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文化资料库建置计划」将对台湾的文化艺术资源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及诠释工作。图为该计划出版的相关DVD。(南有嘉木 摄)
现象‧现场

进入数位世界,共享传统艺术

文建会国家文化资料库建置计划中的传统表演艺术

文建会国家文化资料库建置计划中,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与传统舞蹈部分是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导,目前主要完成的是传艺中心的典藏建置。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部分是作品授权与诠释著录,而为达成「全民共享」的目标,版权问题更是不能轻忽,但戏曲工作者江武昌也从个人搜集资料的经验指出,不因版权门槛尽力去做好保存工作,才是建置国家文化资料库的真正意义。

文建会国家文化资料库建置计划中,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与传统舞蹈部分是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导,目前主要完成的是传艺中心的典藏建置。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部分是作品授权与诠释著录,而为达成「全民共享」的目标,版权问题更是不能轻忽,但戏曲工作者江武昌也从个人搜集资料的经验指出,不因版权门槛尽力去做好保存工作,才是建置国家文化资料库的真正意义。

资讯科技无远弗届与快速宽广的传播速率,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模式,也开启了文化艺术发展的新页。自从一九九四年美国提出数位博物馆计划,开启了数位化的战国时代,许多先进国家无不积极地展开相关的各项计划,例如法国罗浮宫的绘画数位化计划、澳洲的线上博物/美术馆计划、日本的全球数位博物馆计划等。台湾的数位化计划始自一九九八年国科会的「数位博物馆」计划,至今已陆续建置「故宫文物之美」、「杨英风数位艺术博物馆」等十余座网站。一九九九年行政院所通过的「国家典藏数位化计划」仍由国科会执行,该计划的目标是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国立台湾大学以及中央研究院等七个单位的珍贵文物、文献加以数位化,以建立国家数位典藏资料库。

在迈入新世纪后,文建会亦充满雄心壮志地宣示展开「国家文化资料库建置计划」,著眼于数位化是现代资讯典藏与传播的必然趋势,该计划将对全国的文化艺术资源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及诠释工作。

开启艺术文化资料整理的新页

「国家文化资料库」是一项充满难度、挑战但具有时代性的重大工程。首先,要广泛地征集公家与民间的文化资料,内容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环境艺术、民俗生活与文物、民间信仰、传统工艺、传统戏曲、传统建筑与聚落、村落历史等范围,再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地图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藏品,转化成数位化的格式,最后给予基本的诠释资料后,统一收录、展示于不同主题的资料库中,未来,民众将可以透过方便的网路系统搜寻、浏览甚至学习、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料。数位化、诠释资料、著作权、浮水印、检索系统、网路安全与认证等一连串的专业术语,都是建置文化资料库必须运用与克服的技术,也是想要掌握最新时代脉动的人不能不认识的新词汇。

目前国家文化资料库分成老照片、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文学、建筑、电影等八个主题来进行,并且依照不同的专业,分别由文建会与其附属单位来负责规划执行资料搜整与数位化工作;其中,传统戏剧、传统音乐及传统舞蹈部分是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导,去年是正式开办的第一年,摸索尝试中,亦完成了数项成果,主要都是传艺中心既有的典藏,因为在资料的取得与版权的授权方面较没有困难。

传艺中心既有典藏可在网站一睹为快

传统戏剧资料库规划分为偶戏、歌仔戏、南管戏曲、北管戏曲、客家戏曲、民间小戏、阵头杂技、京剧、昆曲与流传台湾之地方剧种等项目,另外再加上传统戏剧辞典、人才及大事编年史等资料库,横向、纵向的资料可望建置得严密而完整。第一年已经完成的部分以布袋戏和昆曲为主,布袋戏包括黄海岱的五洲园、许王的小西园以及钟任壁的新兴阁这三个剧团的代表性剧目,每团各有十余出戏,这批资料来自「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的成果,当年传艺中心花费相当多心力录影保存艺师的表演技艺,这些记录不久便可在网站上一睹为快。

昆曲包括《昆曲辞典》以及「昆剧选辑」、「秣陵兰蕴」、「秣陵兰薰」等昆曲影带的建置,包含由中央大学洪惟助教授主编、去年才正式出版的《昆曲辞典》的全数内容,共有五千七百则条目与八百张图片,以及近年文建会和传艺中心陆续出版的昆曲演出影带,估计约有近百出的昆曲剧目。另外还完成了「台湾传统民间艺术有声资料典藏计划」,内容是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图书馆所典藏的铃铃、福斯、月球等几家早期唱片公司录制出版的传统戏曲音乐,预估约有近千笔的台湾早期戏曲录音资料。

