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蹈教室是台湾第一个企业化经营的舞蹈才艺班,他们自行培养师资、自创教学法,以生活律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加以戏剧、音乐等艺术元素于课程中;而如此严格控管教学品质,加上云门舞集的高知名度,如此的经营方式,对台湾的艺术教育市场,的确掀起不小的涟漪。
早在教育部成立各级学校舞蹈实验班之前的民国四、五十年代,坊间舞蹈补习班堪称舞蹈人才培训的主流,这种透过民间舞蹈教室培养基层舞者的体制外教学方式,一直到现在仍然自成一套舞蹈教育系统。不过,随著时代变迁及社会经济景气影响,散见于全国各地单打独斗的舞蹈班经营型态在近年有所改观,不少舞蹈班因学生流失而经营出现困摬,再加上云门舞蹈教室三年前开始在全省设立连锁教室,带动舞蹈班走向企业化经营模式,对民间舞蹈教育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政策改变及才艺补习学校多元化,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除了舞蹈外,也增添外文能力及电脑等多方面才艺,许多舞蹈班因而流失一部分学生。此外,受到长期景气低迷影响,有些舞蹈社在招生不足和经费短绌双重压力下,经营困难,甚至面临歇业的窘境。这样的情况在云门舞蹈教室成立连锁教室后,更令许多舞蹈社有「雪上加霜」的经营困境;这也带动舞蹈社因应市场竞争的思考转型。
从生活出发跳脱旧框限
云门舞集从一九九八年九月开始,成立了从生活出发的「云门舞集舞蹈教室」,广邀学者及身体律动专业人士共同研发一套以「健康、快乐、成长」为主要诉求的「生活律动教学系统」,希望舞蹈艺术落实到生活中的身体韵律活动里。创办人林怀民在舞蹈教室成立时说,他要云门教室的教学是「去框框的教学法」。三年多来, 云门舞蹈教室在全省已有十一个连锁点,从台北、新店、板桥到新竹、台中、嘉义、台南和高雄,林怀民还笑称,在自己有生之年希望看到两百家云门舞蹈连锁教室。
早在生活律动连锁教室之前,云门舞集也设立儿童舞蹈班,课程内容包括芭蕾技巧和现代舞等,经营方式与坊间舞蹈社大同小异。然而,生活律动教室则跳脱以往的授课方向,不仅研发一套专属的肢体律动系统,在行政及营运上,也大量挹注企业化的经营理念。
云门舞蹈教室执行长温慧玟表示,云门教室和坊间舞蹈补习班最大的不同,在于云门舞蹈教室总管理处掌控教材及师资,由云门训练出来的师资与云门总处统一编写的教材控管出一定的教学品质。她说,云门连锁教室设有一个拥有二十四位研究员的教案委员会,由曾经为云门舞集编舞的中生代编舞者何晓玫及云门资深舞者李静君共同担任总顾问,委员会编写出来的教材因应课程不同而有变化,在云门教室学习可以说因「材」施教。
温慧玟说,过去坊间的舞蹈班以个人专业授课居多,在师资来源及教材编写上鲜少有系统性的规画,而云门舞蹈教室则首开师资统一培训课程,所有在云门教室授课的老师都必须接受教 学课程,结训后再分发至各地连锁教室。温慧玟说,云门舞蹈教室在师资与教材两部分都有统一的品管,由云门总处分派到各连锁教室的舞蹈老师都必须经过一年一百小时的职前训练,即便是委派授课,总管理处也会定期指派辅导教师到各个连锁教室监督课程落实和上课进度,如 此一来,才能确保教学品质达到云门教室总处的要求。这样的做法,的确对部分由个人经营的舞蹈教室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目前云门教室所规划的课程包括生活律动、东方身体动作、专业舞蹈课、世界民俗舞等类别,包含九二一震灾以后成立的「蓝天教室」在内,共有六十位舞蹈老师,每周上课多达五百小时。与「蓝天教室」灾区学校生活律动教学结合,是云门连锁教室的特色之一,除了积极开班招收生活律动学生之外,也将生活律动的概念注入体制内的校园中。云门舞蹈教室创立三年多以来,由于舞团强大的知名度、企业化的经营型态,再加上系统化的教材研发,已对各地舞蹈补习班造成压力。
云门连锁、坊间舞蹈社定位不同各擅胜场
