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希血液中那义大利人的歌唱性格,往往透过了冷静中暗藏狂野的热情诠释,带给聆赏者仿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而此次国家交响乐团,在简文彬的带领下,精确而中肯地体现了近代北欧作品与美国现代作曲家,因人文风格而产生的音色与内涵上的明显对比,而这种忠实表现作品风格的协奏方式,当然也使得阿雷希的诠释与舖陈能更为自在。
阿雷希与国家交响乐团
5月1日
台北国家音乐厅
早在遥远的中古世纪,长号便以与今日极为相似的模样出现。那时在教会望弥撒仪式中,长号以其最接近人声的特性,支援诗班合唱之各声部,是用来荣耀主,赞美神的宗教圣器。曾几何时,长号自遥不可及的神圣光芒里,乘著世俗歌声的羽翼,翩然降临人间,乃至最终成为现代管弦乐团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员。自贝多芬以降的历代作曲家,每每在那堆积情欲,错综缠绵的乐流中,安置长号以推动整片排山倒海的低音铜管声部,强悍而狂野地呼应,支撑那猛烈律动的和声,并将乐团推向憾人心绪的高潮之中。这不也正是长号迷人之处?她粗犷放荡、强悍野蛮,如嘶吼般的金属色泽,是那么震慑人心,另一面却又极端地在她温暖婉约的温柔音色中,晕泛著庄严的光辉与迷蒙的神秘色彩。
当我们对长号有了这层广义的认识之后,便不难理解为何阿雷希(Joseph Alessi)是当今长号独奏家中的翘楚﹔为何身兼纽约爱乐首席长号,及茱莉亚音乐院长号教授,并荣获普立兹奖及葛莱美奖等崇尚殊荣的他,在一九九二年与Summit Records合作的首张长号独奏专辑Slide Area甫一问世,便立刻赢得全世界长号爱乐者的瞩目与激赏?甚至就连当时有「长号海飞玆」之称的瑞典长号独奏家Christian Lindberg都要相形失色。
北欧的粗犷豪放、史诗般的深遂
人说北欧的音乐气质,如同斯人斯地。阿雷希此次运用了较为粗犷豪放的音色,透过了二十世纪初北欧作曲家Launy Groendahl的长号协奏曲,向我们描绘了北国辽阔宽广的冰原大地上纯真朴实的人文色调。尤其以第一与第三乐章,在音量及速度张力上的搭配诠释,最是「北风」十足;而在乐谱上标明著「极似传奇般」(Quasi una Leggenda)的第二乐章,开头前奏有如肃穆的送葬行进队伍,在雨雾中缓步前行般的下行半音阶,随之而来,的便是阿雷希用长号吟唱著哀泣的音程流动,引领我们体验了心碎的蛛丝马迹;忽而,阿雷希由刚转柔、以甜美透明而集中的音色,刻划著弱音量的线条。仿佛是用轻描淡写的口吻,阐述著实则在情感上张力十足的黝暗深渊。这史诗般深遂而纯真的神秘色泽,让阿雷希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令闻其乐者不得不肃然起敬的内心戏。
紧接而来的美国作品是克雷斯东(Paul Creston)的长号幻想曲。这部三个乐章不间断的协奏曲,则让阿雷希展现其神乎其技的宽广音域,以及高速奔跑跳跃于崎岖音程之间,那节奏律动变化多端的超高技巧。乐曲一开始便展现了NSO相当成熟的协奏技巧。独奏长号与乐团之间的互动,像极了武侠故事中常见的高手过招场景:阿雷希用简洁犀利的手法与乐团各个声部轮流交手,如剑影刀光般地精采绝伦。而当乐流逐渐缓和并由双簧管蜿蜒的音程牵引下,行至缠绵撩人的慢板乐章,那掺入了慵懒的摇篮曲风与电影音乐的风韵,仿佛对听众有著官能性强烈的催眠。特别是几处弦乐与长号独奏之间,你来我往,问答也似的相互呼应,更有如情人间缠绵无尽的对白。相较于情感含蓄的哥隆大(Groendahl)长号协奏曲,阿雷希在此诠释著露骨的情热与白热化的戏剧色彩。而以赋格风作为开场的第三乐段,在阿雷希以爆发力十足的快速音群与跳跃音程的演奏下, 掀起了高度的紧张感;国家交响乐团扎实明亮的铜管,呼啸高亢的木管与飞奔的弦乐声部,搭配著逐渐升温的速度,终于将全曲带向血脉贲张的高潮结尾。大师一气呵成、高超炫技的诠释,让全曲燃烧著炙热耀眼的烈焰与光芒。一曲奏罢,从全场爆出的赞叹与热烈的的反应中,可知阿雷希与NSO的这场扣人心弦的演出,是如何激荡著全场听众的心!