传统音乐资料库由传艺中心的民族音乐研究所执行。第一年完成的,包括灵宝派道教仪式音乐,以及风潮唱片、水晶唱片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所录制或出版的原住民音乐,文建会八○年代出版的侯佑宗、赖碧霞等薪传奖得主有声资料,与民族音乐研究所现藏的蒙古车王府藏曲本等善本、剧本、曲谱资料之数位化工作;目前正朝向建置原住民音乐、福佬音乐、客家音乐、仪式音乐等资料库的方向规划。传统舞蹈类部分,由于以往调查、保存与记录的相关资料相当缺乏,建置其资料库更为困难;目前朝向以舞蹈人才与舞蹈辞典资料库的建置为主,人才资料库将整理收录民国以来在台湾地区从事传统舞蹈工作的专业人才五十至八十位,辞典以国立编译馆即将出版的《舞蹈辞典》中「民族舞蹈」内容为主。

授权与资料诠释的困难

现代资讯科技要与传统艺术发生关系,除了想像力,更需要花点心思来了解与认识。承办传统音乐资料库的民族音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孔令伊表示,有声资料的数位化处理,比起单纯的文字或图片更为复杂,除声音的存录格式需要特别处理、规范外,单是解决每一首曲目所可能涉及的版权或著作权的问题,便是一项很大的考验。授权的取得是国家文化资料库计划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要达成公开化、透明化的目标,又要避免著作权的纷争,因此所有的资料都必须取得授权使用证明后,才能放入资料库内。

传艺中心负责传统戏剧与舞蹈类资料库的萧淑贞副研究员也表示,虽然目前文建会提倡无偿使用的做法,但毕竟每位著作权人对于自身权利的认知与取舍因人而异,有人愿意慷慨授权,无偿提供使用,但也不乏要求一笔可观权利金的情形。由于该计划现今并没有统一的权利金标准,再加上一些民间机构也争相积极地投入这块数位化的大饼中,更造成权利金行情的不一,无形中也加重了沟通协调的工作量。

诠释资料(metadata)指的是「有关资料的资料」(data about data),或称资料的描述性资讯。为了让资料库发挥资讯检索、分享及互通的功能,所搜集到的资料在经过数位化格式处理后,还需加上一道著录的手续,即给予所谓的诠释资料。诠释资料依照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文学、电影、建筑各类别不同的属性而有不同的格式,每种格式都有一定的栏位由资料库的建置者来著录填写,透过这些栏位,即构成资料库的基本特性与索引网路。萧淑贞指出,每种诠释资料格式的栏位都是固定的,但是各类别拥有不同的特性,譬如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同样使用音乐类诠释资料格式,但是其中的「作曲者」、「作词者」、「曲式╱乐式」、「得奖纪录」、「创作时间」、「创作地点」、「首演」等栏位,却明显只适用于现代音乐,传统音乐很难适当填写;此外,对于「捐献者」、「其他贡献者」的定义与解释,也经常困扰著录者,因此,诠释的标准与认定,也是影响资料库建置的重要因素。

莫因版权门槛而放弃珍贵资料

对于广大的使用者来说,文化资料库的建立确实是一大福音,不仅公藏资料得以公开亮相,许多散布民间的私人收藏也可能在此分享给大众。这项计划不只需要编列上亿元庞大的经费预算,更需要结合电脑科技、图书资讯、著作权法规以及各类文化艺术专业人士的共同投入与研发,才能完成这一项全民共享的文化果实。

就使用者角度来看,全民享用确是令人期待的愿景,但是就文化资产保存的观点设想,戏曲工作者江武昌却有另一番看法。由于数十年长期搜集戏曲唱片、录音、抄本、照片,江武昌已囤积相当可观的戏曲资料,但是这批可能来自翻拷、翻拍、赠与或是购买的各式资料,却碍于版权不明的窘境,无法纳入文化资料库中。切身的经验让江武昌提出,文化资料库应该是立基在文化保存的观点上,先做保存工作,即使目前无法解决版权问题的资料也应该先收录保存,等待版权问题解决后再公开使用,否则依照目前的做法,只会让许多珍贵的资料因为版权的门槛而被迫放弃,如此便失去了所谓国家文化资料库的真正意义。

文化资料数位化保存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正在兴起的做法,不到十年时间,已经开启人类运用电脑科技保存文化遗产的新视野,而它的伟大贡献,除了保存外,更在于透过无远弗届的科技魔力,让全人类都能共享彼此的文化特色,促进全人类的相互了解。这便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资讯科技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参考资料

《国家文化资料库系统架构、诠释资料规范及数位档案格式研究计划期末报告》(未刊),国家图书馆:2001年。

 

文字|游庭婷 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硕士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