民间舞蹈社由于社会及经济变迁,近年来生态已见消长,不少原本就经营困难的舞蹈班更因欠缺与云门连锁教室相抗衡的竞争力,经营雪上加霜,这种情形普遍存在于个人知名度较低且成立时间较短的舞蹈社。中南部有些班龄不长的个人舞蹈班对云门以连锁方式经营舞蹈教室备感压力,部分舞蹈社就认为,在云门舞蹈教室强大的行销能力与舞团高知名度吸引下,流失了原有的学生,导致招生困难。但也有非都会区的舞蹈社不受影响,在云门教室尙未「点」到的地方,原有的课程和师资仍然可以满足当地家长与学生的需求。
尽管云门舞蹈教室连锁点一家一家成立,对长期以来培费不少优秀舞者的地方老字号舞蹈社形成生存危机,影响却有限。从台北艺大(前国立艺术学院)舞蹈系毕业,在云门舞集担任过舞者与编舞者的卓庭竹,目前在桃园地区开设舞蹈班,她就认为,云门舞蹈教室的课程内容著重生活律动,与坊间舞蹈社授课内容大不相同,招生目标自然有差异。
在高雄开办舞蹈班长达二十多年的张秀如表示,云门舞集的高知名度再加上大量的行销,确实吸引不少舞蹈人口,而且云门教室以连锁型态经营,不仅可以大量节省行销费用,连行政成本也比一般个人舞蹈班低。
与其他年轻舞蹈工作者开设的舞蹈班比较起来,张秀如评估自己受到云门的冲击不大,她说,就课程而言,云门舞蹈教室虽然一再强调「生活律动」、「去框框教学法」,但她的舞蹈中心长期以英国皇家芭蕾学校的教学系统及检定测验为方向,而且著重芭蕾技巧与舞蹈基本功,课程有培训专业舞者的特色,招生目标群和云门不同,学生流失量自然不大。她认为,生活律动所强调的去框框教学法与培养专业舞者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即便是儿童舞者,舞蹈的基本技巧仍然不能舍弃,舞者从基础开始就要先给「框框」,然后才能跳出框框,这样培养出来的身体才有质感。
云门效应:刺激坊间思变 扩大市场人口
虽然云门连锁教室的成立对中南台湾部分舞蹈社的经营产生冲击,不过,张秀如认为,云门的生活律动班开发出更多的舞蹈人口,这是过去坊间舞蹈社较难触及的市场,在舞蹈人口扩大之后,市场也随之增大,如此一来,也让其他个人舞蹈社无形中受惠。
在台南经营舞蹈班长达三十多年的廖末喜也认为,云门舞蹈教室强调的「生活律动」与「去框框教学法」对训练舞者身体线条的效果有限。她以自己舞蹈社的课程为例指出,在小舞者部分,除了授予正规的芭蕾技巧之外,也将基本舞蹈方法转换成更生活化的舞步或身体概念,来培养小舞者运用身体。她说,即便是即兴创作课程,提供学生透过身体线条表达对韵律、创作与节奏方面的概念仍是必要的。
廖末喜认为,云门教室统一训练师资、统一监督学程和进度的方式无法给每一位舞蹈老师授课空间。她说,民间舞蹈社吸引学生多半以老师授课特色取胜,尽管在同一舞蹈社上课,面对不同的老师,获得的身体训练也各有差异。她认为,舞蹈教育也应让老师在一定学程和进度范围内有个人教学发挥的空间。她表示,云门舞蹈教室连锁的经营型态的确让多数个人舞蹈社感到生存危机,这一点反而正面促使舞蹈社经营者及上课老师思考改进、转型应变;不过,「艺术不应该是7-11。」她强调,艺术应多元发展,艺术教育更应全方位包容,如果硬将艺术以「统一化」的概念来经营,实在太粗糙了。
虽然民间舞蹈社四、五十年来透过芭蕾技巧和民族舞蹈基本功等课程,扮演著基层舞者培训的角色,成为舞蹈教育体制外重要的资源,但也因为教学方式陷入窠臼,当面对新世纪社会变迁时,较欠缺市场竞争力。云门舞蹈教室提出的生活律动概念,吸引大批非舞蹈专业人口,对多数舞蹈社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无论在上课内容或者经营方式上都提供转型新思考。如此一来,不仅为体制外的舞蹈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扩展出更大的舞蹈人口。値得一提的是,各地方舞蹈社长期以来成为台湾舞蹈团体舞者主要来源,再加上近年来有不少舞蹈中心陆 续设立舞团,舞蹈社就扮演著自家舞团舞者的供应中心,在舞蹈社市场面临挑战的同时,舞蹈社所成立的舞团是否也面临没有舞者可用的困境,値得观察。
文字|王凌莉 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