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中生有的「陈玄礼」这条线,使《长生殿》似乎又回到古册戏说戏的方式。中为饰演陈玄礼将军的许素云。(白水 摄)
戏曲 评论/戏曲

遥望长安,情归何处?

台湾歌仔戏班《长生殿》

放下文人含蓄身段,直接诉诸地方戏的大胆写实,善用了歌仔戏「谈情说爱」的本领,让宫廷爱情变得「有血有目屎」,有体温、呼吸,煽情得恰到好处,是此次《长生殿》从昆剧改编为歌仔戏调适得最成功的地方。

放下文人含蓄身段,直接诉诸地方戏的大胆写实,善用了歌仔戏「谈情说爱」的本领,让宫廷爱情变得「有血有目屎」,有体温、呼吸,煽情得恰到好处,是此次《长生殿》从昆剧改编为歌仔戏调适得最成功的地方。

台湾歌仔戏班《长生殿》

5月31〜6月2日

国家戏剧院

清初剧作家洪升巨构《长生殿》长五十五出,日夜竞演大约也要三至五天才能完成,任何当代编剧想要在两小时多的现代模式内浓缩精练,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歌仔戏《长生殿》制作人曁编剧刘南芳在编剧手记里提出她之所以想要改编《长生殿》,一则「尝试歌仔戏演宫廷大戏能否胜任愉快」,二则「尝试改编文学作品的可行性,接续《李娃传》(注1)这种诗情画意的想像空间」。

循原著以情事写诗情画意

歌仔戏并非没有宫廷大戏,如刘南芳所言,她所寄望的是,不必沿用传统「古册戏」形式,而另辟风格。古册戏风格简而言之,即纯说故事,因果简化、事件单一化,再加以人物类型化(忠奸二分),简单明了,有始有尾。这类历史剧到了近代戏曲作家手里早不敷使用,当代「历史剧」通常有较深刻的人物内涵,历史因果交错纠缠,思想面深刻,同时批判观点多重,试图还原历史复杂面向。歌仔戏《秋风辞》(注2)是近年来出现在台湾舞台上的新编宫廷戏,所展现的正是大陆剧作家对历史事件新的表达方式,不独叙述事件推展过程,同时在过程里琢磨人物心理动机,展现历史意义深沈的一面。

歌仔戏《长生殿》与当代历史剧又不同。如同原著,洪升虽是记盛唐之变、伤兴亡之悲,有「垂戒来世」之寓,但七分写情、三分写史,通篇「专写钗合情缘」,最成功仍是一段「帝王罕有」的挚真爱情的追忆,总归一句「情缘总归虚幻」。历来改编《长生殿》也多舍安史之乱前因后果繁复追述,而集中描述唐明皇、杨玉环两人真挚情感,冀图创造「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深情。歌仔戏《长生殿》主要目的也应该是专写情事,即「诗情画意的想像空间」,但这可能是最根本的难题,即原著本身既有的历史因果与爱情传说难以扣合的根本窘境。

检视此次《长生殿》结构,可以看出编剧十分依循洪升原著。上半场第一、四、六场都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宫廷爱情的戏,篇幅也最重,其间穿插送荔枝、安禄山与杨国忠、陈玄礼之间隐约的不和危机,铺垫了历史进程。下半场长安城破、马嵬坡一向是重头戏,但戏并未结束于杨贵妃致死,而是最后的追忆,让唐明皇追悔过去种种,徒留遗憾。全剧结束于此,呼应了原著以唐明皇为中心人物的结构,企图将李、杨爱情从肉体的有限时空延展至精神面的无垠世界,提升两人的爱情意境。

绵绵悔情抵触女色亡国

从宫廷剧脉络来看,编剧从送荔枝扰民埋下官民对杨贵妃的不满,又从安禄山狂妄行径说明安史之乱叛变源起,最后,马嵬坡处死杨国忠及杨贵妃则主要因为杨国忠建议唐明皇出逃长安城,让官兵家眷平白死于安禄山铁蹄之下,官兵气愤难平,以至非杀杨家兄妹不可。前因后果尙称流畅,只是,逼死杨贵妃的道理仍然说不太通,陈玄礼的理由大约是怕杨贵妃日后趁机在枕头边游说唐明皇「秋后算帐」,所以必须斩草除根。说法十分牵强,因为全剧并未强化杨贵妃私心偏袒或杨国忠专权蛮横形象,杨家兄妹必须为误国赔上一命的理由十分薄弱。

其实这也是《长生殿》原著根本矛盾。这段帝王爱妃的爱情究竟与安史之乱有多少关系?杨贵妃该不该为盛唐衰败承受赐死的命运?洪升迂回解释了他的看法,但,创造了一桩爱情神话,提高了爱情高度,就不能罪责这段爱情该为历史负责;但不把安史之乱算在杨贵妃头上,又始终无法解释前线官兵非要唐皇斩爱妃的缘由。「女色亡国」的负面暗示与「此恨绵绵」的正面肯定一直互相抵触,李、杨的爱情很难有崇高圣洁的形象道理在此,这段有瑕疵的爱情要达到纯粹的「诗情画意」很难说服人。