义大利式的冷静与狂野
阿雷希的演奏,确有其独到之处。他血液中那义大利人的歌唱性格,往往透过了冷静中暗藏狂野的热情诠释,带给聆赏者仿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而此次国家交响乐团,在简文彬的带领下,精确而中肯地体现了近代北欧作品与美国现代作曲家,因人文风格而产生的音色与内涵上的明显对比,而这种忠实表现作品风格的协奏方式,当然也使得阿雷希的诠释与舖陈能更为自在,同时在那高难度的技巧表现上,也有著余裕的空间毫无顾忌地尽情发挥。简文彬可圈可点的表现,确实让阿雷希的演奏更为光彩夺目。
阿雷希与国家交响乐团令人欣喜的精采演出,仿佛要融化了SARS疫情在台湾所造成的人心恐慌。现场近七成的观众除了证明了大师名不虚传的魅力,更说明了热情与高水准兼具的演奏品质,是被广大的爱乐听众所期待的。而此般协奏类型的演出及NSO令人激赏的表现,在四、五月份的国家音乐厅舞台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不只展现了NSO整体演奏水平的不断提升,更说明了职业乐团在有才有能的指挥领军之下,才能有明显的成长与杰出的表现。阿雷希在六次出场向热情观众的谢幕中,演奏了选自浦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第二幕中,次女高音著名的咏叹调片段改编曲,以及拉威尔著名的管弦乐舞曲《波丽露》里长号的独奏乐段。在这两段简短的安可曲演奏中,特别是《波丽露》的演奏,夹其纽约爱乐首席长号的名气来诠释,特别有著世界第一的权威地位。
这场世界级的精采演出,成果是今人赞叹的!聆听完阿雷希与NSO的演出之后,除了满足了国内铜管爱好者一睹大师丰采的渴望外,NSO无限的发展潜力更是值得我们欣慰且不容忽视的。
文字|蔡佳融 国立交通大学音乐研究所讲师
大师现身说法,好手群聚观摩
阿雷希长号讲座侧记
蔡佳融 (台北艺术大学讲师)
就在阿雷希与NSO精采的音乐会后,一个天气清晴的周六早晨,台北市复兴南路功学社大楼的走廊上,己聚集了来自全省各地、热爱长号的朋友们;人群中除了不少师长辈及国内各个职业乐团中的好手外,也有许多音乐系或国、高中小学音乐班主修的学生们,甚至还有不少管乐团中的长号喜好者前来。
经典曲目展开讲座
讲座一开始,便如同一场小型的长号独奏会。阿雷希演奏了四首经典的长号独奏曲目;曲目依序有东欧作曲家苏列克(J. Sulek)的长号奏鸣曲,改编自浦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及阿雷希在其即将出版的CD专辑中、一首西班牙风格强烈的幻想曲。而最终的压轴曲目则是以炫技著名的《蓝色风铃草主题变奏曲》Blue Bells of Scotland。尽管在这音响效果极其乾涩的场地演出,阿雷希所呈现出的,仍旧是叫人心旷神怡的甜美音质,其扎实俐落的技巧,更在《蓝色风铃草》几段舌粲莲花般的变奏里,赢得了在场所有屏息聆听的听众由衷的赞叹与掌声。
讲解基本观念与方法
在精湛的演出后,为时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阿雷希几乎把所有重心放在吹奏长号最基本的观念及方法上。他强调吹奏时,正确地吸气及大量吸气的必要性,而长号操控把位的基本技巧及变换把位的时机等概念,也在阿雷希浅显易懂的解说下,让与会者有了更为透澈而深入的暸解。他所提倡的自然唇奏法(Nature Lip Slur),其实正是将长号的演奏技巧,提升至更为接近如人声般自然的歌唱线条。但碍于长号在先天乐器之构造上,必须借由伸缩滑管来改变管长,以搭配嘴唇振动来产生不同泛音的特性,使得以自然唇奏法在吹奏圆滑奏(Legato)的线条时,特别困难。阿雷希主张,一旦克服了不用弹舌的自然唇奏法,且能掌握嘴唇振动与操控伸缩滑管之间准确移动的时机,便能将长号那接近人声的特色发挥到极致,使长号的演奏能更具曼妙悠扬的歌唱性。我们可以从阿雷希在讲习会之前所演奏的《蝴蝶夫人》之咏叹调改编曲,及五月一日在国家音乐厅时的安可曲──《波西米亚人》第二幕的歌剧片段中,印证了这种不使用弹舌、吹奏圆滑奏的精采表现,它让每一个乐句呈现最自然的吟唱,也让每一处段落的起承与转合,有了最合逻辑的诠释与表达。
有效的练习计划
此外,阿雷希也和大家分享了他个人练习的步骤及内容大纲,供我们作为练习时的参考;他认为每天基本练习的内容,是必须事前进行计划与组织的。为了获得最大的练习效果,练习的内容必须兼顾各种演奏型态中可能运用到的技巧;因比,阿雷希建议练习的程序,应该从一开始的「暖身」(Warming Up) 即进行基本吹奏技巧的训练,如:Lip Slur (即不使用点舌的圆滑奏法)、音阶…等。在此阶段中,练习者可以训练自己在吹奏时,气流与嘴型振动的配合、音准与操控把位的技巧等,一些著名的基本教材:如著名的小号技巧训练教材《安邦教本》及Kopprasch的技巧习本,都可以拿来运用。接下来,便是旋律的练习,意即培养用长号歌唱乐句的演奏能力,而第三及第四阶段则分别是独奏曲目(Solo Pieces),如奏鸣曲、协奏曲等及管弦乐片段的练习。 这样的练习顺序,正好能够使得修习者获得一个全面性的自我训练,同时在练习的成果上,较能达到一个均衡的成长与进步。此外,阿雷希还提醒我们,与其过度的练习,不如有计划地的分段练习。他建议大家,可试著采用儒他自己练习时,以三、四十分钟为一个段落、每天进行四至五个段落的练习方式。
这场阿雷希长号大师讲习会,与会者超过一百七十人,除了让听众有机会更为接近大师神乎其技的演奏神髓外,同时也使得学习中的青年朋友,或投身教育的老师们及国内职业乐团奏里的演奏者,有一个良性而效果宏大的鼓励与剌激。