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思珊认为打击乐是 让孩子了解所有音乐必要的元素,之后也鼓励他们学习其他的 乐器。(林铄齐 摄)
专题 专题/才艺教学的另类潮流/对谈篇

「玩」出一场艺术教育革命

云门舞蹈教室vs.朱宗庆打击乐团附设学校

云门舞蹈教室与朱宗庆打击乐团附设学校,都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对声音与身体的敏锐度,培养儿童欣赏艺术的能力,他们的教学方式,成为台湾非正规艺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本刊借此机会安排云门舞蹈教室的何晓玫、朱光娟与朱宗庆打击乐团附设学校的吴思珊、洪千惠,以彼此的教学理念与经验进行对谈与激荡,并在对谈前先行前往对方教室观看教学实况。

云门舞蹈教室与朱宗庆打击乐团附设学校,都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对声音与身体的敏锐度,培养儿童欣赏艺术的能力,他们的教学方式,成为台湾非正规艺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本刊借此机会安排云门舞蹈教室的何晓玫、朱光娟与朱宗庆打击乐团附设学校的吴思珊、洪千惠,以彼此的教学理念与经验进行对谈与激荡,并在对谈前先行前往对方教室观看教学实况。

对谈者:吴思珊(朱宗庆打击乐团团长)

洪千惠(朱宗庆打击乐团附设学校教学总监)

何晓玫(云门舞蹈教室教案研发总顾问)

朱光娟(云门舞蹈教室资深教师)

地 点:表演艺术杂志社

记录整理:杨莉玲(本刊编辑)

何晓玫(以下简称何):这次去看过了你们的课之后,其实发现我们有很多相似性与共同的理想,可以了解彼此应该都做得满辛苦的(笑)。你们比我们早(洪千惠一旁补充:我们是第十一年),我们算是才刚开始,一开始也有参考你们的模式。我们的课程像是在革舞蹈的命,因为传统学舞,家长带孩子来都以为要穿纱裙、裤袜、跳芭蕾舞,结果来了之后好像都有点失望,纱裙穿不到,在教室里面也好像不知道在做什么……。我相信你们也是跟传统的音乐教育不同,我们不只是舞蹈教育,而是艺术教育,不是要孩子将来变成舞蹈家,而是希望透过这样的方式开启孩子的创造力,对艺术有鉴赏力。特别是在这样一个走向科技、物质化的时代,我觉得艺术教育可以减少暴力,我举个例子,昨天我女儿跟我说她写日记,主题是音乐,最棒的一句话是:我很喜欢音乐,每次听到音乐就不会生气,听到音乐会想跳舞。所以我觉得这是在生活里面很需要的精神支援。

朱光娟(以下简称朱):其实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很相似,上次千惠老师跟我说到她去中南部跟一位计程车司机讨论说,为什么很多台北的家长可以认同「玩」的理念,可是中南部的家长比较不能认同。

洪千惠(以下简称洪):结果计程车司机回过头来说,因为中南部的小孩本来就很快乐了,所以他们不需要学……,(笑)很有趣。(朱补充:跟我们在中南部遇到的问题一样。)

:不过我觉得他们没有察觉到那个快乐本身,因为他们觉得快乐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要学技能,但其实你可以快乐地认真学习,并不是快乐就不需要认真学习了。

:这是一种传统观念──要在压力下学习。当然我觉得成为一个音乐家的过程是需要push的,但我们现在的理念是希望全民都能欣赏音乐,是整个艺术的提升,所以在推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跟家长沟通,这部分是比较难的。

全人教育的培养 在分享中学习

吴思珊(以下简称吴):其实上次去看云门的课是满感动的,我觉得是在培养一个「全人」,是艺术生活的训练培养。这跟朱宗庆老师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一样的,他希望每个教室不只是教室,而是成为当地的艺文中心、资讯站。像我们的教室,在中南部办很多艺术文化之旅,带家长孩子北上看表演。其实我觉得很多学音乐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比较没有自信,(朱:不过我们对音乐也比较没自信……)(众笑)那天看你们的课,我很感动的是小朋友跟老师的互动,比如像是拥抱、分享……(何、朱:这是我们课程中很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合奏、团队精神、创意很重要,除了专业的音乐训练,我们每年都有针对儿童举办的音乐会,设计不同主题让小朋友很容易融入,我猜可能我们大部分的家长比较能接受小朋友来「玩」。

