲人一改对台湾人只会开洗衣店和餐馆的刻板印象,同时也让林淑真更加体会集结资源、为台湾学生提供国际比赛后盾的重要与迫切。
个人坚持带动官方支持
于是去年年底,文建会所属的文化建设基金会特地公开举办台湾区甄选,并聘请该项国际大赛艺术总监法兰西斯.摩洛波利来台亲自评审,选出十二名参赛者,即将于今年五月初赴义大利真枪实弹地上阵。林淑真强调,这项国际比赛不仅耗尽脑力、体力,最后第四轮决赛还必须与当地专业国家乐团合奏协奏曲,评选过程的严格,不仅能激发参赛学生的后劲,也让她深信这项比赛未来的国际性潜力。
另一位同样有心改善台湾音乐环境的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教授潘世姬,也在文建基金会的支持下,以加台文化基金会的名义主办了「室内乐人材培训计划」。受到台湾一窝蜂地崇拜明星、著重个人主义风气的影响,潘世姬认为国内少见优秀的四、五人室内乐团,反而让许多音乐人材,就此流失于市场之外。去年,潘世姬特地邀请国外著名室内乐音乐学者,于东吴大学、交通大学、师范大学、北艺大与国北师等五所大专院校,选拔出三个种子团队,计划进行长期的培育;今年五月,她计划与国内知名乐团如台北爱乐和乐兴之时等团体合作,举办一系列的室内乐座谈会,以延续这项计划的深广度。
委办与主办业务的调整
结合前身文建会舞蹈创作奖与「舞林至尊」舞蹈创作比赛的「舞跃大地」舞蹈比赛,则是由中国民国舞蹈学会主办;在文建会的资助辅导下,企图开放全民参与,提供民间舞蹈社一个发表切磋的表演舞台,与专业和非专业舞者之间的交流机会。然而原属教育部监督,如今并入文建会主管业务的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其主办十年的廿一世纪寰宇华裔作曲征选比赛,以及六年的协奏曲新秀大赛,即将应主管单位的业务调整而予以停办。据该团艺术总监陈澄雄表示,今年年底他们将自行开发不同类型的音乐比赛──全民艺术歌曲伴唱大赛──以为区隔。
教育部社教推广与艺文培育
国父纪念馆诉求全民参与和社教推广的音乐甄选比赛,也有隶属教育部的国父纪念馆所主办「中山杯金嗓奖合唱比赛」。七、八年前参与制定比赛实施要点的台北爱乐合唱团副指挥杜明远表示,这项比赛相当受到国内业余合唱界的重视;由于奖金额度高(第一名为十万元),在没有其他官办、民间的同类比赛竞争下,比赛项目广泛而地域涵盖全国,堪称国内层级最高的合唱比赛。
政治环境影响文化行政
文教组林国章主任表示,过去因政治氛围影响,比赛的指定曲目清一色以爱国歌曲为主;如今又依政治环境的变迁,增加了鄕土性与民谣通俗的合唱曲,曲目更广,经过几年来参赛团体的认真参与,这项合唱比赛的成果其实「蛮有水准」。然而,限于国父纪念馆馆务方向,并无法为得奖的合唱团体安排后续或更多的表演机会与出路。因此杜明远建议,随著国际化潮流与艺文生活品质的提升,台湾这项独一无二的合唱比赛,也许可以考虑转型与重新定位的可能。
不论国父纪念馆这唯一一项「缅怀国父」的合唱比赛,是否会随政治时空调整定位与诉求;事实上自一九七〇年以来,随著国族主义的政治操作,至一九八〇年代末试图摆脱政治影响而走向西方自由主义,到一九九〇年代初期至今民主政治结构转型而倾现代主义的文化政策(注1 ),甚至民国八十八年的精省和今天政府改造委员会与行政院争论不休的文化部该如何合并定位等问题,都不断在影响台湾每一个文化行政部门,及其管辖的文化行政业务。
多元入学方案问题衍生
精省之后,教育部自省教育厅承办已实施四、五十年的中华民族舞蹈比赛与台湾区音乐比赛。社教司第五科黄科长表示,因为每年政策法令都不同,一则为了区隔文建会的业务,二来也为了配合九年一贯艺术教育的实施,在各方学者专家的协助下,去年已将上述比赛转型为全国学生舞蹈比赛(彰化社教馆主办)、全国学生音乐比赛(新竹社教馆主办),并增办全国学生鄕土歌谣大赛(台东社教馆主办),为台湾的合唱比赛增加了新的可能性。主导去年全国学生音乐大赛实施要点修订的高雄市交响乐团团长陈树熙为文指出,这类型比赛不只著重了合唱技巧的训练,在鄕土教材的学习与动作的搭配上,也为学校教育勾勒出更多元的发展面向(注2)。
