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欢乐,是件严肃的事 (白水 摄)
音乐 评论/音乐

真正的欢乐,是件严肃的事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

布隆斯泰特采取徐缓处理,让每个强奏充分鸣响出来,从指挥手势收尾动作,笔者甚至怀疑他的音色洁癖已经到了连残响都完美要求的程度。他的音乐段落性强,乐句切割分明,表现慢板段落,起初确有不够潇洒的感觉。但随著乐曲进入快板,工整的架构、堂皇的气质、秾纤合度的轻重对比,才把一个完全不同的贝多芬形貌挥洒出来。

布隆斯泰特采取徐缓处理,让每个强奏充分鸣响出来,从指挥手势收尾动作,笔者甚至怀疑他的音色洁癖已经到了连残响都完美要求的程度。他的音乐段落性强,乐句切割分明,表现慢板段落,起初确有不够潇洒的感觉。但随著乐曲进入快板,工整的架构、堂皇的气质、秾纤合度的轻重对比,才把一个完全不同的贝多芬形貌挥洒出来。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

3月17日

国家音乐厅

不愧是来自德东的老乐团,排出最保守的曲目、采取最保守的诠释,却得到最热烈的回应。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是位学者型音乐家,在市场竞争剧烈的现代古典乐坛,他宁可做我行我素的苦行僧,默默耕耘音乐世界最严肃深刻的领域。他指挥的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以端庄的诠释、严整的演奏,得到观众最高度的肯定。不事花巧、不哗众取宠,这样的演出是真实艺术性的呈现,正应了布商大厦演奏厅流传的格言「真正的欢乐,是件严肃的事」。

上半场只有一首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布隆斯泰特徒手登场,从序奏就带给听众全然不同的聆听感受。他是如此精细地处理各声部的微妙搭配,使笔者觉得即使独奏小提琴不加入演出,也会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布隆斯泰特的要求是室内乐式的,要求极高的合奏素质(乐团音色工整得令人肃然起敬,究竟如何训练统御令人匪夷所思),对于音色的精美追求得近乎洁癖。他主动切入刻划起承转合,分析作曲家构筑的曲式效果。为了达到强调这种「句读」的效果,布隆斯泰特要求的休止和长音常比一般人明显。这样在美学上具有一定风险,因为犠牲掉一些刺激感官的流畅感。所幸他所勾勒塡充的细节是如此丰富,这些休止反而成了很好的呼吸空间。

拉脱维亚籍的青年女小提琴家贝伊芭.史翠妲(Baiba Skride),是二〇〇一年比利时伊莉沙白女皇大赛首奖得主,甫上台就流露卓然不群的台风气质。与许多音乐奖牌得主最大的不同是,她表现出来的是风格品味(style)高过演奏技巧(skill)。就技巧而言,若以金牌得主的高标准来看,史翠坦的稳定度稍弱,瑕疵多了些,在可容许的危险边缘。开头连续八度就有明显失手,令人心中为之一惊,到了装饰奏(cadenza),更时有滑移和犹疑的地方。不过,所有这些小瑕疵都被她高贵雍容的乐句塑造所掩盖。不知是否刻意,她的演奏风格和布隆斯泰特太契合了,同为工于经营细节和分句的高手。

独奏亮眼,只因乐团称职

独奏和指挥都不急于推动乐曲向前,而是从容地相互对唱、烘托。即使是细微的独奏与弦乐拨奏对位,也处理得纤毫毕现,就像用放大镜检视一样,让这首乐迷滚瓜烂熟的曲子,依然时时浮现新意。史翠妲的音色珠圆玉润,不像美系超技提琴家时时炫耀戏剧化、大反差的对比,而是温和地让各段落泛出不同的幽光,使她演奏的第二乐章呈现不可思议的优柔浪漫色彩。

除了杰出的分句、起伏,史翠妲和指挥一样,也特别擅于利用休止与长音。尤其是高音长音常拉得既平又长,像抛在夜空的一条银线,优美的弧度令人喘不过气来。只有堪称艺术家的演奏者,才具备这样牵动聆听者心神的魅力。当然,部分还是得归功于布隆斯泰特协奏的功夫,若不是他精准妥贴的陪衬,整体效果不会那么好。二者搭配既不哗众取宠、又非墨守成规,而是发挥独特的艺术性,在日趋规格化的现代古典乐坛确属难能可贵。

贝多芬的酒神,台湾现身

下半场也只排出一首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这部交响曲被李斯特称为「节奏的神话」、华格纳称之为「舞蹈的神话」,近年在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指标性的演奏下,把本曲节奏魔力发挥到极点,使后人倍添「此处有诗题不得」的压力。不过在布隆斯泰特处理下,贝多芬七号呈现一种更英雄式、更自主表现的古典样式。克莱伯诠释下,音乐生气蓬勃而均衡,但它变成指挥人格的化身;布隆斯泰特诠释下,音乐依然生动,但它的均衡是天然形成的,不被某种外力牵引,呈现的则完全是作品自己的美感。

第一乐章序奏风格的慢板,布隆斯泰特采取徐缓处理,让每个强奏充分鸣响出来,从指挥手势收尾动作,笔者甚至怀疑布隆斯泰特的音色洁癖已经到了连残响都完美要求的程度。他的音乐段落性强,乐句切割分明,表现慢板段落,起初确有不够潇洒的感觉。但随著乐曲进入快板,工整的架构、堂皇的气质、秾纤合度的轻重对比,才把一个完全不同的贝多芬形貌挥洒出来。布隆斯泰特始终保持冷静、客观、却又全盘掌控的严谨。他并不刻意经营乐曲流动时的伏笔、动静张力,所以乐曲并没有什么明显松紧弹性,而始终开门见山地坦然呈现。乐团则在高度纪律下,整齐画一地奏出慑人的共鸣之美。

同样的处理概念延续到下三乐章,例如不断重复著主题节奏的第二乐章,布隆斯泰特同样不注重横向拉拔的张力,从容地让各声部由低音到高音、由弱转强,把主题渐次堆高起来。细密的音色控制,使这段主题呈示产生如同拉威尔《波丽露》般神奇的音色渐层效果。令人吃惊的是,定节奏、速度几乎没有变化的这个乐章,可以被表现得这么壮丽、丰富,真是令人击节叫好。

第三乐章急板,一般演奏显得狂乱急躁的音符,布隆斯泰特指下却是井然有序,厚实而富弹性的低音衬底下,高音部齐一跳跃著,虽是交响曲最奔放的乐段,听来却有室内乐爽耳的趣味。短暂休止后,迈入快板第四乐章,乐团始终保持精美华丽。没有克莱伯令人为之晕眩的狂热、戏剧化的对比,而是辉煌灿烂的凯歌。即使在高潮段落,乐团仍维持高度工整的合奏性,清晰、乾净,却又力度十足。布隆史泰特从容导引著,让乐曲在爆发般的高潮中结束。有趣的是,即使是在亢奋的终场气氛下,布隆斯泰特演奏安可曲《艾格蒙》时,又从容不迫地回到极度冷静,让第一个强和弦长长地、完美地响出来,真是有始有终、一以贯之,不愧是当今的严谨派大师!

 

文字|杨忠衡 资深乐评人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