洪升写「情」,最成功的是通过下半部的〈闻铃〉、〈哭像〉、〈雨梦〉描述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悔情」,绵绵不绝的追念,深情于此产生,至此也才动人。只可惜,改编本通常篇幅所限,无法演到这部分,这次歌仔戏《长生殿》也依然如此。马嵬坡这场戏洪升用了十余支曲子款款铺垫生离死别的痛,歌仔戏《长生殿》在这里却显露虎头蛇尾的遗憾,将重头戏放在陈玄礼逼宫的大段唱段上,没有提供唐明皇与杨贵妃诀别必须有的渲染空间,杨贵妃的悲剧形象因而逊色,草率的过程也载不动唐明皇前后呼应、悔恨抱憾的哀愁。后面虽然增加了追忆这场尾声,但紧接马嵬坡之后,转折太快,空间不足,余韵难言,观众无法感同身受。

煽情得恰到好处的谈情说爱

皇宫外兵马倥偬的历史荒乱感与宫廷内奢华圣洁的爱情浓度,反差极强的对比在这次歌仔戏《长生殿》里并没有营造出来,或许要归咎导演手法,剧本先天缺憾与后天表演不足双重致命因素,都没有通过导演手法加以补强,导演薄弱是这次《长生殿》更令人遗憾之处。但改编还是有出色之处,最成功的在将杨贵妃与唐明皇的帝王爱情「落凡」为一般老百姓的感受。一开始,编剧就没有回避两人年龄相差卅多岁的事实(但回避了杨玉环曾是寿王妃,唐明皇强夺儿媳的史实),第一场戏,唐明皇假装为乐师,试探不明所以的杨玉环「若是皇上像我这样,你愿意嫁伊吗?」杨玉环从外貌打量起,暗示唐明皇还有「一尾活龙」青春魅力,加上前段铺陈唐明皇熟晓音律,是「才子型」的浪漫爱情最佳人选,说服了我们这些老百姓观众对老少配的最大质疑,也合理化了两人的爱情基础。选妃的工具目的消失,一见钟情的爱情神话从寻常百姓家趱进帝王轩宅华宇。

第四场醉酒、吃醋及第六场重新入宫也写得极细腻。争吵内容是很家常的,杨贵妃碎碎念个不停,吵著「我要出宫、我要出宫」;随后高力士、裴力士设计两人言归于好,杨贵妃又吵著「你骗我,你根本没思念我」,出言大胆,情态直露,尤其两人最终言归于好,舞台上两人禁不住拥抱、亲吻,这样直喇喇的表演是京昆剧种所无法容许的,却是歌仔戏一向擅长的调情手段。笔者认为,放下文人含蓄身段,直接诉诸地方戏的大胆写实,善用了歌仔戏「谈情说爱」的本领,让宫廷爱情变得「有血有目屎」,有体温、呼吸,煽情得恰到好处,是此次《长生殿》从昆剧改编为歌仔戏调适得最成功的地方。

与此同时,编剧杜撰的玉真公主与陈玄礼爱情这条线,畅意洒脱、自由自在,意在凸显帝妃之爱既受位阶限制,又有后妃争宠阴影,与一般男女一对一平等之爱的差别。这组无中生有的副生陈玄礼、小旦玉真公主,丰富了洪升原著只有一(正)生、一(正)旦「一种爱情说法」的戏剧性,也让场上人物更接近戏中通常都会有二生二旦的歌仔戏风格,突出了歌仔戏特色。陈玄礼逼死杨贵妃的情节安排也十分符合观众对历史前因后果解题的期待;很吊诡的,这里,似乎又回到古册戏说戏的方式,即,抓出陈玄礼这条线用来贯穿、注视著整个历史因果进展。

旧题难解,新企图値得肯定

刘南芳一直是十分有企图、有理想的歌仔戏热爱者,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实务经验,此次《长生殿》所要实验的宫廷爱情戏,就企图而言,绝对有肯定的价値。就音乐风格上,再次与大陆作曲家陈彬合作,展现比本地创作者更大幅跃进,不论是伴唱曲式、腔调变化,入耳陌生,却步步都在传统基础上借用更多西洋编曲手法,合声、配器、合弦规模都更大,对应于整体创作企图──藉宫廷戏深化歌仔戏内涵一一是同步的。演员选择上,也大胆启用多位第一次进入现代剧场的外台戏班优秀演员,她们的表现容或没那么得心应手,但传统唱念实力有目共睹,做表稍嫌僵硬,还有改进空间。

或许不该问「歌仔戏为什么要演《长生殿》」这个顽固问题,只是,洪升《长生殿》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影随形伴著这个歌仔戏版;高等文人骈丽词章,考验演员及观众消化能力,古典台语文失落的无奈,一时是难以弭合的。这出《长生殿》如果改名为《杨玉环赐死马嵬坡》或《陈玄礼逼死杨贵妃》不知会不会更俐落爽口;当然,这又回到古册戏说故事方式,根本不是创作意图,另当别论。只是,歌仔戏练就一身民间气质,翻作文人雅士词章,真是必要实验?马嵬坡遗恨渺渺,爱情神话牵动著百姓流离失所,这段情从何说起,又怎么说才能圆满?车水马龙的台北街头,遥望长安城,不只咫尺天涯,更是烟尘漫漫。   

注:

1.《李娃传》乃一九九五年十月台湾歌仔戏班制作班底编剧演出的戏码。

2.《秋风辞》是河洛歌子剧团一九九九年三月制作、首演的戏。

 

文字|纪慧玲 资深新闻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