不过,针对这项每年动员十万余师生家长参与的舞蹈比赛,累积四十年主办经验的彰化社教馆推广组组长黄维忠则表示,台湾舞蹈教育环境仍未臻成熟,学生师长多半抱持为多元入学方案申请加分的心情来参赛;事实上,除了一两堂体育课外,各级学校哪有安排什么舞蹈课程来栽培这些年轻学生?更何况指导老师都是外聘,光靠比赛来验收成果,心态不是很健康。虽然聘请大陆师资与呈现大陆地方舞蹈表演的例子愈来愈多,黄维忠强调该项比赛仍偏重学生的创意与创新。
负责全国学生音乐大赛执行规划的新竹社教馆辅导员陈美嫩同样表示,参赛学生相当在意甄试结果,而动机几乎是为了升学之便;同时每位参赛者仅有短短两、三分钟的表演时间,学生似乎会取巧投机,单单练习竞赛曲的某些段落,看不出真正的实力。除了人力不足,与非专业的规画局限外,陈美嫩也透露寻觅比赛场地的辛苦与困难。基于音乐比赛类别的差异,常常需要各类不同大小的音乐表演场所支援,社教馆与文化局的业务管辖之别,让这些执行人员在全国性比赛沈重的负担之外,又多了公文往返沟通协调的困扰。
传统戏曲界的特殊困境
然而隶属国家团队的戏曲演员,比现在学习表演艺术的新生代,在战争的顚沛流离之外,又多了好几十年的失学之苦。集结国民党政府各军种业余豫剧劳军表演团队,于民国五十四年成立的国立国光剧团豫剧队,其第一、二期的学员皆非正统学徒,连第三期豫剧学员都没有文凭;一直到民国七十年透过教育部规划,才把当时第四期的豫剧小班学员,并入国光剧校(今台湾戏曲专科学校),至此豫剧队演员才有正式的高职毕业文凭。不过豫剧队队长韦国泰指出,由于台湾南北资源不均,北部至少有国立艺专(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与国光剧校等正规教育管道,定居高雄的豫剧队却一直苦无培育新人的教育单位。尽管台湾戏专在校长郑荣兴的安排下,于台北内湖校区成立了京剧科豫剧组;但南北来回的奔波与师资聘任的高昂花费,让韦国泰还是得向大陆求才,并以在地扎根的推广方式,弥补当前豫剧队传承新人的迫切需求。
基於戏曲市场的特性,明星演员的确关系著一个剧种的发展;豫剧队过去即因名伶张岫云而得免并废,今天又因豫剧皇后王海玲而存续。因此豫剧队自去年《秦少游与苏小妹》的演出之后,每年两档大戏都将全力支援王海玲的指定传人萧扬玲;尽管每年经费持续以百分之二十减少,从过往的一千万到今天的七百万,下半年《武后与婉儿》的演出制作,仍将并重王、萧二人的戏分,以磨亮萧扬玲这颗新星的光辉。
主政者规画具关键影响
原属台湾省教育厅统筹规划、每年举办的台湾省地方戏剧比赛,在精省之后,也改由教育部主导台北市与高雄市文化局轮流举办全国分区的歌仔戏与布袋戏竞赛,借以提供野台歌仔戏团体一个展现企图的机会;因此窜红而备受瞩目的,有来自屛东的明华园歌仔戏剧团与近来深获媒体瞩目的秀琴歌仔戏剧团。前年因为九二一震灾之故,中央缩减经费,于是废除了全国性比赛,只剩下台北市文化局辖下台北社教馆所主办的「台北市地方戏剧比赛」,仍旧是歌仔戏与布袋戏类竞赛轮流举行。
台北市地方戏剧协会总干事吴玉臻表示,若不是主事者的眼光与重视,哪能留住台湾野台歌仔戏如今唯一的表演舞台?地方戏剧比赛著重整体表现,新人要熬出头也不简单,幸好有台北市的支持,承继了过去省比赛的精神和传统,让新生代的野台歌仔戏能在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的联合汇演计划之外,还有个更具竞争性且凝聚戏迷的曝光机会。
文艺创作奖数十年如一日
国立艺术教育馆承办教育部文艺创作奖则数十年如一日,除了奖项的改变,实施办法几乎不受政治环境的影响。自民国七十九年起,该项甄选即以鼓励创新为目的,偏重教育意义,与一般民间文学奖项不同。研推组林意娥主任个人认为,教育部所推行的各类艺文政策重点都在于「培育」,文建会占了「收成」的优势,接续了未来「培植推广」的工作。十几年来,文艺创作奖范围涵盖了音乐创作、歌仔戏、京剧与现代戏剧剧本创作,以及文学类、美术类奖项;曾获奖的包括戏剧界前辈姜龙昭与活跃於戏剧文字创作的黄丽如等。过去曾尝试举办编舞比赛,但基于舞蹈呈现的困难与局限,比赛性质与其他领域相去甚远,便予以废除。
两厅院鼓励创新多元的创作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两厅院)虽原属教育部,也即将并入未来文化部的业务范围,其规划下行之有年的实验剧展、实验舞展与乐坛新秀等,近十五年来一直对台湾当代表演艺术生态有著决定性的影响。但因生态环境的消长,两厅院这几项新生代的培育规画,也数度面临调整诉求的困扰与企图克服亏损的两难。
