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要走进剧场? (林铄齐 摄)
戏剧 评论/戏剧

我们为什么要走进剧场?

绿光剧团《爱情沸点八度半》

除了几个响亮的名字,几场只为挑动情绪的段落,或者几张设计精美的卡片之外,《爱》剧能够提供给我们什么比电视与电影更精采的消费商品?如果每周在电视上都可以看到像《欲望城市》这种同样以轻松消遣的态度谈论都会情爱故事的电视影集,我们为何还是要选择剧场?

除了几个响亮的名字,几场只为挑动情绪的段落,或者几张设计精美的卡片之外,《爱》剧能够提供给我们什么比电视与电影更精采的消费商品?如果每周在电视上都可以看到像《欲望城市》这种同样以轻松消遣的态度谈论都会情爱故事的电视影集,我们为何还是要选择剧场?

绿光剧团《爱情沸点八度半》

5月2〜5日

国家戏剧院

在笔者从事剧场教育的多年经验里,面对许多初初走进剧场的年轻学子,无论他们接触剧场的目的是作为一生职/志业,或只是满足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为什么必须走进剧场?」这同样也可以是笔者走进剧场欣赏任何演出之前与之后,给自己、也同时对演出者提出的一个评断标准:无论是基于娱乐的需要,或对于人生有不同的体验,这样的演出是否能够给我足够的理由走进剧场?让我选择剧场,而非电视或电影?

对于绿光剧团的新作《爱情沸点八度半》,我们或许也可以用这样的标准加以评断。

《爱情沸点八度半》以四个不同世代的女 性为主角,描述她们面对爱情的种种期待、失落、困扰、和领悟,黄昏之恋、职场恋情、同性与异性恋交错的三角关系、师生恋的不同爱情型态,还有更年期、不伦之情、 处女情结等等关于性与爱的命题。知名作家吴念真的剧本,非常明白以年轻的都会男女为对象,以提供不多不少、浅薄易懂、温和顺口的浪漫与笑声为目标,整个制作从导演、表演、舞台视觉、一直到周边的文宣风格,都表现出一种都会的、消遣的、速食消费的意识取向。即使个人并不同意,这种完全将剧场作品视为消费商品的做法,但作为一个被喂食、被以各种方法刺激消费欲望的观众,笔者必须追究的是:像《爱》剧这样的商品,能否让消费者满意,能否在他们走出剧场时感到不虚此行?

首先,《爱》剧里的情爱事件,对于接受了太多电视剧和好莱坞电影薰陶的本地观众而言,不但已经陈腐不堪,在角色关系的复杂纠缠、情节的悬疑曲折、或甚至情绪的泼洒渲染,不仅无法与被许多观众所唾弃的电视剧相比,相较于绿光剧团过去的都会浪漫喜剧作品(如《结婚?结昏!──办桌》),也显得过於单调贫乏。剧中的爱情最多能以「温呑」形容,谈不上浪漫深情,更不用说达到剧作者所宣称的八度半沸点。

戏剧动作零散,表演各凭本事

除了以简洁的速写风格,相当鲜活地勾勒出面临更年期的女性面貌、都会单身女子的焦虑不安,和操弄语言的功力外(如柯老师对舒老师表达爱意的一场戏),剧作者在角色塑造、情节结构、和戏剧情境的建立方面,有许多的问题。同性恋的云云、新世代的阿桃、以及多数的男性角色都嫌单调刻板,而例外的柯老师(柯一正饰)与罗老师(罗北安饰),其魅力主要来自演员本身的特质与表演,而非剧作者 创作;全剧的场景过于零散,戏剧动作被切割成无数的片段,除了简单的时空转换外,没有叙事逻辑可言;角色关系(构成全剧主体的情爱关系)的建立,除了由演员自己在对话中叙述、或利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外,我们也看不出任何发展的过程;多数场景的情境,如女子公寓的客厅、出版社办公室、刺青店、公寓楼顶,或者平凡无奇,或者只有喧哗吵杂而毫无浪漫情调。因此,即使我们并不期待在剧中看到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我们也看不到最基本的戏剧冲突,都会爱情的趣味,更甭论让人感动的语汇或情境。

舞台空间处理粗糙

而剧本的这许多问题,对导演、演员、和设计群,似乎都构成了无法超越的障碍。

导演陈希圣对於戏剧动作零散的问题,完全无法处理,对于每一场景及全剧节奏的掌握缺乏章法,对表演风格的协调也看不出有任何成效,更甭论所谓的导演概念或创作风格。因此,我们在舞台上只能见到演员各自的发挥:演员本身如果具有舞台魅力或较为纯熟的表演技巧,如丁也恬、王琄、柯一正、罗北安、陈以文、孙法钧等人,其表演大约就可以掩盖一些编导部分的问题,达到让观众可以接受的演出效果;至于两者皆无的演员,就只能依赖像模拟3P性游戏的场景一样,刻意搞笑,企图从观众身上压榨出笑声,或者藉著刻意夸张的道具(真人大小的泰迪熊和 人造花)或肢体动作,以掩饰导 演和演员在处理戏剧动作和节奏上的不知所措。

就舞台空间的设计与运用来看,场景零碎的问题不仅无法得到解决,在视觉美学与技术操作上也有许多可议之处:公寓客厅比较像是样品屋,而非角色存在的空间;公寓客厅的细致装潢,只对照出之后如刺青店和公寓楼顶的粗制滥造;景片的拆解组合过于频繁,不仅浪费时间,每一次的转换除了让时空做最简单的改变之外,在视觉上也完全没有给观众不同的刺激或享受,甚至让精采的一场戏(柯老师对舒老师的求爱),必须在一片可怕的大黑幕前、在舞台前缘狭小的空间里演出;在最后一场戏里,偌大的舞台空间只有一座丑陋的楼梯间,在一大片星空的映照下,只是显示出导演与设计者对于舞台空间与视觉美学的缺乏想像,和虎头蛇尾的作风。

不见热度与深情的爱情故事

整体而言,《爱》剧让人感觉到一种对演出制作、对消费者(观众)缺乏尊重的态度:所谓的爱情故事没有热度与深情,只有滥情与媚俗的陈腔滥调,所谓的角色只有皮相,没有实质的形象与内涵,所谓的导演与表演只剩下基本的走位与进出场,和少数几段只能引发观众最低层次情绪反应的桥段,所谓的视觉美学只是现成事物的刻板复制,或者不经意的粗制滥造。

因此,除了几个响亮的名字,几场只为挑动情绪的段落,或者几张设计精美的卡片之外,《爱》剧能够提供给我们什么比电视与电影更精采的消费商品?如果每周在电视上都可以看到像《欲望城市》这种同样以轻松消遣的态度谈论都会情爱故事的电视影集,我们为何还是要选择剧场?《爱》剧真的就符合都会男女或一般观众的消遣品味吗?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专业剧场工作者无法给观众满意的答案,我们又如何能够回答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走进剧场?

 

文字|陈正熙 国立台湾戏专专任讲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