:你们的音乐感染力很强,我记得我带我女儿去听过,我女儿就说明年我还要来!因为你们的音乐很容易抓住孩子的心,让小孩很享受,而且你们会把作品带到课程中。

:可能是自己有小孩子吧,所以比较能了解什么年龄层的孩子有什么需要。其实很神奇的是,孩子真的是你给他什么,他就会有什么样的东西出来,所以我们会分阶段设计教材。当然我们会以音乐的要素为主,但呈现的方式会有很多种,比如肢体律动、音乐欣赏、说说唱唱、听音乐说故事……等;不过在看你们的课之后,我满感动那个分享的部分,因为我们通常「给」的比较多,反而从小孩子那边回馈的比较少,所以也许可以透过分享,比较清楚我们给出去的,孩子吸收到多少。

:其实我们那天做的活动,小朋友会去说他喜欢自己一个人自己做,还是很多人,因为小孩子的个性不同,有的喜欢跟人合作,有的喜欢自己做,比较自由,不用去配合别人。

:我们比较是给孩子音乐,较少讲到个人的想法,因为合奏也是一种音乐的分享,但比较少用语言去分享。

平等学习 引导启发

:因为像从小我们在学校,也大部分是一直在吸收,很少能跟老师站在同等的地位,所以我扪在设计这套教案时,就很希望能听到孩子的声音,比如我们老师会蹲下来跟孩子拥抱,希望老师平等面对孩子,是引导者而不是指导者。所以我们会遇到的困难是,因为一般传统舞蹈教育是一种模仿式的学习,你进来,我做动作,你跟著做,那你做得好不好变成是一种对错的要求,但我们是打破这样的传统,用启发性的方法,让孩子做出自己想要的动作。我们不讲「舞蹈」,而是用身体去叙述、表达情感,借用美术、音乐、戏剧、诗词等不同元素,用身体去表达;用音乐去找到身体的呼吸、肢体的律动。

:所以像千惠老师刚讲的,我们最难的是要教育家长。我们的教室是半开放式的,很多家长刚来的第一个质疑是:为什么看起来都像在「玩」?所以我们都要不断教育家长说:如果你看起来像在玩,请给那个老师鼓励,因为那是最难的。

:不过可能是在我们的教材里面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音乐要素、基础(例如五线谱的概念)是可以被检验的,所以还是有技巧。

:我扪是有两套课程,一套是专业舞蹈,一套是生活律动。但我们要求走专业课程的一定要搭配一堂生活律动,因为两者同等重要。

:我们是比较中和的,就是说孩子可以在玩中学习,但如果将来他要成为一个音乐家,他还是有这些训练。

:我们并没有分成两套,因为我们其实是借由打击乐让孩子了解所有音乐必要的元素,让他喜欢了解之后,鼓励他去学习其他的器乐。

如何安家长的心?

:我们有分先修(基础)、专修(进阶)课程,上完之后还有杰优青少年打击乐团(民间社团性质,类似Band),乐团接受邀约,也定期举办音乐会,这样孩子有个目标,也有表现机会,家长也可以看见自己孩子的成长。

:其实这样的方式也间接培养职业的表演者,不过目前我们课程不做表演,原因跟音乐比较不一样,一来是因为演出会有「位置」,怕孩子会受伤(众笑),大家小时候都有这种经验……本来很想学,被老师排到旁边去就不想学了……(吴:我们会很有技巧地让他有表现机会……)孩子其实很敏感,我们不鼓励家长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所以我们设计开放教室让家长看到上课情形,每十堂课有一次统整课让家长进来一起参与。两年有一次大统整,不同的班合并在大的场地做呈现,这个呈现不是演出,而是让孩子之间互相观摩,家长也可以看到别班。几年下来,家长也慢慢能接受自己的小孩不见得要站在舞台当一个表演者。

:而且我觉得孩子的教育不一定要在当下看到那个结果,可是将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你会发现那些就累积在孩子的身上。

:我们有很多家长回馈给我们的是,某一次他的孩子在学校上台,变得大方多了,这就是无形的成长。

:我们的困难是必须用乐器来展现。

:其实上次我们去看你们的课,其中有一部分是可以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打击,这就很有创意。

