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于传统,辩证传统 (林铄齐 摄)
舞蹈 评论/舞蹈

源于传统,辩证传统

印度香卓里卡舞团《肉身/欲.火》

香卓里卡将婆罗达纳天近乎炫技的肢体开发,转成了对身体的自我观照,连带引发哲学省思。例如《肉身/欲.火》初始,女舞者长段独舞在静极缓慢的动作中,舞者与自己的身体何等接近!在现场的乐器与歌手吟哦声中,时间的流程更为清晰,舞者的生命与亘古循环的时间同时开展。

香卓里卡将婆罗达纳天近乎炫技的肢体开发,转成了对身体的自我观照,连带引发哲学省思。例如《肉身/欲.火》初始,女舞者长段独舞在静极缓慢的动作中,舞者与自己的身体何等接近!在现场的乐器与歌手吟哦声中,时间的流程更为清晰,舞者的生命与亘古循环的时间同时开展。

印度香卓里卡舞团《肉身/欲.火》

4月26、27日

台北新舞台

对于对印度舞蹈生态不甚熟悉的台湾观众,尤其在无缘长期了解其在政治性议题上的主张及对男女平权及人权议题关注的抽离情况下,此次印度重量级编舞家香卓里卡(Chandralekha)二〇〇一年的作品《肉身/欲.火》,怕极易让观者在其简约的非传统形式之下,感到迷失。或许在感性观看的主观之外,一点知性的加入,会帮助阅读。

叛离老祖宗 寻觅新女性

香卓里卡在舞蹈中所叛离、革命的对象,是印度八种传统舞蹈形式中最古老、也对印度文化影响最剧的一支:婆罗达纳天(Bharata-Natyam);“Bha-”意指「表现」,“-ra-”为「旋律」,“-ta”为「节奏」,而“Natyam”则为「舞蹈」。为服务其最初的寺庙崇拜功能,衍生出了一套繁复而僵化的表演方法与内容架构,在西元前四千年Sage Bharata的手卷Natya Shastra中均有完整的定义。传统的婆罗达纳天的三大构成元素:“Nritta”、“Nritya”、“Natya”,分别为不具含义的肢体技巧,加入口白、装扮与情绪的表现手法,以及戏剧元素。为呈现“Nritta”中所强调的肢体节奏及造成的纯粹美感,单于Natya Shastra中记载的手、足、身驱综合变化便有一〇八种,细部的足势及身体、手部的变化亦各超过百种。而为确切运用到身体各部动作且加以规范,更依细腻程度把身体分为:「头、手、胸、腰、臀、腿」、「肩、臂、肚、大腿、膝」、「视线、眉、眼皮、眼球、颊、鼻、牙肉、下唇、齿、舌、下巴、脸」等三部分,唯有能完美地统合身体各部,才是成功的婆罗达纳天舞者。

而在长达两个半到三个小时的完整婆罗达纳天演出中,通常八段中的头、尾四段都只是无义的、合节拍的舞技表演,而中段则安排女子表明对君主或神明无尽付出的爱。综观全剧均在宣扬奉献、大爱及和平共存等这类崇高的主旨。有趣的是Shastra中对女主角载明的分类,竟全依女子与爱人的互动而定;如「以夫为傲的女人」、「等著爱人归来的女人」或「因好辩而导致爱人离去」的女人。换言之,若无男人,在婆罗达纳天中女人是不存在的。婆罗达纳天这些先天的限制以及在女性呈现(presentation)上的问题,加上后期婆罗达纳天女舞者在男性注视(male gaze)下沦为感官角色的低落,造成了香卓里卡意图顚覆的政治企图,以及在女性议题上的强烈关注。

动静观瞻中 时间与女身并存

但是香卓里卡毕竟是保留了婆罗达纳天中的部分精髓使之变成优点,其一便是对身体的强调,只是她将婆罗达纳天近乎炫技的肢体开发,转成了对身体的自我观照,连带引发哲学省思。例如《肉身/欲.火》初始,女舞者长段独舞在静极缓慢的动作中,舞者与自己的身体何等接近!在肢体收纳成富含印度哲理的三角形的有限空间中,舞者怡然眼观从身后绕出的手掌,手似也在回视她。印度古老舞蹈论述 Abhinaya Darpanam( the Mirror of the Gesture)中所描述的「眼随手走、脑随眼走、心随脑走;心之所在,即存在(being)之真谛」的哲学,在此具体而微。人/肉身时而省视自己,时而对周身宇宙穹苍仰望,然多是不动声色的自我关照。在现场的乐器与歌手吟哦声中,时间的流程更为清晰,舞者的生命与亘古循环的时间同时开展;在此不只女性的独立获得了定义,时间亦得到了演绎,两种“being”并存。

香卓里卡对形式的顚覆是打破了单一的印度传统模式,其对「融合」的秉持,或许与其担心sexuality(性)、sensuality(感官)与spirituality(精神)任一的单独强调都会导致基本教义倾向(fundamentalist)而引发暴力的信念如出一辙。于是我们看到Kalari等各家武术的训练让舞者的身体在传统的清灵之外,多了一分现代的质量感;男女舞者难度甚高的一贯徐缓动作,是瑜珈在柔软度训练之外,呼吸控制的进一步实践,若一心期待舞台上的舞者动作带动观者,是会失望的,「沈潜」在此变成最大的挑战与能量的来源;而不时出现的对称肢体开展,如传说中展翅的禽或浮雕上的神祇,也呼应著印度信仰中的对称哲学。

逼视男女议题 鼓舞平等对话

在男女议题上,香卓里卡的女舞者一身反传统的清淡装束里,勾勒清晰的眼神灼灼,与其说是传统舞蹈中的「眉目传情」,不如说是现代女子的大胆逼视,或许就是最好的提纲。此作认真呈现女人可以怡然自持、可以以创造力量令男人顶礼膜拜、也可以与男人美好交合而臻天地和谐。这样的观点诚然在现今的两性观中显出其保守性,但香卓里卡成功地做到了以其舞蹈直接有效地传递其强烈的信念,便是一大鼓舞。如以两人倒立的足部纠缠与适切红光照射,在极缓、抒情的步调中传达印度舞中难见的露骨性爱描写。两人交合后,相衬的鼓声有了间奏开展对话的空间,两人首次相向,在眼底看到了对方;香卓里卡在这里认为此时男女才有了对话的可能。而后两人双腿交错而坐合璧,贴颊望向观众,好似在向一个乱世展示和平的可能。而后女昂然接受男子的膜拜,男人自其胯下爬过,良久不敢与其同高;直至吟哦声变得戏剧感强烈,音乐也变得快板有如舞曲,两人对仗一阵,于缓慢中逐成一均等交阵,直至灯渐暗至最初的紫蓝光。幽冥中,两人歇止,一般高。这是一个有叙事的舞,也是一个有任务的舞。香卓里卡在国际间以其批判的能量与创新的形式享誉,她的辩证思考使之在舞蹈古老的国度中散发著迷人的韵致;她做到了,也为我们揭示了舞蹈的另一项可能。

 

文字|邹之牧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硕士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