挖掘潜力明星与策展企画
企画组科长李惠美表示,实验剧展从十几年前刚开始邀请人子剧团与环墟剧场等表演,历经台湾百花齐放、言之有物的创作活跃期;到后来开放甄选以及为平衡亏损而调整补助金额,参与的创作作品水准愈来愈参差不齐。她认为果陀剧场梁志民、台北故事剧场与台湾艺人馆陈培广,以及绿光剧团都是从实验剧展开始走出自己的路。今年为庆祝两厅院成立十五周年,除了开春与欢喜扮戏团合办「放声狂嬉」国际剧埸艺术节表演,九、十月间将以回顾台湾小剧场为题,特邀十几个小剧场代表性团体,呈现今年的实验剧展。未来实验剧展的规画,仍著重开放甄选;但实验剧展另一半的节目,将考虑与专业策展人合作,公开征求符合当年主题诉求的策展企画案。
为鼓励多元创作,以及充分使用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这个表演场地,每年春天举办的实验舞展企画仍以新作为主,未来的甄选除著重表演企画书外,还将针对编舞呈现的特性,以五分钟面谈、两阶段评选的方式,让编舞者能与评审面对面沟通,具体解说舞作的概念。即使没有亮眼出色的舞蹈创作新人,企画苏秀姬表示明年可能与主办两届「狂想年代」的古名伸舞团部分合作,持续古名伸规划的蓝图,补足该团经费不足而无法完成的理想。
以演奏厅为主要表演场地的「乐坛新秀」节目,几乎是每位归国音乐学人必求一跃的龙门之礼。负责该项节目企画的徐馨慧表示,尽管乐坛新秀呈现一流水准的演出,但仍有许多音乐硕士返台之后,「乐坛新秀」的入选变成他唯一一次的专业公开表演;深具潜力的新秀人材在市场压力下遍寻无门,于是又回到校园以教职为业,反而离专业表演愈来愈远。为了挖掘潜力明星,增加乐坛新秀的表演机会,未来乐坛新秀于每年六月的甄选,将大幅度减少入选名额,除了安排入选者十至二十场不等的巡回表演外,也将安排与国家乐团合作,延长新秀崭露头角的机会与曝光的时间。
一切在于文化政策蓝图
如此观察下来,从精省前省教育厅承接业务的教育部,旗下主办的几项全国性人材培育活动,不但倚赖公务体系的规画与执行,也随著当前教育制度的改变而发酵「变质」;另一方面,台湾公务体系缺乏文化行政的品质,民间也泛滥著价値观偏差的升学风气,表演艺术的专业与精致经常在活动的大小细节里遭到考验与牺牲。其次,从文建会主办的这几项活动来看,台湾民主政治结构的不稳定,让我们无从就时间与经营的累积,来检验任何一项培育人材的文化政策;相较之下,教育部的这几项全国性大型比赛,反而成为台湾目前仅存稍具规模的人材建设。在实施九年一贯国民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民间表演艺术专业人士的参与和合作,对台湾各项表演艺术的发展来说,其实非常重要。或许我们该认清一项事实,正如资深策展人、舞蹈空间舞团团长平珩所说,在当前文化政策模糊的情形下,官方所能做的仅在于艺术文化的补助与培育,「挖掘新生代」应该是策展人的责任;策展人的规划、视界与资源在这项环节扮演著关键性的角色。
从两厅院的几项节目企画来看,这一牵发动局的国内表演艺术重镇,也开始就「策展人」的角度,来思考新生代经纪与培植的问题;可惜自过去二十年来的角色定位与财务规画,仍随著政府组织改造的未知而「妾身未明」。我们能否切实贯彻「教育归教育、文化归文化」?甚至让「艺术归艺术」,而非一切文化活动与表演都要随著政治因素而起舞。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有一张清晰的文化政策蓝图,让小小的溪涧与山泉汇流于高山旁,而成浩瀚的湖海。
注:
1.参见苏昭英著,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论文《文化论述与文化政策:战后台湾文化政策转型的逻辑》, 2001.8。
2.参见本刊第一〇二期第28页,陈树熙〈A与B比的是什么调?──谈台湾区音乐比赛与全国音乐比赛的问题〉。
延伸阅读:
第八十二期祁雅媚「专题报导:实验剧场的剧场实验」, p.66
第九十九期特别企画「集体出击,『剧』运大『展』?!现代剧展在台湾」p.21
第一〇二期特别企画「竞技也竞赛──台湾表演艺术比赛面面观」,p.20
(本刊编辑 傅裕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