:还有你们的小朋友自己回家作曲,带到课堂上,很好玩。

秘技公开──静坐与游戏

:其实我们讲舞蹈,不只是身体,教舞蹈技巧,而是身心合一,让孩子觉察自己、倾听自己、同理别人,了解彼此的需求,跟别人和平相处,所以我们的课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林怀民老师特别要求的静坐,这大概没有其他课程会这样。一开始我们也很怀疑要一个四歳的小孩静坐会不会很困难?林老师就说:你就让他看著自己的大拇指,就这样安静片刻。这跟原本课程设计倾听呼吸与身体动作有连结,所以我们就很自然地加进去,后来发生一个很奇妙的变化是,很多小孩子能坐了,而且还很爱坐,最后不只孩子静坐,家长也跟著一起坐,这帮助很多从一个喧闹的环境进来教室的学生转换心境。

:我们是比较像音乐会,所以孩子一进来是唱唱跳跳,让他们暖身、肢体活动起来,把身体打开,课程里面也安排很多游戏,透过游戏训练技巧。

:我们也是透过游戏学习,所以才会有很多家长以为孩子都在玩。另外也是用语的问题,我记得林老师叫我们不能跟孩子说:「来上课!」他说:「才四岁的囝仔你说来上课要把他吓死啊!」所以我们都跟孩子说:「来玩游戏!」

:其实我们的理念是相通的。不过我们还是有顾到家长,所以我们有课本、作业本、联络簿,清楚告诉家长我们做了些什么事,孩子学习到什么。

:我们儿童律动课程里面有本亲子手册,里面有一个很特别的部分是我们有评量,这个评量是学生自己评量,亲子手册则增进亲子沟通。

:我们是每堂课都有老师评量,大多是鼓励的话。联络簿里有家长的话,也鼓励家长带孩子看表演、看画展啦,促进亲子互动。

:老师你们簿子回来的时候会跟家长做分享吗?

:我们当然会跟家长联络,也会利用课堂中间的时间跟家长分享,例如我们第一、四、七堂课欢迎家长进来参观,甚至也会请家长协助老师,有家长在,小朋友会变得很乖。

:而且你让他进来参与,对家长来说会比较容易认同。

:会比你讲破嘴有效。

:对!看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有很多家长在外面看,以为动作很简单,比如说跑步、听鼓声走路,等他自己进来做,喔!发现很难。慢慢地,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很不简单。

陶冶性情 适性发展

:我们这边最常遇到的是过动儿。因为通常家长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过动,就让他去动。另外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因为国内艺术治疗的管道很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所以很多家长听了医师的建议,会把孩子带到教室;不过我要强调我们不是治疗课程,但它会对孩子有某种程度的帮助。我会看孩子的状况,有些孩子会出现侵犯别人的状况,我会请家长来看课,让他了解并不适合,有些则是轻度,不会侵犯别的孩子,甚至有的家长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有失调,上这样的课会发现,会好转。其实这要归功到艺术本来就有帮助孩子表达、合作,让身体得到满足的功能,帮助孩子学习跟别人相处。

:音乐这方面遇到这样的情形比较少,大概是因为如果孩子本身有状况,就比较难继续学习下去。不过就像你们说的艺术本身就有陶冶孩子性情的功能,借由团体课程,透过合奏,孩子学习如何跟别人合作,互相影响,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我们男生很多,学打击乐可以发泄孩子的精力,(笑)甚至女生也会被影响,个性有改变,这是老师跟家长都有发现到的。声音是有表情的,乐曲风格也很不同,每个班都会有每个班的特质。

:你们有没有遇过对声音或音高特别不敏感的孩子?该怎么办?

:其实,因为我们是合奏,有些孩子如果真的没办法,我们老师就会技巧性的在乐器或曲目的选择上调整,让他也有学习表现的机会,比如说演奏沙铃,让他慢慢导入,比较不会有挫折感;我们会针对不同的孩子选择他适合的乐器,比如说键盘不行,那就换节奏乐器,那家长如果有疑问,我们会当场示范,让他听听看,嗯,如果拿掉这项乐器,整个合奏会变得很空,他就会知道自己孩子的演奏是很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快乐学习,不要有比赛的竞争心理,这样很容易不是自卑就是自傲。其实我们很骄傲我们的课程能够借由这么多乐器,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哪些部分可以补足跟成长,透过这样的课程,让他们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音乐的选择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